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惠安女服飾

惠安女服飾

  “短棍髻”,又名“高射炮髻”。以稻草和魚骨為幹,高約3尺,粗恰盈把,高戴頭上,將頭髮攤開包勻扎牢,然後再插些銀指釵為飾,高翹頭上,確如高射炮。據髮式專家研考,這比之元朝宮女的矗聳髮型還要高擎一倍有餘。其梳洗雖較“簸箕髻”為易,但仍須請人幫忙,亦頗費事,故與“簸箕髻”一樣均已過時。

  現今惠東女的常見髮式,五六十歲的老婦腦後梳橫髻,插幾個頭笄或銀釵、塑膠彎梳等;有的則包深色藍巾,冬天髻兩旁還要疊黑色絲料。年輕婦女或剪短髮,或梳辮子;兩條辮子各飾一別子,頭頂留一束頭髮,稱“中補”。崇武五峰村等地婦女,頭頂套一個用鐵絲纏上的黑絨線,做成辮式頭架,額上頭髮處插上紅、黃、綠三個塑膠彎梳,再別上一塊“萬字花匾”(“卍”形,約8釐米見方,狀如蝴蝶,用銀絲串各色小珠子配上金黃色絨線或羊毛線紮成)。中年婦女的頭飾處於老年與青年之間,梳辮子,但不佩“萬字花匾”和頭架。港墘村等地婦女,還喜在頭頂橫置一緞髮束,紮上4個別子固定好,用黑絲絨鐵頭架(粗大呈弓形)假髮向兩耳垂下。

  惠東女婚嫁時髮式最奇特。舊時淨峰、小岞一帶姑娘出嫁,必須改變髮式,即將少女的“髻尾”(辮梢處扎紅黑絨線)改梳成蝴蝶般的髮式,以示成人。這種變髮式俗稱“上頭”。“上頭”由姑姨或表姐妹或鄉中姐妹來辦。先在頭上立高5寸許的“藤架”,前半頭髮把藤架蓋住向後披,與後半發合攏,以紅絨線扎穩頭架,不使歪斜或下墜;再用“髻塞”(用黑布將通心草或燈心草、軟木包成橢圓形,直徑約6寸)裹住,也以紅絨線紮緊,便成髮髻。梳理停當,開始上飾,先在髻塞兩側各插銀質“骨簪”24支,每支皆寬首尖尾,髻塞上端飾銀牌鏈、字或其他小飾物,頂端中央插一把彩針,長約8寸。髮髻下圍,飾以銀製(或金質)花串,俗稱“下串”。然後插2把鳳頭銀飾於額前,稱“頭花”,長尺半,鳳頭下鑲珠質響鈴;髮髻左右各添3把鳳頭銀飾物,稱“發桃”,長尺許,也有珠鈴。之後,兩耳各掛如帳鉤大小的耳墜,稱“耳栓”,纏上一大串銀扯鏈,這種盛妝髮式,狀如蝴蝶,稱為“蝴蝶式”髮髻(當地人稱“埔綴”),重的有20斤,有的婦女頭髮因不勝負荷,便早早脫落了;上年紀後往往是童山濯濯,所以鄉中有“七枝頭毛編八把”的俚語。現今惠女結婚的髮飾已大大簡化了。

封建頭民主肚 小小惠安女演繹傳統服飾

  

  小小惠安女

  

  5月13日,由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哈克先生著作的《惠安女服飾與刺繡》在惠安崇武首發。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張銘清等參與了惠安女服飾、民俗文化研討會討論。圖為首發現場,準備上場為嘉賓表演的小小惠安女。“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衣、浪費褲”,惠安女的特色服飾在漢族婦女服飾中獨樹一幟,勾勒出一道亮麗而又獨特的風景線。中新社發傅丹丹 攝

閩南惠安女習俗趣聞

  

