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河南清明節飲食習俗

河南清明節飲食習俗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500多年曆史。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我國有25個民族過清明節,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但在祭掃形式和清明飲食上各地習俗不盡相同,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 除了掃墓和祭祖,食俗也是豐富多彩的,備受人們關注。在河南,人們最常吃的是饊子、棗糕、雞蛋…… 吃饊子 "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麵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饊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饊子最為有名。 吃棗糕 棗糕又叫"子推餅",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發麵,夾棗蒸食。他們還習慣將棗餅製成飛燕形,用柳條串起掛在門上,可以冷食,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 吃雞蛋 在一些地方,清明吃雞蛋,就如同端午節吃粽子、中秋吃月餅一樣重要。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據相關專家介紹,清明吃雞蛋習俗,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專家稱,吃雞蛋,是源於古代的上祀節。人們為婚育求子,將各種禽蛋如雞蛋、鴨蛋、鳥蛋等煮熟並塗上各種顏色,稱"五彩蛋",他們來到河邊把五彩蛋投到河裡,順水衝下,等在下游的人爭撈、剝皮而食,食後便可孕育。現在清明節吃雞蛋象徵圓圓滿滿。在農村的一些地區,還有兒童之間"撞雞蛋"的習俗。倘若要探究清明節裡吃雞蛋、撞雞蛋的象徵意義,其中應該還寄寓著人們對於生命、生育的敬畏與崇信之情。

清明節是農曆幾月幾日?清明節有些什麼飲食習俗?

   每年農曆多少號是清明節

  清明節是我們國家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細心的小夥伴就會發現,清明節雖然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但是卻是用陽曆來計算節日的。

  清明節跟其他中國傳統節日用月亮曆法的農曆不同,其實清明節是一個太陽曆法的公曆日期,固定在公曆的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有些同學問清明節是農曆幾月幾日這個說法是不對的,清明節的農曆日期每年都是不同的,他是太陽執行到特定位置上的公曆日期。比方說2016年清明節是2016年4月4日,跟農曆沒有關係。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相傳,清明節發端於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晉文公號令百姓在清明這一天一起祭奠忠臣義士介子推及其母親,並在這一天禁菸火,吃冷食,插柳枝,後逐漸演化成人們祭祖掃墓和踏青郊遊的節日。清明節體現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慎終追遠,緬懷先輩的東方價值觀,因此,清明節也成為我國眾多少數民族乃至朝鮮、韓國、越南、新加坡等周邊國家人們的重要節日,至今人們依然保持著在這一天以祭祖掃墓、郊遊踏青為主題和其他不盡相同的風俗習慣。

  然而清明前後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清明對於古代農業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農諺說“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因此清明不僅是一個傳統節日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

   清明節飲食習俗

  吃饊子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麵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饊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納西族以及回族的饊子最為有名。

  吃清明螺

  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此外,我國南北各地在清明佳節時還有食雞蛋、蛋糕、夾心餅、清明粽、饃餈、清明粑、幹粥等多種多樣富有營養食品的習俗。

   有關清明節的詩歌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清明節是固定日期嗎 清明節有什麼飲食習俗?

   清明節是固定日期嗎

  清明節不是固定日期,不過清明在陽曆中的日期會在4月4日、4月5日和4月6日這三個日子中變動。

  統計結果表明,在1582年採用現行公曆至2100年的518年中,清明在4月4日的為219年,4月5日的為281年,4月6日的最少只有18年。

  小貼士:

  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而清明則是在陽曆中一般都在4月4至6月之間,卻不能以確定的陰曆日期為準。

   清明節的日期怎麼定的

  清明節不是按農曆來算的,確切地說是按太陽黃經來算的。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一般都是上一年的冬至過了108天就是清明,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清明就開始了。

  清明節後面有什麼節日

  1、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那麼清明後面的節氣就是第六個節氣穀雨。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每年4月19日——21日時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同時也是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最佳時節。“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氣象專家表示,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鳴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勝降於桑。”是說穀雨後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穀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後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2、下一個放假的節日是勞動節

