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洛南抹紅臉俗聞

洛南抹紅臉俗聞

  洛南縣北山一帶,有一種習俗,婚嫁迎娶,新親上門,興玩抹紅臉。在這地方,不管誰家姑娘的物件,從上門定親、迎親,以至到婚後回門,新女婿都要被同輩好友和岳丈家嫂嫂、姐妹抹幾回大紅臉。

  每當新女婿來到岳丈家後,新娘屋裡的姐妹嫂嫂,招待熱情,談笑風生。她們表面上裝得若無其事,暗中藉著給新女婿端飯遞水之機相互使個眼色,便蜂擁而上,提早已準備停當的桃紅水,抹在新女婿的臉、脖、耳、手之上。倘若新女婿早有發現,便抱頭鼠竄,慌忙逃避,但嫂嫂姐妹窮追不捨,直到將紅抹在新女婿臉上才肯作罷。

  新女婿成了紅臉關公,逗得眾人哈哈大笑。每逢這種場面,就是把新女婿的新衣染紅了,他也不能生氣。據說這是喜事紅到底,圖個一輩子吉利。

洛南燎鍋底俗聞

  洛南縣,農民移居新房時,有一習俗“燎鍋底”。

  首先是搬遷的日子,一般都定在農曆三、六、九早上太陽剛泛紅時,因為人們認為是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其次是搬家時,什麼東西都可以先搬去,惟有鐵鍋必須最後才搬。搬鐵鍋時還要烙個大鍋盔饃。這饃要在原來的舊鍋臺上先烙一面,然後蓋嚴用紅頭繩繞鍋一圈,在“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搬進新家灶臺上,翻個過繼續烙熟。隨之炒菜做飯。這時前來祝賀的鄉親們,一面啃著焦黃焦黃的鍋盔饃,一面喝著慶賀酒,就著七碟子八碗,邊吃邊拉家常。這時滿屋歡聲笑語,充滿喜慶。

  據說,這是透過定日子、“燎鍋底”、“烙鍋盔”,把舊屋裡的喜氣、財氣一齊帶進新屋來。讓它和新屋新喜氣、新財氣接連起來,日後家裡人祖祖輩輩不缺吃少穿,生活幸福美滿。

  “燎鍋底”這種習俗,隨著時代變化添了新內容,對加深鄉親們的感情和建立睦鄰關係,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陝南哭嫁俗聞

  “哭嫁”,是陝南姑娘出嫁時的一種儀式和傳統風俗。“哭嫁”,不是真悲,實是“喜嫁”,哭裡帶喜的“唱嫁”。所謂“哭”,並非真哭,只是用特有淒涼韻調來表達、抒發出嫁者的感情,所以叫“哭嫁歌”。

  “哭”的內容,可分為三種,一是“哭胞親”,這是在喜期的先一天晚上或迎親的人未到之前進行。“哭”罷父母,再“哭”兄弟姐妹,透過“哭”,敘述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未報,傾訴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難以割捨、拜託兄嫂要孝敬速帶好年小的弟妹等。

  例如“哭兄嫂”:

  哭一聲哥也叫聲嫂呀,難割難捨骨肉同胞喲;兄嫂待妹千般好,為妹費心又操勞;這大恩小妹還未報,又得拜託二年高,爹孃前代妹多行孝。

  二是“哭”百客。姑娘出嫁兩天,親威、朋友就送物品來(如被、單、衣、鞋)等,群眾叫“添箱”出嫁者便要逐人“哭”。

  三是“哭迎親”(又叫“哭冤家”)。這是在迎親的來後進行。也是“哭嫁”的尾聲。它是以“哭”、“笑”、“諷罵”的反意來唱的,例如“哭紅葉和押禮”:

  “迎親的來得實在早喲,那樹上鴉鵲還沒回巢”“押禮先生像條牛,走起路來慢悠悠、有心餵你一把草,怕你貪吃誤時候。”“紅葉牽線吃兩頭,不是冤家不聚頭”。

  據說,這種“哭罵”是對迎親者的歡迎和感謝。此種習俗在秦巴山區農村較為流行。


陝南吃剖膛

  陝南山區的山民們,不論誰家殺了肥豬或是獵獲了較大的野物,便要請鄰居相好來吃剖膛。這吃剖膛以肉為主,並無多少蔬菜搭配。只消磨上幾升黃豆,做起大碗豆腐,洗淨成筐洋芋,或燜或煮,弄一大鍋,用幾隻大盆盛起,放在院裡、碾盤或樹疙瘩上,由客人或蹲或站圍著去秘,那肉片切成如木梳大小足一指頭厚,那酒是成桶的自釀的包穀燒。 ...

商洛洛南換氽子系

  洛南縣換氽子系風俗與男婚女嫁相關,主要是表達雙方意思的一種形式。   具體是這樣:男女雙方經介紹相識,女方經毛看、細看認為對方就是自己意中人,男方也沒有意見。於是,男方經過一番打扮,在紅娘的陪同下,提一氽子酒,或提一瓶酒,酒的價錢不在乎,用紅頭繩繫緊氽子脖子,來到女方家。吃過飯要走前,女方家主事人,便倒幹 ...

端午節食 端午節吃什麼?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 ...

中秋節習俗---中秋宴

  古時漢族的中秋宴俗,以宮廷最為精雅。如明代宮廷時興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後,眾人圍坐品嚐,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並用之洗手。宴桌區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清宮多在某一院內向東放一架屏風,屏風兩側擱置雞冠花、毛豆技、芋頭、花生、蘿蔔、鮮藕。屏風前設一張八仙桌,上置一個特大的月 ...

中秋節的食---中秋節吃什麼

  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 ...

的赴告、奔喪、唁電解說

  1.報喪人死之後,子女要隨即向親友報告死訊及喪期、葬期等有關事情報喪亦稱“告喪”、 “赴告”、 “訃告”,其形式有寫訃文信畫報告親友的,有子女著孝跟前去報告的,現在有在報上登“訃告”的。孝子前往多是口頭的,間具訃文,舊時訃文與現代的訃告內容大同小異,格式則有所不同。如孔子第七十六代孫孔令購過世時,長於年幼 ...

除夕的食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醃製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儘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醃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