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的節令小食,都有著自己特定的來源,或與歷史或與文化事件相關。時至今天,一些小食早已被淡忘,但更多的卻一代代地被傳了下來。南朝梁人宗懍所著的《荊楚歲時記》較為完備地記述了南方地區的節令飲食,其中漢代至南北朝時代的節令飲食風俗幾可一覽無餘。
春節古稱元旦,又稱元日。所謂“三元之日”即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荊楚歲時記》載:在除夕日,家家戶戶要備辦好酒好菜,全家在一起開懷暢飲,迎接新年。同時要留出一些守歲吃的年飯,到正月十二日,撒到街旁路邊,寓送舊納新之意。大年初一還要飲椒柏酒、桃湯水和屠蘇酒,下五辛菜,每人還要吃一個雞蛋。飲酒時的順序與往常不同,要從年齡小的開始,而平時則是老者、長者先飲第一杯。
新年所用的這幾種特別飲食,並不是為了品位,而是為了祛病除邪。古人以椒、柏為仙藥,認為吃了以後能身輕耐老。魏人成公綏的《椒華銘》雲:“肇惟歲首,月正元日。厥味惟珍,蠲除百疾。”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古人還認為桃木是五行之精,能鎮壓邪氣,吃了用桃木煮的水,能制服百鬼。五辛指韭、薤、蒜、蕓薹、胡荽五種辛辣調味品,吃了可以順通五臟之氣。晉人周處《風土記》雲:“元日造五辛盤,正元日五燻煉形。”這裡的“五辛盤”,就是上述的“五辛菜”。
正月七日是古代的“人日”,又稱“人慶節”,這一天須吃以七種菜煮成的羹。因各地物產不同,所用的菜也不同。如廣東人用芥蘭、芥菜、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福建、臺灣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蔥寓意聰明,芥菜寓意長壽,如此等等。一些地區還有吃“及第粥”等風俗,北方人在這一天還要吃餅,而且必須是在庭院中煎的餅,俗稱“熏天”。
正月十五日,人們熬好的豆粥,滴上脂膏,用以祭祀門戶。先用楊枝插在門楣上,隨枝條擺動所指的方向,用酒肉和插有筷子的豆粥祭祀,祈福全家安康。
從正月初一到三十日,年輕人常常會帶著酒食去郊遊,一起泛舟水上,臨水宴飲。還要象徵性地洗洗自己的衣服,把酒灑向岸邊,以解災厄。
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為春社之日。這一天人們會帶著酒肉在一起聚會,並在社樹下搭起高棚,祭祀土地神。祭祀完畢,大家共同分享祭神用的酒肉。據說吃了祭神用的酒肉,便能福祿永隨了。
冬至過後的105日,是古時的寒食節,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二日。相傳晉文公為悼念介子推被焚,晉人哀憐子推,於是寒食一月,不舉火為炊,以悼念這位志士。到了漢代,因一些老弱不堪寒食1個月,便改為三日不舉火。曹操還曾下過廢止寒食的命令,但終不能禁。寒食節的主食為杏仁粥及醴酪。
寒食一過,就是春光明媚的清明節。這一天,人們帶上酒具,到江渚池沼間去作曲水流杯之飲,在上流放入酒杯,任其順流而下,漂至人前,即取而飲之。這樣做不僅是為了盡興,還含有流杯宴飲可除去不祥之意。同時,還要吃摻和鼠麴草的蜜餅團,據說吃了可以預防春季流行病。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粽子是這一節日的主要食品。傳說楚國詩人屈原在這一日投江,人們用箬葉包上黏米煮成粽子,或以新竹截筒盛米為粽,並以五彩絲繫上楝葉,投進江中,用以祭奠屈原。
六月炎夏,興食湯餅。湯餅指的是熱湯麵,意在以熱攻毒,取其大汗來除散暑氣,亦為祛惡之舉。
九月九日是重陽節,此時秋高氣爽,人們爭相出外郊遊,野炊宴飲。富人宴於臺榭,平民則登高飲酒。少不了的食品是餅餌和菊花酒,據說吃了能使人長壽。陶淵明把重陽節看作一年中最快樂的一天,所謂“引吟載酒,須盡一生之興。”並有詩曰:“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同來。”飲酒賞菊,確為人生一大樂趣。
十月一日,要吃黍子羹,北方人則吃麻羹豆飲,為的是“始熟嘗新”。嘗新即嚐鮮,泛指享用應時的農產品。
到了十一月,採摘蕪菁、冬葵等雜菜晾乾,醃為鹹菜酸菜。醃得好的,呈金釵之色,十分好看。南方人還用糯米粉、胡麻汁調入菜中泡製,用石塊榨成。這樣的鹹菜既甜且脆,汁也酸美無比,還被人們用來當作醒酒的良方。
十二月八日,稱為臘日,這個節日除了要舉行驅鬼的儀式,還要以酒肉祭灶神,送灶王爺上天。祭灶一般由老婦人主持,以瓶作酒杯,用盆盛饌品。又說佛祖釋加牟尼是在這一天成佛的,佛教徒此日還要燒“臘八粥”。以後,祭灶活動改在十二月二十四日,就與臘日不相干了。
《荊楚歲時記》不曾提到一個重要的節日,那就是中秋節,也許這方面的內容已殘佚不存,無從查考。中秋節是由先秦拜月活動發展而來的,魏晉時已有中秋賞月的習俗,可能還沒有形成普遍的風尚。
上述那些古老的節日和飲食,作為民族傳統幾乎都流傳下來,有的還被定為全國性的節日。一些節日飲食雖有變化,但也大同小異,變化不大。節令飲食作為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必將得到繼承、弘揚、光大。
中國地域廣大,東西南北方的風土人情都大不一樣,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生活習慣,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而許多少數民族在飲食方面也極為特別。
羌族民間大都一日兩餐,即吃早飯後出去勞動,要帶上饃饃(玉米麵饃),中午就在地裡吃,稱為“打尖”。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離不開面蒸蒸。經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將玉米粉放在甑子內蒸成顆粒狀,即可當飯食用,有時將洗淨的大米拌到玉米粉裡,或將玉米粉拌到大米中蒸,稱為“金裹銀”或“銀裹金”。用小麥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饃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許多地區的羌族還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連(米+查)漿水發酵,蒸成豆泡子饃饃,或將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饃饃。用麥面片加肉片煮熟稱為“燴麵”;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狀,稱為“麵湯”,繼續加玉米粉攪稠,以筷子可拈起為度,稱為“攪團”,都是常吃的主食。在食用攪團時,要同時吃用白菜、圓根(蕪菁)泡成的酸菜作的酸菜湯,能開胃。常用玉米、小麥、豆類先炒熟,再磨製成炒麵,一般多在旅行或放牧時食用。在食用馬鈴薯時,羌族民間喜將馬鈴薯整個煮熟,然後去皮,再舂成泥狀,做成餈粑,稱為洋芋餈粑,用油煎或炸後,拌蜂蜜吃。也可用洋芋餈粑切片加酸菜、肉片煮湯吃。
