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木版年畫歷史沿革

木版年畫歷史沿革

  木版年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年畫中門神的歷史最為悠久,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守門將軍”的門神雛形。唐代以來佛經版畫的發展和雕版技術的成熟、宋代市民文化的發展都大大促進了木版年畫的繁榮,北宋時期出現了專門售賣年畫的“畫市”,當時稱為“畫紙兒”。宋金時期,已經出現了“四美圖”這樣的精美絕倫的木刻版畫,它是現存最早的木版畫。道光年間,在李光庭著的《鄉言解頤》一書中,正式提出了“年畫”一詞,從此,所謂“年畫”就擁有了固定含義,即是指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換的年俗裝飾品。

  經過近千年的發展,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間年畫達到了鼎盛階段。不僅內容包羅永珍,形式多種多樣,還出現了大大小小几十個產地,其中著名的有:天津楊柳青、河北武強、山東濰坊、蘇州桃花塢、河南朱仙鎮、四川綿竹等地。清末民初年間,年畫的使用地區覆蓋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國各地,包括臺灣在內。在民間,年畫就是年的象徵,不貼年畫就不算過年。年畫已不僅是節日的裝飾品,它所具有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使它成為反映中國民間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年畫取材於世俗社會生活,題材無所不包,根據王樹村先生統計,各種題材畫樣多達兩千多種。有歷史故事類、神話傳說類、世俗生活類、風景名勝類、實事新聞類、諷喻勸戒類、仕女娃娃類、花鳥蟲魚類、吉祥喜慶類等等。

  木版年畫歷史沿革

  年畫是由古代的桃人習俗發展而來的。桃人即桃符,又稱桃板、桃符板。相傳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其下有神荼、鬱櫑二神,能食百鬼。所以於正月初一在桃木板上繪畫神荼、鬱櫑二神之像,懸於門戶,以驅鬼辟邪。漢代,民間除夕飾桃人,畫虎於門;宮殿門上繪畫武士之像。隋唐時期,門畫又有所發展,寺廟各門無處不畫。宋代,由於雕刻印刷發達,手工繪畫的年畫也由此發展為木版年畫,除宮廷詔令畫工摹拓鐫版唐代畫家吳道子“鍾馗像”外,民間已有彩色套版印刷年畫。宋代留存下來的年畫,有《東方朔盜桃》,現藏於陝西省博物館。明清兩代,特別是清代,木版年畫有很大的發展,主要產於江蘇蘇州桃花塢、河南朱仙鎮、山東濰縣楊家埠、天津楊柳青、山西臨汾、河北武強、陝西鳳翔、四川綿竹、安徽阜陽、湖南隆回、福建漳州、廣東佛山等地。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印製方法和藝術風格也各具特色。到清末,木版年畫逐漸被石印月份牌畫所取代。50年代以來,木版年畫得到恢復和發展。1955年,天津成立楊柳青年畫社。其他傳統產區對木版年畫也進行了整理、研究,創作了不少優秀作品。

木版年畫

  年畫可算是中國民間最普及的藝術品之一,多數地方都有過新年張貼新年畫的習俗,因一年更換,或謂張貼後可供一年欣賞之用,故稱“年畫”。後世年畫雖以觀賞與增添居室喜慶氣氛為主,考其起源,應是從避邪鎮宅的原始宗教信仰而來,所以廣義的年畫除中堂貼掛的神像、情節性觀賞畫外,不包括門畫(門神)、桃符等,後因桃符側重文字而獨立。其實年畫還有張貼於雞舍、豬圈、馬廄者,自古雞為清晨報時之陽鳥,被認為能闢除陰邪惡靈,至今葬儀仍有先抱公雞入坑以驅惡鬼,使亡靈入土為安遺制。狗不僅看門守夜,並且認為“狗屬土性”,可夜視見鬼,有鎮邪本領,所以至今鄉村寨有石雕雞犬看守寨門習俗,古代年畫曾有張貼雞窩專用物。江南還有蠶室畫貓鎮鼠之類特殊年畫。紙(紙馬、甲馬)因四時皆用,故獨成一類,但有些紙馬也是一年一換,應可歸入年畫類。

  貼畫勇士於門以辟惡魅的做法漢代已有記錄,唐代吳道子畫過“鍾馗捉鬼圖”貼於門上避邪之說並不可信,原出宋代沈括《補筆談》對宮中一幅藏畫題詞的推測,沈括於文中對此已提出質疑了。我們今日所說年畫,雖有手繪者,卻以木刻版印者為主。這種印版年畫,只是唐寧商業發達,應市民階層所需而出現的新品種,宋代已有彩版紙畫。《東京夢華錄》:“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鍾馗、桃板……”說明木版年畫可能出現於唐,普及於宋。明清以後中國城市已有資本主義萌芽,上承宋代刻版印術業與年畫傳統,到清代乾嘉盛世以後,年畫逐漸出現地方流派與集銷產地。著名者如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楊家埠、河南朱仙鎮、河北武強、山西晉南、陝西鳳翔、四川錦竹和夾江、安徽阜陽、福建泉州、廣東佛山、湖南辰州及隆回灘頭等,不少地方至今仍是年畫產地。

絳州木版年畫

  絳州木版年畫已沿襲了1000多年。3年前,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來山西新絳考察時曾評價道:“絳州木版年畫品種齊全,題材涉及神像、戲曲、紙馬、嬰戲、美人、四條屏、窗花、燈籠畫、門聯等13種之多,手法繁多,印刷方式上有套版印刷和半印半繪,套色上有兩色和多色,並且刻版技術好,線條細膩,年畫內容所能體現的歷史脈絡清晰,是一項完整的民間文化遺產。”

