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景頗族目瑙縱歌

景頗族目瑙縱歌

  目瑙縱歌又稱“總戈”,意為“歡聚歌舞”,流傳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景頗族聚居區,是景頗族最為隆重的傳統民族節日。目瑙縱歌節是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數萬人踩著同一個鼓點起舞,規模宏大、震撼力極強,是中國西部地區的民族狂歡節,有“天堂之舞”,“萬人狂歡舞”的美稱。 “目瑙”是景頗語,“縱歌”是載瓦語的直譯,意思是大家一起來跳舞。在德宏州景頗族聚居地,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後就是目瑙縱歌節,村村寨寨都要舉辦目瑙縱歌。

祛惡揚善的景頗族目瑙縱歌

  在有聚會慶祝的地方就會伴隨著舞蹈和音樂。尤其是我們的各個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好手。同時集體的舞蹈和音樂也有利於民族間的團結友愛。在景頗族文化裡甚至單獨拿出來一天的時間來舉辦大型歌舞,它的名字就叫做:目瑙縱歌。

  景頗族能歌善舞,他們有許多形象生動的舞蹈。在許多節日慶典活動中,景頗族都舉行歌舞活動。最主要的節日有“目腦(總戈)”節、新米節和採花節。

  “目瑙縱歌”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目瑙示棟,是為了紀念景頗族先人首創“目瑙縱歌”而設立的祭壇。示棟豎立在目瑙縱歌舞場中央,是景頗族群眾心中最神聖、最崇敬的圖騰。在歷史上,豎目瑙示棟之前要,全村寨的董薩要念村寨鬼(一種祭祀),形成祭祀高潮,連續三天的祭祀後,才能將目瑙示棟豎起,頓時,整個目瑙縱歌場歡呼雀躍,場面極其熱烈。

  “目腦”的意思是“大夥跳舞”。每逢慶祝五穀豐收,迎接貴客,紀念重大節日,男婚女嫁,親人團聚等場合,都要舉行不同規模的目腦(總戈)。傳統盛大的目腦(總戈),一般在農曆正月十五以後的幾天內舉行,時間四至五日不等。選雙日歌舞,忌單日進行。

  每逢節日,景頗族的男女老少便齊集廣場,穿著盛裝。小夥頭戴潔白的包頭鑲綴著紅穗,姑娘們穿著黑絲絨短衫,身佩彩珠,頸戴項圈下圍彩色奪目的羊毛花裙。“木腦”廣場的中心,豎立著木腦樁。木腦柱一般高約二十米左右,是用兩塊慄木板製成。

  木板兩側都畫有精美而富有象徵意義的圖。右側常常畫的是蕨菜。它在景頗族人們心目中是團結和向前的標誌;左側往往畫的是一個四方形等分的三個三角形,每個三角形又塗上一種顏色。在兩個木柱之間交叉看兩把銀光閃亮的大刀。

  在木腦柱的旁邊還樹有兩塊大木板,各高八米左右,上面也是圖案飾繪。橫匾上畫有雄偉的喜馬拉雅山脈,下面磺匾畫的是家畜,農作物,緊靠木腦柱和橫匾,是兩座仰望未來的高臺,圍繞高臺的木樁,掛有各種具有樂器,直徑一米左右的八面鋩鑼,兩個長二米的大皮鼓以及其他樂器,最外層的竹籬笆,開兩道門。?

  “木腦”開始,與會人們歡騰。先是禮樂齊奏,笙管、大鼓、鋩鑼金聲玉振,音響交雜,悅耳動聽,然後是一列景頗族婦女出場,她用頭頂著禮物花籃內裝著雞蛋、糯米、米酒,從籬笆的右門輕舉腳步,進入會場。這時禮炮驟鳴,歡聲雷動,來自各地的景頗族同胞,贈物敬酒,翩翩起舞。儀式一經揭開,要跳兩個通宵,從晚到晨,從晨到晚。

風情濃郁的目瑙縱歌節

  

  身著少數民族服飾的姑娘在雲南民族村參加景頗族目瑙縱歌節。

  

  身著少數民族服飾的姑娘在雲南民族村參加景頗族目瑙縱歌節。

  

  一位參加景頗族目瑙縱歌節的男子成為“焦點”。

  5月4日,昆明景頗族目瑙縱歌節在雲南民族村舉行,風情濃郁的景頗族舞蹈吸引了各地遊客的目光。“目瑙縱歌”是景頗語,意為大家一起來歌舞。 新華社小編 王長山攝

   


景頗族”起源的傳說

  景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舞蹈在景頗族文化裡有著許多作用,不僅是藝術。他們的舞蹈獨具特色,其中又以目瑙縱歌的規模最大,意義最深。關於目瑙縱歌的起源還有個美麗的傳說,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目瑙縱歌意為大家跳舞,每年正月十五日在雲南省德宏州各地舉行。屆時人們身著盛裝彙集到目瑙縱歌廣場,在大鼓,鋩鑼 ...

景頗族目腦

  目腦縱歌是景頗族盛大傳統節日。   “目腦縱歌”為景頗語音譯,意為“大夥跳舞”。節日時間多在農曆正月十五後的9天內,選雙日舉行。原是祭祀景頗族天神“木代”舉行的儀式。設有目腦廣場,中央豎立目腦柱4根,柱高約20米。柱兩側畫有圖案:右側畫蕨菜,為團結向前的標誌;左側畫若干四方形,塗上不同顏色,表示景頗族祖先 ...

目腦節是哪個民族的

  目瑙縱歌節是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數萬人踩著同一個鼓點起舞,規模宏大,震撼力極強,是中國西部地區的民族狂歡節,有"天堂之舞"、"萬人狂歡舞"的美稱。只要有場地,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一起進行目瑙縱歌,它是世界上最壯觀的集體歌舞。目瑙縱歌節是景頗族最盛大、最隆重的民族節日。隨著時 ...

聖誕有哪些

  長期以來,經常唱的聖誕歌有:   《平安夜》(Silent Night)   《普世歡騰,救主下降》(Joy to the World!)   《鈴兒響叮噹》(Jingle Bells)   《天使歌唱在高天》(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   《緬想當年時方夜半》(It C ...

數九的各個版本

  民間廣為流傳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稱“九九歌”,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冬至到來年春分之間的氣候、物候變化情況,同時也表述了農事活動的一些規律。廣泛流傳的“九九消寒歌”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由於各地氣候寒暖不一,各地的九九歌也就 ...

數九是否過時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表示,近些年來雖說氣候有些異常,但只要節氣到了,冰河依舊開,岸柳依舊青,大雁依舊歸,“九九消寒歌”依舊唱,並無過時之感。   天文專家進一步介紹說,與“九九歌”相映成趣的,是民間廣為流傳的“九九消寒圖”,也稱“九九圖”。“九九圖”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九格消寒圖、魚形消寒圖、泉紋消寒圖 ...

數九

  北京版   我國地域廣闊,各地“九九歌”不盡相同;但大同小異。有一首較通俗的民謠是這樣的(北京版):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解釋:   俗諺有“頭九暖,九九寒”,人們發現如果起頭九天暖和,則跟著來的整個冬 天都會特別冷。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