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用作形容詞,意為“安定”或“安穩”。例:風雨不動安如山;用作動詞,意為“安身”或“養生”。例:衣食所安,弗敢專也;用作疑問副詞。出現在疑問句中,置於動詞之前,作狀語。相當於“怎麼”或“怎樣”。例: 君安與項伯有故;用作疑問代詞。用在疑問句中作賓語,置於動詞之前。相當於“什麼”或“哪裡”。例: 沛公安在。
四種意義與用法:
迎,動詞。
1、迎接。如《淮南子.詮言》:“來者弗迎,去者弗將。”又特指迎擊。如《孫子.行軍》:“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水內。”
2、投降。愚謂大計不如迎之。——宋· 司馬光《赤壁之戰》。
3、迎合,逢迎。如《新五代史.唐家人傳》:“劉氏多智,善迎意承旨。”
4、向著,對著。如《孫子.行軍》:“吾迎之,敵背之。”
5、預測。如柳宗元《時令論上》:“迎日步氣。”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多種用法,如下:
一、作動詞,譯為“認為、以為”。
二、介詞,相當於“用”。
三、介詞,相當於“把、拿”。
四、介詞,可譯成“因、因為”。有時與“是”連用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為“因此”。
五、介詞,可譯為“憑藉”。
六、介詞,相當於“從、由”。
七、 ...
文言虛詞是的用法如下:
1、用作指代詞。例如: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
2、發展為系動詞。例如:問今是何世。
3、單獨作謂語時,除了本身的指代作用,還兼有“對”、“是這樣”、“這樣是對的”等動詞的作用。例如:“是魯孔丘與。”
4、與賓語提前有關。例如:將虢是滅,何愛於虞。
5、用作形容 ...
作代詞
指示代詞,相當於“之”;什麼;怎麼;兼有介詞“於”加代詞“此”的語法功能,相當於“於是”、“於此”;兼詞,於何,在哪裡。作副詞
如何。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結論。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於是,就,乃,則。表示兩件事或數個事接連發生。作連詞:於是。表示前後承接,古代漢語中多與“乃”連用 ...
通假字,以通已,已經的意思。
通假字,是泛指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叫本字。通假字本質上屬於錯字或別字,但這屬於正常的文言現象。 ...
斯:這,這個,這裡,斯人,斯時,以至於斯。斯:乃,就,有備斯可以無患。斯:劈,墓門有棘,斧以斯之。斯:同廝,卑賤。斯:同澌,盡。斯:連詞,那麼,就,理安,斯得人也。斯:句中句末語氣詞,哀我人斯。 ...
1、用作副詞。表示前後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就”“這才”等;也可表示前後兩事在情理上是逆轉相背的,可譯為“卻”“竟(然)”“反而”“才”等;還可表示對事物範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才”“僅”等。
2、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
...
文言虛詞之的用法及其舉例:
1、結構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係,赤子之心;
2、結構助詞,表示修飾關係,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音節助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5、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閒視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