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鼓,佤語稱為“克羅”,是佤族人心目中可以通天的神器。它源於母系社會中對祖先的圖騰崇拜。在每個佤族村寨都建有木鼓房,供奉著木鼓。千百年來,敲響木鼓,群山震盪,可以與祖先和神靈通話,可以驅兇避邪、祈求村寨平安,可以召集和激勵部族成員抵禦外來侵犯。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木鼓已成為佤族節日慶典中必不可少的樂器和道具。拉木鼓是阿佤人重要的宗教儀式,也是他們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其凝聚人心、追求幸福、表現強悍、抒發熱情的文化傳統得以弘揚光大,可以說,拉木鼓就是佤族的狂歡節,“克嚕克羅”是阿佤人拉木鼓的日子,大約是每年開春之前,分為選料、拉鼓、制鼓、上架四個過程。選料。拉木鼓這天一早,幾十個強壯的佤族漢子扛著槍、斧、刀等,來到山上事前看雞卦選好的大紅毛樹下,先由魔巴念幾句咒語,幾十支火槍向大樹葉齊鳴,意為趕走樹鬼,然後輪流砍伐,直到砍倒大樹。樹砍倒後,魔巴須拿一塊石頭壓在樹樁上,以示給神樹的買樹錢,求樹神不要怪罪。拉鼓。精選一段2米左右的樹幹砍下,鑿下兩個耳洞,拴上四根粗藤條,眾人齊心拉回木鼓房,途中不間斷地有人加入到拉木鼓隊伍中去。一魔巴走在隊伍前面撒米、酒等祭祀品,意為讓路上可能傷害的小樹、小草們的神靈讓道,另一魔巴騎在樹身上領唱,大家邊拉邊合唱《拉木鼓歌》。制鼓。把木鼓拉到寨門或木鼓房後,請專門製作木鼓的工匠開始製作木鼓。先剝去樹皮,在樹身上部的兩側按女性生殖器的形狀(佤族的始祖安木拐是女性,因而佤族崇拜女性,將木鼓做成女性生殖器的形狀)鑿空四處,深淺不一,所以敲擊木鼓會發出不同音階的聲調。上架。木鼓製作完後,魔巴選一吉日,組織村民把木鼓抬到木鼓房。一般一間木鼓房內支放著兩隻木鼓。木鼓拉到寨子邊時,全寨男女老幼穿上盛裝,唱歌跳舞迎接。
薩滿文化景觀的核心是史前神話,這種神話充滿了英雄主義,凝聚著族人的理想、願望,規範著人們的道德、行為,實際上它是原始社會時期氏族或部落的憲章。其重要的人文科學價值在於——它以一種鮮活的文化形態形象地記錄了北方人類童年時代心靈與情感的發展軌跡,反映了祖先對世界的認知過程,表達了他們與自然進行鬥爭的意志與力量,也揭示了他們的迷惘與失誤
我國東北部地區地處世界薩滿文化流佈的核心區域,滿族作為我國信仰薩滿文化的主體民族之一,至今仍為這一文化的延續發揮著作用。
黑龍江省寧安市伊蘭崗村位於寧安市郊牡丹江畔,主要住著滿族關姓家族。其滿姓是瓜爾佳氏,正黃旗,在這裡居住已有300多年了。先祖尼雅哈那曾隨努爾哈赤征戰,屢立戰功。為崇敬祖先的功德,這個家族一直以“三年小祭,五年大祭”的方式舉行薩滿祭祀活動。關姓滿族家祭歷時3天,基本程式是:第一天晚上“星祭”;第二天白天祭祖,晚上“背燈祭”;第三天上午祭天,下午“換鎖”。這是一種原生態的滿族祭祀,既保持了古樸的形式,又有關姓家族獨特的個性。
星祭:對自然的崇拜圖
整個祭祀是從“掛草把”開始的。中午1點半,在伊蘭崗村滿族文化室的院門前,關姓家族的穆昆達(族長)關君泰用繩子將一束用紅線繩扎著的穀草掛到高高的杆子上。整個祭祀的象徵意義由此展開——這個“草把”將在祭祀結束後燒掉或扔到牡丹江裡,以此宣告家祭的順利結束,亦祈祝吉慶有餘的新生活的開始。
據傳,每次家祭都會恰逢一場大雪,我們去的這一次也不例外。祭祀活動剛剛開始,天空中就飄落起雪花。
