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湖北襄樊社交往來習俗

湖北襄樊社交往來習俗

  家族 舊時,襄樊土著或外地遷入者定居一處,因人丁興旺而發展為大家族,有的村即以姓氏命名。如市郊董臺的董家、陳家營的陳家、劉家河的劉家,他們聚族而居,有族產、族規、族普,家族事務由族長掌管。家道富裕而輩份高的族人也有一定發言權,族內組織常常與鄉里政權組織混成一體。有的族長就是鄉長或保長、甲長、集族權政權於一身。建國後,家族組織解體,但農村族間房頭意識還存在,按譜取名的遺風還盛行。

  待客 襄樊人歷來好客,客至拱手相迎,道“稀客”,待熾茶,陪坐敘談。客走送於門外,拱手相別,囑“慢走”、“再來”。留客吃飯,必有酒,俗有“怪酒不怪菜”之說,叫做“有酒無菜,客人不怪;有菜無酒,站起來就走”,意在強調酒的重要,並非不備菜飯,宴飲必先酒後飯,不可先飯後酒,否則便為“犯上”(“飯上”諧音)。飯酒必強勸,以客人吃醉為好。主人若不善飲,則請有酒量者陪客勸酒。飯也強添,唯恐客人不飽。往往客人碗中未盡,主人又端一碗,趁其不防從背後叩在客人碗裡,直至吃不完有剩餘,主人方才稱心,這叫“叩飯”(襄樊土音念Kang飯)。現拱手迎送之禮已廢,以握手代之。叩飯之俗已不多見,唯勸酒之禮盛過舊時。

  席次座位 舊時,請客設宴,非常講究席次、座次。請長輩、老師、鄰里中年長者為客,必延之上坐。一般面南為上座若房屋門不朝南,則以屋門為方位標誌,取背靠神櫃、面向門者為上座。左右為陪坐,對面為下座。桌縫木紋要左右橫向,不得正對上座。若同時擺設兩席以上,則正屋為首席,主要客人就座。廳屋為次席,一般客人就座。陪客的身份、輩份、年齡需與客人相當。建國後,這些風俗還在,但遠不象舊時那麼嚴格。公職人員、同事之間已無這些講究。 親友交往 襄樊自古民風淳樸,輕利重義,朋友交往患難與共,禍福相依,同時有敬師長、敬長者之風。親友之間禮尚往來,名目繁多。時令節日、婚喪喜慶、添丁進口、壽誕遷居,都贈送禮品、祝賀宴飲,叫“送人情”,有“人情大似債”俗諺。有的鄰居相處融洽,日近日親,交往密切,勝過親戚,叫做“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建國後,江湖義氣有所消煞,“送人情”習俗也漸漸淡化。70年代後期以來,“送人情”之風再度盛行,成為人人厭惡而又擺脫不開的陋習。

上海松江的社交往來習俗

  親戚往來

  親戚間往來一般保持到血親第三代,即堂兄弟、表姐妹間還有走動。逢年過節,對方有婚、喪、生病、喬遷等事,需備禮前去探望、祝賀、相助。接到邀請後無故不去,又不打招呼;家中有婚禮、喪事等要事,故意不邀請對方,表示彼此斷絕往來。過後,雙方關係好轉,有意恢復往來,可在家中有事時邀請對方,對方應邀,即恢復親戚關係。平時走動不講究送禮,有事必備禮,俗稱“做客人”、“做人客”。

  親戚間的往來,主要表現在家庭事務上,著重於家庭與家庭之間的聯絡。這種往來僅僅表現為一種形式,或是服從於習俗的束縛。親戚之間有情投意合,說話投機的,猶如知己朋友,彼此之間的交往是一種快樂;但是如果雙方沒有好感,話不投機,即使是一種負擔,遇婚喪等事也非得前去作客或是邀請對方來作客不可。

  除禮節性的往來外,親戚間最大的往來是經濟上的相互支援。一方有麻煩,首先想到的是到親戚家去借錢,在松江人的觀念中,問親戚借錢是天經地義的事,且沒有到期還息的習慣。常有比較富裕的人囿於傳統觀念,被親戚借錢搞得不堪負擔的事發生。

  近年來,城區市民,特別是年青人有淡化親戚關係的趨勢,親戚間的交往大大少於朋友、同事、同學間的交往。比如自己有戀愛問題、工作問題、有喜怒哀樂,甚至經濟上有困難,不一定先去找親戚,大部分是先去找朋友商量、分析、幫忙;平時的娛樂活動大多是和朋友在一起。

  鄰里、熟人關係

  熟人相見,互打招呼,互致問候,稱“叫應”。迎面相見,故意不理睬對方,俗稱“不叫應”,常被視作是對自己的侮辱,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有時有表示斷絕往來的意思。

