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統藝術:杭州油紙傘
民間傳統藝術:杭州油紙傘
杭州的美麗從古至今都深刻在人的心中,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女子都是怕被曬黑的,所以防曬傘都是出門必備的,古代女子出門的時候也都撐著杭州油紙傘。本期杭州文化帶你去了解杭州油紙傘。
油紙傘是漢族傳統工藝品之一,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紙製或布制傘。杭州是江南水鄉,四季雨水眾多,竹木資源豐富。作為古代重要雨具的油紙傘在杭州已有230餘年的製作歷史。據查,杭州最早油紙傘店是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董文遠九房開設的。當時杭州油紙傘有漁船傘、文明傘、大紅傘等多個品種,是杭州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備雨具。
杭州油紙傘最著名的故事是《白蛇傳·斷橋借傘》:《白蛇傳》又名《白娘子傳奇》、《雷峰塔傳奇》等,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
它講述了修行千年的白蛇化為白娘子(白素貞),攜青蛇小青來到杭州西湖,在杭州西湖斷橋,藥店夥計許仙借了一把紅油紙傘給白娘子,從此二人相遇、相戀、結姻,復遭和尚法海橫加干涉,演繹了一場千古況世的人鬼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至今讓人嚮往與留戀。
油紙傘是漢民族傳統的日用雨傘,使用歷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條做傘架,以塗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紙做傘面。油紙傘是世界上最早的雨傘,純手工製成,全部取材於天然,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
2008年,分水油紙傘製作工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分水油紙傘廠是中國僅存的唯一一家保持桐油、石印傳統工藝紙傘生產企業,分水油紙傘傳統制作技藝被專家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也是目前油紙傘行業中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9年,分水油紙傘第六代傳人畢六福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代表性傳承人,從而成為中國唯一的手工油紙傘代表性傳人。
民間傳統藝術表現形式:秧歌的起源
秧歌是中國廣泛流行的一種現代民間舞蹈。而且也是現在大媽們都很喜歡的舞,不過越來越發現,有很多的年輕人也加入了這個隊伍。不僅僅是喜歡,更多的是平時缺少運動的人也可以動動身子,對自己的身體也是很有幫助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民族文化中秧歌的起源是怎麼來吧。
歷史起源:
秧歌的歷史,據現有資料可追溯到明初。鳳城鎮建設村趙炳書家藏《趙氏譜書》中記載:“二世祖趙(通)世襲(大嵩衛)指揮鎮舞誥封武略將軍。明洪熙一年(1425年),欣逢五世同堂,上賜“七葉行祥”金額,懸匾穀旦,諸位指揮偕縉紳光臨賜賀,樂舞生聞韶率其創練之秧歌,舞唱於庭,其樂融融”。這是有關海陽大秧歌最早的文字記載,可見當時已有秧歌活動於今海陽鳳城。據上所述,海陽秧歌是源於漢,創於明,興於大嵩衛城(今鳳城)。
乾隆三十五年海陽柳樹莊人陳英弼編寫的秧歌劇《陳老喜勸子跑四川》序中所述:“餘隨胡公廷章供職邛州,甚愛蜀歌之美,仿做“跑四川”。教秧歌班演唱”。由此可見,早在二百多年前,海陽秧歌的音樂唱腔就已經借鑑蜀歌了。另外,海陽秧歌中“樂大夫”俗有“螳螂門”、“八卦門”之分,即是指他的舞蹈基本動作汲取了不同拳術套路而形成各自的風格。
特點:
海陽大秧歌表演內容由三部分組成。出行時排在最前列的是執事部分,其次是樂隊,隨後是舞隊。舞隊有各類角色幾十人。秧歌隊常用陣式有“二龍吐須”、“八卦鬥”、“龍擺尾”、“龍盤尾”、“二龍絞柱”、“三魚爭頭”、“眾星捧月”等。海陽秧歌舞蹈動作的突出特點是跑扭結合,舞者在奔跑中扭動,女性扭腰挽扇、上步抖肩;男性顫步晃頭、揮臂換肩。
六大特點:一是舞隊龐大,歌舞單逗。二是結構嚴謹,禮儀深重。三是舞則純舞,唱則逗情。四是即興扭舞,多樣統一。五是走陣多變,佈陣巧妙。六是鼓樂清純,快慢適度。
極具特色的湖南民間傳統藝術文化:白倉高蹺
踩高蹺的藝術在很久以前就有,它是一種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漢族傳統娛樂專案。白倉高蹺也被稱為踩高蹺,它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在舞蹈者腳上綁上長長的木蹺進行表演。還想更加了解白倉高蹺嗎?下面的湖南文化帶你更加深入的瞭解白倉高蹺,一起來看看吧。
踩高蹺俗稱“踩高腳”,又稱“耍高蹺”。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魏晉時期已相當成熟,明清時,流傳大江南北。在白倉,有這樣一批人,他們把踩2米多高的高蹺當成一種傳統,一種藝術,流傳至今。關於白倉高蹺的起源,己無從考究,但文字記載己有203年的歷史。據《邵陽縣誌》載,咸豐十一年(公元1806年)六月十九日,白倉賽神會、踩高蹺、扎故事,復衍百戲。“白倉高蹺”的突出特色是高、奇、險。