  廈門屬於閩南地區,有許多不同的風土人情和民風習俗。在車上,導遊就作了一些介紹。據說,這裡的春節拜年的日子是很有講究的,一般是大年初一、初二拜年,初三不拜年。是祭祀過世親人的時候。初四又開始拜年,一般到了初九,作個節日了結,就算是宣告年過去了,一切恢復正常。那裡迎親是在晚上十二點去悄悄迎親,也是圖個吉祥。就是等時間晚了,別碰上別的迎親聯隊伍,把喜與福搶跑了。惠安女結婚後,在沒有生小孩前是不能去婆家居住的,每年在約定的時間和丈夫相會,如果不能懷孕就得再等下年。三年後再不生孩子,就可抱養一個孩子,方可隨丈夫到婆家生活。

  據說,惠安女是集中居住在惠安縣崇武一帶的漢族婦女。這一帶的男子多出外謀生或出海打魚,惠安女成了建設家鄉的主力軍。她們開公路、修水利、種田地、補漁網、敬公婆、教子女,裡裡外外一把手,真可謂全能媳婦。惠安女因美麗、勤勞、賢惠和一身奇特服飾而著名,不僅成了崇武古城的一道獨特民俗景觀,更為崇武古城增添了難以言表的魅力,吸引了眾多慕名而來的遊客、攝影、美術愛好者和文人墨客。以惠安女為題材的一些短詩、小說等作品廣為流傳。惠安女在國人的心目中幾乎成了 勤勞 的代名詞。

  

  而讓人感興趣的是關於惠安女的一些穿戴習俗。特別是她們穿著的具有古老傳統的服飾在全國獨具一格,具有很強的色彩感染力,被視為 中國服飾精華的一部分 。解放初留傳至今的一首打油詩形象地勾畫出了惠安女傳統服裝的特徵: 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衫,浪費褲。 所謂 封建頭 是指惠安女的頭部被斗笠和頭巾包裹得僅露出一張臉。據說,如果女子的耳朵、頸項被哪個男子看見了,就得嫁給那個男人;所謂 民主肚 是指女子的腰、腹部暴露無遺,名曰 招財 ,有的用個菱形裝飾遮擋上肚臍,又稱是 守財 ;所謂 節約衫 是指女子的上衣短得連肚臍也遮不住,衣袖也是很短,使腰間五彩塑膠絲褲帶、銀褲鏈顯耀示人,又可避免勞動時弄髒衣沿衣袖;所謂 浪費褲 是指大筒褲的褲腳寬達0.4米,確實是浪費了布料。

  惠安女頭戴的斗笠塗上黃漆,具有防日曬雨淋作用。花頭巾為四方形,一般是白底上綴綠或藍色小花,或是綠或藍底上綴小白花,折成三角包系在頭上,方巾的結還可以紮在鼻子底下,這樣只露出眼睛和鼻子了,然後戴上斗笠,把頭部防護得嚴嚴實實的,冬天防風沙,夏日擋驕陽,使人們很難看清她們的真面目。人們悄悄地獵奇、欣賞都可以,但是,千萬不能老在人家的身上注目。不過,現在尚能找到典型惠安女裝扮的地方已經不多了,偶見這種裝束的惠安女也多為鄉村中年長者,年輕人中早已是牛仔服的天下。如果你見到照片上靚麗的妙齡女子,極有可能是在鏡頭前弄影,那九成是個模特兒,35歲以下的惠安女幾乎不穿傳統服飾。有人甚至大膽預測,惠安女的服飾再過十年,或許將難得一見了。

  

  我想,關於惠安女的話題,也就是聽聽而已了,在廈門城怎麼可能見到惠安女呢?沒想到,在遊覽鼓浪嶼時,來到了一個民俗文化館,那裡服務的人員多為惠安女打扮。儘管知道是特意佈置的場景,但這與真正生活中的惠安女形象也沒有什麼區別。她們就是惠安女, 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衫,浪費褲 在她們上得到了形象化展現。她們心靈手巧,做著民俗特色的手工製品,很是秀麗。尤其是一位小姑娘現場雕刻石板畫藝術品,一雙柔軟纖細的小手,託著沉重的鋼釺,利用鋼釺的沉重的慣性力和那堅硬的釺尖,加上手上的巧勁,在石板上碰擊出點點痕跡,組合成美麗的圖案,生動活潑、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不愧是地方特色的藝術佳品。我既買到了藝術品,又欣賞了惠安女,也領略了她們的才華,令人心滿意足,鼓浪嶼,真的是沒有白來!