   清明節飲食習俗

  除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等各式民俗外,清明節的一些飲食也頗有特色。王娟介紹,有的地方有吃“子孫燕”的習俗,“就是會在祭祖的時候蒸很多小饅頭,做成燕子的形狀,祭祀儀式結束後分給孩子吃,帶有迎春的意思”。

  “古代清明節,人們還會吃雞蛋,這跟西方的復活節很相似,雞蛋也意味著孕育生命的一種形態。”王娟介紹,南方有的地方則會吃“青團”,即用艾草或其他可食用青草的汁液與糯米拌在一起,蒸熟出籠,“青團味道可口、香氣撲鼻,吃青團也有辟邪的含義”。

  高巍介紹,除了以上飲食外,“喝粥”也是清明節民俗之一,“為了適應春天‘生髮‘的特點,人們會在這一天加上韭菜、豆芽等食物”。

  “此外,清明節還有‘射柳’的習俗。通常的做法是將一個葫蘆分成兩半,裡邊放上鴿子或者其他鳥類,然後將葫蘆掛在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也有的是掛上一條橫幅,將橫幅射下來後即縱馬向前,努力接住橫幅,總之是一種技藝類的遊戲。”高巍稱。


驚蟄節氣的飲食習俗--24節氣之驚蟄

  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等,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 ...

彝區各地的飲食習俗

  千里彝山,勝境天成。獨具魅力的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地帶,是彝族人民世居的地區。彝族人民憑藉這裡的多彩的自然環境、豐厚的資源,用勤勞的智慧,創造著幸福美好的生活,傳承著獨具特色的飲食習俗,書寫著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   彝族居住的地區,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複雜,植物和動物資源極為豐富。居住在山區和半山區 ...

埃及飲食習俗

  飲食:我們在埃及的飲食基本上就是西式自助餐+所謂的中餐。西式自助餐沒什麼好說的,基本上能吃到飽,主要以牛羊肉為主,再加以各式麵包(有幾種還非常不錯)和蔬菜水果。蔬菜中有種菜瓜,味道吃上去像夜開花,一般作色拉或炒食。水果質量不太好,特別少水分,尤其是有種柿子,個頭就和聖女果一般大,其味甚澀,很難入口。據導遊 ...

裕固族飲食習俗

  裕固族飲食習俗   居住在甘肅河西走廊一帶的裕固族,牧業是其主要的生產方式,飲食習俗一般是三茶一飯或兩茶一飯。早晨起床後,牧人們將熬好的茶水(或清水)舀一勺,撒在帳篷周圍,然後開始喝茶;吃過早茶,就出去放牧;中午吃炒麵或燙麵烙餅,喝午茶;下午再喝一次酥油茶;晚上,一切活路都幹完後,一家人才在一起做米飯或麵 ...

哈尼族日常飲食習俗

  哈尼族過去日食兩餐主食是當地產的稻米,玉米為輔,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飯粑粑、米線、卷粉和豌豆涼粉等。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哈尼族分支僾尼人喜將瘦肉剁細,與大米、薑末、八角面、草果面一起熬粥,並以此為主食的上品。擅長利用當地土特產原料醃製鹹菜、烹製肉類及各種風味菜餚。如白旺是用凝固的牲家禽血塊拌上炒熟的花生、薄荷 ...

白族飲食習俗

  白族日常飲食以一日三餐為主,農忙或節慶用則增加一次早點或午點。平壩地區多以大米、小麥為主食,山區常吃玉米、洋芋和養麥。主食一般蒸作乾飯,下地攜帶。此外也喜愛粑柏、餌塊、湯圓、米線、稀粥、糖飯(糯米與幹麥芽粉制)等。三餐都配新鮮蔬菜,也善於調製鹹菜、院菜、豆瓣醬、豆鼓與面注。用洱海特產的海菜花加工成的海榮炒 ...

話聖誕飲食習俗

  公曆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們紀念耶穌基督誕辰的日子,也即 聖誕節 。這是一個在歐美各國普遍盛行,並在全世界也頗具影響力的節日。它不僅是虔誠的教徒們的一個盛大節日,而且同時也類似中國的春節,是每一個家庭聚會的大喜日子。在節日期間,人們要在教堂舉行隆重的宗教儀式,還要在家裡舉行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