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德昂族也有潑水節!

德昂族也有潑水節!

  如果問潑水節是哪個少數民族的節日?很多人一定會說是“傣族”吧,其實除了傣族,德昂族也有潑水節哦!

  德昂人的潑水節,在清明節後的第七天,除了潑水祝福和跳象腳鼓舞等節目與傣族潑水節一致外,德昂族潑水節最具特色的習俗是為長輩洗手洗腳。屆時,每家的晚輩年輕人要準備一盆熱水,端來放在堂屋中央,把家裡的父母等長輩請出來坐在堂上,向他們叩頭請罪,請他們原諒晚輩的一年來不孝順的地方。長輩們也要檢討一年來在為晚輩樹立榜樣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後,晚輩為長輩洗手洗腳,同時互祝來年在和睦、勤勞的氣氛中度過。如果父母去世,兄長、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為洗手洗腳的物件。

  關於這個習俗的由來有許多的傳說。

  開天避地的萬能佛祖,為了幫助德昂人民料理生產生活大事,經過天神同意,從天上來到人間。為了不引起人們的大驚小怪,佛祖下凡後,變成了一個佛爺,獨自住在奘房裡。他為民辦了很多很多好事,解脫了不少災難,深得百姓們的敬重和愛戴。大家有什麼疑難都來找他幫助解決。最初,百姓們只是遇到喜、喪、住、食等等事情時才找他解決。因為他是智慧的化身,辦法很多,什麼問題都解決得恰到好處。久而久之,連哪塊田種什麼莊稼,哪個小夥子娶什麼樣的姑娘,哪個小孩取什麼樣的名子,哪個老人有多長壽命等等大小事情,都來向他求教。有時,夫妻稍不和睦,也要找他調解,弄得他晝夜不得安寧。他逐步感到,人間的事情太多、太雜,但是想到勤勞善良的德昂族人民,又捨不得離開人間。天神答應他下凡的時間滿了,三番五次地催他返回天宮。佛祖雖然留戀德昂族人民,又不敢對抗天神,急得害了大病,臥床不起。百姓知道了,到四面八方找來名貴藥材,敬獻給他用。佛祖知道天神要召他的魂上天,吃藥也無濟於事。一天,他的病情突然惡化,男女老少都跑來問他有什麼要求,他只要求按他的相貌雕一個木像,再為他洗一個澡。百姓們就照著做,三天後,佛像的輪廓雕出來了,佛爺睜開眼睛看看,點點頭,滿意地說:“萬事順心”。說完又閉上眼睛,半月後,佛像的腳手雕成了,佛爺睜開眼看看,微笑著說:“風調雨順收成好”。說完又閉上眼睛。過了一個月,佛像的眼、耳、口、鼻全部雕成了,這時清明已過,佛爺睜大眼晴,對著佛像看了又看,十分高興地說:“魔鬼避開人畜無病”。誰知,百姓來不及把他洗澡,他就離開了人間。為了表示對他的懷念,為了完成他的囑咐,百姓們照著奘房的式樣,就地蓋起了風格別緻的涼亭,將佛像置予亭子正中,並且趕了三天大擺 , 給佛像潑了三天的水。自此以後,德昂族年年都要潑水,逐漸形成了節日,叫“散根”,意為潑水節。

  也有另一個故事。一個忤逆的兒子在清明節後第七天在山上幹活,看到雛鳥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決心好好待奉母親,這時,他母親正在向山上走來,為兒子送飯,不小心滑了一跤。兒子趕來扶她,她卻以為兒子要來打她,一頭撞死在樹上。兒子痛悔莫及,把樹砍下來雕成一尊母親雕像,每年清明後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灑著花瓣的溫水中清洗。以後就演變為一種習俗。

