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是中國特色的舞臺表演形式,廣泛流傳在全國各地,因為各地方文化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曲藝腔調形式。青島茂腔就是流傳膠東半島的一種地方戲曲,也是最能展現山東地區特點的劇種,有著“膠東之花”的讚譽,貼近青島文化的大眾生活的小戲。
膠州茂腔概述
茂腔是流行於濰坊、青島、日照等地的地方小戲,傳說因有一週姓尼姑演唱而得名“周姑調”,它最初是民間哼唱的小調,又有民間藝人肘懸小鼓拍擊節奏而演唱得名“肘鼓子”。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茂腔大約在清道光年間已廣泛流傳於山東半島一帶。因其上下句結尾處“噢嗬罕”三字耍腔,形成特點,所以,又稱“噢嗬罕”或“老拐調”。
青島地區的膠州茂腔是山東茂腔的典型代表,茂腔原名肘子鼓、肘股子,始為城鄉民間流傳的口語化、唱腔簡單的劇種。因發展過程中有旦角唱腔下句尾音翻高八度的唱法即“打冒”而得名,一般是用來表現婦女的哀怨以及社會倫理道德。
歷史溯源
茂腔的起源可以認為是來自於明、清的民間小調,並帶有說唱性質,初始為鄉間流傳的、口語化的、唱腔簡單的地方小調。後來,在民間說唱形式“肘鼓子”的基礎上,吸收花鼓秧歌的表演形式及劇目,逐步形成為“肘鼓子”聲腔系統。
藝術特點
就中國戲曲來說,無論是廣為人知的大劇種,還是生存在鄉下農的地方小戲,其藝術特點都作為支撐一個劇種賴以生存的力量。然而,民間小戲與大劇種在程式性的程度上尚存在差異。
聲腔特點
第一,藝術內涵相容幷蓄。膠州茂腔在向外流傳衍化時,儘管是從一個比較統一的曲調(姑娘腔)開始的,但其唱腔系統還很不完善。一般來說,一個聲腔系統封閉性和約束性也就越強,說明它的系統越是成熟和完善。在膠州茂腔的主奏樂器上就有最明顯的體現。
第二,表演形式通俗易懂。膠州茂腔屬於地方小戲,與在同一地區流行的皮黃、梆子、絃索等聲腔中的地方大戲劇種有著明顯的區別。在演出形式上,膠州茂腔是由開始的一人演唱發展到現在的到多人演唱,所以他們的演出都比較貼近人民大眾的生活。
第三,唱腔風格簡單純樸。膠州茂腔具有的民間性,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其唱腔風格。從膠州茂腔各劇種的現狀來看,唱腔基本都比較樸實,接近群眾。儘管各劇種的板眼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句式結構的基本原則和唱字的安排卻具有相似的特點,各劇種在演唱方法上沒有全假聲演唱的,讓人聽來十分親切。
第四,劇目應用親切質樸。肘鼓子自其產生之初,就深深紮根於民間,是在民間花鼓秧歌的基礎上衍變形成的,與群眾的生產生活緊密融為一體。唱詞詞格的變化直接反映了肘鼓子的群眾化過程,說明它更為通俗。後來肘鼓子分化為柳琴、柳腔、燈腔、五音戲等多個地方劇種。
1、茂腔是流行於濰坊、青島、日照等地的地方小戲,傳說因有一週姓尼姑演唱而得名“周姑調”,它最初是民間哼唱的小調,又有民間藝人肘懸小鼓拍擊節奏而演唱得名“肘鼓子”。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茂腔大約在清道光年間已廣泛流傳於山東半島一帶。因其上下句結尾處“噢嗬罕”三字耍腔,形成特點,所以,又稱“噢嗬罕”或“老拐調”。
2、青島地區的膠州茂腔是山東茂腔的典型代表,茂腔原名肘子鼓、肘股子,始為城鄉民間流傳的口語化、唱腔簡單的劇種。因發展過程中有旦角唱腔下句尾音翻高八度的唱法即“打冒”而得名,一般是用來表現婦女的哀怨以及社會倫理道德。
3、歷史溯源:茂腔的起源可以認為是來自於明、清的民間小調,並帶有說唱性質,初始為鄉間流傳的、口語化的、唱腔簡單的地方小調。後來,在民間說唱形式“肘鼓子”的基礎上,吸收花鼓秧歌的表演形式及劇目,逐步形成為“肘鼓子”聲腔系統。
4、藝術特點:就中國戲曲來說,無論是廣為人知的大劇種,還是生存在鄉下農的地方小戲,其藝術特點都作為支撐一個劇種賴以生存的力量。然而,民間小戲與大劇種在程式性的程度上尚存在差異。
濟南是著名的文化歷史名城,在這一地區由當地的居民透過他們的習俗,信仰等原因慢慢的形成了這個區域的濟南文化。在這裡人們有著相同的飲食理念和習慣,極具地方特性,成為今天我們熟知的濟南飲食文化。
濟南菜大約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古稱歷下菜,起自魯西地方,立足省城濟南,又吸收湖菜特長,形成獨特風味。近年又增加了孔府家菜特色。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濟南菜逐漸形成了三個飲食區,即魯北飲食區、魯中飲食區、魯南飲食區。
泉城濟南向以湖光山色,湧泉之麗而聞名中外。它地處水陸要衝,南依泰山,北臨黃河,資源十分豐富。濟南地區的歷代烹飪大師,利用豐富的資源,廣泛取料,製作了品類繁多的美味佳餚。高至滿漢全席中的上、中、下八八二十四珍,低到瓜、果、菜、菽,就是極為平常的蒲菜、芸豆、豆腐和畜、禽內臟下貨等,經過精心調製,皆成為膾炙人口的佳餚美味。
