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彝區各地的飲食習俗

彝區各地的飲食習俗

  千里彝山,勝境天成。獨具魅力的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地帶,是彝族人民世居的地區。彝族人民憑藉這裡的多彩的自然環境、豐厚的資源,用勤勞的智慧,創造著幸福美好的生活,傳承著獨具特色的飲食習俗,書寫著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

  彝族居住的地區,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複雜,植物和動物資源極為豐富。居住在山區和半山區的彝族以種植蕎麥、大麥、小麥、玉米、燕麥、土豆為主;在溪谷和湖盆山區、平壩則以種稻谷為主,玉米和其它作物為輔涼山彝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區、滇西北小涼山彝族聚居區及貴州的威寧縣一帶,最古老的農作物為蕎麥,次為燕麥、水稻、小麥、大麥、土豆等。蔬菜以圓根為古老,其次才是蘿蔔、青菜、白菜等。畜牧業以豬、羊為主,同時畜養牛、馬、雞等。涼山、昭通、畢節這些地方的來族多食用蕎麥餅、米飯、玉米飯,無論豬、羊肉做成“砣砣”或大塊肉都喜歡,喜歡喝用肉湯做成的酸菜湯。

  雲南彝族在烹飪方面以滇南、滇中、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的彝族包含很有特色。

  滇南是彝族人口分佈較多的地區,而石屏、建水、開遠等地彝族的農作物生產水平發達。農業主要是以水稻為主,玉米、小麥為輔。沿湖地區兼事捕魚,以大米為主食,也用麥粉做成麵條、烤餅食。肉類食物主要的有豬肉、雞肉、鴨肉、魚肉。進入冬季後他們多殺過年豬醃成臘肉供常年吃。

  滇西地區的彝族人主要以水稻、玉米為主食,以蕎麥、小麥為輔,同時他們也還種植大豆、蠶豆。他們的食品加工很有特點。小麥麵粉,一般做成餅(粑粑)或者麵條。

  居住在經濟發達的滇中、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的彝族,大米、玉米、小麥都以不同的比例作為主食,一年四季有蔬菜,畜牧業產品也佔有一定的份量。糧食和菜餚的品種及其食用習俗也多類似。分佈在滇池湖盆地區的昆明彝族(於郡),因受四周漢族的影響,食俗與漢族相同之處甚多。主食以稻米為主,他們用木甑蒸飯,佐以麵食主,產魚季節,以捕魚當菜。所吃的蔬菜主要有白菜、青菜、南瓜、蘿蔔、喬豆、茄子、辣椒、刀豆等。滇中地區的彝族喜用青菜醃菜和曬蘿蔔乾,供缺菜季節吃。還利用小麥帛麵醬:先將麥面的粑粑放於麻袋裡,然後埋在米糖中,使其發醇後拿出晾乾,再磨碎,辣椒麵和鹽釀造。

  川、滇、黔、桂彝族一般都要殺豬食,特別是殺過年豬。按照彝家的食俗規矩,豬頭要分成兩半醃帛好,一半是留著主人家自己吃或者招待客人,另一半過年後的幾天內,算吉日由女婿送給自己的岳父母。共它部位的豬肉除過年吃的外,一般全部醃成臘肉慢慢吃。昆明郊區和宣威、威寧(貴州)、冕寧(涼山)的彝族人殺豬後還要自醃火腿,其中宣威的火腿馳名全國。彝族醃製火腿的方法是:用酒揉豬腿,再用炒過的鹽揉,以便除去分,掩上半個月,再用鹽吸去豬腿中殘存的水分,掛起陰乾,便成了火腿。威寧彝族加工醃製火腿,還喜用煙燻。冕寧彝族將醃製的火腿埋藏在穀物中,有的存放3年、5年,煮、蒸食味都極好,色紅透明。豬腸,彝族都喜用它來醃製香腸。雲南彝族將豬腸直接醃製,採用曬乾方法儲存,供農忙或有客人時吃。豬肝,他們習慣拌生吃,其吃法是將豬肝切碎,用熟豬油、醋、辣椒、大蒜泥、酒拌著吃。豬血,各地區的彝族人一般在殺豬前,先在盆裡放鹽水,使其凝結成塊,吃時放入辣椒、花椒等佐料,可煮湯吃,也可煎著吃。

  居住在川、滇、黔、桂山區或者半山區的彝族人普遍喜歡飼養山羊、綿羊。羊是他們肉食來源之一,彝族無論殺或吃羊肉,都有些特殊的飲食習俗。殺山羊可以用刀;而殺綿羊禁用刀,只能用木棒將羊脖打斷,再用手掐死。羊肝和羊胃要單獨用來祭祀祖靈,然後烯來吃。羊身、四肢和內臟、頭、蹄均煮熟待客。有的地區羊頭和4只羊蹄第二天煮著吃;羊腦在彝家的習慣上全歸老人吃的。處於生育期的青年婦女禁止吃公羊,僅能吃母羊和閹羊,牧羊人禁吃羊尾巴。還有一些地區彝族殺羊食時,將羊血拌蘿卡絲醃起來,要吃時用瓷碗盛著,放在飯上蒸熟,其味特別鮮美。雲南彝族還喜歡飼養奶羊,他們飲用羊奶,用羊奶加工製作多種乳製品。

