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梅蘭芳的人生故事簡介

孟小冬簡介,孟小冬與梅蘭芳的故事?

  孟小冬是著名的京劇女老生演員,是餘門的唯一女弟子。但是孟小冬與梅蘭芳曾有過故事,但是梅蘭芳對孟小冬並未明媒正娶,孟小冬對梅蘭芳也就不負有婚姻意義上的責任,所以這段感情遂告終結。本期戲劇文化將為你介紹孟小冬。

  孟小冬(1908年1月9日-1977年5月26日)又名孟若蘭、孟令輝,在上海出生,出生於梨園世家,著名京劇女老生演員,有老生皇帝(冬皇)之譽,師承餘叔巖,是餘門惟一的女弟子。

  孟小冬的表演扮相英俊,嗓音蒼勁醇厚,高低寬窄咸宜,中氣充沛,滿宮滿調,且無雌音,被公認為“餘派”主要傳人。北京大學教授吳小如曾說她是學餘最成功的一位。代表劇目有《捉放曹》、《搜孤救孤》、《洪羊洞》、《盜宗卷》、《擊鼓罵曹》、《烏盆記》、《空城計》、《珠簾寨》、《御碑亭》、《碰碑》、《魚腸劍》等。

  她的弟子有趙培鑫等,辜振甫在港工作時曾向她問藝。琴師王瑞芝是餘叔巖生前的琴師,餘身故後在上海開始傍她,1950年代後期從英屬香港到北京,在北京京劇團(現在的北京京劇院)工作,傍餘門弟子譚富英。1953-1963年間,香港票友黃金懋為孟小冬唯一收過的入室弟子。1925年8月孟小冬結識梅蘭芳,合演《游龍戲鳳》。1927年孟小冬以兼祧的名義與梅蘭芳成婚。當時梅蘭芳已有一妻王明華,另一有平妻福芝芳]。1933年分手。1949年春移民英屬香港。1950年於香港與杜月笙結為夫婦,與杜月笙結婚後,徹底退出舞臺。

  1926年,梅蘭芳的感情生活中出現了個插曲。這便是社會議論頗多的“梅孟之戀”,女主角是當時名滿京華的老生演員孟小冬。

  孟小冬比梅蘭芳小13歲,祖父孟七是與譚鑫培同時代的著名文武老生兼武淨演員,後從北方遷至上海。父親孟鴻群工文武老生,她生在上海,受家庭薰陶,自小喜好唱戲,父親看準她的天賦,打小就讓她拜師學藝。她因聰慧,又下過苦功,年僅7歲就兩次搭班去無錫演出。9歲時,正式拜舅父(一說姑父)仇月祥學習孫(菊仙)派老生,12歲時在無錫新世界登臺,14歲時在上海乾坤大劇場演出。這期間,她不但應工老生,連武生也唱。18歲到北京後,拜陳秀華為師,專攻餘派老生戲。至於拜餘叔巖為師,得其親授,那是後話,1938年的事了。

  1925年,北京第一舞臺有一場盛大的義務戲,大軸是梅蘭芳、楊小樓的《霸王別姬》,倒二是餘叔巖、尚小云的《打漁殺家》,倒三就是孟小冬和裘桂仙的《上天台》,連馬連良、荀慧生等名角的戲都排在前面,可以說這場演出對孟小冬來說意義重大。從此,她在京城聲名鵲起,以後的營業戲賣座幾乎與梅蘭芳、楊小樓、餘叔巖相持平。

  因為梅蘭芳與孟小冬都是名伶,所以他倆的戀情廣受關注,傳說也多。關於這場戀愛是如何發生的,有的說是梅蘭芳身邊的朋友為了某種目的撮合的,有的說是梅太太福芝芳因身患沉痾,而預先安排。如此等等,並無實據。其實最有可能的原因即是兩人同臺演戲,配合默契;臺下互相傾慕對方的才華,經常交流藝術,日久生情。

