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過節是喜慶的事,為了這喜慶的完美,又常常會有一些禁忌,這些禁忌被總結為諺謠後就成了人人必得遵守的律條。這樣的一些鄉語的來源各不相同,這裡說到的一語卻與一段歷史有關。 多少年來人們都在過年之前理髮,而新年正月裡是沒有人理髮的,因為歷來就有一種說法:“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事關親人性命,即使不全信它,也不願去犯這個禁。仔細查這種禁忌的起源,本與舅舅的性命毫不相關。 清代之前,男子不理髮,認為頭髮是父母所賜,應當保全終生,無論官民,頭髮都是一總束在頭上的。清朝入關,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繼承明代的東西很多,唯獨對於改變服飾與髮式特別認真。在髮式方面,官方不準再留全發,要求剃掉前額的頭髮,而在腦後扎一條辮子。這件事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人把遵從傳統習慣和懷念故國的情感合併在一起,千方百計抵制剃髮,因此惹得官方動怒,組織了專門的隊伍,強行為眾人剃髮,相傳有“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命令。這事情鬧了好久,才使大多數人接受了新發型,這事情過去之後,有一部分人仍不甘心,既不敢與官方公然對抗,就想了一個表示不滿的法子,暗暗地宣傳,每到新年正月的一個月裡,大家都不剃頭,用以懷念明朝舊國和彼時留全發的傳統,將這行動定名為“思舊“,成了一種風俗。年久淡化了當年“思舊”的那種情緒,詣音附會為“死舅”,遂有了流傳至今的鄉諺。但我想還有另一種可能:當年倡導其事的人,害怕“思舊”一語過於露骨,故意將“思舊”傳為“死舅”,這樣既可避官家追究,又便於在民間推廣,但無論怎麼說,總是和那一段歷史有些干係。 正史用書本子來記載,野史流入鄉語,兩種“史”各有短長,兩邊讀來,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這句老話在濟南幾乎家喻戶曉,“正月不剃頭”也是濟南乃至整個山東的春節習俗之一,過去老濟南的理髮店每年的農曆正月整整一個月都關門歇業,並非不願做生意,而是因為在正月裡,即使開門也不會有人來剃頭理髮,人們都趕在過年前把頭髮拾掇利索,這就出現了每年年根兒那幾天,每個理髮店都顧客盈門,甚至排隊理髮的現象。
“正月不剃頭”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外甥剃頭和舅舅又有什麼關係呢?這還得從中國人剃頭的歷史說起。
清朝入關以前,漢族人是不剃頭的,儒家的《孝經》上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古代人認為頭髮也是身體的一部分,是父母所賜,因此,除了出家人和被刑罰處罰的人以外,古人都不剪頭髮。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
清朝入關後,為了統一服飾和維護其思想統治,強行在漢人推行“剃髮易服”令,並在順治二年六月頒佈《剃髮詔書》,嚴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一政策遭到漢族人民的強烈抵抗,但滿清政府實行的血腥屠殺政策,最終使漢民族屈服。
被迫剃髮易服的漢族人,表面上雖然放棄了抵抗,但內心裡仍然有反抗心理。因為每次剃頭都能想起那段國破家忘的屈辱歷史,所以漢族人在每年的第一個月都不剃頭,象徵著自己仍然忠於大明朝。“正月不剃頭,剃頭就思舊”,為了掩人耳目,故意把“思舊”說成“死舅”。
如今,那段血腥的歷史早已過去了三百多年,漢滿之間的民族矛盾也早已成為過眼雲煙,我們大多數人卻仍恪守著祖輩留下來的傳統習俗,堅持“正月不剃頭”。我想,保留的不僅僅是幾百年來的風俗習慣,這裡面還保留著我們民族殘存的那點兒血性。
正月不剃頭是指我國大多數地方都流傳著的“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的習俗;該習俗起源於1644年清廷頒佈剃髮令的前後。正月剪頭死舅舅是屬於誤傳。不剪頭的含義是“思舊”,這是從明末清初開始流傳的風俗。當時,清朝命令所有國民必須剪髮,有人為懷念明朝,就在正月裡不剪髮以表示“思舊”。但又不能公開與清朝政府對抗,於是就有了“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一直流傳到至今。
通常情況人們不會在龍抬頭前剪頭髮,因為龍抬頭前屬於春節時間,我國民間有春節不剪頭髮的傳統習俗,因此,大多數人一般不會在龍抬頭前剪頭髮,而且由於傳統習慣的原則,春節時段開門的理髮店也很少,那麼龍抬頭前可以理髮嗎?
龍抬頭前為什麼不能剪頭髮
相傳就有一種說法,叫“留頭不留髮”,以前在江浙一帶對於留髮這 ...
“正月裡,不剃頭,正月裡剃頭死舅舅。”這首民謠傳唱了數百年,人們都忌諱在正月裡剃頭。其實,這首民謠根本不是對人們正月剃頭就會死舅舅的預言,不剪頭是“思舊”,而不是“死舅”。因明清兩朝髮式不同,明末清初,滿清政府命令所有國民必須剪髮。時人為懷念明朝,就在正月裡不剪髮,以表示“思舊”。但又不能公開與清政府對抗 ...
對於正月初一這個節日來說,人們需要完整的瞭解相關風俗,還需要了解相關的風俗會帶來哪些好處,正月初一快要到來了,很多人會很好奇,這一天是不是不能理髮剪頭髮,認識這些風俗都是有必要的,這樣才不會觸碰一些禁忌事項。
正月初一不理髮原因
俗話說得好,正月初一不理髮是象徵著事物重新開始的一天,也就是好運當頭 ...
丁不剃頭是指在丁日不能理髮,因為如果理髮就意味著人丁要受損,過去以為能人多子多福,才有這一說法,這是傳統的民間習俗。所謂丁日是指天干為丁的天日,在六十甲子中共有六天。中國自古就有重視風俗的傳統,“為政必先究風俗”、“觀風俗,知得失”是歷代君主恪守的祖訓。最高統治者不僅要親自過問風俗民情,還要委派官吏考察民 ...
1、正月“剃頭死舅”的說法,主要與清朝“剃頭令”有關。
2、由於漢人受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思想的影響,不願意剃頭。這時,清朝下達命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大部分漢人因此屈服,小部分人選擇避世隱居。清朝成立後,不少漢人偷偷懷念明朝。於是,逐漸有人帶頭在正月裡不剪髮,以表示“思舊”。但是 ...
餓不洗澡飽不剃頭的意思是人在洗澡時,熱水和浴室的高溫會加速血液迴圈,消耗更多熱量。而在飢餓的時候,加速消耗能量有可能造成低血糖,嚴重的甚至可能暈倒。身體調節能力差的老年人尤其應該避免飢餓的時候洗澡。飽不剃頭”有好幾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理髮坐著不動影響消化,第二種是飯後犯困容易受傷,第三是吃飽後身體血管舒張 ...
《孝經》中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舊時居喪可長達三年。清末至民國期間,週年之內為“熱壽”,“五七”之內,男不理髮,女不梳妝;不作樂,不宴客,不大聲言笑;夫妻分居。喪家第一年春節春聯用白紙書寫,對文如:“守孝難還禮,思親免賀年”、“守孝不知紅日出,思親常望白雲飛”等,次年用藍紙或黃紙,第三年換紅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