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洋縣美食

沙洋縣美食

  1、油饃尖:麵粉中加入適量鹽、明礬和水調和,用手按成片後切成條形,置沸油中炸黃即可,味外焦內軟,廣泛流傳於漢江各碼頭。

  2、豆餅:又名豆絲,用綠豆和大米各半磨成漿,製成餅皮,切成細條狀,以籽醬過濾出的水加鹽燒製成湯,將蔥花、稀辣椒、豬油置於每碗豆餅之中即可食用。其味辣、香,豆絲不折斷,不成糊狀。

  3、沙洋包面:外地有的稱作餛飩、清湯、雲吞、抄手等,在沙洋早點、夜食中,都習慣稱作包面,以極薄面皮加入肉製成,有專營的包麵館,也有肩挑串巷敲著竹筒沿街叫賣的包面擔,十分方便百姓。包面因餡心不同,名稱各異,如鮮肉包面、牛肉包面、蹄花包面等。沙洋傳統包面皮薄餡大,煮熟後盛在碗中,香氣四溢,誘人食慾,老幼婦孺皆喜。

  4、矮子餡餅:由沙洋縣曾集鎮蔡廟人李延富兄弟創制,餡餅選用優質麵粉作主料,配植物油、紅糖、各種果仁等輔料,做成杯蓋大小的餅狀,置烤箱烤制而成。餡餅酥鬆脆軟,香甜可口。

  5、糯米燒賣:將適量用水浸泡過的糯米,及肥膘肉、冬瓜條、生板油、糖桂花、紅綠絲、橘餅等包入未發酵的麵皮中,捏成長圓形,形口捏出敞口花瓣,立於籠中蒸熟即可。燒賣種類很多,餡心也各異,甜味餡味甜香,鹹味餡鹹鮮脆爽,皮薄餡大,形如梅花,故又名燒梅。

  6、火燒鍋烙子:將發酵的麵糰加陪面擀製成碗口大小的餅狀,下鏊鍋烤製成半熟後放入灶坑內用帶火的草木灰燒製,約一小時後取出。餅面焦黃殼脆,餅心酥鬆甜軟,深受人們喜愛。

  7、豬油餅子:用發酵的面揉成團,以豬腸油和蔥花拌勻揉入麵糰,製成圓餅,用鏊鍋或烤箱烤黃烤熟即可。

  8、火燒粑:火燒粑是沙洋農家傳統的民間小吃。在沙洋流傳已有一百餘年的歷史。它是小麥面或苞谷面用冷水和好後,做成圓圓的粑粑放在火塘裡,用燃燒過的柴火灰埋好,再堆上正在燃燒的柴火,燒上一段時間,從灰裡刨出來即可。拍去上面的灰塵,火燒粑焦黃鋥亮,香味撲鼻,甜滋滋、香噴噴、脆生生,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9、長湖魚糕:長湖魚糕以長湖白鰱為主料,摻合少量豬肥肉、澱粉、蛋清、生薑、蔥白等佐料等,攤成扁圓條狀,放進蒸籠,旺火蒸制而成,是民間傳統佳餚之一。魚糕地方風味濃厚,裡白表黃,色澤明亮,細膩柔軟,富有彈性,鮮嫩可口,回味無窮。

洋縣美食

  1、麵皮:涼拌後紅綠相映、黃白互襯、色澤鮮亮、食之爽口、氣味芳香、風味獨特。麵皮除涼食外,還有熱麵皮、炸麵皮、肉絲炒麵皮、漿水菜燴麵皮等多種吃法。

  2、菜豆腐:質地細嫩,色澤清白如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配以油煎辣椒,蒜泥等拌成的佐菜,食之後清香意爽,餘味無窮。

  3、漿水面:洋縣的漿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別具一格,相傳該名是由漢高祖劉邦與臣相蕭何在此吃麵時所起。漿水面條要用人工擀制,使之葉寬,條長,片薄。將煮熟的麵條入碗,調上漿水菜的潲子,澆上辣椒紅油,漿水面即成。它看上去紅白黃相間,入口酸辣清香,回味無窮。

  4、熬肉:熬肉,有的地方也叫燉菜,是指將幾種完全不同的菜放在一起烹飪。洋縣熬肉是的傳統家常菜,幾乎每個家庭都會做。因為其蔬菜多,不油膩,味道醇厚,四季皆宜,因此深受漢中人民的喜愛。

  5、甜酒:甜酒是一種米酒,是一種食物,是一種飲品,所以又叫酒釀、酸酒、醪糟,陝西地區特色傳統小吃,甜酒經糯米發酵而成,有助消化,並且在夏天可以解暑、解乏,口味香甜醇美,同時也是最普遍、最受歡迎的一種小吃,因此深受人們喜愛。

清明節各地美食習俗

  清明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節除掃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豐富多彩的。

  青糰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青糰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糰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糰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饊子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麵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饊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饊子最為有名。

  清明果

  浙江南部各地採摘田野裡的棉菜(又稱鼠麴草),中草藥書上稱“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以糯米粉搗柔,餡以糖豆沙或白蘿蔔絲與春筍,製成清明果蒸熟,其色青碧,吃起來格外有味。每到清明,家家戶戶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在我印象中,清明節的到來就意味著能品償那青綠飄香的清明果了。

