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景頗族服飾——悅耳銀鈴聲

景頗族服飾——悅耳銀鈴聲

  一、民族概況

  景頗族居住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境內的海撥15

  00-2000米的亞熱帶山區,其先民最早居住在青藏高原南部,唐代為"尋傳蠻"的一部份。元明以來,以農業生產為主,兼營蓄牧業、採集和家庭手工業。本世紀四十年代,已發展到農村公社解體和向階級社會過渡的階段。當時因生產力水平低下,景頗族人民生活貧苦,衣著簡陋。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景頗族人民的穿著也越來越好了。

  二、文化藝術

  景頗族有豐富、優美的口頭文學,有反映景頗族起源、遷徙歷史的敘事長詩;有反映景頗族與大自然作鬥爭的故事;也有神話、寓言、諺語、謎語等。歷史傳說、故事等多與音樂相結合,又說又唱,詞曲優美動聽;情歌內容廣泛,形式新穎活潑,能表達細膩複雜的思想感情,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和較高的意境,在景頗族的口頭文學中佔有重要地位。景頗族人愛好音樂和舞蹈,樂器有木鼓、牛角號、簫笛、三比(管樂器)、象腳鼓、口弦、鋩鑼、鈸、小三絃。擅長集體舞,男女老幼都喜歡參加。舞蹈一般有歡慶性的、祭祀性的和娛樂性的三種。在新屋落成、戰爭勝利後跳歡慶性舞蹈。在祭“木代”(最大的天鬼)或老人死亡後為死者送魂時跳祭祀性舞蹈;在生產勞動之餘和節日時跳娛樂性舞蹈。景頗族舞蹈突出的特點是具有群眾性,有的集體舞上千人參加,其中有60多歲的老人,也有10歲以下的少年兒童,跳起來通宵達旦,氣勢豪壯。著名的“目腦”(意為大夥跳舞),現已發展成景頗族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目腦縱歌”是一種上千人一起跳的大型舞蹈,伴以雄渾的木鼓聲,氣勢磅礴,表現了群舞的高度水平。景頗男子擅長刀術,平時常以耍刀為戲。婦女善編織,能織出多彩的圖案花紋數百種,其中大多是動植物,精美豔麗。棉織品圖案精美,富有民族特色。各種銀飾都達到較高的工藝水平。

  

  

景頗族服飾特點,景頗族服飾佩飾

  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紅,都會形成自己民族獨具的民族特色服飾,景頗族也是如此。景頗族的服飾主要有筒裙,頭巾,頭怕等方面,那麼,這些都有哪些特點呢?下面,就到景頗族文化中瞭解一下吧。

  服飾風格:

  景頗族的服飾風格粗獷豪放。景頗族男子多穿黑色圓領對襟上衣,下身著短而寬大的黑褲,包黑布或白布頭巾,頭巾兩邊以彩色小絨球作為裝飾。出門時肩上掛筒帕,腰間挎長刀,簡直就是一個氣宇軒昂、矯勇彪悍的武士。

  景頗族女子多穿著黑色對襟或左衽短上衣,下著黑紅相間的統裙,用黑色布條纏腿,節日喜慶時,盛裝的女子上衣上都鑲有很多的大銀泡,領上佩戴六、七個銀項圈和一串響鈴式銀鏈子,耳朵上戴一對很長的銀耳環,手上戴著粗大且刻有花紋的銀手鐲作為裝飾。行走舞動時,銀飾叮璫作響,別有一番韻味。

  服飾特徵:

  世居雲南的阿昌族古代服飾從現有文獻看,多與狩獵和遊牧活動及高寒山區的自然生態相適應,“衣皮服氈”,“織皮冠之”。從頭上的帽子到身上的衣服,都曾用獵物的皮做材料。明代以後,阿昌族服飾有了新的特點。

民族服飾欣賞:景頗族服飾圖片

  獨特的民族服飾是我們這些只能穿著平常服飾的人所羨慕的,複雜的服飾看起來也是十分好看的,漂亮的衣服是所有人都喜歡的,景頗族的服飾十分有特色。本期景頗族文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景頗族和低下的生產力相適應的山官制社會與原始宗教,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還比較完整的保留著。原始的宗教文化影響著景頗人的人生價值、傳統觀念、倫理道德、心理素質、風俗習慣、農牧生產等方面。因在生產勞動中穿戴景頗傳統的服飾不便勞作,於是便逐漸被先進、實用的漢族服飾所取代。

  上身漢族服飾,下身景頗服飾的不景不漢的穿戴方式一直延續到今天,使得景頗族本民族之間由於服飾的不明顯,在實際交流中鬧出許多笑話和尷尬。在德宏工作和生活過的人們都記得傳統的“目瑙縱歌”節日。在喜慶的各種公共場所裡,景頗族呈現給人們的就是傳統的、老式的民族服飾;男人們不分老幼,頭戴包頭。