  1926年8月28日的《北洋畫報》上有署名“傲翁”者撰文說“小冬聽從記者意見,決定嫁,新郎不是闊老,也不是督軍代表之類,而是梅蘭芳。”當天的《北洋畫報》上還刊發了梅、孟各一張照片,照片下的文字介紹分別是“將娶孟小冬之梅蘭芳(戲裝)”、“將嫁梅蘭芳之孟小冬(旗裝)”。這可能是媒體最早一次對梅孟戀情作肯定報道。次年2月,梅孟雙雙相偕從上海返回北京,梅孟關係似乎更得到了證實。總之,梅蘭芳與孟小冬的新屋設於東城內務部街的一條小巷內。

  梅孟之戀雖因他二人在世人眼中特別般配而被稱頌一時,卻終未能長久。兩人分手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有些說法跡近小說情節,甚為可笑。

  還在梅孟相戀中,發生了一樁震驚整個京城的“血案”,梅蘭芳差點丟了性命,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紈袴子弟王惟琛一直單戀孟小冬,始終得不到小冬回報,正在百般愁苦之際,聽說小冬已被梅蘭芳“搶了去”,一時想不開,一天突然闖入梅宅,欲找梅蘭芳理論。當時已近正午,梅蘭芳和馮幼偉等幾個朋友正在吃午飯,傭人進來通報,說有一個“身穿淺色西裝,文質彬彬,年約20歲左右,一看就是個大學生模樣的人”要見梅大爺。在座的北京《大陸晚報》經理張漢舉自告奮勇,對梅蘭芳說他先出去看看那人有什麼事,說完,便離座隨傭人走出餐廳往客廳走去。

  張漢舉矮矮胖胖,由於記者出身,頗善詞令,平時熱衷於交際,喜歡管三管四,所以有“夜壺張三”的綽號。他來到客廳,以為找幾句託詞就可以把王惟琛打發掉,誰知還未等他開口,就見王惟琛從口袋裡掏出一把手槍,抵住張漢舉,叫道:“你叫梅蘭梅出來見我!”張漢舉到底也是見過世面的人,他很快就穩定了情緒,回說梅蘭芳出去了。王惟琛自己也很緊張,聽說梅蘭芳不在家,便顫聲要求張漢舉轉告梅家,要梅家先掏出五萬塊錢,賠償他失去女朋友的精神損失。槍口下的張漢舉大聲呼喚傭人,讓他們轉告馮幼偉,趕快去籌款。

  其實,早在王惟琛掏出手槍的那一刻,就有傭人忙不迭地奔到餐廳通知了梅蘭芳、馮幼偉。此時,聽王惟琛說要錢,馮幼偉一面打電話通知軍警督察處,一面通知銀行迅速提出五萬元現款。

  錢送到時,軍警也已包圍了梅宅。當傭人將錢扔進客廳後,王惟琛將張漢舉挾作人質,好使他安全離開梅家。走到大門外,王惟琛這才發現軍警不僅包圍了梅宅,連周圍屋頂上都有荷槍持彈的軍警,因為過於緊張,他手中的槍響了,張漢舉重重地倒在了地上。一見人質已死,軍警們眾槍齊發,頃刻間,王惟琛被打成了蜂窩狀,當場斃命。

  次日,大柵欄附近的一根電線杆上,高懸著一個木籠,木籠裡放著的正是王惟琛的血淋淋的頭。這顆人頭在電線杆上晃盪了整整三天。當年,最重的刑罰也不過是示眾三天,可見“軍警處”是將“王案”作為大案來處理的。

  王惟琛的死算是咎由自取,張漢舉卻死得冤枉。梅蘭芳對張漢舉之死深感歉疚,他不僅包攬了張漢舉的後事,而且還贈送給張家位於麻草園的房屋一幢,現金二千元。

  後來梅孟分手,有人便將這兩件事說為因果——梅蘭芳受“血案”的刺激而離開孟小冬。其實這又是人們的猜想。

  人的感情是複雜的,故不應簡單視之。梅孟分手未必只有一個原因,但直接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梅蘭芳聽說在他訪美期間,孟小冬身邊另有感情介入。梅蘭芳對孟小冬並未明媒正娶,孟小冬對梅蘭芳也就不負有婚姻意義上的責任,這段感情遂告終結。

