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位於東經115度50分到120度43分之間,北緯23度30分到28度22分之間,東西寬約540公里,南北長約會公里。陸地面積12、38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佔75%,丘陵面積佔15%,平原面積佔10%,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不利於軍事活動的展開。
2、福建缺少可供日本需求的資源,如煤鐵或糧食等。
3、福建不處在交通線的關鍵節點上,對日軍未形成重大威脅。
1、福建位於東經115度50分到120度43分之間,北緯23度30分到28度22分之間,東西寬約540公里,南北長約會公里。陸地面積12、38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佔75%,丘陵面積佔15%,平原面積佔10%,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不利於軍事活動的展開。
2、福建缺少可供日本需求的資源,如煤鐵或糧食等。
3、福建不處在交通線的關鍵節點上,對日軍未形成重大威脅。
導語:夏至已到,高溫是變得越加頻繁了,雷雨天氣更是常常不按套路出牌。大家都知道,夏至不是最熱的時候,那麼,朋友們清楚為什麼夏至不是最熱?夏至為何不是最熱的時期?
為什麼夏至不是最熱
因為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的三伏天,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夏至前後,雖然視太陽最高,輻射最強,地面吸熱最多,但地面沒有達到積累和保持熱量最多之時,夏至以後,地面吸熱減少,溫度繼續升高,直到地面吸收的熱量等於它所放出熱量之時,地面溫度才不再升高。這便是最熱的時期,相當於小暑、大暑節氣。過後,地面放出的熱量大於地面吸收的熱量,氣溫才開始降低。
夏至到來,但一年最熱時段還未來
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這是相對於北半球來說的。我省將迎來一年中最長的一個白天,再加上這天北中部又是高溫天,所以我省北中部要度過今年最長的一個高溫天了。
夏至到來,是否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一天到來,畢竟這天白天的時間最長?這種說法是錯的,因為影響氣候冷暖的因素是積溫。雖然夏至過後,我省的白天漸短,但白天的時長還是大於夜晚的時長的,白天近地面吸收的熱量仍處於累積的狀態,只不過是累積的加速度放緩了。一般到三伏天,我省才會迎來一年中最熱的時段,也就是小暑、大暑、處暑這幾個節氣期間,我省的氣溫一年中最熱。
夏至節氣,有兩種天氣現象需要注意。一是局地性較強的對流運動,用劉禹錫那句著名的詩來形容,便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這樣的突發性、局地性的強風降雨將變得多發。這是因為,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變得旺盛,午後到傍晚經常出現雷陣雨天氣。另一種天氣現象是我省偏南地區如信陽、南陽等地市的暴雨天氣。我省的主汛期一般在“七下八上”,但“六下七上”,我省南部的極端降雨天氣將變得多發。
夏至要注意什麼
適當補水
夏季氣候高溫悶熱,極容易出汗,需要及時補充身體水分,維持體內水平衡,但不要大量飲用冰水,過涼的水會刺激胃腸道,影響消化液的分泌使食慾減退,從而造成消化不良、厭食、腹瀉等胃腸道疾病。
保持清淡的飲食習慣
夏至的時候,天氣炎熱,受氣溫的影響、人的消化系統功能較弱。在飲食上,不宜繼續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的食物;
要食用雜糧為主的偏涼性食物,在及時補充身體的膳食纖維的同時,避免熱性食物在體內產生大量的熱量。但是寒冷性的瓜果還是要適量的使用,避免損傷脾胃。
晚睡早起
在臨近夏至的這段時間,儘量保持每天7個小時以上的睡眠。夏季天氣炎熱,容易出現“暑易傷氣”的情況,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至昏迷。規律充足的睡眠,能夠有效緩解疲勞。恢復體力。
夏至的氣候特徵
“立竿無影”
在夏至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正午時分呈絕對(接近)直射狀,北迴歸線地區就會出現短暫的“立竿無影”現象。
對流天氣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
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對流天氣帶來的強降水,不都像詩中描寫的那麼美麗,常常帶來局地災害。
暴雨天氣
夏至期間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需求。
中國文學為何不能從大事件中崛起?
《中國文情報告(2008-2009)》近日出爐。 報告 的主編、文學評論家白燁不無肉麻地說,2008年中國的文學創作,可以用收穫平實、樣態豐盈來概括。同是文學評論家的彭學明要老實一點,他說,2008年的中國長篇小說,多是老弱病殘。彭學明的這句話也可概括整個2008年的中國文學。
2008年,中國發生了諸多慘痛或隆重的大事件:汶川5 12大地震、北京08奧運 此外,還有改革開放30週年紀念。但大事件並未孕育大作品。回顧2008年,反倒是一些另類的 偉大作品 給人印象深刻,如王兆山的 縱做鬼,也幸福 ,以及餘秋雨的 含淚勸告災民 。
在我看來,中國當代文學不能從大事件中崛起的表徵,可一字概之曰:隔。文學家就像甲型H1N1流感患者,被隔離在病房,無法觀察屋外的世界,並與之共鳴、共振。
然而,中國傳統文學裡,實際上一直有緊貼時代,從近事中取材的傳統,由此獲得充沛的生命力。從詩經、楚辭到庾賦、杜詩、韓文、關劇、明清小說,莫不如是。抵至民國,自梁啟超掀起政論高潮後,雜文時評盛極一時,報人張季鸞,雜文家魯迅,就是個中翹楚。而其時緊貼時代的文學同樣強大,老舍的《四世同堂》,李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