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山水石頭畫法

山水石頭畫法

  1、石頭是花鳥畫中重要的題材,凡寫意花鳥畫中都可配以石頭。花鳥畫中的石頭與山水畫中的石頭是有區別的。在傳統藝術中,對石頭的審美欣賞有瘦、漏、空、透、奇、怪的標準,其力和勢是至關重要的,是有生命力的,可以增加畫面的意境和意趣。

  2、石頭有陰陽向背,為求形式感,可分三面、兩面、一面,上白下黑,上疏下密,疏白為陽,黑密為陰。根據畫面需要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可縱可橫,可直可斜,可方可圓,可繁可簡。用筆要揮灑自如,靈活多變,中、側鋒互用,重筆法,濃淡乾溼,勾皴點擦,潑破,虛實鬆緊,一氣呵成,渾然一體。

  3、勾皴法畫石:是一種比較概括、明快的方法,發揮線條的張力和審美趣味,虛實相生,頓挫轉折,中側聚散,順逆拖拉,隨形就勢。皴擦為石之紋理,增強石頭的立體感,邊勾邊皴,外形線實,內皴線虛,氣韻貫通,生動活化。

  4、勾填法畫石:勾好石頭後填加色墨,以豐富石頭的表現形態。填色墨要注意筆筆見筆觸,不可隨意亂塗,雜亂無章。

  5、潑墨法畫石:用色墨潑出石形,墨色渾化生動,但注重用筆,筆是筋骨,墨是肌膚,筆得形似,墨得神韻。巧妙用水,使之淋漓蒼鬱,濃淡相宜,乾溼得當,濃不凝滯,淡不浮薄。在潑中見蒼潤之氣,雖幹猶溼,妙留空白。

  6、破墨法畫石:色墨潑後,趁溼用乾重墨破。可勾,可皴,可擦,可點,筆墨變化莫測,趣味無窮。可一次破,也可多次破,須控制好畫面效果。

  7、點苔:自然界中的石頭上多苔點,變化多端豐富。國畫中點苔時,可用各種筆法去點,形態各異,攢三聚五,若即若離,含蓄而且生動。點苔要有傳神點睛之妙,可點於敗筆之處以遮醜破敗,筆弱乏力之處以強筆助勢,破除呆滯之感以增加活力。

申石伽山水畫法

  1、畫樹線條:用筆開始學畫,首先注意執筆。執筆方法,可以用大拇指按著筆使筆向前,食指挽著筆使筆向後中指勾看筆使筆向右,無名指、小指著筆使筆向左。畫筆就在這五個手指掌握中運轉,使出力量來。如尺幅較大,除運用指力外,要兼用腕力,以表現出樹身各種形質的立體感和生動氣質。

  2、樹身程式:初畫山水,先學畫雜樹。雜樹是一般樹的泛稱,學畫雜樹,不論有葉無葉,先從一棵樹的當中丫權起筆,打定樹的中心地位,從而抓住樹形結構的全域性。畫完樹的丫極後,即次第畫左右兩條線,成為雙鉤的樹身。雙鉤樹身左右兩條線,一般習慣先畫左,後畫右,使兩條線曲折、流轉,配合一氣。

  3、雜樹樹身:國畫的樹身、樹千要求比較完整地露在樹葉之外。即使一叢叢深厚樹葉裡,樹身、樹幹也基本上可以不受到樹葉掩蓋。因此初學畫樹要鍛鍊線條用筆的基本功力,要求使線條用筆能表達出立體感。

國畫山水畫法有幾種

  1、白描:用細線勾畫出物象輪廓及其細部,整個畫面純用墨色。有的再加淡墨渲染。

  2、粗中有細:如花草畫得粗,但繞花飛動的小蟲、蝴蝶、或蜻蜓等則畫得很細。

  3、界畫:一部分或大部分用直尺畫墨線組成的畫,主要表現莊嚴雄韋的建築物,如宮殿、廟宇、樓閣。

  4、沒骨法:一般不用墨線勾輪廓。

  5、潑墨法:是沒骨法的擴充套件,用大塊墨色,再運用自然形成的濃淡,加上較細的筆道,有的地方還露出飛白,這樣才見精神。


國畫石頭畫法步驟

  1、勾勒出石頭的外形輪廓,要求是一層一層由前向後有條不紊的描繪,勾勒要有提、按、轉、折的變化,兩邊的山石一定要注意不能對稱,大小不一的形狀是用來表現山石遠近的。   2、輪廓畫好後開始畫石頭的紋理,用皴擦的方法擦除石頭的明暗面,使石頭看起來更加立體。   3、染色的時候用花青調墨色,顏色淡一些比較好,不能 ...

石頭生日

  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十不動”。河南風俗這一日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饃餅,認為吃餅一年之內便會財運亨通。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之舉。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日早晨,以繩系罐鼻,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抬著瓦罐走。石頭不落地則 ...

正月初十:石頭生日老鼠嫁女

  古代民俗雲:“年初十,地生日。有天還有地。比是爺孃不多異,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麥百穀都生地。菜蔬風味拿來祭,祭地生日地歡喜。人生忠孝與節義,地維賴以立;做事須求腳踏實地。”地日又被稱為石頭的生日,老鼠娶親日。   地日之所以被稱為石頭的生日,很有可能是從初十的“十”音化來,因為十與石同音。石頭的生日,又被稱 ...

怒族 用石頭壘起的文明

  石頭是大自然的傑作。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那得天獨厚的資源,與人類隨時相伴的優勢。為人類創造了接觸石頭的各種方便。同樣,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石頭與飲食文化、建築文化以及賞石文化有機的融化在一起,創造並豐富了石文化,使人類的各種文化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各種文化的融合,也更加豐富了石文化。   有人說,怒族的 ...

石頭門坎素包 天津素食小吃

  在天津眾多的素食小吃中,深受人們歡迎的當推石頭門坎素包,開業至今已有100餘年的歷史。   石頭門坎素包由清末天后宮旁的真素園餐館發明,餡料講究,作工精細,以木耳、花菜、豆皮、口蘑、香乾、麵筋、豆菜、腐乳、麻醬、香油等作為餡料,每個包子都捏成21個摺,旺火蒸十幾分鍾即熟。特點是餡大皮薄、香味濃郁。餡中副料 ...

神秀天下的山水名勝——灕江

  灕江發源於廣西興安縣貓兒山,曲折南流,經靈川、桂林、陽朔、平樂、昭平等縣市,至梧州市匯入西江,其下游稱桂江,全長437公里。灕江最美的景色是自桂林至陽朔一段長約83公里的水程,兩岸風景奇優,不但山青、水秀、石美、洞奇、還有深潭、淺灘、流泉、飛瀑等勝景,唐韓愈的“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對這裡的景色 ...

徽州石頭餜——做餅用石頭

  石頭餜是徽州風味小吃名品,也是徽州傳統麵食,早在清代即負盛名,是有口皆碑的美食。   古城歙(音shè)縣(位於安徽省南部)的街頭食攤,可以見到一種平底鍋裡放著一種扁平的面餜,上面壓著一塊油光滑亮的黑石頭。面餜發出“嗤嗤嗤”冒油響聲,噴發出襲人的異香。行人見了此種餜子,往往駐足攤頭,等候品嚐其味。   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