濟南風味菜素以清香、脆嫩、味醇而著稱。清代美食家袁枚,形容濟南的爆炒菜餚時曾說:“滾油炮(爆)炒,加料起鍋,以極脆為佳。”(參見袁枚《隨園食單》)。魯菜的調味,極重純正味醇。其鹹,用鹽講究,清水熬化後再用。
其味有鮮鹹、香鹹、甜鹹、麻鹹及辣鹹,另外還有小醬香之鹹,大醬香之鹹、醬汁之鹹、五香之鹹的區別;其鮮,多以清湯、奶湯提味;其酸,烹醋而不吃其酸,只用其醋香味;香甜,重拔絲、掛霜,甜味純正;其辣,則重用蔥蒜,以蔥椒紹酒、蔥椒泥、胡淑面、青椒和之,香辣而不烈。
濟南人憨厚朴實,直爽好客。宴飲辦席,以豐滿著稱,飲食風俗上至今仍有大魚大肉、大盤子大碗的特點。如“把子大肉”、“糖醋大鯉魚”、“清燉整雞”等。其餚饌之名也如其人,聞其名而得其實。如“扒肘子”、“八寶布袋雞”、“紅燒大腸”、“鍋塌豆腐”等。濟南菜中很少有華而不實的“花色菜”。
我國是個文明古國,古老的少數民族不在少數,而錫伯族就是其中一個。錫伯族由鮮卑族發展而來,歷史十分悠久。錫伯族有自己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飲食文化和服飾文化也比較有內涵。總言之,歷史發展到今天,錫伯族文化已經非常豐富,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錫伯”為本民族自稱,口語中稱為“slwe”,書面則為“si ...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黎族也不例外。黎族文化是一種開放式文化,所以禮儀文化更是非常的注重。禮儀文化在黎族自古就開始傳承,至今依舊被黎族人民繼承與發展著。禮儀對於黎族來說,是做人之本,無禮不成人就是這麼來的。
黎族是一個尚禮的民族,禮儀在黎族社會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黎族禮儀有著豐富的內容,涉及了生 ...
語言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種語言的形成是經過漫長的演化不斷的改進而成的。語言是思想的外衣,是行動的影子,也是最能暴露一個人。要看這個人怎樣往往是看他的言行舉止。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長沙文化了解一下極具地域特色的湘語文化的形成吧。
湖湘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化中獨具地域特色的重要一脈,它的方言也 ...
京族人民主要聚集在依靠著大海邊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地區,他們主要從事海洋業,飲食習俗上與其他民族也有些不同。那麼,你知道京族人民的日常飲食習俗嗎?小編收集了一些資料,想知道的話,一起來了解一下京族文化中的特色飲食文化吧!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島”之稱的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澫尾、巫頭、山心三個小島上。 ...
在長期的民族發展過程中,仫佬族形成了很多獨具特色的禮儀風俗,比如添丁報喜、滿月酒、敬婆王報人丁等。這些禮儀可以從仫佬族人生活中的各個地方反映出來,是仫佬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現在就隨小編來詳細瞭解一下吧。
添丁報喜
生小孩是仫佬族人家的頭號大喜事。孩子一降生,夫家便派人給外婆家報喜。外婆立即挑起早 ...
服飾是最能直觀體現一個民族特色的,在中國的眾多少數民族中,他們都有著屬於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飾。德昂族的服飾是最具有濃厚的名族色彩的,而他們的服飾也與民間流傳的故事緊密相連。想更瞭解德昂族的服飾文化嗎?下面的德昂族文化為你帶來更多內容。
德昂族的服飾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男子多穿藍、黑色大襟上衣和寬而短的褲 ...
文學是最能體現一個民族的根基和歷史的,裕固族的民間文學內容豐富,其中包括了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民間歌謠、及語言等等。這些由裕固族人們創造的文學具有深刻的當地特色。對於裕固族的文學文化您瞭解多少呢?下面的裕固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內容。
裕固族文字已經失傳,但是裕固族祖先在歷史上用回鶻文創造了大量的文獻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