  彝族吃雞以砣砣雞回鍋、清燉為主。涼山彝族和貴州威寧的彝族吃雞一般砍成砣砣,拌上佐料。涼山彝族還常用砣砣雞回鍋、辣子雞待客。雲南彝族過去用陶鍋煮雞,一般不用刀切,而用手將雞肉撕成條塊。特別要準備一碗,用雞湯做成辣椒水,辣椒水內還要放少許花椒、大蒜以及炒過的鹽。吃時,將撒成條塊的雞肉蘸著辣椒水吃。此外,雞頭一般老人吃,雞翅膀給小女吃,老人說她們吃了會梳頭,雞腿一般給小孩吃,但小孩不能吃雞爪、雞血。雲南彝族吃雞還有一個習慣,殺雞前先要備好一個放涼開水和鹽的碗,使雞血凝成塊,然後將花椒麵、辣椒麵、醋、香油倒在雞血裡拌著吃,味很好。

  分佈在滇池和撫仙湖附近的彝族人,魚是他們的主要菜餚之一。他們烹飪魚餚的經驗非常豐富,常將吃不完的魚蝦醃製起或將其炒幹,儲存備吃。最常烹飪的是糟魚,其做法是選用大魚,切成塊狀,先蘸酒,再塗以鹽、辣椒和花椒麵,多面手放進陶罐醃上。平常要吃時取出一些蒸或煮都可以。

  彝族宴席自(唐朝)南詔開始就已隆重盛大。當時盛行的宴席據史書記載有“全牛席”、“全羊席”“綜合席”,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南詔國當時的宮廷名菜“全豬席”。它是將小肥乳豬烤熟,跪臥於大木盤內,頭尾用木叉拘起,置圓桌上,給賓客每人提供1把九,各自切吃,席間還常伴以管絃歌舞助興。

  在彝族宴席中最有名的菜餚,首推“四滴水”,其程式是先陳上冷盤4盤:火腿、滷豬肝(或者吹盤)、灰蛋、紫介肉(或涼雞)。其次陳上八樣錦8盤:桂花蛋、炒尤魚絲、炒公爆肉(或火爆雞丁)、紅燒肘子、燉鹿筋、清蒸雞、燒海參、脆皮魚。再次陳上三鮮湯、八寶飯(八寶飯是以香糯米為主,加冬瓜蜜餞、大棗、蓮子、皂角米、桂元肉、洗沙、藝麻、紅綠絲、核桃片、艾苡仁)。最後以銅鍋陳上連腳帶肘的煮熊掌4只,使爪子抓露搭銅鍋邊,伸揚四方,名為“熊爪會”,象徵“招財抓喜”。燕窩湯1盆,以燕窩為主,加龍眼、冰糖,象徵銀浪滾珠,名為“聚寶堆銀”,客人食此,互相祝賀財源茂盛,吉祥臨門。

立夏各地飲食習俗 推薦六大食譜

  http://www.tech-food.com 2012-5-14 中國食品科技網 1 2 下一頁 立夏過後,便是炎熱的夏天,人們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託著祈福保平安的願望。

  看看各地立夏吃什麼

  浙江嵊州人認為,在立夏日吃蛋拄(意為“支撐”)心,吃筍拄腿,吃豌豆拄眼;

  湖南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民諺雲“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湘南的衡陽、郴州、永州和湘西吃立夏蛋。立夏日,將整雞蛋煮熟,剝殼後加紅棗煮湯吃,叫“吃立夏蛋”。湘南一帶,主要是嘉禾、藍山、桂陽於立夏當天早晨起來,將整雞蛋煮熟,用紅紙或紅色染料將蛋皮染紅,再用一個小網袋裝上,繫上少年、兒童的前胸,一直掛到中午或下午再剝去蛋殼將蛋吃掉。民間以為立夏吃蛋,能強身健胃,行走有勁。諺雲“立夏吃蛋,石板踩爛。”

  上海郊縣農民立夏日用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

  湖北省通山縣民間把立夏作為一個重要節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蝦、竹筍,謂之“吃泡亮眼、吃蝦大力氣、吃竹筍壯腳骨”;

  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即購買海蝦摻入麵條中煮食,海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為對夏季之祝願。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

  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主要有兩類,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鄰里互邀喝糊湯。這與浙東農村立夏吃“七家粥”風俗有點相似。“七家粥”與“七家茶”也算是立夏嘗新的另一種形式,七家粥是彙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這些粥或茶並不見得是多麼可口的食物,但這些儀式,卻可以說是過去農村社會中重要的聯誼活動。

