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普米族火塘是什麼,火塘的意義

普米族火塘是什麼,火塘的意義

  火塘指的是我國南方亞熱帶地區的少數民眾家庭中用來取暖、做飯、祭祀神靈等活動的重要場所。今天,要介紹的是關於普米族的火塘,瞭解關於普米族或火塘的意義,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普米族文化中瞭解吧。

  火塘簡介:

  火塘,又叫“火坑”,也有的地方稱“火鋪”。是在房內用土鋪成的1米見方的土地。以前,火塘裡立有三塊石頭,以備燒火煮飯之用。後來,都改用鐵三腳架。

  主火塘裡終年煙火繚繞,白天煮飯,晚上烤火取暖。燃料為木柴。在許多少數民族中,如:傣族,侗族等。火塘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年都要進行火塘祭祀,祈求家人安泰。

  普米族認為,人死之後靈魂將分成三個部分並居於三處,其中之一是在自己家中火塘及鐵三角架附近。三角架是由古時的“三塊白石支起鍋”轉化來的。在三塊鍋莊石中,靠南邊的一塊代表火神,上首一塊是男人魂魄聚集之所在,下首一塊則是女人魂魄集聚的神物。

  象徵:

  在中國南方亞熱帶地區的少數民族家庭中通常都有一個或幾個火塘,成為人們在家中取暖、照明、做飯、睡臥乃至進行人際交往、聚會議事、祭祀神靈的重要場所。

  有的學者認為,火塘分別是家庭、家族關係、生計和性別的象徵。一個家庭需要有一個火塘作為取暖及煮飯的工具,但在一座新房建成或一個小家庭從父母的家庭中分離出來舉行隆重的置火塘及點火禮時,火塘的意義就已超越了作為工具的範疇,而成了一個家庭的象徵。

  分家另立火塘,標誌著家庭的分化,由一個家庭中分化出的血緣關係的家庭便漸漸形成了一個家族。

  由於人們尊重火塘神,認為火塘的神靈能左右人們的生計與生殖,因此火塘在人們的心目中具有了作為生計與生殖的象徵意義。在某些民族的家庭中,火塘分別有男火塘和女火塘,於是火塘又具有性別的象徵。

  不過僅從宗教信仰的角度來看,火塘通常是多種神靈的象徵,人們祭祀火塘或在火塘邊舉行祭祀活動就是對這些不同神靈的敬奉。

  祭祀:

  在有的少數民族中,火塘是祖宗神靈的化身,祭火塘成了家人祭祀祖宗的重要儀式。廣西天林木柄瑤祖宗神位的位置十分特別,不像漢、壯族那樣設在廳堂上,而是設在靠近屋簷那一邊的火塘邊,不設什麼香爐,也沒有什麼神位牌,更沒有什麼供桌,祭祀時把供品擺在地下,在火塘邊插幾炷香就行了。

普米族傳統節日,本族人都不能錯過

  對每一個民族來說,都有屬於本民族的傳統節日,這是這個民族的文化體現,展示了其獨特的民族精華和民族風貌。今天,要介紹的是關於普米族的傳統節日,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普米族文化中瞭解一下吧。

  大過年:

  大過年,是普米族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之一,一般從臘月二十九祭祖先、吃年飯到正月初七過完人的生日為止,要七八天時間。大年初一早上,老人要向宗巴拉(神臺)燒香祈禱,祭祀祖先。

  凡年滿十三週歲的男女兒童,要舉行“穿褲子”、“穿裙子”成年禮儀式。除此外,還有上山打獵、繞山放牧、玩磨秋、祭山神、跳鍋莊等活動。

  吃完除夕團圓飯後,年滿13歲的男孩子、女孩子,按性別各聚一處,通宵狂歡。待東方發白,各自回到自己家中,由家裡人為他們舉行“穿褲子”或“穿裙子”成丁儀式。

  瀾滄江畔的普米族在如果是女孩,她便走到火塘右前方的“女柱”旁,雙腳分別踩在豬膘和糧食袋上,豬膘象徵財富,糧袋象徵豐收;右手拿耳環、串珠等首飾,左手拿麻紗、麻布等日用品,象徵婦女有物質享受的權利和承擔家庭勞動的義務。接著母親把女孩的麻布長衫脫下,換上短衣,穿上百褶裙,繫上一條繡花腰帶。

  如果是男孩,他便走到火塘左前方的“男柱”旁,雙腳踩在豬膘和糧食袋上,右手握尖刀,左手拿銀元,銀元象徵財富,尖刀象徵勇敢。然後由舅父把男孩的麻布長衫脫下,換上短衣,穿上長褲,繫上一根腰帶。儀式過後,這些男孩、女孩才算長大成人,才有資格參加正式的社交活動。

  端陽節:

