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斷句的基本規則如下:
1、斷句後字句必須通順,保持句意的完整性。
2、斷句後內容必須合情合理。
3、斷句後必須符合古代漢語語法和音韻,保持整體的語言風格。
文言文斷句的技巧如下:
1、反覆誦讀,抓住要點。
2、將容易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與上下文的聯絡。
3、抓住相關的語言標誌,分為對話標誌如“曰、雲、言”,虛詞標誌如“之、乎、者、也”。
4、根據詞語在句中常處的位置有助
文言文斷句的基本規則如下:
1、斷句後字句必須通順,保持句意的完整性。
2、斷句後內容必須合情合理。
3、斷句後必須符合古代漢語語法和音韻,保持整體的語言風格。
文言文斷句的技巧如下:
1、反覆誦讀,抓住要點。
2、將容易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與上下文的聯絡。
3、抓住相關的語言標誌,分為對話標誌如“曰、雲、言”,虛詞標誌如“之、乎、者、也”。
4、根據詞語在句中常處的位置有助
1、節奏劃分有訣竅,劃一劃二不劃三。
“劃一劃二不劃三”意思是說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頓一二次是常事,停頓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頓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題時,也可以省去可劃可不劃的地方。
2、主謂動賓要停頓,謂補之間照樣分。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謂賓,而主語一般由名詞或代詞充當。名詞一般為文章陳述、描寫、說明或議論的物件,在它們的前後往往要進行斷句。名詞(代詞)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覆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基本上可以斷出句讀了。
3、遇上關聯想一想,總領詞後漫步走。
古人的文章沒有標點符號,為了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誌。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類的虛詞特別多,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通篇用了二十七個“也”字,幾乎每句句末都用了“也”字,傳為美談。
4、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詞狀語須打住。
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詞,朗讀時要分開讀;名詞活用作狀語的這個“活用詞”之前要停頓。
5、省略成分斷沒錯,提示停頓理當然。
古代漢語常有省略句式,在省略之處停頓準保沒錯,有些語氣詞用在句子中,表示提示或舒緩語氣,在這個詞的後面停頓合情合理。
6、專有名詞分清楚,節奏劃分顧全貌。
古代漢語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號名、官職名等的詞語,我們要加以分辨,在這些專有名詞的中間是決不能停頓的。
1、看關鍵詞
(1)凡看到“曰”字者必定是直接引語或間接引語,要加冒號和前後雙引號。如上文:滕文公問曰:“……”孟子對曰:“……”。
(2)也,乎,矣,哉,耳等語氣詞常出現在句子末尾表達某種語氣,他可以提示句子結束的位置。如“……能及也”“……可為也”“事齊乎”。又如“夫”“蓋”常位於句首作發語詞。而“故(是故)”常位於分句之首,表示順承關係。而“豈”常位於句首表反問語氣。
(3)看稱謂。對人物的稱謂常作主語或賓語。常位於句首或句尾。上文中滕文公、孟子都是主語,位於句首。
(4)感嘆詞。如:嗚呼,嗟夫,嘻,噫等感嘆詞都獨立使用。
2、利用修辭斷句
在文言文中,排比、對偶等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辭,講究對稱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色,這些特徵也為我們斷句提供了依據。比如:“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
3、總分關係斷句法
依據總分關係可以比較方便地進行斷句。
(1)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2)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3)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4、藉助固定結構
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固定結構,如倒裝句、判斷句、被動句等。這些句式可以作為我們斷句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