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妙惟肖的蒙古族剪紙文化
惟妙惟肖的蒙古族剪紙文化
我國許多民族都有著剪紙這項民間藝術,而蒙古族的剪紙藝術卻應用廣泛,其歷史卻可以追尋到北魏時期,在這樣代代相傳的千古遺風中,使得剪紙藝術更加的貼近生活。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蒙古族文化吧!
剪紙是蒙古族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古學研究,其淵源可追溯到北魏時期,而學術界觀點是遠古時代。他們認為那時人類就已經發現和運用了以影像作為形象表記的藝術手法,並相繼創造了在各種材料上鏤刻、透空的藝術語言。這種完善的遠古藝術手法在原始社會的巖畫、彩陶、紅山文化的玉雕、匈奴與東胡銅器等都有所體現。今天的民間剪紙與之在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徵上極其明顯的一致。這充分說明它們之間的傳承和延續關係。民間藝人以其特有的藝術形式將千古遺風代代相傳,使剪紙藝術成為一種貼近生活、植根於大眾的民間藝術。
蒙古族傳統的遊牧生活無論從信仰文化、服飾文化、節日文化到婚喪嫁娶等民俗活動,民間剪紙都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文化空間象徵和族群生命記憶的功能。
蒙古族剪皮藝術最常被用來裝飾馬鞍及鞍墊,多用皮剪成鳥、盤腸、回紋、交叉圖案等紋樣貼繡縫綴於馬鞍上,既醒目大方又富有裝飾感。剪皮貼花還多用於民間流行的盛乳革囊等生活用品上,或摔跤服等服飾上。
在豐富多彩的蒙古族民間刺繡中,有靴花、枕花、鞋花、肚兜花、荷包花等不同型別的剪紙圖案,還有氈繡和服飾貼花都是先剪後繡、剪繡結合的。蒙古族剪紙風格單純質樸富有草原的鄉土情趣,多以盤腸、卷草、花鳥、捲雲,石榴、西瓜、葫蘆等作為刺繡圖案,有些花邊和角隅紋樣採用規則對稱或重複的二方連續圖案。
在草原牧區的剪皮與剪紙中,多采用造型奇異的形象,具有粗壯、熱烈、奔放、豐滿和簡潔的特色,多數作品以半側身的形象出現,以程式化的方式表現物象的各種結構,充滿生命的活力。如在剪紙中點可以表示頭飾中的珍珠、動物的腿、樹的葉、鋸齒紋可以代表鳥獸的毛以及衣服的皺褶等。剪紙佈局也採用了透明透視的方法即大小套疊,如大動物身上刻小動物,大動物一般都被視為是小生命的母體,小動物可以是腹中的胎兒,具有強烈的的裝飾效果,這種裝飾風格在北方原始巖畫中也可以看到。
您可能還喜歡:
白族古老的文化標誌:白族刺繡
盤點藏族的節日文化大全
神奇的瑤族醫學文化
白族信仰,你所不知的白族宗教信仰
剪紙文化
庫淑蘭,陝西旬邑縣赤道鄉富村人,1920年出生。她的剪紙作品曾獲中國民間藝術展大獎、金獎,在臺灣舉辦過藝術研討會,代表作品被法國、美國、德國、東南亞等國家收藏。1986年,她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授予“傑出中國民間藝術大師”稱號。一頂頂的桂冠,一項項的榮譽,彷彿這都是傳統剪紙的重新恢復的燦爛與輝煌。但是其實這一切絲毫也沒有改變剪紙繼續走向衰亡的命運。
庫淑蘭的作品,仍然保持了民間美術不追隨模擬自然形象,而以觀念造型的方式,形象稚拙而又鮮明,構圖繁實而又單純明快,色彩對比強烈而又協調適度。她善於用各種形象拼貼組合起來烘托主要人物形象,整體感,節律感很強,使人透過這些浪漫的,樂觀的,虛構的畫面,便可看到作者純真善良的心靈和驚人的藝術心智。
庫淑蘭作品
