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是比興的手法,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寫桑葉鮮嫩,告戒斑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後面六句勸說女子不要與男子沉迷與愛請形成對照,詩意相連。
《氓》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也是比興手法,比喻棄婦面容憔悴與被棄的痛苦。寫葉由嫩綠變為枯黃,這與士由“信誓旦旦”變為“士貳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氓》第六章的“淇則有岸,溼則有泮”是“反襯男子變化無常”,這一句可作為以下四句的起興。從比這個角度分析,他本身具備反喻、強喻的特點。比喻氓的變心是無邊無際不可捉摸的。
《國風·衛風·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棄婦自訴婚姻悲劇的長詩。詩中的女主人公以無比沉痛的口氣,回憶了戀愛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後被丈夫虐待和遺棄的痛苦。
1、比興是中國詩歌中的一種傳統表現手法,宋代朱熹比較準確地說明了“比、興”作為表現手法的基本特徵,他認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通俗地講,比就是譬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徵更加鮮明突出。有的詩是個別地方採用比,而有的則是整個形象都是比,就像後代的詠物詩;“興”就是起興,是藉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有的“興”兼有發端與比喻的雙重作用,所以後來“比興”二字常聯用,專用以指詩有寄託之意。
2、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集,其中賦、比興是其中的寫作手法。
1、《回延安》是用陝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抒情詩。詩人嫻熟地運用了多種手法,其中比興手法(比,比喻,興,先說其它事物來引起所要說的事物)更是妙趣橫生,使詩行蟬聯不絕,錯落有致,讀來高亢悠遠,迴環飄蕩,把離別十年重返延安的激動心情抒發得淋漓酣暢。
2、就全詩而言,詩人把延安比作母親貫穿於全詩,又將全詩五個部分,三十三節詩行蟬聯在一起。詩的第一部分在前三節吟詠回延安的急切心情之後,自然地吟出“千聲萬聲呼喚你,/———母親延安就在這裡!”道出了詩人日夜思念的不是別的,而是母親延安。接著在第二部分詩人又將自己對延安,對革命的熱愛化為母子間的至誠至愛,不禁親切地直抒“手把手兒教會了我,/母親打發我們過黃河”的感激之情,第三部分,詩人又透過寫同親人們濟濟一堂,歡聲笑語的動人情景,盡情地抒寫自己回到母親懷抱所享受的溫暖。
賦比興是《詩經》的主要三種表現手法。1、賦就是鋪陳直敘,即人把思想感情及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結合在一起用。鋪排系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 ...
蓼莪中的賦比興手法是《詩經》中運用的三種主要表現手法,是中國古代根據《詩經》的創作經驗歸納出來的詩歌表現手法。最早記載見於《周禮·春官》“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
賦比興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一氣貫注、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境、氣氛和情緒。在賦體中,尤其是富 ...
“鳥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比興手法,寫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見其人而對眼前的景象產生了一種錯亂的現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場景。
比興是中國詩歌中的一種傳統表現手法。“興”就是起興,是藉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有的“興”兼有發端與比喻的雙重作用,後來“比興”二字常 ...
比興是中國詩歌中的一種傳統表現手法。通俗地講,比就是譬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徵更加鮮明突出。“興”就是起興,是藉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
比興手法最早出現於《詩經》。《關雎》首章就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鳴的鳥興起淑女是君子的好 ...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以關關鳴叫的雎鳩起興,象徵異性間的愛慕,以表示“君子”對“淑女”的愛戀。這即為詩歌抒寫愛情提供了一個清麗秀美的環境,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同時又表達了詩句隱含的喻義;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以採荇菜起興,“流”、“採”、“芼”幾個動詞的變換,生動 ...
比興是中國詩歌中的一種傳統表現手法,宋代朱熹比較準確地說明了“比、興”作為表現手法的基本特徵,他認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通俗地講,比就是譬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徵更加鮮明突出。有的詩是個別地方採用比,而有的則是整個形象都是比,就像後代的詠物詩 ...
以“朝露”比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比喻才德高盛。以山、海比喻胸懷寬闊,招納人才越多越好,語言質樸自然,在深沉的憂鬱之中激盪著一股慷慨激昂積極向上的情緒。
詩歌開頭便抒寫自己對時光流逝功業未成的深沉感慨,接著透過思念賢才,宴飲嘉賓的描寫,表現了他求賢若渴的急切心情,最後用周公吐脯的典故,抒發其延攬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