  清明果形狀有些像餃子,但味卻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種叫艾葉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開黃色小花,葉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女人們手提竹藍,三五成群來到田野喜滋滋地採摘艾葉,青青鮮鮮的艾葉滿滿當當地堆在藍子裡,煞是好看誘人。艾葉採回家後,便開始了繁雜的製作清明果的工序,女人們又像摩術師,青青的艾草一轉眼就變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小時候我就特別好奇,這明明是草,怎麼就變成了後來的清明果的?外婆她們也懶得理我,就讓我在邊上看著,她們將艾葉搗爛與米粉攪伴在一起,那白色的米粉遇到綠綠的艾葉汁頓時變成碧綠色的粉團,鮮嫩欲滴,還是半成品就讓我垂涎。準備好了清明果的皮子,餡也是很講究的,條件好的人家更是花樣繁多,製作精細。有燻肥腸伴芥菜末的,有豆腐乾和著韭菜的,還有其他各類美味的搭配,但無論什麼餡少不了辣椒粉,這樣做出來的果吃起來才覺得夠味過癮。面和餡都準備完畢,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包果了,這包果和包餃子有異曲同工之效,但包清明果似乎更精緻些,那褶折得就像花邊一樣,一個個碧綠剔透,可愛極了,看她們包清明果也是一種享受,就好像一件件藝術品從她們手中飛出。那一個個碼放整齊的清明果讒得我只得嚥下直流的口水,耐心地等待蒸熟的那一刻。

  年年艾葉綠,年年果泛香。鄉親們總也忘不了在城裡的親朋好友,總在清明時節給我們送來自己做的清明果,那親情,那美味至今都難以忘懷。時過境遷,清明果已不再是單純的清明祭祖的意義了,他含著濃濃的親情,帶著純純的鄉情。如今,遠離故土的我一想起那青青綠綠的清明果,便會從心底裡湧起淡淡的鄉愁和甜甜的回憶。又是一年清明至,由於工作原因我沒能回到家鄉給外公、外婆掃墓,但父母卻捎回了家鄉的清明果。見果如見人,我又想起了鄉里鄉親親親熱熱在一起製作清明果的情景,那份融洽,那份自然,那份親暱是那麼溫馨和美,但這些在都市裡,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已很難找到了。只有這青青香香的清明果依然充滿誘惑,依然耐人尋味。清明時節雨綿綿,艾果柔柔鄉情牽, 春風伴夢迴家去, 又見村頭起炊煙。


魔羯座元宵節享受美食

  魔羯座的朋友這幾天會吃到平常不太會吃到的美食,也會有時間性的事情困住你,讓你沒空理別人的獨自忙著,不過只會出現一個空檔會這麼忙碌。 ...

魔羯座元宵節享受美食(圖)

        魔羯座元宵節享受美食   魔羯座:   魔羯座的朋友這幾天會吃到平常不太會吃到的 美食,也會有時間性的事情困住你,讓你沒空理別人的獨自忙著,不過只會出現一個空檔會這麼忙碌。 ...

廣東清明美食習俗

   清明時節,潮汕人家歷來有加工“卷薄餅”和做“樸籽粿”的傳統美食習俗,充分展現出潮汕僑鄉的民族風情和美食特色。   卷薄餅是用精麵粉拌人適量溫水後,充分攪拌搓捏成團塊狀,置於爐火上面的煎盤(平底鐵鍋),烙成圓形薄餅皮,然後包裹餡料。料有鹹、甜兩種,鹹餡用烹熟的豆芽、韭菜拌人雞肉或豬肉絲、香菇、蝦乾、蛋絲, ...

清明節必吃的3種美食

  2014-4-2 16:27: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1 2 3 下一頁 “三月初三,薺菜當靈丹。”我國很多地方都有清明節吃薺菜的習俗。 薺菜是陽春三月的應季時蔬,又因其與“聚財”的諧音,而頗受百姓喜愛。關於薺菜,有這樣一種民間傳說,清明節在祭祖的時候,藉助祖先的神靈和財氣,人們會將新鮮薺菜洗淨後 ...

喀什地區舉辦中秋月餅美食文化節

  http://www.tech-food.com 2005-9-8 9:07: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新疆新聞線上網8月31日訊息(通訊員劉一兵 石磊)8月27日,在歡快的鞭炮聲中,由喀什地區本地企業舉辦的首屆“中秋月餅美食文化節”在喀什市拉開序幕。   美食節期間,“香趣爾”邀請了來自中國烘培協會及國 ...

中華十大怪吃--石子饃等意想不到的奇特美食

  一片柔腸和肝膽相照   閩西山區農民宰了年豬,將一副大腸洗淨、瀝乾,一片片切入沸滾的油鍋。炸得脆脆的,蘸鹽吃,喚作一片柔腸。另將一葉豬肝連膽洗淨,放去半個膽的苦汁,另一半讓它滲入豬肝。然後風乾,切成大片,蒸熟,再改刀切小片,供吃。這種入口苦、回味甘的豬肝,喚作肝膽相照。      寧化田(山)鼠幹   閩 ...

茶與美食 龍井蝦仁

  龍井蝦仁   有人說,人們創制出“龍井蝦仁”,可能受到宋代作過杭州地方官的著名文學家蘇東坡一首詞的啟發。蘇東坡調到密州(今山東諸城)時,作的《望江南》中有一句:“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舊時,有寒食節不舉火的風俗,節後舉火稱新火。這個時候採摘的茶葉,正是“明前”(寒食後二日是清明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