在生子種地、一年推著一年走的陝北農民當中,剪紙確實曾經是件很高雅、很藝術而且很有意思的事情。可如今不行了,傳統剪紙被冷落了,很難再吸引人們的目光了。對於這一點,庫淑蘭就怎麼也弄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面對生人,她隨口編一套詞就唱開了:“剪花大娘在外面,北京、上海都去遍,有我這剪花子大娘,有我這剪花子姑娘現。一把小剪子散出去,童子我剪花現。童子剪花實好看,剪下鳳凰戲牡丹,剪下了魚兒鬧蓮現,琴棋書畫、八寶如意現。庫淑蘭這大娘現,剪花子實心實意剪現。”“剪花娘子是誰嗎,剪花娘子是我。沒有剪花娘子,沒有這麼大識事(場面)。今天花子剪好些,就是高興些。今天花子剪不好,氣得三天兩天不吃飯。花子剪好些,吃了饃,喝涼水,心裡都是高興些。黑了這花子就剪不好,黑了就睡她床邊現。總是起來幾探現,趴著窗戶往外看,月亮落了心就煩。我問這剪花大娘說,看她明天到底剪啥花現。剪花大娘說,我把我的人物讓給你庫淑蘭,你的名譽太了。”
看著這當年風光不再、人也衰老了的庫淑蘭,如此這般沉浸在自編自造的剪紙神話裡難以自拔,聽著她那夢囈似的念詞,讓人不得不為傳統剪紙藝術的衰落而辛酸,而感慨萬千。庫淑蘭反覆提到、念念不忘的那個所謂“剪花娘子”,實際上是她為自己建立的一個虛幻的神話偶像。
1937年一個春意融融的日子,黃土高原上廣袤而死寂的黃色里正長出幾點綠意,庫淑蘭嫁到了富村。黃土地上的富村其實並不富裕,貧困就象影子一樣跟著她。為打發時日,庫淑蘭開始學剪紙。幾十年間,她和村上其他姑娘婆姨一樣,紙剪了幾大車,就是少為人知。十年前的一天,他不慎失足,掉在十幾米深的崖下昏了過去,幾天幾夜不省人事。家人開始為她準備後事。不想她一日醒來,精神蠼爍,口稱自己就是“剪花娘子”。
庫淑蘭作品
從那以後,庫淑蘭的剪紙有如神助,一改過去風格,用光、用色精彩絕倫,剪花娘子的造型也屢屢出現在她的文案中。庫淑蘭的名聲也很快大噪起來。這段神話般的往事近乎荒誕,但卻幾乎被所有認識庫淑蘭的人證實了。這荒誕故事的合理核心只能理解為庫淑蘭已把剪紙當作自己靈魂深處的神靈,當年因神靈有助而成功,如今也因神靈受世人冷落而傷心。這一年初夏, 庫淑蘭剪紙在臺灣出版了。看著自己的作品,庫淑蘭又夢囈般地唱開了:“青枝綠葉配牡丹,家裡我就這麼實可幹。拾下金蓮子叫喳喳, 青枝綠葉紅,姑娘愛我石榴情。姑娘把我叫到小房中,她一下臉紅了。”她說出了書,自己心裡喜得就象雞毛翎子掃的一樣。的確,和剪紙相比,出本印有剪紙的書在這村子裡才像件大事情。庫淑蘭說,來看書的人,有不少是曾經數落過她剪紙的人,但出了書,她自然就什麼過錯也不會有了。看著書,庫淑蘭又想起了自己住過的窯洞,窯洞裡貼滿了剪紙,貼滿了剪花娘子,貼滿了她自己心中的神。她回到了十幾年前住過的窯洞,一種昔日神明已去、今日剪紙無望、情傷於中、神傷於中的感覺充滿心頭。《流年》片尾響起了黃土地那古老、蒼涼、粗放、原始的歌聲,讓人彷彿置身黃土高原,眼前莽莽蒼蒼,眼空無物,氣蕩腸回、思緒凝沉;又彷彿陡然回到了歷史的深處,感受到一種蒼涼,一種感傷,一種看著傳統文化從彌留到死去時的那種揪心的感傷。
蒙古族的文化習俗
1、獻哈達。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時,主人張開雙手捧著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或讚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摺疊口向著接受哈達的賓客。
2、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遊點上,主人或服務小姐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賓客要微欠起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
3、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他們認為美酒是食品之精華,五穀之結晶,拿出最珍貴的食品敬獻,是表達草原牧人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
