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民間鬼神之孟婆神

民間鬼神之孟婆神

  孟婆神在地獄中是一痊很重要的官吏,因為她管理著地獄的機密。就是說,為什麼人們不知道地獄的一切,就是因為孟婆神采取了極嚴密有效的安全措施:給鬼魂喝迷魂湯。

  據《閻羅王經》講各類鬼魂在各殿依次受刑受苦之後,最後押解到第十殿交與轉輪王。此殿是專管投生的,凡發往陽間者,都要先到孟婆神這裡報到,灌一桶“迷魂湯”,使他們忘掉前生之事,才能放行。這位孟婆神把守著陰間的最後一關,是“六道輪迴”不可缺少的人物。

  關於這位孟婆神的來歷,據《玉曆鈔傳》載,孟婆是一位守身如玉的處女,因養生有方,老而不衰,後被上天選中,擔任給鬼魂灌迷魂湯的角色:

  孟婆神生於前漢,幼讀儒書,壯誦佛經,凡有過去之事不思,未來之事不想,在世惟勸人戒殺吃素。年至八十一歲,鶴髮童顏,終是處女,只知自己姓孟,人故稱之曰孟婆阿奶。至後漢,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妄認前生眷屬,是以上天敕令孟氏女為幽冥之神,採取俗世藥物,合成如酒非酒之湯,分為甘、苦、辛、酸、鹹五味,派諸魂飲此湯,使之忘掉前生各事。如有刁猾鬼魂不肯飲者,令以銅管剌喉灌吞。

  由此可見製造地獄世界的人是如何的煞費苦心了,因為他們一方面要告訴世人地下存在這麼一個地獄世界,以起懲惡揚善之功用,然而固執的人們是不會輕易相信他們同有經歷過的東西的,於是這些人告訴人們之所以不知道地獄世界,是因為喝了孟婆神的迷魂湯。既然如此,這些人又是怎麼知道地獄的存在的呢?於是他們就從人們的經驗出發:既然地上的人會犯錯誤,地下的官吏也會犯錯誤,這個錯誤就是弄錯了姓名,誤把不該下地獄的靈魂拘到了地獄,最後只好放這些靈魂回來,於是地獄的秘密就大白於天下。

  要給每一個託生的靈魂灌迷魂湯,孟婆每天的工作量應當是極為巨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有那麼幾個靈魂沒有喝上孟婆的迷魂湯就託了生,雖說是孟婆的失職,但似乎仍是可以原諒的。清代的《寄園寄所寄》說,宣府的都指揮叫胡縉,他的小老婆突然死了。與此同時,80裡外有家老鄉生下個女嬰,生下就能說話,她對人說:“我是胡縉的二房太太。”人們才知道她是胡縉的小老婆託生的,於是稱她為“前世娘”,她和人們講了一下陰間的情況,與世間所傳頗類似。她還說:“託生前都得喝迷魂湯,我剛要喝,突然跑來一隻狗,把湯踢翻了。我沒喝就混過來,所以前生事都記得。”

瞭解民間鬼神“做七”探究

  做七,亦稱燒七、齋七、理七、七七齋等,是民間常見的祭奠習俗。其大致內容是:人死後,親屬每七天設齋會奠祭一次,前後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民間對此有種種講究,如第一個七稱“頭七”,由兒子為亡父(母)設木主焚紙錢,延請和尚誦經;二七則請道士還受生經;三七、四七俗稱“散七”,可由外甥、侄輩來做;五七倍受重視,六七由女兒備酒飯,無女則由侄女;七七稱“斷七”,由喪家供奉酒菜祭奠,並誦經除靈等。有關做七習俗的來源及其信仰內涵等問題,至今聚論紛紜,尚無定論。

  按傳統的說法,人死後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所以要舉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結束。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響。

  佛教認為,除罪大惡極的立即下地獄,善功極多的人立即昇天,靈魂一般並不能夠馬上轉生。沒有轉生的亡靈不是鬼,是在死後至轉生過程中的一種身體,等待轉生機緣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後七個七期中,孝屬或親友如果能請僧人來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處。所以,佛教主張超度亡靈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過了七七期之後,亡靈託生的類別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卻不能改變他已託生的類別了。如果一個人,生前作惡很多,註定來生要託生畜類,當他死後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屬親友為他大做佛事,使他聽到出家人誦經,當下懺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為人了。

  七七四十九天的超度來源於佛教,佛教給中國傳統喪葬禮儀程式帶來了所謂“七七追薦”。七七追薦又稱七七齋、水陸道場、水陸大會、水陸會、水陸齋儀等,是一種超度死者亡靈的大法會,主要來源於佛教信仰。在佛教的輪迴轉世觀念中,人死後在七七四十九日內,經過七個階段隨業力投生,也就是說四十九日是個緩衝期,除了極好的人立即上天,極壞的人立即下地獄外,絕大多數人經過超度可以贖罪,能投個好胎,七七追薦便是為了替死者消罪免禍、誦經修佛,以投入善良之家,因而延請和尚設齋唸經,禮佛拜仟,追薦亡靈。七七追薦在南北朝開始流行於世。

