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求王安石的歷史評價

求王安石的歷史評價

  1、韓琦:安石為翰林學士則有餘,處輔弼之地則不可。

  2、曾公亮:上與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

  3、唐介:安石好學而泥古,故論議迂闊,若使為政,必多所變更。安石果用,天下必困擾。

  4、曾鞏:鞏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稱其文。

  5、司馬光:人言安石奸邪,則毀之太過;但不曉事,又執拗耳。

  6、黃庭堅:餘嘗熟觀其風度,真視富貴如浮雲,不溺於財利酒色,一世之偉人也。

  7、朱熹:以文章節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經濟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為,庶幾復見二帝三皇之盛。而安石汲汲以財利兵革為先務,引用奸邪,排擯忠直,躁迫強戾,使天下之人,囂然喪其樂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於崇寧,宣和之際,而禍亂極矣。

  8、朱光庭:昔王安石當國,惟以破壞祖宗法度為事,每於言路,多置私人,持寵養交,寖成大弊。

  9、崔鶠:除異己之人,著《三經》之說以取士,天下靡然雷同,陵夷至於大亂。

求王安石和司馬光之間的故事

  公元1068年年底前後,當時,王安石與司馬光二人已經先後被任命為翰林學士。王安石第一次沒有推辭便接受了此項任命。而司馬光則是在皇帝下令不許推辭的情況下,接受了任命。這次爭論,王安石認為:"國家財政狀況不好,不是當務之急,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善於理財的人。"司馬光反對:"你所謂善於理財者,不過是巧立名目,在百姓頭上增加捐稅而已。”王安石說:“不然.善於理財者,可以不增加捐稅卻使國庫充盈。"司馬光大不以為然:"天下哪裡有這個道理,天地所生的錢財萬物,不在民,就在官。設法從老百姓那裡巧取豪奪,比增加捐稅還壞,這實際上就是當年桑弘羊之流矇騙漢武帝的那套說辭。" 皇帝最終還是支援了王安石的變法主張。

如何評價王安石變法的歷史地位

  王安石變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增強對外防禦,對內彈壓的能力,以鞏固和加強封建統治。從新法次第實施,到新法為守舊派所廢罷,其間將近十五年。在這十五年中,每項新法在推行後,雖然都不免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國強兵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

  梁啟超《王荊公》是20世紀評議王安石及其新法影響最為持久的著作,《王荊公》為王安石及其變法徹底翻案,梁啟超用社會主義學說類比王安石新法措施,把王安石稱為社會主義學說的先行者,胡適之先生亦持有相類的觀點。其後研究者雖


如何客觀評價的改革

  王安石變法從目的上來說當然是興國,而其結果確實是導致北宋亡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   首先,王安石變法主要在於“理財”,而在農業社會社會財富基本既定,無論出發點多好,最終結果都只能是“與民爭利”。而許多“理財”措施只能交由民間機構,若交給政府,必然會導致壟斷和腐敗。其次,如方田均稅法 ,下令全國清丈土地,核 ...

夫之如何評價變法

  王夫之對王安石變法持幾乎全盤否定觀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他把王安石的諸項新法稱為聚斂之術“聚斂害民”,把王安石的理財思想視作興利之道“剝民興利”;   2、他認為王安石以花言巧語迷惑宋神宗,導致靖康之變;   3、他認為王安石變亂祖宗法度,“禍國殃民”,最終導致北宋亡國。   總之,王夫之完全站在 ...

變法的歷史背景

  1、三冗危機。北宋立國後,為了防止地方割據,便收歸行政權、財權、軍權,並採用分化事權的方式,維護中央集權;政治上,實行文人治國,軍事上,奉行守內虛外。   2、宋初,為削弱官員的權力,實行一職多官,但設官分職尚有定數。自宋真宗時起,朝廷關於官員致仕的詔令日見增多,至宋仁宗時,更是三令五申。同時,由於大興科 ...

的主要歷史事件

  王安石變法。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變法自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至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束,故亦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 王安石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 ...

歷史是怎麼死的

  王安石於公元一零八六年病死。嘉佑三年,王安石入為三司度支判官,感於北宋積弱積貧的現狀,遂向宋仁宗建言:要求變法以圖強。樂於守成,而不思創舉的趙禎並不以他的建言為意。直至熙寧二年,即神宗即位的第二年,王安石才被從小喜讀韓非子,熱衷於變法理財的趙頊拜為參知政事,翌年升任宰相,開始推行變法的主張。其均輸、青苗、 ...

如何評價這個人物

  王安石是雄才大略。古往今來,人們認識王安石大多數是從他的文學與改革兩方面來說,人們對他的認識也是褒貶不一的。自北宋當時到近代,人們對於王安石的評價貶低為主流,宋朝幾位皇帝為其追封的爵位及諡號,到了後來都被廢除了。甚至許多人認為,王安石及其變法甚至是導致靖康之恥的根本原因。   王安石的變法,實際上是一場以 ...

對杜甫的評價句子

  杜甫,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杜甫畫像》是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