4、敬神。蒙古民族的禮宴上有敬神的習俗。據《蒙古風俗鑑》描述,廚師把羊割成九個相等的肉塊,“第一塊祭天,第二塊祭地、第三塊供佛、第四塊祭鬼,第五塊給人,第六塊祭山,第七塊祭墳墓,第八塊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塊獻給皇帝”。
蒙古族骨頭文化是怎樣的
1、蒙古族的骨頭文化和這個民族一樣具有神秘而講究的風采,它是有著很多的禁忌,而且這骨頭文化還是有著很多的歷史文化故事,它的這種骨頭文化對於整個民族來說還是特別重要的。這個骨頭文化中的骨頭,其中有的就是常可以看到的羊拐和肩胛等等。
2、先來看看羊拐,所謂羊拐,就是連線牛羊後蹄和小腿的地方存在的一塊遊離的 ...
剪紙文化發源
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區別在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我國的民間剪紙手工藝術有它自身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我國剪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透過鏤空雕刻的技 ...
精美絕倫的達斡爾族剪紙文化
達斡爾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而它所傳承的民族文化卻也是不少的。不僅是精神問文化傳承上,就是在物質文化傳承上也有許多。其中一項手工藝上的物質文化傳承——剪紙文化就是達斡爾族文化的一大特色。
那麼,達斡爾族剪紙文化是怎麼樣的呢?隨小編去看看吧!
達斡爾族民間剪紙有著悠久的歷史,已形成樸實、生 ...
民族文化詳解:蒙古族酒文化
大家對蒙古族的印象就是熱情豪邁。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伴隨他們的是載歌載舞,把酒言歡的酒文化。在蒙古族的文化史上,酒佔據了極重的部分。這裡著重介紹下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自古就是一個豪放勇敢的民族,他們喜歡飲酒。飲酒、騎馬體現了這個民族粗獷豪放的性格。他們認為“ ...
蒙古族酒文化的習俗與禮節
蒙古人喝酒時會右手無名指蘸酒向上“三彈”,即一是“願藍天太平”,二是“願大地太平”,三是“願人間太平”。代表了美好的祝福。本期小編就帶你去蒙古族文化學習一下蒙古族酒文化的習俗和禮節。
喝酒的歲數:
指可以上桌喝酒的歲數。男人到三十七歲,過三個本命年之後(有些地方到了二十五歲,過兩個本命年之後。)認 ...
一起看看蒙古族骨頭文化的風采
蒙古人吃肉是非常講究的,不是每一部位都能隨便給人吃的,有的部位是要到一定的年齡才能夠吃。而伴隨著骨頭文化流傳的還有著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果在啃骨頭的時候,穿插一點這樣的故事,是不是能增加些趣味呢?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蒙古族文化吧!
蒙古人吃肉啃骨,有很多講究和禁忌。有的屬於煮法、擺法解剖範 ...
別具一格的蒙古族遊牧文化
蒙古族是一個遊牧民族,每一個人從小都是馬背上長大的,就因為每一代都在遼闊的蒙古高原生長的。所以在這樣長期的生活中,他們形成了蒙古族獨有的遊牧文化。是一種以自然界萬物有靈為信條的思想。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蒙古族文化吧!
一、蒙古族遊牧文化的形成
就遊牧文化而言,它與農耕文化有著巨大的差異,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