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河南梆子腔系戲曲劇種:內鄉宛梆

河南梆子腔系戲曲劇種:內鄉宛梆

  中國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國度,有非常多令人瞠目結舌的表演藝術,不僅代表了千年傳承的偉大創造力,而且透過藝術更是深深影響周邊的國家,在河南梆子腔系的內鄉宛梆就是一門非常令人讚歎的藝術,本期戲曲大全為你解析。

  起源

  宛梆(南陽梆子),是生長形成於河南省南陽市的古老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它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期人們稱它為“西調”、“南陽調”、“亂彈”、“老梆子”,建國後更名為“宛梆”。

  它是明末清初由陝西同州梆子傳入南陽市,結合南陽民歌小調,鄉音俚語,逐漸演變而成的一個戲曲劇種,它基本上保持著河南梆子的早期精華和原始音樂形態,其唱腔優美,風格獨特,迄今已有300餘年歷史。目前,僅存內鄉縣一個專業劇團,號稱“天下第一團”。

  興盛

  宛梆的興盛時期是清道光年間至民國三十年前後,各縣民間的春祈秋報,婚喪嫁娶,多唱宛梆,其流行程度極為普及。到處流傳著“扛起鋤頭上南崗,嘴裡哼著梆子腔”、“桃黍(高粱)地裡喊亂彈”的民謠。

  其班社更是星羅棋佈,遍及南陽各縣,影響較大的班社有南陽城關的白音堂班、十八里崗班、府門外班、高廟李莊班、石橋黃碧班、掘地坪班,社旗泥河班,鄧縣的磨戶張班、構林班、林扒班、庫糧房班、肖店班、蔣莊班、桑莊班、灘班,新野的孔樓班,內鄉齊營齊大茂班、王店四張張風山班、西后街王福清班、曹衝班、螺螄河班,鎮平城關王少班、蘆醫廟班、石佛寺班,以及方城、南召、唐河、桐柏等地的班社數以百計之多,演出地域除宛屬各縣之外,東至沙河兩岸的周口、項城,西至商洛、藍田,北到盧氏、靈寶,南達襄樊、河口。

  特別是內鄉夏館張珊的“公義”班,該班創辦於清咸豐三年(1853年),名角薈萃,箱具齊全,先後培養了著名武丑王老四等諸多的藝術人才。“公義”班由赤眉齊俊顯任戲主之後,請來著名演員王春生掌班及著名紅臉翟道三、著名黑頭杜林保相繼加入該班,使“公義”班的名聲大振,成為宛屬各縣梆子班無人匹敵的班社。

  衰落

  進入30年代後期,由於豫劇的流入和興起,加之抗戰及解放戰爭的動亂,多數宛梆班社停辦,藝人相繼離散,使這個曾經風靡一時的古老劇種逐漸衰萎。至解放前夕,宛屬各縣的宛梆班社已經所剩無幾,內鄉縣境內僅存以聶國政為班主的“公義”班,也瀕臨停演,部分藝人離散改業。

廣州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粵曲

  中國戲曲博大精深,京劇作為國家瑰寶自然無人不知,而粵曲也是著名的地方戲曲劇種,作為廣州文化中重要的藝術文化,就需要更多的人傳承和發揚,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更多的人自願發揚傳統文化。

  粵曲是廣東省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流行於廣東、廣西的粵語地區、港澳及海外粵籍華僑聚居的地方。源於戲曲聲腔,清道光初期,由八音班的樂工清唱而萌發。同治初期,經失明女藝人“師孃”繼承發展趨於成熟。後由自彈自唱發展為用樂隊伴奏。樂器主要有高胡、揚琴、琵琶、月琴、嗩吶等。

  民國以後,在茶樓歌臺上逐漸出現了明目女子演唱粵曲,人們呼粵曲演奏樂器揚琴 她們為“女伶”。她們改“戲棚官話”為廣州方言,改假嗓為真嗓,並劃分為大喉、平喉(此為男角專用腔)、子喉(為女角專用腔)3種唱法,粵曲進入了鼎盛時期,史稱“女伶時期”。

  辛亥革命後,又出現明眼女藝人(亦稱“女伶”)演唱粵曲。1918~1938年,是女伶演唱的全盛時期。

  粵曲文字記載的唱本也得到了挖掘、整理、修改、補充,在群從中健康地流傳,同時,民間藝人還不斷創作出內容健康的唱本,竹板歌因此登上舞臺,成為漢族民間文藝演出的一各形式。

  弘揚民族文化,建設文化大省,必須振興粵劇粵曲藝術,使傳統藝術煥發新的青春和生命力,成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載體,成為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要的精美食糧。

  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您也許還喜歡:

  臺北最高的大樓:臺北101

  濟南文化:濟南為什麼叫泉城

  臺灣的傳統節日,臺灣節日習俗

  合肥歷史名人,你知道幾個?