  也有人認為做七習俗本於道教。從該俗的實踐看,做七既請僧眾誦經,也請道士誦經,而民間關於做七由來的種種解釋,多與道教的地獄結構及功能的宣傳相吻合。清趙翼在《陔餘叢考》卷三十二還結合做七習俗起於元魏、北齊的歷史背景來對此論證:“按元魏時,道士寇謙之教盛行,而道家煉丹拜斗,率以七七四十九日為斷,遂推其法於送終,而有此七七之制耳”。《韓琦君臣相遇傳》:宋仁宗駕崩,英宗初即位。光獻太后對宰臣韓琦說:“當初立他(指英宗)為皇太子時,臣僚多有言不當立者。恐他見後心裡不好,昨因齋七,並焚於錢爐矣”。

  也有人推測,做七習俗的原型是“虞祭”,即周代時“國人”於父母葬後迎其魂靈於殯宮的祭祀儀式,“虞”就是“安”的意思,即使亡者之靈得到安息。按禮制規定,舉行虞祭的時間和次數因死者地位的不同而有區別,士之喪三虞,大夫之喪五虞,諸侯之喪七虞,每次虞祭皆以七日為期。到了“禮崩樂壞”的春秋晚期,大夫都僭用諸侯的七虞之禮。再往後,秦並六國,改朝換代,只要有條件誰舉辦七虞都行,最終流變成了通行民間的做七習俗。

  民間相傳,做七習俗始於唐初,大致情節是:唐太宗李世民臨終前曾囑咐太子:死後每隔七天須由親人為其擺一次薦宴,燒一回紙錢,前後共七次,至七七四十九天止,使其靈魂得以順利超度。其中“五七”的置辦,尤應豐盛,等等。太宗死後,太子遵旨一一照辦。其後公卿百姓紛紛仿效,由此形成做七習俗。

  每逢七日在家裡點燈、焚紙、燒香來祭奠。孝子百日內不準剃頭刮臉,也不準赴宴飲酒、娛樂。服喪期滿,要念經,併到墳前祭奠換孝。至百日、週年、三週年時,至親都來祭奠。遇喪人家,當年春節時一般不貼春聯,如貼只貼黃、綠紙對聯。

  我一直在思考的是:祭奠的週期為什麼是“七”而不是“六”和“八”呢?

  原來,伏羲的六十四卦方點陣圖是上古的太陽曆,六十四卦的四正卦(乾、離、坎、坤)代表春夏秋冬,其餘六十卦每卦代表六日(每卦有六爻),每爻代表一日,這樣算下來,一年共有三百六十日。而實際上應該是三百六十五天零四分之一天,古人將這五天零四分之一天四捨五入算作五天,這五天不算在八卦記日之內,作為過年的時間。“七日來複”指的是從坤卦(為冬天的這個季節,為陰)的最後一爻至復卦(為冬至,也為“一陽復生”)的初爻,共經歷七天,這七天正是由純陰的坤卦至一陽復生所經歷的時間,也就是說從坤卦的最後一爻算一天,至復卦的初爻算一天,中間經過五天,所以共七天,這就是“七日來複”。

  易經的最基本概念是“一陰一陽之謂道”。人們認為:人死了便是歸陰了,“做七”是超度他的靈魂,使他來世還做人,而太陽曆上從陰曆的坤卦至復卦(純陰至一陽復生)需要七天時間,因此人們就用“七七四十九”天來超度他。

  《禮記·檀弓上》曰:“水漿不入口者七日”,也是後世做七習俗的信仰內涵所在。如天以陰陽(日、月)二氣及金、木、水、火、土五行演生萬物,謂“七政”,人得陰陽、五常而有“七情”,故天之道惟七,人之氣亦惟七。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人死後要超度魂靈的說法產生了疑惑,對“做七”做法也淡薄了。一般是採用開追悼會的方式來祭奠亡者,以表哀思。

  其實,孝親敬長不能僅僅表現在死後,而更應該體現在生前。在現實生活中,生活水平提高了,老人對物質的需求基本不成問題,我們要“常回家看看”,與父母聊聊天,給以精神慰藉,或經常打電話回家與他們聊聊天,千萬不能等親人仙逝後再去“活著不敬喉,死了敬木頭”。

鬼門關 黃泉路 彼岸花 忘川河 奈何橋 孟婆湯 三生石

  相傳過了鬼門關便上一條路叫黃泉路,路上盛開著只見花,不見葉的彼岸花。花葉生生兩不見,相念相惜永相失,路盡頭有一條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臺叫望鄉臺。望鄉臺邊有個亭子叫孟婆亭,有個叫孟婆的女人守候在那裡,給每個經過的路人遞上一碗孟婆湯。忘川河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喝下孟婆湯讓人忘了一切。三生石記載著前世今生來世。走過奈何橋,在望鄉臺上看最後一眼人間,喝杯忘川河水煮今生……

  傳說人死先到鬼門關,出了鬼門關,途經黃泉路,來到忘川河邊,便是奈何橋。橋分三層,上層紅,中層玄黃,最下層乃黑色。愈下層愈加兇險無比,裡面盡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生時行善事的走上層,善惡兼半的人走中層,行惡的人就走下層……

