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歷史文明之邦:潮汕文化的影響何在?

歷史文明之邦:潮汕文化的影響何在?

  一個文化的發展往往需要時間的磨礪與良好的發展,潮汕一詞雖然是1904年才出現,不過由於其地勢各方面已經把潮汕文化推崇到了一個較高的位置,也有著些許國內外的影響。

  那麼,本期解析潮汕在地區文化上的影響何在。

  潮汕文化是以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置的揭陽戍為前身、隋王朝設定的潮州為中心發展演進而來的漢族區域文化,潮汕文化是吸取古代南粵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不斷融合和發展而成的,是包括海內外約3000萬潮人共同創造、傳承和發展的群體文化。潮汕文化與“客家文化、廣府文化”構成當今嶺南三大地域文化。

  晉唐時期,中原主流文化影響逐漸擴大,陳元光平定泉潮間蠻僚嘯亂、韓愈謫任潮州刺史,是這一時期的重要事件。宋元時期,大量移民入潮,閩文化北來,使潮汕地區全面開發,是潮汕文化形成的重要環節。明清時期,最終形成有鮮明特徵的潮汕民系文化。潮汕地區從宋代起由於經濟的迅速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也相應發展,人才輩出。“精”乃潮汕之靈,潮汕文化的點睛之筆。

  潮汕一詞,初見於由1904年梅州鬆口人張煜南等組建的潮汕鐵路有限公司。築有,配置潮汕號機車頭的潮汕線鐵路。1907年5月22日,丁未黃岡起義爆發,這是孫中山先生親自領導的推翻清封建王朝的武裝起義,乃日後諸多民主武裝革命的先聲。但《南洋總彙報》卻大肆指責孫中山勾結“潮汕會黨”,策動黃岡起義。“潮汕”之名由此見諸報端,廣為人知。

  由於經濟貿易上,高度聯絡、往來頻繁;思想文化上,愈發融合、觀念的普遍認同;同時,行政區劃的劃分使人容易混淆區劃與文化的分界,從而使得“潮汕”一詞更為契合時代,契合認同,這一提法也變得尤為重要。

  在現代思維中,“潮汕”也更為的多元、平等與團結。“潮”、“汕”在歷史的各個階段都有各自獨特的地位,共同推動著潮汕地區的發展。共榮格局的形成,使人們開始習慣於潮汕平原、潮汕人、潮汕話等稱謂。

  潮汕文化流播的地方很廣。世界各地,幾乎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聚居,而有潮人聚居的地方就有潮汕文化的流播。潮汕文化是潮人最重要的根,把世界各地潮人的情緣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水族農耕文明之體現:鬥角舞

  牛耕時代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歷史,牛是一種勤勞,任勞任怨的家禽,在水族文化中,牛的地位頗為重要,水族人民對牛的感情非常的深厚,水族人民為了表達對牛的歌頌之情,便有了鬥角舞,牛不僅是水族人民忠實的朋友,更是水族人民善良淳樸的體現。

  我們知道,牛是農耕勞動的重要生產工具。因此,千古以來,農耕民族都喜愛牛並透過各種藝術形式歌頌牛,表達愛牛的心情,寄託人們對農業豐收的祈願。其中,一些民族還有與牛有關的風俗和節日,比如水族“鬥角舞”。

  “鬥角舞”在水族過節、喪葬、祭祀等活動中都可以跳,尤其是秧苗拔節抽穗後,由舞隊有威望的頭人摘一稻穗在蘆笙上,表示“蘆笙吹漲了穀穗”,用舞蹈迎接豐收年。鬥角舞對耕牛嬉戲、打鬧的形象化表達正是表現了水族人對牛的感情,實際也是一種耕作文明的體現。

  關於鬥角舞的起源有書籍記載。水族祖先看到毗鄰的苗族同胞在過節、祭祀的時候,既有歡快的蘆笙舞,又有熱鬧的鬥牛場面,很是羨慕。但當時,水族祖先從外地遷來,沒有牛或者捨不得用牛來打鬥,於是用竹子、木條做成了牛頭,帶上頭頂儼然就是“牛”的形象,安在斗笠頂端兩側,做成牛頭,兩人各拿一個,模仿牛相鬥的架式,跳起了“鬥角舞”。

  “鬥角舞”的道具最先是在斗笠上裝置一對特製的牛角,舞者雙手執斗笠而舞。後來,又鑲嵌上兩面小鏡子作牛的眼晴,鬥鬥笠下端綴著飾以自雞毛的花布條,後面釘上一塊長綢布遮蓋舞者的背部,使道具更加美觀。

  表演時,舞者抖動道具,陽光下“牛眼”閃爍發光、雞毛花布條翻飛搖曳,如瞪起雙目、兇猛待斗的牯牛。樂聲一起,另一條“牯牛”一躍而起,飛奔而來,兩角嘎地一聲相碰,然後,或抵或拉,忽高忽低,又閃、又轉,鬥得難解難分。

  三都境內的怎雷水寨一到過年、過節,水族將一起跳鬥角舞。鬥角舞一般由五把蘆笙,五支莽筒伴奏。吹蘆笙者邊奏邊舞。由最小的一把蘆笙領舞。舞蹈的唯一道具是竹篾製作的“牛頭”,前部拴上雞毛裙,後部披彩色綢布。

  兩個拿“牛頭”道具的舞者半蹲著身子,隨著蘆笙的曲調聲旋轉起舞,另有五個男扮女的“姑娘”,頭上戴著用三根白雞毛、一根野雞毛和竹篾編成的帽子,腰裡拴著有白雞毛的花裙子伴舞。舞蹈動作幅度大,顯示了水族人民粗獷奔放的性格。

  2010年,在三都列出的《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鬥角舞、角鼓舞等都位列其中。相信,在民族文化越來越受關注的今天,不管是生活中的傳承還是舞臺上的演繹,水族舞蹈一定能頑強地生存下去。

  您可能還會喜歡:

  歷史悠久的傣族十大傳統治療方法

  傣族獨樹一幟民族藝術:傣劇

  傣族傳統民族習俗:潑水節

  著名的臺灣旅遊景點:九族文化村

延續兩千年之久的文明:紅山文化發源地

  中國文化的歷史由來,號稱上下五千年,之所以我們敢這麼說,就是因為在中國境內出土了許多古代文化遺址,這些遺址距今都有五、六千年的歷史,紅山文化就是其中之一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那麼紅山文化發源地在哪呢?