  有史料說,1931年,在孟小冬聘請的鄭毓秀律師和上海的杜月笙的調停下,梅蘭芳給孟小冬4萬塊錢為贍養費。

  其實是梅蘭芳訪美的次年回到北京時,得知孟小冬在天津欠了債,於是給了她幾萬塊錢。由此可見梅蘭芳為人的厚道及情義。

  孟小冬後來嫁給了上海聞人杜月笙,1949年5月隨杜去了香港。杜月笙去世後,孟小冬在家收徒教戲。1967年秋移居臺北,10年後發肺氣腫與心臟病去世。

梅蘭芳的故事

  1、梅蘭芳摔盆取真諦。

  梅蘭芳對自己表演女人“猛然吃驚”的神態,總是感到不夠滿意。一天,梅蘭芳下班回家,見夫人福芝芳正在聚精會神的整理衣服。

  他想,此時如果讓她猛聽一聲巨響,到底會出現什麼吃驚的樣子?於是他隨手拿起一隻蘭花瓷盆,狠狠的往地上一摔。

  果然,夫人吃驚的大叫起來,並將手中的衣服擲了老遠,半響才說出話來。就在這巨響的一瞬間,梅蘭芳準確的捕捉到夫人吃驚的神態和動作。

  2、善待別人的挑刺。

  1917年12月,梅蘭芳唱了好幾次《天女撒花》。當地一位富商大放厥詞:“這出戏好俗、死板,看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還不如看一個罵街的潑婦。

  男的扮女的,像什麼話?強烈建議你不要再扮什麼仙女了,骯髒!”話傳到梅蘭芳那裡,他只是一笑了之。不久,梅蘭芳的一位好友利偉誠來看他,利偉誠是“骨灰級”戲迷。

  他看了《天女撒花》說:“今天唱的不大好,兩段崑曲裡的綢子舞,動作太多了,叫人眼花繚亂,分不出段落、層次。這樣唱下去,容易走到油滑的路子上去。建議你糾正過來。”

  梅蘭芳一聽,深感慚愧,自己確實在身段舞蹈上作了隨意增減。後來,梅蘭芳把身段和綢子舞作了固定,“規矩”演唱。著名京劇演員蓋叫天一連看了三天《天女撒花》。

  3、懂大義蓄鬚明志。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寇全面侵華,不久北京淪陷。梅蘭芳不願在日寇佔領下生活,便舉家遷至上海。不久上海也被攻佔,日軍為了粉飾太平拉攏人心,就派人勸梅蘭芳出來演戲。成便把梅蘭芳逮捕訊問,面對威逼利誘,梅蘭芳不改初衷,日軍高官氣急敗壞罵道:“在臺上,你就是一個裝腔作勢的女人!”

  梅蘭芳一字一句鏗鏘有力地回敬道:“在臺下,我可是男人!”梅蘭芳把民族大義展現的淋漓盡致。整個抗日期間,梅蘭芳不曾為日寇登臺演出過。

梅蘭芳後代兒孫簡介

  福芝芳和梅蘭芳共生了九個孩子,五男四女。可惜只有四個長大成人,即葆琛、葆珍、葆月、葆玖。

  1、子梅葆琛,畢業於上海震旦大學理工學院,現任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高階工程師,業餘愛好胡琴,先從王少卿學習,後向徐蘭沅先生請教,曾在業餘演出中伴奏梅派劇目,現經常為其孫梅瑋吊嗓。梅葆琛寫有《懷念父親梅蘭芳》等書籍。

