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柯爾克孜族傳統民間習俗:熬鷹

柯爾克孜族傳統民間習俗:熬鷹

  在柯爾克孜族歷史上,鷹與人類有著緊密的聯絡。鷹在錫伯族中不是人們的寵物,更像是一位好朋友。而熬鷹是消除鷹野性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在柯爾克孜族中有著很長的歷史。經過長時間的傳承形成了現在的民間習俗。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柯爾克孜族文化吧!

  柯爾克孜族人與鷹,有著親密的關係。千百年來,他們居住的地方被稱為“獵鷹之鄉”。在沒有槍支的歲月裡,人們馴服兇猛的雄鷹為自己捕獵,一隻好的獵鷹可以養活一家人。過去,一隻鷹的價格比一個柯爾克孜族姑娘的嫁妝還要高。養鷹也是一件奢侈的事兒。辦一個馴鷹許可證要500元不說,這傢伙每頓能吃兩公斤肉,還得是新鮮的。

  曾經有一段時間,為保護野生動物國家明令禁止馴鷹。兩年後,因為了解到馴鷹術是柯爾克孜族人千百年來的特有民俗,需要保護和傳承,禁鷹令才解除了。柯爾克孜人與鷹恪守著一個約定:他們從不把這珍貴的猛禽連窩端,總是悄悄拿走那隻最心儀的幼鷹回家馴養。

  一個出色的馴鷹人需要具備三種品質:愛好、穩重、力氣。三者缺一不可。

  捕鷹後為了消除鷹的野性,牧民們一般使用“熬鷹”的方法,一般鷹很傲不會吃人給的肉,馴鷹人就把它放在一根橫吊在空中的木棍上,來回晃動木棍,使鷹無法穩定地站立,就這樣連續數十天,不讓它睡,鷹被弄得暈頭轉向,精疲力盡而摔倒在地。但就算摔倒了,也不要心疼它,要往它的頭上澆涼水,使它甦醒過來,並且還不讓它睡著。之後還要餓鷹,一般要把鷹餓10到12天,只給它飲點鹽水或茶水,但不餵食物,鷹的脂肪熬得差不多了,身手才能敏捷起來。經過這一番打磨,鷹的野性大都能去掉,馴服於主人。

  柯爾克孜人把鷹分成三大部落,每個部落又分12個小部落,每個部落的鷹性格都不一樣。有的平和溫順,有的脾氣暴躁,有的身手敏捷……只有先弄清楚這些性格迥異的傢伙,才能更好地馴服他們。捕回家的鷹先用蘆葦管往嘴裡灌水洗胃,然後將鷹架在馴鷹人的胳膊上連續5天5夜不讓睡覺,消磨它的野性。只要鷹犯困,就用木棍敲它的頭。這樣還能讓鷹逐漸適應主人,並最終產生依賴。幾天後,讓疲憊之極的鷹吞下用皮革裹著的肉,因為皮革不能被消化,轉天就會被吐出,同時帶出體內多餘的脂肪,達到“瘦身”目的。經過3至5次的吞吐,鷹的體重減少一些時,室內熬鷹宣告結束。

  “熬鷹”過後還要“養鷹”。養鷹也有一套方法,馴鷹人把肉放在手臂的皮套上,讓鷹前來啄食,飢餓許久的鷹見了肉便不顧一切地撲過來,馴鷹人則一次次地把距離拉遠,而且每次都不給它吃飽。這樣反覆進行,直到鷹能飛起來,啄到馴鷹人手臂上的肉為止。喂鷹的肉也有講究,必須是不含激素的鮮肉,各種動物的內臟也不行,髒肉、爛肉、有異味的肉都不能喂。

  您可能還喜歡:

  柯爾克孜族特有的語言文字

  頗具民族特色的瑤族茶文化

  從火把節看白族文化,你知多少?

  頗具民族特色的白族服飾文化

柯爾克孜族的婚禮習俗

  柯爾克孜族聚居的西部是帕米爾高原和天山山脈的崇山峻嶺,它的名字在漢代稱為“堅昆”、“鬲昆”,南北朝稱為“結骨”、“契骨”,唐代稱“黠戛斯”,遼金稱“紇乞斯”,元代稱“吉利吉思”。清代,沿用蒙古準噶爾語,稱之為“布魯特”,意即“高山上的居民”。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定名為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的婚禮十分隆重,分訂婚和結婚兩個步驟。

  在訂婚時,男方用一匹馬馱著禮物前往女家,馬頭上要扎一塊潔白的棉花,以示訂婚。女方父母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有的地區馬頭上的棉花由女方來扎,或向男方客人身上撒些而粉,表示同意親事,預祝順利。

  結婚一般要舉行三天,日期多選擇在月底,儀式主要在女家進行。第一天,新郎在父母、親友陪同下,帶著禮品前往新娘家。禮品包括剛宰殺的兩隻羊,一隻作整羊煮熟;一隻把五臟掏出,不剝皮烤熟,還要帶上數十頭小牲畜。臨近新娘家時,舉行“叼羊”遊戲,並藉此機會將那預先宰好的羊扔到新娘家門前。隨後才被新娘家的女眷們熱情迎入。婚禮儀式開始前,女方的親友群起將新郎新娘雙雙綁在門口,這時,新郎的父兄要向這些親友贈送禮物,請求“釋放”。

  婚禮正式開始,由男方的一位長者用木棒將氈房天窗挑開,從天窗向外撒糖果、點心等,客人紛紛爭搶,以分享幸福。接著,新娘的母親要唱“送嫁歌”,還要舉行“賽得河”,即讓新婚夫婦背對背坐下,每人頭上蒙一口袋。眾人用一隻羊蹄輪流在他們頭上輕打一下,然後拉起來共同跳舞。之後,由阿訇主持典禮,念“尼卡罕”(結婚證詞),給雙方分吃蘸鹽水的饢,象徵夫妻白頭偕頭,永不分離。