  上身穿白襯衣,下身穿黑色褲,長刀一背,銀泡包一挎,就算是一個景頗漢子了。而女人們為了顯示自己的富有和美麗,穿上厚重的綴滿銀泡的黑色上衣,再配上那繡滿各種動植物樣子的紅色筒裙,卻穿不到2—3個小時,就像是在舞臺表演節目一樣,一會兒就換了裝,取而代之的還是非常適用的漢族服飾。

  景頗族的服飾風格粗獷豪放。景頗族男子多穿黑色圓領對襟上衣,下身著短而寬大的黑褲,包黑布或白布頭巾,頭巾兩邊以彩色小絨球作為裝飾。出門時肩上掛筒帕,腰間挎長刀,簡直就是一個氣宇軒昂、矯勇彪悍的武士。

  元明以來,以農業生產為主,兼營蓄牧業、採集和家庭手工業。本世紀四十年代,已發展到農村公社解體和向階級社會過渡的階段。當時因生產力水平低下,景頗族人民生活貧苦,衣著簡陋。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景頗族人民的穿著也越來越好了。

  景頗是大山的兒女,是太陽的子孫,是個勤勞勇敢好客的民族,在南遷的路上分成了六個支系,形成了多樣性的文化特色,多元化的文化特點,從生產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宗教文化、娛樂文化等各種文化上形成了優秀獨特的景頗族傳統文化。但這些傳統文化中的最優秀、獨特的部分沒有及早走進音樂、戲曲、舞蹈、小說、電影電視。

  雖然有各級政府部門的帶領和支援,但一些景頗族領導並沒有產生緊迫感、危機感、責任感,帶領本民族丟掉不適應社會進步的思想觀念,生產生活方式等舊的東西;不敢堅持發揚本民族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學習吸收各民族包括西方文明的先進文化,為我所用,補我之短,逐步實現由弱變強的目標。

  隴川雖然成為了景頗族“目瑙縱歌”之鄉,但是民族服飾的創作、設計、製作沒有具體落到實處,宣傳力度有待加強。


歷史文化悠久景頗族服飾

  古人狩獵時代常常衣不蔽體,更不用談服飾了,但是隨著文明的不斷髮展,人們開始有意識的注重服裝的發展。隨著各個民族文化的不同,受到地域,生活水平等等因素的影響,景頗族文化中服飾特點也別具一格。   世居雲南的阿昌族古代服飾從現有文獻看,多與狩獵和遊牧活動及高寒山區的自然生態相適應,“衣皮服氈”,“織皮冠之”。 ...

景頗族男子服飾的特色與創新

  景頗族,一個充滿豐富文化的民族,不論是口頭文學還是歌舞方面都特有著不一樣的民族魅力,其民族服飾也不例外。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到景頗族文化中瞭解關於景頗族男子的服飾吧,看看都有什麼樣的特點。   景頗族男子多穿黑色圓領對襟上衣,下身著短而寬大的黑褲,包黑布或白布頭巾,頭巾兩邊以彩色小絨球作為裝飾。   每 ...

苗族服飾的特點:飾加蠟染錦織

  這期苗族服飾帶來的是苗族服飾的特點,苗族服飾,苗語叫“嘔欠”,主要由童裝、便裝、盛裝組成,“盛裝”苗語叫“嘔欠嘎給希”,即“升底衣服”,“嘔欠濤”苗語稱謂即“銀衣”,下穿百褶裙,前後有圍腰。   苗族服飾,苗語叫“嘔欠”,主要由童裝、便裝、盛裝組成,“盛裝”苗語叫“嘔欠嘎給希”,即“升底衣服”,“嘔欠濤” ...

景頗族筒裙,服飾文化之精髓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已經看不到原始社會那種衣不蔽體的樣子了,隨之而來的就是服飾文化的快速發展,除了遮擋服飾也具有了更多的功能,反應一個民族的審美和生活水平。筒裙作為景頗族文化裡技藝最精湛的一種,一定會給你不一樣的感受。   景頗族傳統織錦有筒裙、掛包、包頭、護腿、腰帶、毯子等品種。   在琳琅滿目的景頗族 ...

中國特有的服飾“旗袍”

  清代男子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此風在康熙後期雍正時期最為流行,婦女服飾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代中期始,滿漢各有仿效,至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頗盛,甚至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之記載。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達官貴婦中流行 ...

清朝傳統服飾

  清朝是我國服裝史上改變最大的一個時代,清代是個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尤其是服裝文化,也是在進入中國後,保留原有服裝傳統最多的非漢族王朝。乾隆帝亦屬好大喜功、浮慕好名之君,但他能清楚意識到,是承襲一套己涵在衣冠制度中的政沾理論,而不必是外觀形式,方能傳國長久。乾隆朝制定詳細的冠服制度,並圖示說明,以後子孫也能 ...

中國傳統服飾--旗袍

  清代男子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此風在康熙後期雍正時期最為流行,婦女服飾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代中期始,滿漢各有仿效,至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頗盛,甚至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之記載。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達官貴婦中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