這個祭祀的場所——伊蘭崗滿族文化室,祖宗匣子、族譜高高地掛在牆上,沿著牆修了兩扇木門,上面雕刻著關姓先人的生活圖景。平時木門關著,只有祭祀時才打開。
下午5點,此時的伊蘭崗村已經完全黑下來,關姓族人們在大薩滿的率領下,挑著燈籠,捧著祭品去村口的大柳樹下進行“星祭”。星祭是對自然的崇拜,它表現了滿族人對北斗、北極星的尊敬。族人們向夜空中的那丹納拉乎、蒙溫烏西哈、圖門烏西哈等星辰行祭祀禮。參與整個活動的人很多,但井然有序,來去的路上都悄然無聲。
歸來以後,在大薩滿的主持下,在院子裡宰殺第一頭黑豬,獵神祭禮開始了。案子上擺著酒和剛剛從豬身上割下的一塊肉。此後,整隻豬被切割開來,由鍋頭按禮將煮熟的肉恭恭敬敬地擺好,供於祖先及天神地祇。隨後,院子裡的氣氛熱烈起來,大人、孩子圍在院子中的篝火旁,從剛宰殺的豬身上割下小塊肉,用枝條串著,伸到火中烤熟了吃。老薩滿關玉林介紹說,當年滿族人在山林裡就是這樣吃肉的,透過這樣的儀式,族人們回憶先人的生活,表達對祖先的懷念。
背燈祭:最具神秘色彩
第二天早上8點,祭祀儀式開始。首先是請祖先神。他們來到文化室旁邊的屋子裡,將祖先的畫像展開,在牆上掛起來,擺上案子,供奉麵點。然後,男女薩滿輪番唱拜,口中唸的都是大段大段的滿語唱詞。
很快,祭祀活動轉移到祭祀大廳裡。大薩滿帶著幾個人從西牆上請下祖宗匣子,取出赤橙黃綠藍白等彩色帶子掛在杆上,把供桌擺好。3名女薩滿恭恭敬敬地把頭一天做好的打糕擺到案上,並倒上供酒。地上鋪起了紅地毯,數十名關姓族人按輩份在案前跪下。男女薩滿開始分別手持供酒,邊唱邊拜,然後族人再次跪拜。連拜3次後,跳神開始。跳神時,3對男女薩滿輪番上場,他們手持抓鼓,身繫腰鈴,在神鼓的伴奏下跳了起來,周圍的人們也沉浸在莊嚴的祭祀氣氛中。從第一天晚上的“星祭”開始,只有薩滿上場跳腰鈴舞,族人們只在一旁敲抓鼓助威。
“背燈祭”是薩滿祭祀活動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一項。晚上6點,主持祭祀的大薩滿鄭重地指揮族人將祭祀房間的門鍤插上,將窗簾拉上,開始“背燈祭”。屋裡的燈一盞盞地熄滅,最終漆黑一片。3對男女薩滿開始輪流唱神曲。他們用滿語反覆吟唱,將綴滿腰鈴的獸皮鋪在膝上做響器,邊唱邊敲擊出音節。每唱完一曲,前排的薩滿就起身向後,後排的薩滿依次向前。3番輪唱終了,“背燈祭”結束。
祭天·換鎖:美好祝願
祭祀的第三天早上祭天。祭天也稱院祭,在露天的庭院裡進行。
族人們首先在院子裡用3根木棍、一塊布和一根草繩支起一頂帳篷。他們說,先祖是在帳篷裡生活的,所以要象徵性地做頂帳篷。
祭天時,在薩滿的指揮下,族人們在庭院中宰殺第三口黑豬。第三口豬可以是“還願豬”。所謂“還願豬”,是指有的族人遇到病、災時祈求祖宗保佑,並許諾在下一次祭祀時獻上一口豬作祭品。這樣的諾言是一定要兌現的。
第三天下午舉行的“換鎖”儀式表達了對青少年成長的期盼。換鎖時,選出一個身體健壯的男孩,脖頸上繫著彩條,跪在一棵掛滿彩條的松樹旁。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給他象徵性地“換鎖”,這樣他會茁壯成長。隨之的祭神樹結束後,文化室裡存放祖宗匣子那面牆上的木門也被關上了,只有等到下一次祭祀才能開啟。穆昆達將門口掛的“草把”降了下來,扔進牡丹江,表明晦氣已經全部扔掉。到此,這次關姓家族薩滿祭祀活動全部結束。
每年農曆十一月二十,在青海省同仁縣年都乎土族村,7名赤身露腿,全身畫著虎皮斑紋,雙手各執約2米長的樹枝的男子,在一陣鞭炮聲後,從山神廟快速下山進入村莊。村裡的家家院門緊閉,他們便翻牆越入村民家中,不斷在各房間跳來竄去。他們見肉就叨,見饃就拿。而後把數個圈饃套在手中的樹枝上,口中叼著大塊生肉,又翻牆越院至另一家。
