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出自兩漢曹操的《短歌行》,意思是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短歌行》是政治性很強的詩作,然而政治內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充分發揮了詩歌創作的特長,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於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在曹操的時代,他就已經能夠按照抒情詩的特殊規律來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果,這一創作經驗顯然是值得借鑑的。同時因為曹操在當時強調“唯才是舉”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所以他對“求賢”這一主題所作的高度藝術化的表現,也應得到歷史的肯定。所謂“擬樂府”就是運用樂府舊曲來補作新詞,曹操傳世的《短歌行》共有兩首,這裡要介紹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人不涉不知其深出自政治術語,實踐是檢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白話就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酒濃不濃喝了才知道,人是不是朋友只有交往了才知道這朋友的深淺。
中國勸酒詞歷史久遠,在應對各類場合時有不同的勸酒詞,這也能算得上是中華禮儀的一種。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這兩句話出自我國西漢時期傑出的史學家司馬遷編撰的《史記》這本著作當中的《項羽本紀》,作為“二十四史之一”,《史記》這部史學著作在我國的歷史文學當中具有著十分崇高地位。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在《史記·項羽本紀》當中的原句為,“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功成名就,大富大貴之後如果不回到故鄉展示一番,就相當於在夜晚穿著華麗的衣服走路一般,誰也不會知道你的風光。
《史記》當中的《項羽本紀》主要描述了秦末時期,在農民大起義與楚漢之爭的歷史背景之下,項羽一生事蹟。司馬遷透過運用生活而又深刻地語言,為我們展現出一個性情暴戾,卻又力拔山、氣蓋世,優柔寡斷,卻又豪壯無比的“近古以來未嘗有”的英雄形象。
死道友不死貧道這句話出自黃俊雄布袋戲的人物“衰尾道人”(衰尾是閩南語倒楣之意)的口頭禪,劇中“衰尾道人”是搞笑型的反派,常出醙主意導致投靠的大哥領便當,見情勢不利便溜之大吉。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小籠、指花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 ...
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八首》
意思: 夜裡不點燈,是愛惜飛蛾的生命呀。擔心家裡的老鼠沒有東西吃,時常為它們留一點飯菜。
全文: 左角看破楚,南柯聞長滕。 鉤簾歸乳燕,穴紙出痴蠅。 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 崎嶇真可笑,我是小乘僧。 ...
此言是出自顧誠的《明末農民戰爭史》的註釋中,《灩澦囊》卷一所載楊嗣昌榜刊《西江月》詞句為:“不作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此句的意思是:“不安安靜靜的做一個餓死鬼,卻效仿奮臂螳螂。”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是經後人概括得出的,原文是“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自《詩經·大雅·蕩》。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讀音是“mǐ bù yǒu chū,xiǎn kè yǒu zhōng”,原意是凡事都有個開始,但經常不了了之,沒個結果。後藉此語以諷諭持志不終的人,用以告誡人們為人做事要善始善終。
出自《詩經·大雅·蕩》:“蕩蕩上帝,下民之闢。疾威上帝,其命多闢。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 ...
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出自這句話出自湯顯祖的《牡丹亭》。
2、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 ...
望洋興嘆仰頭慨嘆(望洋:仰頭看)。比喻因力量或條件達不到而感到無可奈何。
提示“興”這裡不讀xìng。
成語解釋望洋:仰視的樣子。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出處《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