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欺詐消費者行為是否構成詐騙

欺詐消費者行為是否構成詐騙

  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是指採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應當受到處罰並承擔責任的行為。

  詐騙罪的構成要件為:

  1、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

  2、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

  3、主體是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

  4、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並且具有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所以,欺詐消費者的行為與詐騙罪之間,是存在共同點的。構成詐騙的一定是欺詐消費者的行為,但是欺詐消費者的行為不一定構成詐騙罪。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是什麼

  欺詐消費者行為的處罰方法是: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有何規定

  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規定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

  【法律依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


什麼樣的行為構成詐騙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公私財物的行為構成詐騙。   如果詐騙財物數額較大的,將構成詐騙罪,要依法接受刑事處罰,一般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法律依據】   《刑法》第266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 ...

民事侵權侮辱行為如何構成

  根據《侵權法》規定,構成如下:   1、侮辱他人的行為。暴力侮辱人身、採用言語進行侮辱、文字侮辱;   2、侮辱行為必須公然進行;   3、侮辱物件必須是特定的人。特定的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數人,但必須是具體的,可以確認的。在大庭廣眾之中進行無特定物件的謾罵,不構成侮辱罪。 ...

騙取錢財多少構成詐騙

  詐騙罪是行為人以非法佔有的目的,透過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使他人陷入錯誤認識而將財物處分給行為人或第三方的行為。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騙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才構成詐騙罪。根據最新司法解釋的規定,個人詐騙公私財物的,其數額達2000元以上的,屬於“數額較大”;而“數額巨大”則是指詐騙數額在30000元以上的 ...

哪些行為構成交通肇事逃逸

  1、明知發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當事人駕車或棄車逃離事故現場的;   2、交通事故當事人認為自己對事故沒有責任,駕車駛離事故現場的;   3、交通事故當事人有酒後和無證駕車等嫌疑,報案後不履行現場聽候處理義務,棄車離開事故現場後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當事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未報案且無故離開醫院的; ...

廣告創意帶給消費者行為的作用

  傳遞資訊,溝通產需。透過廣告,能幫助消費者認識和了解各種商品的商標、效能、用途、使用和保養方法、購買地點和購買方法、價格等項內容,從而起到傳遞資訊,溝通產銷的作用。激發需求,增加銷售。一則好的廣告,能起到誘導消費者的興趣和感情,引起消費者購買該商品的慾望,直至促進消費者的購買行動。造就競爭強勢,幫助企業良 ...

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因素有哪些

  心理因素、經濟因素、社會文化因素。   一是心理因素,除了由需要引起動機這一最重要因素外,還有知覺、學習和態度三個因素,知覺是指消費者感官直接接觸刺激物所獲得的直觀的、形象化的反映,屬於感性認識。任何消費者購買商品,都要根據感官感覺到的印象,來決定是否購買,所以對商品包裝、宣傳非常重要。   二是經濟因素 ...

女方怎樣的行為構成騙婚

  一、法律上所指的騙婚是指以婚姻為誘餌,詐取他人財物的行為。   在司法實踐中,可根據具體情況按詐騙罪處理。   二、如果一方還是以共同生活為目的,只是借婚姻索取了較多的彩禮,則不能按騙婚處理。   三、在實踐中,男女雙方領取了結婚證,如果只是女方家庭意識淡薄,對婚姻不負責任等,導致兩人無法共同生活的,不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