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淮調是戲曲園中的奇葩

淮調是戲曲園中的奇葩

  淮調是一個古老稀有、獨具鄉土特色的地方劇種,它的唱腔獨具特色,音調挺拔高昂,樸實粗獷,節奏明快,舒展奔放,渾厚有力,是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戲曲藝術。2007年,淮調入選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淮調屬梆子腔聲腔族群中的一個地方劇種。據《河南新志》記載,河南梆子稍事變通,行於沁陽一帶者,曰“懷調”,亦曰“懷梆”,又稱“漳河老調”,是在豫北、冀南流行甚廣、影響甚大的劇種,流行地域涉及舊治彰德(安陽)府、衛輝(衛輝)府、順德(邢臺)府、廣平(永年)府和大名府,故也有“五府淮調”之謂。據《安陽縣文化志》記載,早在隋唐時期,淮調就開始流行於黃河兩岸。當時的淮調是以絃索調為基礎,其藝術風格已初步形成。在隨後的歲月裡,淮調時斷時續,時興時衰,既沒有突破性的發展,也沒有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消失。

  直至清康熙年間,經過千餘年的文化浸透,淮調才開始有了飛躍式的發展。這時,淮調向南已發展到江淮地界,往北則到京津一帶,淮調不僅在民間廣泛流行,還開始走進官府州衙,其中河南、河北各地的府衙及軍隊中已多唱淮調,除官衙公辦戲班外,民間私辦的淮調班也較為普遍。如彰德府的頭皂班(刑警)、二皂班(內勤)、西營班(駐軍)都蓄有淮調班,被稱做“上三班”。當時曾出現瞭如名花臉“大頭王”、名旦角天保、名小生楊鳳山等一批在社會上很有影響、身懷絕技的名演員。群眾流行有順口溜:“《夜看兵書》"大頭王",火爆連天數"二壯",舍了爹,舍了娘,舍不了天保《反西唐》。”之後相繼出現的名演員還有馬柏鎖、兩合土、郭德勝、老遂成等。民間淮調如安陽縣都裡、辛村、北郭和林州市東崗等地都有自己的淮調班社。

  隨著淮調藝術的成熟和繁榮發展,專事戲曲教育傳承的科班(窩班)也在各地接踵興起,其中最有影響的如內黃縣孟莊傅老桃淮調班,自乾隆年間辦班到民國初年,延續辦了十三科,培養了一大批淮調藝術人才。

戲曲中什麼被稱為水磨調

  1、水磨調指的是崑山腔的改革,叫做水磨調,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是明中期由顧堅、魏良輔等藝人根據海鹽、餘姚、弋陽、崑山進行改革的,戲曲低迴婉轉,十分動聽。

  2、崑腔唱遍大江南北,到了明後期的時候就成了主要的唱腔,清朝乾隆、嘉慶年間崑曲進入宮廷,漸漸脫離民眾,逐漸被弋陽腔、秦腔、梆子腔、羅羅腔、二黃調等地方的戲曲所替代。

  3、崑曲發展到明代嘉隆時,經過魏良輔十年改革之後就變成了新腔,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浣紗記》,唱詞典雅華麗,就像是古代水磨漆器,水磨糯米粉一樣細膩軟糯,所以叫做“水磨腔”,還被人們譽為“百戲之祖”。

  4、水磨腔在咬字發音上都要講究一定的技巧,字頭、字腹、字尾、開口、閉口、鼻音等都有一定的標準,舒適婉轉。

  5、水磨腔的節奏非常慢,節拍是四分之四拍,還有四分之八拍,每個字都分為頭、腹、尾三部分,就像是石磨碾米一樣十分緩慢。

水磨調是什麼戲曲

  1、水磨調指的是崑山腔的改革,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

  2、是明中期由顧堅、魏良輔等藝人根據海鹽、餘姚、弋陽、崑山進行改革的,戲曲低迴婉轉,十分動聽。文人按曲填詞,崑腔唱遍大江南北,成為明後期以後主要的唱腔。到清乾隆、嘉慶時期,統治曲壇的崑曲進入宮廷,脫離人民群眾,逐漸被弋陽腔、秦腔、梆子腔、羅羅腔、二黃調等地方小戲所取代。

  3、水磨調起源於元朝末年的崑山地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


戲曲中什麼被稱為水磨調

  戲曲中崑山腔被稱為水磨調。水磨調起源於元朝末年,在明朝中期對崑山腔進行改革後,唱遍大江南北,是明朝後期之後到清乾、嘉時期的主要唱腔。水磨調的曲調緩慢婉轉,唱詞幽雅華麗,像水磨糯米粉一樣軟糯,被稱為“百戲之祖”。 ...

水磨調是指哪個戲曲

  戲曲中崑曲被稱為水磨調,因為崑曲腔調軟糯、細膩,好像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湯糰,因此起了個有趣的名字,叫“水磨調”。水磨調起源於元朝末年的崑山地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水磨節奏慢,節拍為四分之四拍,甚至是四分之八拍,唱出的每一個字,都要分頭、腹、尾三個部分,腔隨字轉,彷彿石磨碾米,慢吞吞地。 ...

水磨調是哪種戲曲的唱腔

  水磨調是崑曲的唱腔。水磨調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明中期由顧堅、魏良輔等藝人對四大聲腔(海鹽、餘姚、弋陽、崑山)的崑山腔做了改革,被稱為“水磨調”,低迴婉轉,悅耳動聽。文人按曲填詞,崑腔唱遍大江南北,成為明後期以後主要的唱腔。到清乾隆、嘉慶時期,統治曲壇的崑曲進入宮廷,脫離人民群眾,逐漸被弋陽腔、秦腔 ...

中原五省漢族戲曲劇種之大平調來源

  “每一夜都能幹乾淨淨、心安理得、筋疲力盡地入睡。每一天也能清清爽爽、心平氣和、精神充沛地醒來。這就是最好的生活。”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大平調文化看看中原五省漢族戲曲劇種之大平調來源的相關知識。   可能感興趣》》陝北道情的藝術流派與曲調發展介紹   歷史溯源   大平調的歷史有文字可考的,可追溯到明代弘 ...

淺談河北戲曲——永年西調傳承現狀

  永年西調是流行於我國河北地區的民間戲曲劇種之一,歷史上是由山西上黨梆子傳入河北,結合京劇等多種劇種和當地民間音樂而逐漸形成的,具有十分獨特的藝術特徵。那麼今天就來了解,歷史悠久的永年西調傳承現狀如何。   永年縣位於河北南部,自古便是人文繁勝之地,境內三山西聳,平原廣袤,滏水名河穿境而過。在這片土地上產生 ...

紹劇三五七唱調戲曲文化中的一枝梅

  紹劇中的曲調,是很多人都不解的,就像小編一開始看到的時候,根本就不能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意思,還能根據不同的定調,分為尺調,正宮調和小工調三種,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往下看看,紹劇三五七唱調吧。   可能感興趣》》崑曲的起源及發展歷程   “三五七”是以“太平三五七”為主幹唱調,並統領若干附屬腔句所組成。   ...

仫佬族的民俗戲曲:彩調

  仫佬族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之一,有著非常悠久的傳承歷史。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民俗戲曲——彩調,也是有著它自己獨特的韻味,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彩調是一種什麼樣的戲曲。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彩調是流行於廣西北部桂林、柳州、宜州、河池一帶的漢語地方戲曲。彩調內容有農事問答、有青年談情,也有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