經久不衰的戲曲劇種:通劇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都對戲劇不感興趣,能叫出名稱的也就是京劇、崑曲一些比較出名的劇種,今天小編就向大家介紹一種富有南通文化的劇中“通劇”,通劇是江蘇南通漢族戲曲劇種之一。

  通劇原為僮子戲,它源於上僮子。所謂“僮子”即民間職業巫師,發源於楚越的“以舞降神”的巫覡與當地的方言、文化、風俗、民情交融,同化逐漸形成了有鮮明南通地方色彩的古巫覡的另一個分支──南通僮子。僮子在鄉間從事迷信活動上僮子的過程中,把具有一定故事情節的說唱神鬼詞句及七字調、古兒書唱本加工後,化妝登臺,串演戲文。它以南通方言加鑼鼓伴奏的演唱、粗獷的唱腔和通俗易懂的唱詞,為農民群眾喜聞樂見。

  僮子的做“勸”(勸世文)演戲,儘管純樸得過於簡陋,粗糙得近乎原始,但它卻千真萬確是典型的漢族民間戲劇,並擁有數十萬計的觀眾,長演長盛,歷久不衰,像南通這樣地處沿海地區,經濟和文化發達的城市,南通僮子依然比較完整地保留著原始、古樸的風貌,這簡直令人不可思議。建國後,僮子摒棄其祭神驅鬼的迷信內容,利用其說唱形式,演現代劇,推陳出新,逐步改造成為通劇,在編導、表演、音樂、舞美等方面都有提高。近年來,南通僮子不僅被列為專門課題重點研究,而且越來越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重視和興趣。

  形成

  僮子是漢族民間的巫師,是從楚越的巫文化“以舞降神”發源而來,在南通一帶形成南通僮子這種富有本地特色的巫師。僮子在祭祀、祈禱、招魂等活動中進行舞蹈歌唱,漸漸把一些故事、七字調加入唱詞中,這種歌唱方式為百姓所喜聞樂見,就慢慢傳播開來,最後登上舞臺,形成了通劇。

  發展歷程

  新人新腔分行歸路

  童子戲只有三種主要調口(曲調)特色是“童子開口三門腔,上版不上眼”,是古老的徒歌樣式。僮子戲對童子戲傳統聲腔和伴奏進行改革,將傳統單一的鑼鼓伴奏。聲腔引入民間的山歌、小調、號子,借鑑呂劇等地方戲曲音樂素材。在創作手法上,吸收了京劇板腔體的規律,出現了板腔體、曲牌體、小調聯綴合一的趨向,創作了多種板式和適合各行當表演的唱腔。克服男女同調同腔,演員開始適應定腔定調的規範。

  腳色行當更趨明朗化,有了小生、花旦、老生、小丑、彩旦、惡旦和花臉之分。演員隊伍打破了童子老藝人一統天下的局面,吸收年輕的業餘劇隊賞。邀請原伶工學社張玉昆,擔任形體教師。原更俗京劇團周鳳霞擔任化妝、服裝課老師。引進越劇導演,融進話劇、歌舞等風格。劇目以現代戲為主,排練現代戲《紅色的種子》和創作劇目《上河工》。1958年底,《上河工》參加江蘇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並獲獎。


河南代表戲曲劇種是什麼

  河南代表性的戲劇劇種是豫劇,豫劇是咱們國家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在咱們國家是廣為流傳的,很多地區都對豫劇情有獨鍾,像是在江浙地區很多人喜歡聽豫劇。當然豫劇現在不光是在國內廣受歡迎,甚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很多國家都演出過,像是在澳大利亞,法國,加拿大,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甚至西方人將豫劇稱之為“東方詠歎調 ...

戲曲文化陝西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

  陝西省是我國地方戲種繁多的的地區之一,有很多民間戲曲深受民眾喜歡。那麼,你知道陝西的地方戲曲劇種究竟有哪些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或許,你對其中的戲曲情有獨鍾,是一枚忠實的戲迷。   秦腔   秦腔,中國西北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起於西周,源於西府(核心地區是陝西省寶雞市的岐山(西岐)與鳳翔(雍城 ...

戲曲文化河北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

  河北,我國地方戲曲發展較好的地區之一,具有久遠的戲曲歷史。在河北戲曲文化中,有很多戲曲被人們熟知,並且得到觀眾的喜愛。那麼,你瞭解河北的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嗎?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吧。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中國梆子聲腔的一個重要支脈,形成於清道光年間(1821—1850),清光緒初年進入興盛時 ...

浙江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婺劇的起源

  這期婺劇文化帶來的是婺劇的起源。婺劇源於明朝中葉,迄今已有400多年曆史。婺劇劇目豐富,傳統深厚,特色濃郁,影響深廣,有徽戲“活化石”之稱。還想了解更多的話,跟隨小編繼續來看看哦!   可能感興趣》》婺劇三請梨花唱詞大全   婺劇源於明朝中葉,迄今已有400多年曆史。婺劇劇目豐富,傳統深厚,特色濃郁,影響 ...

戲曲大全中國戲曲劇種及其代表作

  戲曲是我國的國粹,是中華文明寶庫中的綺麗寶藏,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史中,中國戲曲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百花齊放的劇種大觀園。   今天就讓戲劇文化為你整理戲曲大全:中國戲曲劇種及其代表作。   戲曲大全:中國戲曲劇種及其代表作之——老祖宗留下的,中國五大戲劇劇種    ...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評劇特點介紹

  評劇與京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被併成為中國戲曲五大戲曲劇種。都是有名的地方戲曲,都是在各個地方有著非常大的名氣並且有著很高的代表性,只有擁有著自己的特色才能在中國戲曲界佔有一席之地。   那麼,本期評劇文化一起來解析評劇的特點。   評劇,是流傳於中國北方的一個戲曲劇種,是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位 ...

沙縣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肩膀戲簡介

  肩膀戲,又稱肩頭坪,是福建省沙縣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是一種小孩子站在大人肩膀上表演的戲曲,與我國其它劇種有較大區別。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三明文化中具體去了解關於肩膀戲的內容都有哪些。   “第一好玩人疊人,第二好玩打死人,第三好玩迎大神。”這是流傳在夏茂的一首歌謠。長期以來,人們對第一句多有費解,以致誤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