  1 2 下一頁 相關搜尋:立夏 飲食 習俗

盂蘭盆節吃什麼 七月半各地飲食習俗介紹

  盂蘭盆節,聽起來很洋氣對不對,其實就是中國的“鬼節”,大名鼎鼎的七月半。在日本也有盂蘭盆節。我們都知道鬼節的時候不能隨便外出,容易遇到鬼,還有一些民間的禁忌,大人們都會跟我們說,那麼在盂蘭盆節吃什麼,知道嗎?下面,我們來看看各個地區在這個節日裡都吃些什麼吧。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中國盂蘭盆節(鬼節)各地飲食:廣東省:德慶州中元以冬葉裹粉作餅,名為“架橋”,用以祭祖;吃瀨粉這個習俗幾乎整個東莞通用,而根據不同片區的環境習慣的差異,吃瀨粉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像常平,他們喜歡用山地熬湯,隨之黑黝的湯底便是當地瀨粉的最大特色。

  河北省:廣平縣中元節以時鮮的食物祭拜祖先,並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成為“送羊”。清河縣7月15上墳祭掃,以蒸麵羊送女兒。

  山西省:*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麵作羊形來代替。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之形,於田間祭祀,稱為“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為“麵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

  廣西省:陽山人以七月十四日為目連節,多殺鴨祭祖,當日路無行人,名為“躲鬼”。

  浙江省:天台中元節吃“餃餅”,筒類似春捲。又有放路燈的習俗,以六個壯丁為一組:一人敲鑼、一人打梆、一人提燈籠、一人沿途撒鹽米、一人沿途擺設香燭(插在一片蕃薯或芋頭上),一人沿途擺設一塊豆腐及一飯糰(置於一片大樹葉上),大約每隔百來步設一處祭品。

  山東省:獨陵縣稱中元節為掐嘴節,家家吃粗茶淡飯。

  江蘇省:東縣鄉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種以麵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日本盂蘭盆節飲食:在盂蘭盆節期間,要在供桌擺上“精進料理”,即素齋,家人們也要一日三餐吃素齋。盂蘭盆節供桌上的供品很有講究。首先,要避開大魚大肉等腥物。其次,食物要準備成可以直接入口食用的狀態,如要把葡萄在水中洗淨放入小碗中,蘋果或梨則要削皮,但圓形水果一般不切塊,直接擺上供桌。而點心等物則要從盒子裡取出,擺放在盤子裡。


立夏吃什麼?各地飲食習俗一覽

  立夏經典食物:立夏蛋。雖然全國各地立夏這天的傳統食俗各有特色,但說起立夏那天最經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裡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推薦菜譜:滷煮五香茶葉蛋   立 ...

南方大暑吃什麼 各地飲食習俗

  大暑是進入夏天以後的節氣,大暑前後天氣炎熱,對於飲食人們還是十分有講究的,那麼在南方大暑吃什麼?南方各地飲食有哪些習俗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南方大暑吃什麼   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 ...

各地寒食節飲食習俗

  寒食節,寒食從詞面上來理解,便是吃冷食的一天。那麼寒食節有沒有吃什麼冷食的講究,在寒食節這一天裡,人們一般吃什麼呢,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成百上千年過去了,有些食物的祭祀意味逐漸淡去。清明節期間您如果到這些地方去旅遊,也許也有機會嘗一嘗。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 ...

各地月子飲食習俗大放送

  http://www.tech-food.com 2010-8-13 中國食品科技網 中國是地大物博的典型代表,每個地方都有著各不相同的風俗和飲食習慣。媽媽們的產後飲食也因此各有各的精彩。   很多剛升級的新手媽媽們,都不知道月子裡該吃些什麼補身體,奶水不夠時又該用什麼來催奶,那就讓我們來瞧瞧不同地方 ...

24節氣清明飲食習俗 各地的清明節食俗

  24節氣清明飲食習俗 各地的清明節食俗   吃青糰子祭祖   顧名思義是青色的糰子。用麥葉或青菜葉、艾葉、南瓜葉均可,先擠出汁,然後加入少許石灰和水拌勻,用此水與播米粉相拌搓揉成皮面(此時皮面已成育綠色),再以豆沙、玫瑰、芝麻等餡芯包入(以豆沙豬油餡為多),上籠蒸至熟即成。青糰子色碧而韌糯,冷時食用清香無 ...

盤點大雪節氣各地傳統飲食習俗

  1、東北地區家常“燉”菜   東北人什麼都講究個實惠,對於一日不可或缺的飲食更是如此。亂燉這道菜就是東北菜中實惠的代表。亂燉的魅力就在於一個“亂”字,就是什麼都能往裡放,茄子、芸豆、土豆、辣椒、西紅柿等等等等,只要是手頭能找到的原料,儘管扔進鍋裡,燉他個天昏地暗,多一樣少一樣都沒關係,燉好了一上桌,大家都 ...

驚蟄飲食習俗 各地飲食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屬於春天的節氣,在這個時候,各地的飲食習俗也有所不同,那麼驚蟄飲食習俗是什麼呢?驚蟄各地飲食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驚蟄飲食習俗   雞蛋   按廣東傳說,古時凶神之一的白虎會在驚蟄當天出來找吃的。為求平安,人們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這是驚蟄祭白虎的由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