  每到農曆四月初五,普米家便開啟用新麥釀就的酒罈,咂出蘇理瑪,過嘗新節。除自家暢飲外,還分別送給親友嘗新。

  端陽節這天,孩子們穿著盛裝,到野外採來各種鮮花,插在屋裡屋外,顯得十分美麗。然後全家老少圍坐在火塘邊吃種類食品。

普米族服飾特點有什麼,亮點在哪

  普米族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由於長期和納西、彝、藏等民族雜居,其服飾吸收了其它民族的特點。對於普米族的服飾本身來說,由於居住分散,服飾也存在差異,但總體相同。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透過普米族文化了解其服飾特點吧。

  普米族長期和納西、彝、藏等民族雜居,服裝及頭飾吸收了他民族服飾特點。

  寧蒗、永勝地區的普米族女子喜將犛牛尾和絲線纏在長髮中編成粗大的辮子盤在頭上,再纏繞長頭帕,以包頭大為美,其身穿高領右襟衫,下著寬大百褶裙腰纏織有紅、黃、綠、蘭條紋的羊毛寬頻,有的還在背上披一張潔白的長毛羊皮。

  在裙子的中間,通常都橫繡一道紅色彩線。她們說這是祖先遷移的路線,人死了以後需沿這條路去尋找自己的歸宿,否則就回不了老家。

  蘭平地區未婚女子用天藍色繡花帕包頭,頭帕外垂一束紅絨線,這是未婚的標誌。已婚婦女用黑色長帕包頭。有的喜佩紅、白色珠飾,有的喜帶耳墜銀環。

  富裕人家在頸項還要掛上珊瑚、瑪瑙和料珠,胸前佩帶“三須”、“五須”的銀鏈,手戴鐲圈和寶石戒指等。女子能用構造簡單的腰機和水平織機織出圖案精美的土布。

  受藏族服飾影響,男子穿大襟立領上衣,外套皮袍,繫腰帶,下著長褲、皮靴。天熱時將皮袍褪至腰間,兩袖系在身前。頭戴前沿高豎的皮帽,腰挎一把長刀。傳統普米族男裝為麻布短衣和寬大褲子,天寒時披羊毛坎肩,裹綁腿。


中華民族:

  普米族主要居住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麗江地區的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永勝縣和寧蒗彝族自治縣,“普米”意為白人。   普米族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解放前曾使用一種藏文拼寫的文字,但流行不廣,後逐漸不用。現普米族大都使用漢文。   普米族主要從事農牧業生產,兼營家庭手工業。現在 ...

--簡 介

   普米族共有2.9萬多人。他們主要居住在雲南省的蘭坪、麗江、維西、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麗江地區的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永勝和寧蒗等縣。“大分散,小集中”是普米族的分佈特點。普米族自稱“普米英”、“普日米”、“培米”,都是白人的意思。也稱有“博”、“巴苴”等。   普米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 ...

潑水迎親的婚慶習俗

     嫁女九族皆知   普米族青年男女結婚時,迎娶前,新郎須送給女方父母一塊布,以謝撫育女兒恩情;另送一條黃牛,作為 奶母錢 ,象徵女家兩隻腳出去,有四隻腳進來,總算不蝕本的意思。送女方兄弟長刀一把,意思是作為兄弟姐妹分別的紀念。另送耕牛及鐵鏵一套,作為新娘走後 土地牲畜傷心 的安慰。男方家長和媒人每次帶 ...

喪葬習俗

  在普米族的葬禮裡,給羊子是最隆重的一個儀式。傳說,在很早以前,一群惡狼為了報仇,拼命地追殺善良忠厚的羊子,把原先有一千三百隻羊子的大家族,傷害得只剩下三隻羊了。有一天,狼群正準備把這三隻羊也吃掉。當狼群追到一個山丫口時,正巧碰上普米族勇敢的九兄弟。九兄弟守候在山丫口,箭射刀砍,並針狼群全部殺死,唯有一隻母 ...

喊魂的習俗

  普米族相信靈魂不死,認為一個人有三魂七魄,每當人失去三魂七魄時,人就會表現得奇怪異常。時常驚駭不安,食慾減退,精神不振,噩夢不斷,嚴重者可導致死亡。每當有這種種情形出現,普米族人就要找懂法術的道士拆字算命,也就是看八字,然後在道士推算出的吉日擇時進行喊魂儀式。   普米族的喊魂從遠古一直流傳至今。據調查, ...

婚俗“逮新娘”

  依據傳統的習慣,普米族的婚禮多選擇在冬天農閒的季節舉行。具體的婚禮形式各地不一。   處於雲南邊緣地區的普米族,要舉行婚禮,必須由男方前去“逮捕”新娘,也說“搶婚”。迎親吉日那天,男家要派一位兒女雙全的主婦,兩位伴娘和幾個精明強悍的小夥子前去迎親,在女家的巧妙配合下,裝模作樣地將姑娘搶走。即將出嫁的新娘在 ...

的生育習俗

  普米族繪畫資料(網路)   生命的誕生對於每個民族來說都有重要的意義,各個民族不同的風俗習慣和宗教文化會造就不同的生育文化。普米族是主要聚居在滇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有著獨特而神秘的生育習俗。   普米族婦女孕期有許多禁忌,諸如不讓懷孕的婦女吃兔肉,否則生下來的孩子會缺唇或豁唇;不能吃生薑,也不能與男人同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