“高”是指白倉高蹺的高度,一般離地五六尺,最高可達一丈二。表演藝人踩在這樣異乎尋常的高蹺上,以奇險的動作表演諧趣的情節,遠遠超出了現實生活中的形象,成為人民心中的神靈巨人。“奇”是指白倉高蹺的造型奇特。人物角色多來自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以戲劇人物造型為主,化妝用色誇張古拙,形象力求生動有趣。高蹺藝人們動用他們紮實的技巧,在高蹺上把表演者的真腳”扎”起來,假腿動起來,真臀坐起來,假臀蹺起來,以栩栩如生的奇巧技藝給人以藝術享受。
“險”是指白倉高蹺的表演難度大。高蹺藝人必須具有紮實的腿腳功力和武術基礎,要經過無數次的摔爬跌倒,才能練成靈巧的表演技藝和團結協作的精神,才能在高蹺上表演出耍龍舞獅、前翻後滾、騰躍盤旋等高難特技而腿不軟、心不亂、隊伍不散。才能讓觀眾驚心動魄,耳目一新。白倉高蹺有文、武之分。文高蹺以表演戲劇角色為主,扮相滑稽,表演風趣。武高蹺以展示特技和功力為主,動作驚險,表演激烈。清代鄉土詩人高雄有詩讚曰:“高蹺秧歌誇捷足,群兒聯臂欲昇天”。
白倉高蹺內容豐富,場面宏大,每次表演猶如一條無形的紐帶,將十里八鄉的鄉親父老吸聚到白倉,形成“紅男綠女,填街塞巷”的場景,呈現出一派節日歡樂景象。
2007年,“白倉高蹺”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案。
哈薩克族人民的民間傳統藝術形式
阿肯彈唱是哈薩克族人民悠久的民間傳統藝術形式。每逢阿肯彈唱會,遠近的人們身著盛裝,騎著駿馬,彈著冬不拉載歌載舞來到鮮花盛開的的草原上,各路歌手登場獻藝,聽眾們喝彩助威,經常是通宵達旦一連數日地盡興。
阿肯彈唱有兩種形式:一是阿肯懷抱冬不拉自彈自唱,這種彈唱多是演唱傳統的敘事長詩和民歌;二是對唱,有兩人 ...
民間傳統手工藝:刺繡的起源歷史
刺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用針線在各種服飾上面繡上一些我們喜歡的圖案,刺繡在我國的歷史也有二三千年了。一直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之一。刺繡還分為多種的分類,例如蘇繡,湘繡,蜀繡等等。一般都用於服裝,檯布和藝術品。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了解刺繡的起源歷史。
刺繡,古代稱之為針繡,是用繡針引綵線,將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 ...
民間傳統手工藝:剪紙的由來
在陝西等地剪紙是過年時常見婦人在做的事,也有著一個新聞說是剪紙買了幾十萬上百萬,這也是對中國剪紙文化的肯定,你知道剪紙的由來是什麼嗎?本期民族文化一起了解一下吧!
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紙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鏡子,此外剪紙還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裝飾物、唐時代。剪紙可用於點綴 ...
瑤族的民間傳統節日:姑娘節
姑娘節是瑤族一個非常傳統的民族節日,姑娘節也是我們中國一些少數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姑娘們都會穿上漂亮的服裝與姐妹們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同時也會在這一天尋找自己心儀的男孩。那麼,大家對於姑娘節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瑤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瑤族姑娘節的簡介
瑤族姑娘 ...
景頗族民間傳統體育:湯碟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大自然的不二法則,為了更好的生存,只有最英勇的戰士才能,為此相互競爭,彼此競技,慢慢就演變成了現在的體育,在景頗族文化中就有這麼一想古老的體育運動傳承至今。“湯碟”民族文化中一個特色的體育專案。
“湯碟”是景頗族成年男女在節假日或婚喪嫁娶的日子最喜歡的體育專案之一。景頗族把這種活動 ...
海口民間戲曲藝術:瓊劇
海南人是南宋末期幾十萬福建莆田人搬遷至海南島,所以海南話也被稱為海南閩語,而民間人大多稱之為海南話。其實海南他們的語言是瓊語,這個語言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戲劇。本期小編就帶你去海口文化了解瓊劇無與倫比的魅力。
戲劇的起源,一直是世界文化史上一個饒有趣味的話題。與西方戲劇相比,中國戲曲雖然並不直接起源於宗教 ...
中山民間傳統藝術——崖口飄色
中華大地風俗眾多。在廣東省中山市有一種叫做崖口飄色的民俗。是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漢族傳統民俗和民間藝術,是當地人民群眾在長期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中一起共同創造、積累、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表現了人民群眾在歷史程序中逐步形成的優秀文化價值觀念和審美理想,以及漢族傳統文化的創造力。是典型的中山文化。
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