  第二天,雙方家長要舉辦傳統的賽馬、叼羊、摔跤等活動,以示祝賀。晚上,新娘來到嫂子家與新郎見面,這時的氈房外擠滿了賓客,人們奏起傳統的民間樂器“庫姆孜”,跳起會面舞,唱起一曲曲喜慶的歌,直到深夜,當討得禮物,放新郎進入洞房後,才盡興離去。

  第三天,新娘帶著豐厚的嫁妝,隨新郎回婆家,沿路每過一個牧村,都要受到熱情款待和祝福。回到新郎家的數日內,一對新人還會不斷得到親友的邀請,參加各種娛樂活動,使他們處在長時間的新婚蜜月之中。

柯爾克孜族的節日習俗

  柯爾克孜族的傳統節日有:

  1、冬希曼節。

  冬希曼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柯爾克孜族的傳統節日。一般在每年秋收時擇日過節。這天,人們穿上民族服裝,彙集在草灘平地,進行刁羊、賽馬,馬上打靶、飛馬拾銀、二人鞦韆、歌舞等各種娛樂活動,以歡慶豐收。

  2、喀爾戛託依節。

  柯爾克孜族婦女的傳統節日。傳說古代有一次柯爾克孜族遭到外來侵略,婦女們以歌聲和舞蹈吸引敵人,掩護男人們轉移牲畜後再來襲擊敵人。後來,人們就在每年陽曆五月初一舉行儀式,久而久之,成為一種節日。

  3、馬奶節。

  每年農曆小滿節氣的第二天是柯爾克孜族的馬奶節,由於柯爾克孜人每年從這一天起開始生產和食用馬奶,所以逢此時節就要舉行慶祝活動。

  4、古爾邦節。

  柯爾克孜族古爾邦節有獨特的民族性。節前,家家打掃庭院、畜圈,曬洗被褲,沐浴換衣,男人們殺牛宰羊,女人們準備節日食品;節日的清晨,老年男子要到禮拜寺舉行會禮,而後互相登門祝賀。


喪葬習俗

  現代柯爾克孜人喪葬大部分按伊斯蘭教規進行。在信仰伊斯蘭教的家庭裡,人死後把“埋體”(遺體)洗淨,用白布把全身纏住,用素色布覆蓋,頭朝西放在房內的帳簾裡。家中的婦女面朝西邊哭邊唱,歷數死者的生平善舉。親友則帶財物前來弔唁,誦經示哀。“埋體”在家一般停放一天,最多不超過三天。葬禮在清真寺舉行,由阿訇唸經致悼詞 ...

的獵鷹節的由來和傳統

  獵鷹節是2009年3月20日,新疆阿合奇縣舉辦的,當地柯爾克孜族民眾聚集在該縣賽馬場,展示自家馴養的獵鷹。阿合奇縣被稱為獵鷹之鄉,是新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之一。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柯爾克孜族文化中瞭解吧。   獵鷹節是2009年3月20日,新疆阿合奇縣舉辦的,當地柯爾克孜族民眾聚集在該縣賽馬場,展 ...

傳統的民族儀式割禮

  割禮,作為某些地區和民族千百年流傳的一種成年儀式習俗,分為男性割禮和女性割禮兩種。在我國的少數民族中,也有關於割禮的儀式,柯爾克孜族就是其中之一。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柯爾克孜族文化中瞭解看看吧。   割禮,是柯爾克孜人僅次於婚禮的重要儀式。   割禮就是在男孩子長到一定年齡時舉行一定的儀式割去他們陰 ...

習俗都有哪些?

  柯爾克孜族文化歷史底蘊深厚,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習俗跟著一代又一代人傳承了下來。訓鷹就是柯爾克孜族一種獨具民族特色的的文化傳統。鷹是一種桀驁不馴的動物,柯爾克孜族人是怎麼把它馴化的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馴鷹的柯爾克孜族人通常只誘捕雄性鷹馴養,二到三歲最佳,否則馴化難度大,到鷹七八歲時放歸 ...

傳統樂器文化庫姆

  少數民族的人民大多都能夠善舞,他們最大的生活樂趣就是將生活中的事物融入到歌舞中,有歌舞當然就少不了樂器。庫姆孜是柯爾克孜族獨有的古老彈撥樂器,它的柯爾克孜族語的意思就是“美麗的樂器”,下面的柯爾克孜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關於庫母孜的更多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柯爾克孜族民間音樂十分發達,遺產豐富,男女老 ...

傳統節日馬奶節

  每個民族都會有一些帶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這些傳統節日是從很久以前流傳下來的,而柯爾克孜族的傳統節日——馬奶節就是比較有特色的節日,節日期間會食用馬奶來祈求平安。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柯爾克孜族文化吧!   柯爾克孜族大多生活在牧區,從事牧業生產,他們養馬、愛馬,並喜歡喝馬奶,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了 ...

傳統儀式瑪扎塔依德

  瑪扎爾塔依德是柯爾克孜族的一個傳統儀式,這是很久以前薩滿教延續下來著一種儀式,柯爾克孜族人民透過這個儀式來向上天求雨,希望來年平平安安、風調雨順。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柯爾克孜族文化吧!   在中國,柯爾克孜族主要是信仰伊斯蘭教,但在歷史的長河中,柯爾克孜族在皈依伊斯蘭教之前,還信奉過原始的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