  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間一個在燕山以北,大淩河與西遼河上游流域活動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因最早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郊的紅山後遺址而得名。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特徵和內涵。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

  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佈遼寧西部地區,幾近千處。其內涵豐富,擁有一大批造型生動別緻的玉器,多與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隨著七十年代這批玉器被識別出來,考古學家發現了紅山文化大型玉龍,這是我國最早的龍之一。

  紅山,即意為“紅色的山峰”,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東北郊的英金河畔。傳說內蒙古赤峰的紅山,原名叫“九女山”。遠古時,有九個仙女犯了天規,西王母大怒,九仙女驚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胭脂灑在了英金河畔,因而出現了九個紅色的山峰。

  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和內涵。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佈遼寧西部地區,幾近千處。其內涵豐富,擁有一大批造型生動別緻的玉器,與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

  與東山嘴相距僅三、四十公里的凌源、建平兩縣交界處,分佈著大規模紅山文化遺蹟—牛河梁女神廟、祭支、積石冢群。牛河梁居大淩河與老哈河之間,為東西走向的山樑。這一帶黃土發育,地理環境優越,紅山文化遺存密集;以高高在上的女神廟及廣場平臺為中心,十幾個積石大冢環列周圍,並且都和遠處的豬頭形山峰相呼應,形成一個互為聯絡的祭祀建築群。

  紅山文化壇、廟、冢,代表了已知的我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專家們因而對中華文明起源史、中華古國史進行了新的思考;把中華文明起源史的研究,從四千年前提早到五千年前;把中華古國史的研究,從黃河流域擴大到燕山以北的西遼河流域。

  【結束語】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間一個在燕山以北,大淩河與西遼河上游流域活動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紅山文化的發源主要在東北地區。


名酒的傳奇歷史茅臺酒文化歷史

  茅臺是我國著名的白酒品牌,若說起酒精飲料,在國外最有名的就是各種雞尾酒以及其它酒類。而在中國的白酒則是為一絕,更是傳統的酒精飲品。   那麼,本期瞭解茅臺酒文化歷史。   早在二百年前,山西鹽商到邊遠的貴州省經商,因為當時交通不便,黔晉相距九千里,鹽商攜帶汾酒不便,就在貴州用當地的水和玉米、大麥,採取汾酒 ...

米粉桂林米粉文化

  廣西桂林米粉,中國著名的小吃,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它的製作方法技藝很獨特,而且成品色、香、味俱全,是桂林小吃的一絕。在桂林,無論是早上,還是夜晚,當你穿過大街小巷,一陣陣米粉的香氣就會迎面撲來。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在桂林務工、出差的外地人,都會被一根根的米粉纏繞,產生欲罷不能的食慾。桂林的男女老少,幾乎沒 ...

八大菜系徽菜的飲食文化歷史淵源

  徽菜是中國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徽菜的影響極其廣泛,徽菜的形成、發展與徽商的興起、發跡有著密切的關係,徽菜又有徽幫、安徽風味之稱。徽菜文化對中國的飲食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讓我們來了解下八大菜系之徽菜的飲食文化及歷史淵源。   徽菜是指徽州菜,它起源於黃山麓下的歙縣(古徽州)。後來,由於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鎮成為 ...

文化精粹中國武術的特點及其作用

  中國武術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環,是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用來自衛以及鍛鍊身體的一種重要方式,被視為中國漢文化的精粹。那麼,中國武術有什麼樣的特點和作用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中國武術的特點:   1、動作具有攻防及技擊性。   作為中國武術特有表現形式的套路運動,雖然拳種不同,風格各異,有的還 ...

淺談民族文化長河中的畲族歷史文化

  畲族,我國南方遊耕民族,是一個具有自己特點的單一的少數民族。在畲族的瞭解中,其歷史和文化是最受人關注的,也是這樣的歷史文化內涵,使得畲族變得更加獨特。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畲族文化中看看畲族的歷史與文化吧。   畲族歷史:   來源傳說:   關於畲族來源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

清朝廣東土客文化交融的開端

  客家人在歷史上有過五次大遷移,最後一次遷移也就是在粵中地區發生的清朝廣東土客之爭。   客家人之後又在往南方各省及海外搬遷,這場清朝廣東土客之爭也是在客家文化上留有著重要地位。   土客衝突專指明清時期,在中國南方的族群混居地區,各族群(漢族不同民系、壯族、瑤族)之間的激烈衝突,其最高峰是清朝末年發生在廣 ...

歷史文化獨特處,安徽文化的基本特點

  安徽省是我國北方的一個省份,簡稱“皖”,早在夏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在了歷史上。時至今日的安徽也有著不一樣的特色,安徽文化的基本特點又是什麼呢?   那麼,本期地區文化一起來了解吧!   安徽文化在其長期的發展中,由於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的不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個各具特點的區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