  奈何橋上有孟婆,要過奈何橋,就要喝孟婆湯,不喝孟婆湯,就過不得奈何橋,過不得奈何橋,就不得投生轉世。凡是喝過孟婆湯的人就會忘卻今生今世所有的牽絆,了無牽掛地進入輪迴道開始了下一世的輪迴……

  孟婆湯又稱忘情水或忘憂散,一喝便忘前世今生。一生愛恨情仇,一世浮沉得失,都隨這碗孟婆湯遺忘得乾乾淨淨。今生牽掛之人,今生痛恨之人,來生都形同陌路,相見不識。陽間的每個人在這裡都有自己的一隻碗,碗裡的孟婆湯,其實就是活著的人一生所流的淚……

  每個人活著的時候,都會落淚:因喜、因悲、因痛、因恨、因愁、因愛。孟婆將他們一滴一滴的淚收集起來,煎熬成湯,在他們離開人間,走上奈何橋頭的時候,讓他們喝下去,忘卻活著時的愛恨情愁,乾乾淨淨,重新進入六道,或為仙,或為人,或為畜。

  不是每個人都會心甘情願地喝下孟婆湯。因為這一生,總會有愛過的人不想忘卻。孟婆會告訴他:你為她一生所流的淚都熬成了這碗湯,喝下它,就是喝下了你對她的愛。來的人眼中最後的一抹記憶便是他今生摯愛的人,喝下湯,眼裡的人影慢慢淡去,眸子如初生嬰兒般清徹。


平遙民間鬼神信仰

  祭之靈   邑人認為人死之後,靈魂依然存在,所以要祭之靈,民間每年固定的祭之靈活動有清明節、農曆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清明節時家人要攜帶供品、香燭到墳頭上祭拜,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多在院門外路口上供祭祀。進入八九十年代,燒化“陰間紙幣”嫌數量太少,有的改為燒化“冥府存摺”。   驅鬼   邑地驅鬼之俗由來已久 ...

濟源民間風俗做生篇

  “做生”,是讓孩子記住生日。孩子長到十二歲後, 多不再“做生”。為老人祝壽俗稱“做生兒”。年滿60歲的老年男女,本人父母均故者,便可稱“壽”。親朋前來祝賀要帶壽禮,主家要設宴招待親朋。新中國成立後,兒女為老人“做生兒”者甚多, 改革開放以來更普遍,客人僅限於內親。老年人亡故後,三年內兒女逢其生日,仍至墳前 ...

鬼神說頗為畏懼的星座

  有很多人明明膽子很小,但卻喜歡看恐怖片,未知總是讓人感到好奇又恐懼,生活中一部人是無神論者,不害怕妖魔鬼怪,也有很多人儘管明知道這是假的,就是膽子小害怕鬼神,一個人不敢關燈睡覺,下面來看看十二星座中誰最怕鬼呢。   白羊座   別看白羊座平時總是神經大條的樣子,可是當面對鬼神的時候,他們就會開始害怕和緊張 ...

湯飲料做法

  準備材料:飲用水3500克、苦蕎茶250克、山楂乾片15克、陳皮10克、冰糖150克、肉桂6克、檸檬片5克、話梅150克、甘草5克、食鹽10克。   做法:   鍋中加入清水,燒開後依次放入苦蕎、山楂乾片、陳皮、冰糖、肉桂、檸檬片、話梅、甘草、食鹽,再次燒開後,轉小火熬煮30分鐘後,過濾放涼即可。   孟 ...

網紅湯在哪裡

  首次出現的網紅孟婆湯地點是在河南鄭州的街頭,氣氛十分濃烈,而後陸續在太原、上海等地出現。據說,這所謂的孟婆湯一共有酸甜苦辣四種味道,均是由苦丁茶加中藥熬製而成的,並且在現場,這一鍋所謂的孟婆湯是免費提供給路人品嚐的。之所以會這麼的火,是因為孟婆湯在傳說當中,是可以讓人忘記前生今世,很多人都是抱著好奇的態度 ...

湯的成分是什麼

  孟婆湯的成分:飲用水3500克、苦蕎茶250克、山楂乾片15克、陳皮10克、冰糖150克、肉桂6克、檸檬片5克、話梅150克、甘草5克、食鹽10克。   孟婆湯實際上是一款涼茶,有甘辛苦酸鹹五味,味道柔和,具有開胃去火,防暑降溫的功效。   製作方法:   鍋中加入清水3500克,燒開後依次放入苦蕎250 ...

三七的經典語錄

  男人只是女人的一縷精魂,三七和長生,只有在一起才算完整,然而一切皆如曼珠沙華,花葉不相見,唯愛不滅,便是長生。   終有一日你行過黃泉,得見八百里紅花,株株情根深種。   孟婆湯八淚為引,去其苦澀,留其甘芳,如此煎熬一生,方熬成一鍋好湯。   何須長生泥作骨,此生還君一縷魂。   你要笑,不要哭,這樣,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