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徒步旅行的技巧和方法

徒步旅行的技巧和方法

  1、剛開始徒步可以放緩一點,讓身體每個部分都先預熱,有個適應的過程,5-10分鐘後才加快步伐。

  2、隊員之間應該保持一個合理的距離,一般為2-3米。隊伍的安全距離一般在白天不能超過十分鐘或者200米以內,夜晚必須在5分鐘或者20米以內。

  3、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節奏來走,不要逞強緊跟強驢埋頭猛走,這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結果是欲速則不達。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4、上下坡時,手部攀拉的石塊、樹枝、藤條,一定要用手試拉,看看是否能夠受力,才去做其他攀爬上下動作,避免意外受傷。不要只顧低頭走路,而錯過了周圍的風景。在戶外徒步,強身健體只是其中一個目的,不要為了一些所謂“自虐”的目的來暴走,大強度的體力付出,有時候會得不償失。

  5、瞭解自己的體能,學會用一個自己比較舒適的方法走路,這樣的你的體力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利用。

  6、按計劃休息和進食,根據大家途中的體力情況及時調整計劃,必要時寧可延長穿越時間。避免不必要的體力過分透支,要為後來不可預見的意外情況使體力留有餘地。

  7、重灌徒步的時候要“多吃多喝”:多吃多喝的定義不是暴飲暴食,如果吃的太多,估計路可能都走不了了。這裡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頻度,徒步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損失大,為了補充體力,需要及時補充水和食物。

  8、喝水要以量少次多為原則,喝水也是主動的,不要等口渴了才被動喝水。每次喝兩三小口為好,太口渴了可以縮短喝水的時間,增多幾次喝水次數,一次喝水太多,身體吸收不了浪費寶貴的水源不算,反而增加心臟的負擔。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適當地多喝一些水。

  9、行走中的休息要長短結合,短多長少。一般途中短暫休息儘量控制在5分鐘以內,並且不卸掉揹包等裝備,以站著休息為主,調整呼吸。長時間休息以每60-90分鐘一次為好,休息時間為15-20分鐘,長時間的休息應卸下揹包等所有負重灌備,先站著調整呼吸2-3分鐘,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來就坐下休息,這樣會加重心臟負擔;可以躺下抬高腿部,讓充血的腿部血液儘量迴流心臟。謹記:休息是主動的積極的,而不僅僅是躺下休息這麼簡單。

  10、中途休息時不要脫鞋。長時間行進腳一定會浮腫,脫了鞋一旦再穿是比較難受的。

  11、山區晝夜溫差較大,海拔上升溫度會下降(-6度/垂直1000M)。注意保暖是必須的,尤其是在大量出汗後和睡覺前。相應準備保暖衣物和選擇合適睡袋。當衣物被雨水或汗水打溼後,熱量散發的速度是驚人的,此時要儘快換上乾燥內衣。有條件可選用排汗快乾面料的內衣。

炒菜好吃的技巧和方法

  2014-1-11 12:59: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炒"的學問:生炒、熟炒、軟炒、幹炒的方法及要點

  “ 炒”是最廣泛使用的一種烹調方法。適用於炒的原料,多系經刀工處理的小型丁、絲、條、球等。炒用小油鍋,油量多少視原料而定。操作時,切記一定要先將鍋燒熱,再下油。一般用旺火熱油,但火力的大小和油溫的高低要根據原料而定。操作時,依次下料,用手勺和鏟翻拌,動作要敏捷,關鍵的原則是斷生即好。它的特點是脆、嫩、滑。具體方法可分生炒、熟炒、軟炒、幹炒等四種。

  (一)生炒。也叫做火邊炒,以不掛糊的原料為主。先將主料放入沸油鍋中,炒至五、六成熟,再放人配料,配料易熟的可遲放,不易熟的與主料一齊放入,然後加入調味,迅速顛翻幾下,斷生即好。這種炒法,湯汁很少,原料鮮嫩。如果原料的塊形較大,可在烹製時兌人少量湯汁,翻炒幾下,使原料炒透,即行出鍋。

  要點:放湯汁時,需在原料的本身水分炒幹後再放,才能入味。

  (二)熟炒。熟炒一般先將大塊的原料加工成半熟或全熟(煮、燒、蒸或炸熟等),然後改刀戌片、塊等,放入沸油鍋內略炒,再依次加入輔料、調味品和少許湯汁,翻炒幾下即成。熟炒菜的特點是略帶滷汁、酥脆人味。

  要點:熟炒的原料大都不掛糊,起鍋時一般用溼糰粉勾成薄熒,也有用豆瓣醬、甜麵醬等調料烹製而不再勾熒的。

  (三)軟炒(又稱滑炒)。先將主料出骨,經調味品拌脆,再用蛋清糰粉上漿,放入五、六戍熱的溫油鍋中,邊炒邊使油溫增加,炒到油約九成熱時出鍋,再炒配料,待配料快熟時,投入主料同炒幾下,加些滷汁,勾薄熒起鍋。軟炒菜餚非常嫩滑,但應注意在主料下鍋後,必須使主料散開,以防止主料掛糊粘連成塊。

  要點:主料要邊炒邊使油溫增加,炒到油約九成熱時出鍋,單獨再另炒配料,待配料快熟時,投入主料同炒……

  (四) 幹炒(又稱幹煽)。幹炒是將不掛糊的小形原料,經調味品拌醃後,放入八成熱的油鍋中迅速翻炒,炒到外面焦黃時,再加配料及調味品(大多包括帶有辣味的豆瓣醬、花椒粉、胡椒粉等)同炒幾下,待全部滷汁被主料吸收後,即可出鍋。於炒菜餚的一般特點是幹香、酥脆、略帶麻辣。

