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過年的風俗是火炬節,“火炬節”通常在農曆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舉行,這是彝族的盛大節日。那時,要殺牛,殺羊,犧牲祖先,還有一些地方也要犧牲地主,互相盛宴,吃肉,並希望收穫糧食。
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北部、東部、南部、東南部、西部、中部6種方言,其中包括5個次方言,25個土語。彝族主要分佈在滇、川、黔、桂四省(區)的高原與沿海丘陵之間,主要聚集在楚雄、紅河、涼山、畢節、六盤水和安順等地,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彝族過年的風俗是火炬節,“火炬節”通常在農曆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舉行,這是彝族的盛大節日。那時,要殺牛,殺羊,犧牲祖先,還有一些地方也要犧牲地主,互相盛宴,吃肉,並希望收穫糧食。
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北部、東部、南部、東南部、西部、中部6種方言,其中包括5個次方言,25個土語。彝族主要分佈在滇、川、黔、桂四省(區)的高原與沿海丘陵之間,主要聚集在楚雄、紅河、涼山、畢節、六盤水和安順等地,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在彝族習俗、禮儀上,過年必須殺豬祭祖,富人殺肥豬,窮人殺小豬。
殺過年豬時,要給豬潔身,除去汙穢。在火爐裡燒兩塊小石頭,殺豬時,就把一塊燒得火紅的石頭放入有少許水的飄裡,讓水冒出水氣,往年豬周圍轉一圈,為過年豬除“汙”,再用另一塊燒紅的小石頭放在碗裡,繞屋內一圈後,把石塊倒在門口,再抬著已殺了的過年豬在其上過,表示以“乾淨”的豬身祭祖,以求吉祥。
祭祖時,兩個豬腰子放在火爐裡繞熟後,又以一塊燒火的小石頭放在火爐邊,往石頭上倒酒,然後,倒一杯酒在石頭上繞一圈後,放到祭祖桌臺上,再把燒熟的豬腰子放入盤內,以同樣的方式放到祭祖桌臺上,第一層祭祖儀式完成。
煮熟豬肉後,還是先祭祖,把3塊至10塊(以家裡人口數多一至兩塊為宜)和湯一起舀入碗內,按照第一層祭祖的程式和方式進行,完成第二層祭祖。
在進行第二層祭祖時,某些地方還有一個慣例,即祭狗看來年吉凶。把煮熟了的肉和蕎麥粑放在一起餵狗,如果狗先去吃肉,如果狗先吃肉,預示來年是個豐收年,如果狗先去吃蕎麥粑,預示著來年是個災荒年。
每年彝族過年,過年豬的豬肉幾乎用來拜年,兩個肉膀子給分別拜父母、岳父母,以示孝敬;兩個半邊豬頭分別向最年長的長輩拜年,拜年時以豬頭最為貴;然後,向夫妻雙方的親人拜年,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一家不能少,拜年豬肉不夠時,拜年就用凍肉或香腸、豬舍頭等,家庭成員多者,向一般親戚家門拜年要用肉塊、凍肉之類。自家殺的過年豬豬肉不夠拜年,用親人給自己拜年的豬肉去拜年,或者在大街上買豬肉去拜年。
彝族拜年,親戚朋友都要拜,過年豬肉不夠拜年的,可以只買些酒、糧食、食品、水果之類的禮品去拜年,但有一樣不能少,拜年的禮品不能缺少酒。
有句彝族諺語說:“一坨肉最貴,過年肉最貴,一碗酒最貴,拜年酒最貴”。其意有三,一是過年豬肉最可貴,它包含骨肉親切,表示孝敬。平時誰家殺一頭牛,也只有鄰居及近距離的親戚前來參加宴席,沒有送肉的習俗,只有過年豬豬肉“走四方”,不管親戚遠在何處,都要把過年豬肉送到,否則視為沒有孝心。二是過年豬肉拜年,體現的是“心意”,只要心意到,盡了一份“孝心”,不管過年豬大小,也不管拜年的豬肉大小,意義一樣,哪怕沒有豬肉,只拜一斤酒,這斤酒也是送禮中最可寶貴的。三是接受晚輩拜年的長輩,需要回敬,回敬所還的禮,如果拜年者送了豬肉和糧食,同樣要還豬肉和糧食,只是不能以同類糧食相“還”,除了還禮外,還要給拜年者“紅包”,紅包也不分數目大小,一元錢也行,一隻雞也可,牽一頭牛或一匹馬也不為過。(白裡呷)
習慣了在城市過年的我們,往往會驚奇於少數民族過年習俗的多彩多姿,我們不妨來領略一下其中的民族風情。
傈傈族的刀杆節
每年初二後的三五天,方圓百里的數千傈僳族民眾都會聚集在一起,人們去洗“春浴”時,個個穿上節日盛裝,他們把“春浴”看做是一種文明、衛生、聖潔的行為。
如果能在怒江多待一些天,便可以參加正月十五的刀杆節了。“上刀山,下火海”是刀杆節中主要的習俗表演活動,它再現了山地民族翻山越嶺的生活經歷及攀藤負葛的吃苦精神。
苗族的蘆笙踩堂舞
苗家的阿妹對著客人唱起“迎客歌”,阿哥們也要加入對歌,如果被阿妹選中卻唱不出山歌,那可要罰酒三杯。即使對上了,也要和阿妹乾了這一杯。苗寨的風俗極為特別,姑娘們會在阿哥們的臉上印上漆黑的五個手指印,表示美好的祝願。晚上,苗寨的篝火準時升起,節日狂歡的時刻才剛剛來臨。鼓兒敲起來了,阿妹們在苗寨鼓王的帶領下,載歌載舞。到了正月十六,小夥子們吹著蘆笙,而阿妹們則會圍著蘆笙隊跳踩堂舞。
羌族沙朗
新春佳節之際,夜幕降臨之時,一家人圍坐在火塘四周,篝火熊熊,大家一起跳羌族沙朗、喝咂酒、吹羌笛。另外,羌家歌舞往往由幾十個人、上百個人組成,大家一起高歌暢舞,氣氛非常熱烈,羌家姑娘會為你敬上醇香的青稞酒。
藏族藏戲
藏族大年初一,民間藝人四處活動,演唱藏戲和“折嘎”。富裕的人家提前與民間藝人說好,準時來家演唱,與客人共享。沒有得到邀請的藝人也可主動串門演唱。折嘎藝人頭戴白麵具,手持木棍,用即興編唱的歌詞愉悅主人,一般都能得到好酒好肉的酬勞。從初四起,舉行西藏最大的宗教節日——傳昭大法會。藏曆正月初五,拉薩郊區的農民要舉行隆重的開犁禮。按傳統習慣,歡度藏曆新年一般要15天。
朝鮮族壓跳板拔河
節日期間吉林延邊一帶的朝鮮族還有到田間點火的娛樂活動,人們將這種有趣的活動稱為“民火戲”或“野火戲”。
朝鮮族有除夕全家通宵達旦守歲的習俗。在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舉行壓跳板、拔河等比賽。
正月十五晚上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為福,意味他們的兒孫健康、進步、萬事如意。隨後,大家圍著點燃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樂曲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