於菟一詞在古漢語中指的是老虎。“跳於菟”,即“跳老虎”,是現僅存於青海同仁縣年都乎土族村的一種原始擬獸舞在當代土族民俗活動中的形態表現,是極具人文價值又很獨特的古羌部族虎圖騰崇拜遺俗。
年都乎村位於青海省同仁縣境內的隆務河谷中段,一個擁有343戶人家1400多人口的土族村寨,它和周邊的吳屯、郭麻日、尕撒日是聞名海內外的唐卡藝術之鄉。“跳於菟”是當地民間祭祀活動中的重要內容,是原始人萬物有靈的宗教文化觀念在民間藝術中的遺存。“跳於菟”是古羌部族的古風遺俗,他們認為老虎可以驅除一切邪惡、疾病,給人們帶來新一年的吉祥和平安;而定於農曆十一月二十日,是因為土族相傳這一日為“黑日”,是一切妖魔鬼怪興風作浪的日子,所以一定要在這一天藉助諸神之力,由“老虎”到各家去驅鬼逐邪。
“跳於菟”儀式在二十日下午二時前後舉行。年都乎村的土族百姓上午便集中在該村寺院裡進行誦經活動,當時辰到正午時,每家的男主人集中到山神廟舉行敬神和煨桑儀式。山神廟內供奉的是“二郎神”,年都乎村的百姓認為全村得以安寧、五穀豐登,全靠“二郎神”的保佑。
“於菟”舞是由7名男青年表演的,舞者在表演前要做一番特殊的準備工作。首先脫光上衣,將褲腿捲到大腿根部,赤身露腿,用紅辣椒麵和煨桑臺中的爐灰塗抹全身。然後,由本村的化妝師用鍋底黑灰和黑色墨汁將舞者面部畫成虎頭狀臉譜和虎皮斑紋,腿部則畫成豹皮斑紋,背部呈水紋狀。
他們頭髮上扎如刷,朝天立起,似虎狂怒狀。此外,還將羊腸洗淨後用角吹起掛在脖子上。舞蹈時,舞者雙手各執兩根長約2米的樹枝杆為道具,樹枝上端結有書寫鎮邪之意的經文白紙。7名“於菟”化妝完畢後,在“拉哇”(藏語,意為神人,與法師、薩滿巫師同類人物)的帶領下來到山神廟內向神跪拜。
拜後,廟主給“於菟”們飲酒,一可為赤身露體的“於菟”驅寒,也可幫助他們進入到宗教祭祀舞蹈的表演者需要的狂熱狀態。“拉哇”向眾“於菟”傳達神的旨意,賦予神力後,“於菟”不再與人講話,而成為驅魔逐邪的神虎。聽罷誦經,眾“於菟”來到煨桑臺前圍圈做舞,以示神力。
此時,突然幾聲槍響或鞭炮數聲,眾“於菟”與村民一道快速下山進入村莊。這時家家院門緊閉,院內擺放著煮肉、圈饃、酒、果品等各種食物。“拉哇”和兩個老“於菟”在村口或巷道里不斷擊鼓起舞巡視,以防妖魔逃去。另5只小“於菟”則跑遍每家每戶,驅趕村民家中的妖魔。
特別指出的是,“於菟”必須翻牆越入村民家中;進院後不斷在各房間跳來竄去,驅趕妖魔。他們見肉就叨,見饃就拿,享用人家專為他們準備的供品。而後把數個圈饃套在手中的樹枝上,口中叼著大塊生肉,又翻牆越院至另一家。在村民們看來,“於菟”從誰家拿走或吃了任何東西,都被認為是驅走了隱藏在自家的妖魔,預示著來年人畜平安、吉祥。
當“於菟”們轉完整個村子時,時辰已近太陽落山,“拉哇”與兩個老“於菟”站在村內巷道中,一邊敲鑼打鼓,一邊接受村民們的大餅、牛羊肉、白酒等供品。驅除了妖魔之後的“於菟”們這時手持串滿圈饃的樹枝,口叼鮮紅的生肉,以“墊步吸腿跳”的動作舞向村口。
此時,觀賞的村民們齊放鞭炮,“於菟”與村民們一道歡呼驅魔逐邪的勝利。而後,眾“於菟”在鳴炮聲中快速衝向隆務河畔,在結冰的河面上鑿開幾個大窟窿,用冰冷的水洗去全身的虎紋,更重要的是洗去了村裡的邪氣。與此同時,“拉哇”在村外河灘誦經焚紙,表示將妖魔徹底燒盡。河邊的“於菟”洗淨全身後,穿起衣服暖身,然後將村民的供品平分,其中,部分供品則被倒進隆務河內。至此,整個祭祀儀式全部結束。