  要點:炒菜時菜的全部滷汁被主料吸收後,才可出鍋。

寫好讀後感的技巧和方法

  1、研讀原文。

  只有研讀好原文,才能對原文的內容和主旨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從中有所感悟,這是寫好讀後感的基礎。

  2、確立感發點。感發點是讀後感的中心論點,又是文章的“入手處”。

  一篇文,一本書,一部影視片,一齣戲劇,內容有簡有繁,線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觀點有深有淺,寫讀後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麼,怎樣確立感發點呢?方法很簡單。我們研讀某篇作品後,必然會受到啟發,有所感悟,而我們受啟發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點(或幾點),就可以確立為“感發點”。例如:寫人為主的記敘文,感發點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思想、品格等特點或最有價值的言論、行動。寫事為主的記敘文,感發點往往是事件中所包含的意義、所反映的某種問題或普遍性的規律。議論文的感發點,一般是所讀議論文的中心論點或分論點。其他文體感發點的確立的與此大同小異,不一一贅述。

  3、述讀與發感。

  述讀,指對所讀文章的出處、篇名、作者、感發點等方面的交代,目的是使讀者明白這篇讀後感的由來,要發什麼感。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會讓讀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發。發感,是在述讀和感發點的基礎上,展開聯想與引申,聯絡實際進行發揮,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

  聯想與引申的原則是,要圍繞感發點,要與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聯絡。對聯絡的內容和實際還要進行必要的分析、議論或抒情,這樣“感”才會深刻。這也是展開讀後感主體部分最主要的方法。

  另外,在論證感發點的過程中,要注意把兩種論據緊密結合起來,一是所讀原文的材料,二是聯想和引申的材料。

  4、讀後感的結尾

  結尾可概括中心,總結全文,或提出問題,發表看法,發人深思。“文無定則”,內容決定形式,採用什麼形式結尾,要根據讀後感的型別而定。


高中英語完形填空的技巧方法

  1、要掌握文章中出現的暗示詞,文中有多次出現的詞,一般對文章有著關鍵作用,很大可能會讓你在下面題中進行選擇。   2、要透徹理解掌握語法,完形填空有少一半的題考的是語法,因此,我們上課時要認真聽講,語法基礎必須紮實。   3、要看懂文章,理解文章主要講了什麼,如果是敘述事件型別的題,我們就必須理解事件發生 ...

唱歌簡單的技巧方法

  1、要了解自己的音域和聲音特點,知道哪些歌曲適合自己,哪種型別的歌曲不適合自己。   2、找一個跟自己音域或者聲音特點比較相似的歌手進行模仿,模仿他的聲音和他唱歌的方法。   3、模仿的時候要多聽原唱,聽清原唱的每一個音符,然後跟著唱,不要跑調。   4、原唱聽熟練了之後就跟著伴奏自己唱,最好是能夠錄音錄 ...

拍攝樹木技巧方法

  1、趣味擬物:樹木是一種植物,他們不會移動不會言語,但是如果只把樹木當成死物,是很難拍出有意思的圖片的。有時候透過藍天和白雲的位置關係,可以形成非常有意思的畫面,上圖裡的小樹,和雲彩奇異的形態形成呼應,很好的形成了畫面的視覺中心,讓人們在觀看的同時彷彿感受到了樹木的頑皮可愛。   2、紅外線攝影:紅外線攝 ...

跆拳道實戰技巧方法

  1、標準實戰姿勢左腳在前叫左勢,右腳在前叫右勢。動作規格:兩腳前後開立與肩同寬,前腳尖45度斜向右前方,後腳跟抬起,膝關節微彎屈,重心在兩腳之間。上身自然直立,45度斜向右前方,雙手握拳,拳心相對。兩臂彎曲置於胸前。頭部直立向前,目視正前方。   2、側向實戰姿勢身體完全側向,前後腳在一條直線上其它部位同 ...

陽臺養錦鯉的技巧方法

  1、如果用魚缸養錦鯉的話,是有一定的影響的,因為魚類需要比較大的活躍空間。不然會受傷的。   2、我們在養魚的時候,在魚缸裡面就不要在佈置一些好看的裝飾品,不然的話空間就會更小了。   3、在餵養錦鯉的話,不需要注意什麼別的問題,如果我們養的錦鯉數目比較少的話,就更不需要注意什麼了。   4、只需每天保持 ...

蒸魚技巧方法

  1、準備桂魚一條,用刀把它表面的黏液刮乾淨,再將魚肚裡面的黑的膜清洗乾淨,在魚身上劃上三刀,淋入料酒,放上薑片醃10分鐘去腥味。   2、大蔥對半切開,但不要切到底,將裡面的硬芯拿掉,把大蔥切成絲,小蔥,小米椒也洗乾淨切成絲泡在碗裡。這樣大蔥就會自然捲曲。   3、把醃魚的料酒和生薑都倒掉,在盤子底部擺上 ...

求剔豬肉技巧方法

  1、先抬排骨然後分三個部位下,後腿 五花肉 和前腿 ;   2、然後再下五花肉上的肥肉,剔前腿的骨頭;   3、下後腿的豬腳,在剔後腿的骨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