  德昂族潑水節與傣族的潑水節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曆4 月中旬左右舉行。臨近節日,人們忙著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龍、水桶等潑水工具。老年信徒們齊集佛寺,搭建潑水節時為釋迦牟尼雕像洗塵的小屋、架好水龍。水龍是由一根粗木頭雕鑿而成,長約四五米,彩繪一新,上有槽口。潑水時,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為佛洗塵。然後,由德高望重的長者手持鮮花,蘸水輕輕地灑向周圍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賀新年的開始。這時,人們開始興奮起來,紛紛互相祝賀新年,年輕人將水桶高高舉頭頂,將水滴灑在老年人的手上,祝願人們生活快樂、健康長壽。老人們則伸出雙手,將水棒在手中,口唸祝詞,為年輕人道喜、祝福。這種儀式之後,人們便以象腳鼓為前導,排成長隊,擁向泉邊、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潑水。潑水節既是德昂族人民歡度新年的典禮,又是男女青年談情說愛、尋找心上人的好時機。德昂族流行一種贈竹籃子,並乘夜深人靜串姑娘時,將籃子分別送給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隻,要送給自己最喜愛的姑娘,以此表達自己的愛意,試探對方的反應。因此,這時每個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幾個竹籃,然而姑娘究竟鍾情於誰呢?這就要看潑水節那天姑娘背的是誰送她的那隻竹籃了。到了這一天,姑娘們人人都背上了一個精緻美觀的竹籃,但究竟是誰的呢?這下可忙壞了小夥子們,他們睜圓雙眼,緊盯著姑娘們身上的竹籃,仔細辨認著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給她的那隻竹籃。對對情人相遇後,便互相盡情地潑水、嬉戲,以表達自己激動、喜悅的心情。

德昂族“潑水節”

  節日時段

  公曆4 月中旬左右

  節日來源

  德昂人也過潑水節,時間在清明節後的第七天,除了潑水祝福和跳象腳鼓舞等節目與傣族潑水節一致外,德昂族潑水節最具特色的習俗是為長輩洗手洗腳。屆時,每家的晚輩年輕人要準備一盆熱水,端來放在堂屋中央,把家裡的父母等長輩請出來坐在堂上,向他們叩頭請罪,請他們原諒晚輩的一年來不孝順的地方。長輩們也要檢討一年來在為晚輩樹立榜樣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後,晚輩為長輩洗手洗腳,同時互祝來年在和睦、勤勞的氣氛中度過。如果父母去世,兄長、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為洗手洗腳的物件。

  這個習俗來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一個忤逆的兒子在清明節後第七天在山上幹活,看到雛鳥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決心好好待奉母親,這時,他母親正在向山上走來,為兒子送飯,不小心滑了一跤。兒子趕來扶她,她卻以為兒子要來打她,一頭撞死在樹上。兒子痛悔莫及,把樹砍下來雕成一尊母親雕像,每年清明後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灑著花瓣的溫水中清洗。以後就演變為一種習俗。

  慶祝方式

  德昂族潑水節與傣族的潑水節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曆4 月中旬左右舉行。臨近節日,人們忙著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龍、水桶等潑水工具。老年信徒們齊集佛寺,搭建潑水節時為釋迦牟尼雕像洗塵的小屋、架好水龍。水龍是由一根粗木頭雕鑿而成,長約四五米,彩繪一新,上有槽口。潑水時,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為佛洗塵。然後,由德高望重的長者手持鮮花,蘸水輕輕地灑向周圍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賀新年的開始。這時,人們開始興奮起來,紛紛互相祝賀新年,年輕人將水桶高高舉頭頂,將水滴灑在老年人的手上,祝願人們生活快樂、健康長壽。老人們則伸出雙手,將水棒在手中,口唸祝詞,為年輕人道喜、祝福。這種儀式之後,人們便以象腳鼓為前導,排成長隊,擁向泉邊、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潑水。潑水節既是德昂族人民歡度新年的典禮,又是男女青年談情說愛、尋找心上人的好時機。德昂族流行一種贈竹籃子,並乘夜深人靜串姑娘時,將籃子分別送給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隻,要送給自己最喜愛的姑娘,以此表達自己的愛意,試探對方的反應。因此,這時每個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幾個竹籃,然而姑娘究竟鍾情於誰呢?這就要看潑水節那天姑娘背的是誰送她的那隻竹籃了。到了這一天,姑娘們人人都背上了一個精緻美觀的竹籃,但究竟是誰的呢?這下可忙壞了小夥子們,他們睜圓雙眼,緊盯著姑娘們身上的竹籃,仔細辨認著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給她的那隻竹籃。對對情人相遇後,便互相盡情地潑水、嬉戲,以表達自己激動、喜悅的心情。