  新絳古稱絳州,為全國曆史文化名城,有1300多年曆史。絳州木版年畫的生產有其深厚的社會根源和濃厚的文化底蘊。聞名於世的絳帖,是宋代三大刻法帖之一。法帖是把墨筆摹刻到石壁或木板上,供學者臨摹,刻帖也由此影響和帶動了木版年畫。據史料記載,現存最早的木版年畫,始於北宋年間《佛說北斗七星經》,即絳州郭下宋守真刊印的刻本,為海內外之孤本,有著極高的研究考察價值。該刻本被稱為我國木版年畫的鼻祖。清光緒三十三年,在今屬內蒙古的黑水城舊址,俄國人柯茲洛夫發現我國現存宋金時代木版畫上刻有“平水徐家印”的《四美圖》,這幅印在通俗話本上的卷首畫,刻有“平陽姬家雕印”。

  絳州曾為晉南商貿、文化中心,由於明代推崇“益人倫,厚風俗”,“敬禮百神”,民間木版年畫更為暢行,出現了專門製作絳州木版年畫的作坊,銷售木版年畫的商鋪。舊時,在絳州賣年畫的店鋪有天福成、益盛成、茂盛畫店、景記紙局、光前堂印局、永寧堡等,其木版年畫每年要印數十萬,行銷華北、西北十多個省市,特別是過春節時,購買絳州木版年畫,是那個時代人們必備的年貨。可見絳州木版年畫有多火。

  在藝術上絳州木版年畫具有濃厚的中國民間藝術風味和地域特色。造型以線描為主,套印品色加彩,衣物多平塗,面部多施暈染,色彩古樸端莊。畫面主題突出,人物洗練傳神。絳州木版年畫題材廣泛。有表現古代的忠義志士題材的:門神、關公、趙雲、秦瓊、鍾馗;有祈福題材的:天仙送子、麒麟送子、八仙慶壽、百子生金、四季平安;有神仙題材的:八仙、劉海戲蟾、和合二仙、馬灶、馬王;有民俗題材的:老鼠娶親、猴子搶冒、五子登科、鎮宅神虎、行孝圖;有現實生活題材的:三孃教子、春牛圖、漁樵喜樂圖;有戲曲題材的:天河配、黃鶴樓、趙雲救阿斗。

  在絳州,不僅木版年畫聞名遐邇,其剪紙、皮影、麵塑、印花包袱等都很有特色。我相信,在專家和有志之士的推動下,絳州木版年畫一定能雄風再起,再創輝煌。


朱仙鎮木版年畫的起源發展

  起源:朱仙鎮位於開封西南22公里,是一個頗有名氣的古鎮。憑當地汴京的城域,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加上鎮內有賈魯河、運糧河,朱仙鎮實際上是開封的重要商埠,在北宋時就已經相當繁榮, 很多官船和商船在這裡卸貨、裝貨有陸路通往京城,這裡也就有著眾多的樓館茶社,並且也早有木版年畫的製作和經營,形成一定的規模。 開封城裡 ...

喀什的歷史沿革

  秦代至漢初,今喀什地區境域內諸國林立。有“城國”,以農業生產為主,居民過著定居生活,疏勒國和莎車國即是如此。西漢建元二年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38至126年),張騫出使大月氏國,往來經過今喀什地區,事後他向漢武帝報告西域各國情況。於是,疏勒、莎車、尉頭、西夜、依耐、蒲犁、無雷、烏禾乇等國始為漢朝所知。新始建 ...

臨洮縣的歷史沿革

  臨洮,古稱狄道,地處古絲綢之路要道、唐蕃古道要衝,自古為西北名邑、隴右重鎮,素有“彩陶之鄉”的美譽。   秦獻公元年,滅西戎部族狄,設定狄道縣,為臨洮建縣之始。   秦昭王二十七年,設定隴西郡,郡治為狄道。   東晉十六國時,前涼改置武始郡。   唐朝初期,置臨州,後置狄道郡。   北宋神宗熙寧四年,改武 ...

南京雲錦的歷史沿革

  南京雲錦的產生和發展與南京的城市史密切相關,南京絲織業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東吳時期。東晉末年,大將劉裕北伐,滅秦後,將長安的百工全部遷到國都建康,其中織錦工匠佔很大比例。後秦百工中的織錦工匠繼承了兩漢、曹魏、西晉和十六國前期少數民族的織錦技藝。公元417年東晉在建康設立專門管理織錦的官署——錦署,被看做是南京 ...

木版年畫的製作過程

  起稿:師繪製線描畫稿;首先選好題材、確定內容,然後由畫師構思起稿。刻版:好採用木質細膩而堅韌又不易磨損翹裂的黃楊木,也可以用梨、棗等木板。木版片的厚度以二寸左右為宜,以防走樣和伸縮變形。印刷:印版印製出版樣,然後根據畫面色彩,製作套色印刷的木版。配色:年畫使用的使用的墨汁均為藝人自己調製,應選用上等的煙煤 ...

大阪城的歷史沿革

  1583年,羽柴秀吉在石山本願寺的原根據地上建造大坂城,以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完成了本丸。   1603年,德川幕府成立後,豐臣秀賴依然居住在大坂城支配攝津國。   1620年,二代將軍德川秀忠開始重建大坂城,並在1629年完成。   1665年,大坂城天守被閃電擊中燒燬,成為沒有天守的城池。   1928年 ...

民法的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透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定對民法通則中明顯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