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深州武強安平“放燈”

深州武強安平“放燈”

  衡水北部的深州、武強、安平三縣,元宵節都有“放燈”的習俗。

  在深州,正月十五俗稱“小年”。舊時,這一天各家各戶要張燈結綵,中午吃饅頭、肉菜,放鞭炮。人們互相宴飲,夜不為禁。

  這天晚上,人們用黃米麵做成燈盞,用麥莛作燈捻,蘸食用油點著,散放在屋內屋外的角角落落。有人把燈在自己或其他親屬的頭頂、四肢放一放,據說可以消災祈福,這叫“散燈”或“祭燈”,也叫“十五的神燈”。

   正月十六,人們步行到寺廟上香或遊玩,叫“散百病”。婦女在這一天回孃家,中午一般吃餃子。晚上用鋸末、香頭做成燈放在屋旁、路邊、水坑邊,叫“放燈”,也有“十六的鬼燈”之說。

  安平民間,正月十五又名“燈節”,也叫“過十五”或“過小年”。中午吃肉菜,晚上掛紅燈籠,放鞭炮。

  安平民間的“放燈”,是用白菜疙瘩做燈座,用高粱席篾包上紙,蘸上食用油點燃,從屋裡依次放到屋外,再到路上,據說鬼神就會跟著燈上路走了。把燈在孩子們頭上放一下,俗稱“頂燈”,據說這樣孩子們可以長得快。

  這天晚上,孩子們在街上玩耍撒土,俗稱撒土丟病,口中喊著,“拉拉病,拉拉病,一年不得病。”安平民間,過門不滿三年的新媳婦要躲燈,到孃家過完十五、十六,十七再回婆家。

  武強民間,正月十五俗稱“燈節”或“小年”。舊時,民間的“放燈”習俗有三種:一是放路燈,即用棉花纏上蘆葦稈或麻稈,在油裡浸泡,拿到村外點著,依次放在路邊;一種是放散花燈,即用棉紙包裹麻籽在油裡浸透,十五、十六的晚上,點燃撒放在屋中、院內和街道上;三是放掛燈,即在門口或街上懸掛五顏六色的紙燈、紗燈、玻璃燈,還有“轉燈”。這在武強街關叫“燈籠方子”,上面繪著戲曲故事,還有燈謎,看得人眼花繚亂。武強民間,也有新媳婦頭三年元宵節回孃家躲燈的舊俗。

  衡水民間元宵節“放燈”的習俗,反映了農耕社會時期人們對火和光明的崇拜,寄託了先民企盼生活紅紅火火的美好願望。

元宵節放燈習俗-送孩兒燈

  送孩兒燈,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陝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正月十五放燈什麼意思

  1、放燈,是一種中國傳統節日風俗。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故稱元宵。而且元宵節還是古代小姐跟情人約會的節日,道家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早在漢代已有慶賀元宵之俗,至唐規模更為盛大,放燈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2、放燈,是一種中國傳統風俗,指人們在河道內放紙燈,祈福避禍,放燈通常是在正月十五。


陳情令是哪一集

  第7集。傍晚,藍家的人學子都在做孔明燈,魏無羨特意畫了一隻兔子,並且聲稱是為了藍湛特意做的,藍湛嘴角露出一絲笑意,魏無羨看到後興奮手舞足蹈。   《陳情令》是由鄭偉文、陳家霖聯合執導,肖戰、王一博、孟子義、宣璐、汪卓成、于斌、劉海寬主演,李若彤、陸劍民、黃子騰、修慶特別出演,沈曉海友情客串的古裝仙俠劇。該 ...

濟南七月三十

  在濟南,過去每逢七月三十日晚,各佛寺舉行盂蘭盆會打醮育經。有的人家要燒上大批線香,沿院內牆根和甬路一根根插在地上,向地藏王表示虔誠;有的則用放河燈的形式超度死在河裡的鬼魂。據說,農曆七月三十日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薩成道的日子。他在成道時,曾發誓要普度有罪孽的眾生,使他們脫離苦海。因此,七月三十日便成了超度“亡 ...

  河燈文化大約起源於春秋時期,是甘肅平涼涇川西王母文化的遺存,至今保持已達兩千多年,進行這種古老的民間祭祀活動,目的在於祈雨,敬神、求得上天保佑,使民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相傳公元前169年,西王母要去東南巡遊,臨行前令手下把風神和雷神兩位尊神叫到行宮,吩咐風神去睡覺不要颳風,吩咐雷神要三天 ...

沱江河

  放河燈,是鳳凰古城土家族傳統習俗,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   鳳凰古城在三月三、七巧節、中秋節晚上水邊,常放河燈。道教、佛教在農曆七月十五舉行宗教節日時也放河燈,一般人誤為放河燈是宗教活動。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是巴人的發祥地,土家族的搖籃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著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   前年4月的一天,星期六,我和朋友到賀家坪去玩。晚上,那兒放“颺燈”,一遣祝融,二送瘟神,這是長陽後河一帶的傳統習俗。“颺燈”以皮紙做成,上尖下圓,高八九尺,直徑三四尺,上端有雨肩,底部用竹篾做成圓圈,圈中以細鐵絲 ...

七月三十

  在濟南,過去每逢七月三十日晚,各佛寺舉行盂蘭盆會打醮育經。有的人家要燒上大批線香,沿院內牆根和甬路一根根插在地上,向地藏王表示虔誠;有的則用放河燈的形式超度死在河裡的鬼魂。據說,農曆七月三十日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薩成道的日子。他在成道時,曾發誓要普度有罪孽的眾生,使他們脫離苦海。因此,七月三十日便成了超度“亡 ...

民俗風情:七月三十

  在濟南,過去每逢七月三十日晚,各佛寺舉行盂蘭盆會打醮育經。有的人家要燒上大批線香,沿院內牆根和甬路一根根插在地上,向地藏王表示虔誠;有的則用放河燈的形式超度死在河裡的鬼魂。據說,農曆七月三十日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薩成道的日子。他在成道時,曾發誓要普度有罪孽的眾生,使他們脫離苦海。因此,七月三十日便成了超度“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