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有關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資料

有關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資料

  寧夏,簡稱寧,全稱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於1958年10月25日,是中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自治區首府為銀川。

  寧夏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東鄰陝西省,西、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西南、南部和東南部與甘肅省相連。南北相距約456千米,東西相距約250千米,總面積為6、64萬多平方千米。是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轄5個地級市,22個縣、市。

  寧夏得黃河水灌溉而形成了悠久的黃河文明。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党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歷史上

寧夏回族自治區靠近什麼地方

  1、寧夏靠近三個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東鄰陝西省,西、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西南、南部和東南部與甘肅省相連。南北相距約456千米,東西相距約250千米,總面積為6.64萬多平方千米。

  2、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府銀川。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寧夏界於北緯35°14'-39°14',東經104°17'-109°39'之間,東鄰陝西,西、北接內蒙古,南連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總面積64萬平方千米。

寧夏回族自治區什麼時候建立

  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正式成立。

  1957年7月15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透過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決議,以原寧夏省行政區域為基礎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是中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自治區首府為銀川。


寧夏回族自治區有什麼習俗

  1、沐浴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重要的習俗,也是重要的道德要求,回族的沐浴,可分為大淨和小淨,沐即小淨,浴即大淨,小淨的洗法是洗兩手至腕部,洗兩遍,漱口,嗆鼻,洗臉,大淨就是用清潔的水洗滌全身。   2、開齋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重要習俗,稱為齋月,齋月期間,日出之前要吃好封齋飯,日出之後整個白天,不吃不唱,稱為封 ...

寧夏回族自治區靠近什麼地方

  1、寧夏靠近三個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東鄰陝西省,西、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西南、南部和東南部與甘肅省相連。南北相距約456千米,東西相距約250千米,總面積為6.64萬多平方千米。   2、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府銀川。 ...

寧夏回族喪葬習俗的歷史傳承

  回族的喪葬習俗,是人結束一生後,由親屬、鄰里鄉親、朋友等進行哀悼、紀念、祈禱的一種活動,是回族民俗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回族群眾認為,生是死的起點,死是生的結果。世界上無論什麼人,他的地位再高,錢財再多,壽命再長,都會有死亡這樣一個不可抗拒和避免的日子。但是,作為在世的人,對於死亡,不講貴賤,不論貧富, ...

寧夏回族民間器樂及其民俗簡介

  寧夏回族在長期地文化創造和實踐中,傳承了寧夏古代地域原生態樂器、西北邊塞樂器,演變為被本地回族群眾稱為哇嗚、咪咪、口弦等回族民間樂器。上世紀,我國文史學家考證出寧夏哇嗚、咪咪、口弦分別是漢唐以來在寧夏流傳的古樂器壎、羌笛、蘆管、簧的流變和遺存;唐代太宗李世明《飲馬長城窟行》詩中“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 ...

寧夏回族"山花兒"藝術簡介

  以六盤山為主要流傳地的寧夏回族中廣泛流傳著"山花兒"(俗稱乾花兒、山曲子、野花兒)。   "山花兒"繼承了隴山地區古代山歌(徒歌,相合歌,立唱歌)和特徵。《詩經o豳風》、《漢魏南北朝樂府》中的《隴山歌》、《隴板歌》、《隴原歌》即其先聲。史籍樂志中記述其特點為"一唱眾 ...

寧夏回族淵源

  回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為繁榮我們偉大的祖國,為締造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寧夏現居住著580多萬各民族人民,其中回族約200萬人,佔總人口的1/3,是我國回族最多的省區,也是國內唯一的省級回族自治地方。   寧夏回族歷史淵源流長,但由於地域偏僻與文化傳統的關 ...

寧夏回族婚禮

  回族婚禮,各地大同小異,均圖喜慶、吉祥,山區農村婚禮尤為熱鬧。一般是在男女雙方領結婚證後,由男方選一個吉日(多數在星期五、聚禮日)在徵得女方同意後,於結婚前三天,帶上10~12個半斤重的大蒸饃和整隻的羊肉,到女方家送"催妝禮"。   結婚這天,男方家派出迎親車和接親人到女方家迎親。女方家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