因吃鮮菜的時間只有幾個月,常年多食用白菜、蘿蔔葉子泡的酸菜,以及青樂做成的醃菜。肉食以牛、羊、豬、雞肉為主,兼食魚和狩獵獸肉。散居在山區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鮮豬肉,都是將豬宰殺後去毛,剖成兩半或切成幾大塊,吊在房樑上燻烤製成“豬膘”,存放時間一般為一年,食用時一是與蔬菜同煮,熟後撈起豬膘,切成長方形大片盛入碗中即可食用;二是將生醃豬膘切成小塊同菜一起炒,作用是以豬膘代油,還要加些花椒和辣椒提味。在宰殺年豬時,羌族喜將豬血等充填到豬大腸內,煮熟後稱為血腸。血腸也是宴客吃酒時的一種上餚。有的還將豬血與蕎麥和在一起做成血饃饃食用。羌族還常把新鮮的豬肉放在新宰的豬肚子里加鹽、花椒等紮緊、風乾,作成“瓤肚”久存不壞。
羌族一般飲用的酒稱為咂酒,茂縣羌語稱“日麥希”,意為羌人酒。咂酒的製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麴,封入壇內,發酵7-8天后即可飲用。羌族飲咂酒,不用酒具,而是將酒罈開封,用一根細竹管咂吸,咂飲時以長幼為序,輪流咂飲,並不斷地注入涼開水,直到味淡為止。
羌族日常灶具很有特點,常在火塘上支起一個鐵三足,做飯時將鐵鍋放在上面加熱,或烤制食品,考究的鐵三足還要在上面鑲制銀飾。
每個地域不一樣,春節的食俗也不一樣。中國傳統的的春節食俗是什麼呢?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看看春節傳統食俗吧。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醃製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儘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醃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鹹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麵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麵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以上就是關於春節傳統食俗的相關內容,祝您今年春節能大飽口福。
布依族食俗
布依族主要聚居在中國西南地區貴州省一帶。其餘散居於雲南、四川、廣西等省。布依族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的歷史較為悠久。
布依人閒時每日兩餐,忙時三餐。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小麥、高粱、薯芋和豆類為輔。多以木罐、鼎罐炊飯,有燜飯、二合飯(大米摻玉米)、苞谷粑、米線、餌塊、豌豆粉、米涼糕等花色品 ...
雖然現在年味很淡了,但是過年依然是一件很讓人期待的事情。每到臘月,在外地工作的農村人都準備回家,而在農村的人則開始準備各種好吃的迎接風塵僕僕趕回來的親人。臘月裡農村美食很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臘八粥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除了臘八這個節日,讓人念念不忘的就是一碗臘八粥,臘八粥名義上要 ...
白露吃什麼傳統食物 白露節氣食俗葷素齊全
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湯
在浙江溫州等地,人們要過白露節。而在蒼南、平陽等地,人們會在白露這天採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垠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吃了後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什麼是“十樣白”呢?就是10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模、 ...
大暑吃什麼傳統食物 大暑時節南北方10大食俗
1、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將其莖葉曬乾後,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2、煎青草豆腐
...
寒露吃什麼傳統食物 寒露節氣我國南北方食俗
南方吃花糕
由於天氣漸冷,樹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們謂此為“辭青”。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
南北方喝菊花酒
寒露與重陽節接近,此時菊 ...
盤點立冬的習俗與食俗 立冬節氣各地的習俗有哪些
立冬的習俗
冬泳
有意思的是,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對於冬泳愛好者,一定要有一定基礎,循序漸進,應該從天氣暖和時堅持每天下水,持續進行鍛鍊。另外,要選擇 ...
節氣小暑的習俗有哪些 小暑節氣的風俗活動與食俗彙總
風俗活動:
1、弈棋
弈棋,《路史》稱是堯帝制作,用來教育兒子丹朱的。現在廣泛應用的,有圍棋和象棋。圍棋古時候稱為弈,《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記載:“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孔子說:“雖小道,必有可觀。”《孟子》中也有記述:“弈秋,通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