  來源:國家文化網;

德昂族有什麼特色

  德昂族篤信佛教,寨中最好的一幢建築物是供著佛像的奘房。德宏州以及臨滄市的德昂族信仰的是嚴格的山地小乘佛教教派,禁止殺害或傷害一切有生命的東西。

  德昂族:

  德昂族,也稱崩龍族,是中緬交界地區的山地少數民族,民族語言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分為佈雷、汝買、若進三種方言,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因長期與傣、漢、景頗等民族相處,許多人通傣語、漢語和景頗語。

  德昂族主要居住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緬甸聯邦共和國交界地區,是一個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分佈範圍非常廣,中國一側在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德宏、保山、臨滄等3個地州9個縣市,緬甸一側在撣邦、克欽邦等地。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德昂族總人口數為20556人。


的人民什麼性格特點

  德昂族的人民的性格質樸、善良、勤儉等等。   德昂族不僅在家庭生活中,形成了長輩撫育幼輩、幼輩尊重長輩的好風氣,而且對社會上的老人的尊重、愛護也是習以為常的。因此,每當逢年過節時,年輕人總要把家裡最豐盛的飯菜送一份給村裡的高壽老人,以表示敬意。對於村裡喪失勞動能力的孤寡老人,當他們無力耕種土地時,親戚們要 ...

潑水節的來歷傳說

  “慾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慾望和知足是天平的兩端,慾望多了,幸福和快樂就會自動減少。適當給慾望減減肥,才能讓幸福的天平平衡一些。”那麼,這期德昂族文化帶來的是德昂族的潑水節的來歷傳說。好好來了解了解吧!   來歷   德昂族潑水節的傳說:每逢潑水節到來,德昂人民就自然而然地傳頌起這樣一個古老的傳說。    ...

什麼特點

  德昂族的服飾特點,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男子多穿藍、黑色大襟上衣和寬而短的褲子,裹黑、白布頭巾,巾的兩端飾以彩色絨球。婦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對襟短上衣和長裙,用黑布包頭,上衣襟邊鑲兩道紅布條,用四五對大方塊銀牌為鈕釦,長裙上織有彩色的橫條紋。   德昂族,是中緬交界地區的山地少數民族,民族語言屬於南亞語系孟 ...

各民族傳統節日——節慶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如: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節日,都要敬佛。開門節時有寺廟的村寨要進行"格聽祭"(慶祝豐收,喜嘗新米之意),要從傣歷12月13日開始準備,有舂新米、煮新飯、做年糕等活動,並要選出兩塊年糕送入本寨的公房(專供全寨祭祀用的房屋),次日全寨開祭,要由 ...

古茶新香滿邊寨:

  離開熙熙攘攘的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朝西南方向行駛三十餘公里,就進入了德昂族最集中的聚居區——三臺山鄉。聞名中外的滇緬公路從它的心臟部位穿膛而過,黑亮的柏油馬路像根青藤把它緊緊地拴在中國西南邊疆的版圖上。這裡層巒疊嶂,雲蒸霧繞,充滿神秘。這裡的神秘不僅源於大山的深邃,更來自於德昂族文化的古老、豐富與 ...

中華民族:

  德昂族有自已的語言,無本民族的文字,通用傣語文、漢語文。篤信小乘佛教中的潤教派。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蕎子、薯類等,擅長種茶。   習俗   德昂族大部分信奉小乘佛教,在絕大多數的村寨裡都有自己的佛寺和供奉的佛爺,並有小和尚。所有小和尚的齋飯由全寨人輪流佈施。在部分德昂族中,過去一直有見殺不吃、聞 ...

--簡 介

   德昂族,原名“崩龍族”。是西南邊疆現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散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縣和臨滄地區鎮康縣,其他分佈在盈江、瑞麗、隴川、保山、梁河、龍陵、耿馬等縣。與傣、景頗、傈僳、佤、漢等民族交錯而居。   德昂族有自己的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昂語支。有三種方言,不少人通曉傣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