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心遠地自偏中自字的用法和意義

心遠地自偏中自字的用法和意義

  心靜,境自靜。無求名求利之心, 即使身居鬧市,也宛如在山。這深刻的道理被詩人平淡地說出,親切感人。

  出自魏晉陶淵明的《飲酒其五》。

  原文: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這裡面蘊含著

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和意義

  翼,名詞用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那樣。翼蔽:遮蔽,掩護。翼,用翼遮蓋,保護。常以身翼蔽沛公,意思是常常張開雙臂像鳥兒張開翅膀那樣用身體掩護劉邦。這句話出自司馬遷的《鴻門宴》。

  鴻門宴節選

  原文: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翻譯:敬完酒,說:“君王和沛公飲酒,軍營裡沒有什麼可以用來作為娛樂的,請讓我舞劍。項羽說:“好。”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也拔劍起舞,常常張開雙臂像鳥兒張開翅膀那樣用身體掩護劉邦,項莊無法刺殺。

心遠地自偏什麼意思

  1、“心遠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心遠地自偏”中的“心遠”是遠離官場,更進一步說,是遠離塵俗,超凡脫俗。排斥了社會公認的價值尺度,探詢作者在什麼地方建立人生的基點,這就牽涉到陶淵明的哲學思想。

  2、這種哲學可以稱為“自然哲學”,它既包含自耕自食、儉樸寡慾的生活方式,又深化為人的生命與自然的統一和諧。在陶淵明看來,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直接面對整個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如何理解

  指厭倦身外種種人世混亂,希望自己的心思遠離各種外緣的干擾,迴歸清靜安逸的精神家園的隱士生活,遠是指遠離,心遠是指自己內心的厭倦,退避是不去主動參與。地是指所居。偏是形容所隱居的環境。外界種種干擾都是需要由自己的主動索取,主動貪圖的心去接觸才會起作用,真正的隱者、真正的有道者,只要內心不存在這樣的慾望,那麼 ...

什麼意思

  心遠地自偏翻譯,只要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原文,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br>翻譯。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 ...

問君何能爾賞析

  表達了作者厭倦官場腐敗,決心歸隱田園,超脫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飲酒·結廬在人境》是晉朝大詩人陶淵明創作的組詩《飲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詩。這首詩主要表現隱居生活的情趣,寫詩人於勞動之餘,飲酒至醉之後,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之中,採菊東籬,遙望南山。全詩情味深永,感覺和情理渾然一體,不可分割。 ...

赤壁賦用法

  1、“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中“於”的用法為:介詞,表示在;   2、“月出於東山之上”中“於”的用法為:介詞,表示從;   3、“徘徊於斗牛之間”中“於”的用法為:介詞,表示在;   4、“於是飲酒樂甚”中“於”的用法為:介詞,表示在;   5、“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中“於”的用法為:介詞,表示 ...

古文用法

  為字古文中用法:1、做介詞:   表被動,相當於被,常和所組合。   例如:   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出自《伶官傳序》。   若屬皆且為所虜。出自《鴻門宴》。   為仲卿母所遣。出自《孔雀東南飛》。   2、表動作行為的替代,相當於給和替。   例如:   為擊破沛公軍。出自《鴻門宴》。   3、表動作行 ...

靜以修身以用法意義

  靜以修身,這裡的“以”字作動詞,是依靠、憑藉的意思。   “靜以修身, 儉以養德”這八個字出自諸葛亮,諸葛亮是古代著名的智者,這八個字不僅是對兒子求學做人的告誡,更是對後人的忠告。   “靜以修身” 指的是寧靜的力量,“靜”不是意味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靜”意味著一種孤獨,對於孤獨的承受是一 ...

微課在教學有哪些作用意義

  1、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   2、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   3、內容被永久儲存,可供查閱和修正;   4、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   5、學生課外延伸的個性化閱讀和學習的最好載體;   6、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