  2、子梅葆珍,畢業於北京燕京大學,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譯作和作品很多,並寫有《我的父親梅蘭芳》和《京劇與梅蘭芳》等書籍。

  3、女梅葆玥,畢業於上海震旦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幼年即從李桂芬學京劇老生,後從馬連良、陳秀華、王少樓、楊寶忠、貫大元等學藝,多演“餘派”劇目,為北京京劇院演員,經常與弟葆玖合演,2000年因病去逝。

  4、子梅葆玖,是唯一繼承梅派青衣的哲嗣,10歲第一次登臺。開蒙老師是王幼卿,又從陶玉芝、朱傳茗、朱琴心等前輩學藝。他16歲起,正式參加梅劇團到各地巡迴演出,由於梅蘭芳多年的言傳身教,並得到同臺名演員的指導,演技不斷提高,近年經常到國外及港臺等地演出,大受歡迎。


愛國故事,講述藝術家的氣節

  眾所周知,梅蘭芳是一位著名的京劇花旦,是京劇四大名旦之一,但是你知道他還是一位有愛國氣節的藝術家麼?他的愛國故事如今是大街小巷婦孺皆知了,接下來的文章內容就為你介紹梅蘭芳的愛國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梅蘭芳是一位有愛國氣節的藝術家。1931年,日本侵略者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侵佔了東北,然後又向華北進犯,威 ...

名旦的代表作,故事

  梅蘭芳是家喻戶曉的人了,但是可能梅蘭芳的故事大家都不知道,你知道他老婆是誰嗎,你知道他兒子女兒是誰嗎?就算你都知道,那麼你知道梅蘭芳究竟有沒有後代呢?本期戲劇文化將為你介紹梅蘭芳的故事。   梅蘭芳17歲這年,經歷了幾件事情,對他的人生或特別重要,或有特殊意義,或影響久遠。一是他倒倉了;二是他迷上了養鴿子 ...

人生故事簡介

  梅蘭芳生於1894年,於1961年去世,名瀾,字畹華,乳名裙姊。漢族,江蘇泰州人,長期寓居北京。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臺。祖母無錫人,四歲喪父,十二歲喪母,伯父典於雲和堂私寓。工青衣,兼演刀馬旦。擅長旦角,扮相端麗,唱腔圓潤,颱風雍容大方,被稱為旦行一代宗師。   後又 ...

簡介故事

  1、梅蘭芳(1894~1961),名瀾,字畹華,乳名裙姊。漢族,江蘇泰州人,長期寓居北京。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臺。祖母無錫人,四歲喪父,十二歲喪母,伯父典於雲和堂私寓。工青衣,兼演刀馬旦。擅長旦角,扮相端麗,唱腔圓潤,颱風雍容大方,被稱為旦行一代宗師。後又求教於秦稚芬 ...

簡介

  1、梅蘭芳(1894年-1961年),1894年生於北京,他出生於京劇世家,10歲登臺在北京廣和樓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連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舉行京劇演員評選活動,張貼菊榜,梅蘭芳名列第三名探花。   2、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臺演出了《綵樓配》、《玉堂春 ...

的抗日故事

  為了鼓舞全國人民的抗日鬥志,梅蘭芳與葉恭綽、許伯明等人商議編演一出含有抗敵意義的新戲。經過討論,他們把歷史背景鎖定在了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難”上,決定以梁紅玉的故事為藍本,上演梁紅玉擂鼓戰金山的故事,突出梁紅玉不畏強敵、奮勇禦敵的精神。於是抗戰大戲《抗金兵》應運而生,該劇由梅蘭芳飾梁紅玉,林樹森飾韓世忠,王 ...

生平簡介

  梅蘭芳:中國戲曲一代宗師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祖籍江蘇泰州,清光緒二十年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梨園世家,是中國近代傑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藝術家,舉世聞名的中國戲曲藝術大師,四大名旦之首,其表演被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代表戲京劇有《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   1961年8月8日梅蘭芳病逝於北京。梅蘭芳是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