陳老的收藏———從清末至今的惠服飾和頭飾

        這在惠東女頭飾中叫‘孤錢’,插在頭髮上,就像蝴蝶的觸鬚,很漂亮。”陳焰興老人手指輕捏著一根“孤錢”頭飾品,開心地說。   陳焰興是惠安縣淨峰鎮蓮峰村人,曾在部隊裡做文教工作。1988年,陳焰興退休後,為了過得充實些,他開始收集惠東女服飾、頭飾,並著手研究各種有關惠東女服飾的文獻。   每件收藏 ...

惠安— 另類的漢族女子

  時刻不離身的斗笠裡藏著女人家的許多秘密。海邊的氣候變化多端,尤其是在惠東半島的海灣,有時颳起海風特別冷,可是為什麼惠安女的上衣卻越做越短呢?在和惠安女接觸時,我們發現衣服越短,未婚女人腰間的綵帶和已婚女人的銀腰帶就越明顯地暴露出來。據說銀腰帶是男人送的結婚聘禮,它能展示家庭財富的多少。也許這就是節約衫越做 ...

服飾風采

  一百年前的清代末期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惠安女穿的上衣,腰胸寬大,衣襬長至膝蓋,腰間繫條百褶裙,這種服裝在古代沒有什麼奇特的地方。當時的褲管就很寬大,和現在的褲樣相似,中國各地農村的男女都穿這種漢族人常穿的褲子,那時婦女的頭上沒有戴斗笠和頭巾,戴的是這種重達10多公斤的頭飾。   出門的時候,蒙的黑紗,是新 ...

聞名海內外的神奇漁惠安的由來

  提起惠安女,人們會想起她們奇特而美麗的服飾,勤勞操持生活的賢惠。   她們,也是人們到惠安旅遊時,時常能看到的靚麗風景。   今天的惠安文化,就為你介紹惠安女的由來。   惠安女是生活在福建惠安沿海的一個特殊的族群,她們以奇特的服飾,勤勞的精神聞名海內外。從狹義上來說,惠安女其實是惠東女,主要分佈在福建惠 ...

以勤勞名聞海外的惠安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惠安女吧。如果能娶到一個惠安女當老婆那是得多麼的幸福。惠安女以吃苦耐勞聞名於世,大多以漁業為主。當男子出外謀生或出海打漁時,惠安女成了建設家鄉的主力軍。我們一起去看看泉州文化吧。   在福建泉州惠安縣惠東半島的海邊,有個特殊的族群,就是惠安女。她們以奇特的服飾,奇異的婚俗聞名海內外。惠安女 ...

惠安小岞“境主公”786週年誕辰 踩街盡展惠風情

  血脈之外,是什麼維繫著一個部落,一個村鎮的情感,是民俗,是文化。不管是真實存在過,還是已無法考證的傳說,它們已形成符號,成為同一群人的共同歷史。   1月8日凌晨3點半,沿海的惠安小岞後內村,開始了躁動。   “阿米,阿米啊……”邱黑米阿婆家門傳來連續的敲門聲,原來是找黑米阿婆做頭髮的鄰居阿婆們來了。大家 ...

惠安小岞境主公786年誕辰 踩街展惠風情

     血脈之外,是什麼維繫著一個部落,一個村鎮的情感,是民俗,是文化。不管是真實存在過,還是已無法考證的傳說,它們已形成符號,成為同一群人的共同歷史。      1月8日凌晨3點半,沿海的惠安小岞後內村,開始了躁動。   “阿米,阿米啊……”邱黑米阿婆家門傳來連續的敲門聲,原來是找黑米阿婆做頭髮的鄰居阿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