知識連結:跳於菟有一整套的儀式儀規,首先要推舉出7名村裡的青年扮演於菟,他們在村子裡的二朗神廟上的插箭臺抽取長長竹竿,紮上彩色布條,做好跳於菟用的手中仗杆。以前年都乎村妝扮成於菟為8人,而現在年都乎村只有7人跳於菟了。老人說:大約六十多年前,年都乎村一次跳於菟放槍打死了現在第七、第八隊的一名於菟,從此,這裡於菟八個變七個,而且七、八兩隊不再派人參加跳於菟了。
藏族信仰佛教,佛教約在公元七世紀從印度傳入西藏,已經有了非常久的歷史。藏族人民大多數也十分的信仰佛教。大多數人認為天葬跟佛教徒的信仰有關。本期小編就帶你去藏族文化探索古老而神秘的藏族天葬。
由於佛教徒們認為把遺體獻給鷹,這是一種功德,能贖回生前罪孽,且利於靈魂轉世。天葬是藏族人民最能接受、藏區最普遍的 ...
俐侎人正在祭祀古茶樹圖為俐侎人正在祭祀古茶樹 相傳,最初的俐侎人由景谷、景東一帶遷徙而來, 由於居住地面潮溼,建蓋房屋時,一般要離地3尺5寸, 曾稱為"離地人",後改名為"俐侎族"。新中國成立後,把俐侎人劃歸為彝族,作為彝族的一個特殊支系,現主要分佈在永德縣烏木龍,此外鳳慶 ...
在中國五十六個民族豐富多彩的各種民族器光中,木鼓是佤族獨有的稀有鼓種。西盟過去的佤族村寨裡置有一對木鼓,有的村寨一個村寨中聚居著幾個族姓,就建有幾個木鼓房。因此,在同一個村寨中有幾個木鼓房的情況。現在的西盟,僅“司崗裡佤族村莊”就存有上百隻木鼓,木鼓數量多,使用木鼓頻率之高,都是足於稱奇的。不愧為名符其實 ...
紫羅蘭原產地中海沿岸。目前我國南部地區廣泛栽培。為十字花科紫羅蘭屬下的各個種的植物的統稱。紫羅蘭又名草桂花原產歐洲南部,此花喜冷涼的氣候,忌燥熱。喜通風良好的環境,冬季喜溫和氣候,但也能耐短暫的-5℃的低溫。花芽分化的適宜溫度為15℃,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排水良好、中性偏鹼的土壤中生長較好,忌酸性土壤。紫 ...
你身邊是不是有這樣一種人?他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一副神秘兮兮的樣子,你永遠沒有辦法透過他們的言行舉止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想要做什麼。他們的神秘感會讓你不知不覺間被他們吸引想要去了解他們,但是到最後卻是一無所獲。那麼你想要知道這些人都有誰嗎?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下神秘而令人看不透徹,總是一副深藏不露的星座都有誰 ...
對長白山天池長草了很多年,終於忍不住拉起兒子的手,報個旅行團就上路了。雖說報團是件不操心的事,臨行前還是看了很多能搜尋到的攻略。這幾天雨水大,不論北京還是東北,每天關注的天氣情況,期待上山時能有個好天氣,然而天公並不做美,從12號起床就斷斷續續下著雨,聽說山下雨,山上肯定不會晴,心中無限失望,只是想著既然 ...
宇宙是用不著抽象的;宇宙只能是非常具體的。
我們相信,當人們走出我們的星球時,他們會把民族間的分歧拋在腦後。
整個宇宙是一個聯邦,上帝和人類都是它的成員。
宇宙並無敵意,然它也並不友善。它只是淡淡無情而已。
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是迂迴曲折,從來不走直線。
大自然的秩序,證明了宇宙確有它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