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縣美食有栗子雞、洋芋餈粑、豆醬臘肉、柞水攪團、柞水神仙涼粉、柞水十三花等。
1、栗子雞:特色美食,雞香、慄香合為一體,別有風味,營養豐富。
2、洋芋餈粑:洋芋餈粑是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的特產。柞水洋芋餈粑爽口、營養豐富,有食療保健作用。
3、豆醬臘肉:是柞水家庭餐桌上常備的佳餚,也是逢年過節、招待貴客的主要食品。將熟臘肉切成薄片,用清油爆炒後抄出,在鍋中加清水少許,把豆醬煮熟,再把臘肉覆於豆醬之上。待水分炙幹後,加姜、蒜、醬油、味精、五香料食用,此品,肉香與豆香交融,肉油滲透豆醬,吃起來油酥、純香、不膩。
4、柞水攪團:柞水攪團是商洛市柞水縣的特色小吃。柞水攪團所用麵粉必須是粗糧,將包穀面均勻地攪拌於滾開的鍋中,邊撒麵粉邊攪拌,直到把面攪作一團,將做熟的攪團用勺子盛在碗裡,澆以熱湯酸菜,即可食用。
5、柞水神仙涼粉:以生長在一千米左右的“六道木樹”嫩葉為原料,用開水燙、手揉搓出汁水,過濾晾涼攤鋪成狀,佐以紅油辣椒調製而食,味道微苦,清香潤喉,是降血脂、降血壓的上品山珍。
6、柞水十三花:柞水十三花菜系流行於乾佑河流域、社川河流域,是在八大件子基礎上發展豐富而來的菜系,比八大件子要隆重,十三花在開宴前一次擺出十三個菜。中間為頂盤,四周由十二個青花白瓷小襯碟圍就,菜為四葷四素四乾果,葷素乾果間隔擺開。從桌面開始擺設十三個菜直至中間菜上完也為十三個菜,即橫縱皆為十三,即:四大碗,四大盤,四襯盤。
1、柞水攪團。是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的特色小吃。
2、柞水臘肉。保持了色、香、味、形具佳的特點,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讚語。
3、柞水小炒。是用精瘦肉、土豆、紅薯粉條、木耳、青椒等原料製成。
4、臘肉炒粉皮。是傳統名菜,臘肉香而不膩,粉皮滑軟爽口,是佐酒的佳餚。
5、柞水洋芋餈粑。爽口、營養豐富,有食療保健作用。
6、商芝。即蕨,分佈於商洛各縣、市,年產量數百萬公斤。
柞水縣轄13個鎮,120個村,2個社群。乾佑鎮、營盤鎮、石甕鎮、鳳凰鎮、小嶺鎮、杏坪鎮、下樑鎮、紅巖寺鎮、曹坪鎮、蔡玉窯鎮、柴莊鎮、瓦房口鎮、豐河北鎮。
柞水縣隸屬於陝西省商洛市,位於陝西省南部,地處秦嶺南麓,西安近鄰,商洛西部,總面積2332平方公里,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區縣。全縣植被覆蓋率高達百分之七十八、森林覆蓋率達百分之六十五,負氧離子含量比西安的四倍還高,素有“天然氧吧、城市之肺”之稱,融“名山名鎮名洞”於一體、被譽為“終南首邑,山水畫廊”。
建水縣美食有建水燕窩酥、泡糕、建水獅子糕、和源酸石榴、羊奶菜扣肉等。
1、建水燕窩酥:燕窩酥是雲南地方的傳統名點,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其淵源出自建水。相傳,清代末年建水縣城隍廟附近有一吳姓,人稱吳老闆,開了一個“榮香齋”的店鋪,以製作糕點為業,曾創制出“獅子糕”和“麒麟玉書”兩種名點而頗有名氣。
2 ...
合水縣美食有豬火腿、合水糖圈圈、玉面、麻浮、暖鍋等。
1、豬火腿:在鮮豬肉腿上抹上食鹽、花椒等調料,待鹽被肉內水分化開後,再晾曬三日左右,再用熟植物油塗抹,即為火腿。可儲存三年左右而不腐爛,食用時做湯做菜,色味俱全。
2、合水糖圈圈:合水糖圈圈是以優質麵粉、糖稀為原料,加一定量食物油、鹼水加工而成 ...
鄰水縣美食有香辣串串螺、鄰水新系臍橙、怪味雞塊、鄰水九龍掛麵、御臨榨菜等。
1、香辣串串螺:香辣串串螺是一種川味小吃。在翻滾著辣椒、花椒和各式配料的鍋裡煮著。食者每人一個作料碗,裡面是香油、碎花生米、香菜末、醋、味精、鹽等調勻拌成的小料。從鍋裡取出一個煮好的串,放到自己的碗裡,即可食用。
2、鄰水 ...
淶水縣美食有餎餷、壓肉、油糕角、炸油香、淶水薄皮核桃、野三坡杏扁等。
1、餎餷:將豌豆麵和綠豆麵用水沏開,放在餅鐺裡攤成片,再切成塊狀,在油鍋裡炸。餎餷吃法多樣,熘、燴、拔絲或者炸脆後撒白糖吃皆可,口感或香糯或清脆。吃不完的餎餷可以冷凍起來,待下次食用時再進行油炸。
2、壓肉:豬頭肉煮熟後,放入蔥 ...
柞水漁鼓又稱漁鼓道情,其伴奏樂器漁鼓筒又稱為道筒,是終南山道教文化的產物。漁鼓用竹筒製作,筒長65-100釐米,鼓面直徑一般在13-14釐米左右,一端蒙以豬皮、羊皮或油膜(豬膀胱膜)。演奏時,左手豎抱漁鼓,右手擊拍鼓面。指法有“擊”、“滾”、“抹”、“彈”等。漁鼓的表演分站唱和坐唱兩種形式,演唱者懷抱漁鼓 ...
別具一格 柞水地域,從古至今,一向被稱為嶺南。嶺南的風土人情,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風氣淳厚,俗尚樸野”。嶺南風情,別具一格,最能代表嶺南風情的方方面面,莫過於結婚過程中的風俗習慣。柞水境內的老戶人家,十分重視嫁娶之道,其全部程式仍沿襲歷史習慣,形成了柞水縣特有的婚俗文化。
未婚前必央媒人以示鄭 ...
柞水花鼓戲,可稱作是柞水民歌劇。其音樂有三個特點、三大部分。三個特點:一是群眾性。柞水花鼓根植於民間,與柞水人的方言語言、柞水的民歌小調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絡。二是創作的集體性。花鼓戲從湖北、安康到柞水,從上一代到下一代的流傳過程中,曾有無數人參與創作、加工、潤色,從而凝聚了世代人民的藝術智慧。三是可變性。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