  70年代前,鄰居間大多彼此知根知底,來往密切,貨物可先用後借,燒菜缺少油醬可隨意取他人的應急,突然下雨自有鄰居代收晾曬的衣物,大多親如一家人。偶爾發生矛盾,一經勸說,也就釋然。鄰里串門稱“講張”、“白相”,較隨便,可在門口,可在房中,多已婚女性所為。鄰居有喪事,不請自到,幫助料理後事;逢喜慶,非要邀請才能參加,送禮稍薄於親戚。近年來,居民大多搬進了獨立單元的新樓房,鄰居間缺少溝通與瞭解,樓上樓下彼此不知姓甚名甚,見面不打招呼,互不往來。

  朋友交往,青年人多蕩馬路、遊公園、上娛樂場所,偶爾聚餐;中老年人以喝茶、聊天、敘舊為主。過去,市民住房狹小,朋友很少在家中聚會,今家庭聚會逐漸增多。朋友有紅白事,相互邀請,送禮如親戚,有的禮金甚至更高。平時來往不備禮,招待不講究儀式。

  送禮

  逢婚喪喜慶,親友間例須送禮,稱“送人情”。遇紅白事,所備禮物的價值,略高於前番對方贈送給自己禮物的價值,稱“抬一抬”。一般作客不計較禮物的價值,送與不送,送多送少無所謂,但上門探望病人,或準備在主人家吃飯的一般是要送禮的。禮物分錢、物兩類,50年代前,平時作客送禮盛行“黃籃頭”,粗竹篾編成,上覆紅紙,內裝水果;“包紮”,又稱“牛頭包”,黃粗紙包成長方梯形,上覆紅紙,內裝桂圓、蜜棗、胡桃、紅、白糖等;“盒頭”,厚紙盒裝貯的糕餅類。賀壽送麵條、壽糕,造屋上樑送饅頭、糕,遷新居送麵條、定勝糕,探望產婦送胡桃、雲片糕、紅糖,喪事送緗布、紙綻,年節有清明節送青綠餃,端午粽子,過年送鮮魚、豬肉、雞、鴨、年糕等。60-70年代,禮輕。80年代起,賀生育送滋補品和童裝等,賀壽多蛋糕,喬遷送蛋糕、工藝品等,喪事送“白人情”,有錢、被面、紙綻等。年節子女孝敬老人送補品,其餘親戚來往多送蛋糕、水果。舊俗送禮的如今大多改為送錢。送錢歷來用紅封袋,馬虎的用紅紙包裹。只有逢喪事用白紙。錢額喜事成雙數,喪事成單。人情花費以賀婚禮最大。

  作客、待客

  客到,主人先接過客人手中的物品。客人帶有汙穢物、溼傘,不帶入主人家中,置於門外。作客不能帶藥包上門(主要指中藥包,為主人購買的除外),此為大忌。另,家中有喪事,一般未過頭七,不宜出門作客(規矩大的人家要過了五七才出門作客)。

  客人入室,主人先要讓坐;主人未讓坐,客人不坐下。遇喜慶事,先敬客以糖湯,再敬茶、煙。主人敬茶,客人站立雙手接。客人不將茶水喝乾,不將茶葉吐在桌上、地上。主人家要有人陪坐說話,至少不能冷落客人。客在,主人不掃地,不打罵孩子。

  留客吃飯,至少備8只菜,備酒,稱“吃便飯”。進餐時,凡整隻雞、鴨、蹄膀、全魚等菜餚,主人未請,客人不吃。喝酒沒有一杯一口乾的習慣,大多小口慢呷,不行酒令。就餐用筷有六忌,一忌半途筷,將食品夾住又放下;二忌亂筷,挑精揀肥,在菜碗中亂翻亂攪;三忌窺筷,手握筷,目光盯住菜餚;四忌碎筷,用嘴撕拉筷上食物;五忌籤筷,以筷當牙籤;六忌淚筷,夾食品時滴湯不止。客未喝完酒,主人不先吃飯;客未吃完飯,主人不離桌。

  客人告辭,送至大門口或樓下。主人不相送,甚至不起立,被看作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攀親眷

  朋友間情誼篤深,為加深關係,或保持長久聯絡,就採用攀親眷的方法。攀親眷主要是“攀過房親”,即認乾兒子、乾女兒,還有拜兄弟、認姊妹等。

  攀過房親有多種原因,一是結婚多年,未生育,俗以為,認個過房兒子或過房女兒後可以得子女。二是生育兒子後,怕其夭折,又經算命術士胡謅,須過繼給某始人氏,即可太平無災。三是兩家交往甚密,再以過房形式發展為親戚關係,以增強聯誼。四是一方有財有勢,另一方竭力巴結,攀個親戚來找個靠山。近年來,城鎮居民攀過房親的越來越少,農村中仍有流行,多為感情需要和尋靠山型別,以迷信目的的不多見。

  兩家一經商定攀過房親,就要確定攀親吉日。攀親那天,過房女兒或過房兒子打扮一新,其父母備厚禮,帶爆炸、鞭炮前往乾爹媽家。松江人稱乾爹媽為“寄爹”、“寄媽”。稱“過房兒子”有兩個概念,一是乾兒子,二是入贅的上門女婿。

  過房兒子到了寄爹家,過去要行磕拜大禮,叫寄爹、寄媽,日前磕拜禮已除,僅存“叫應”而已。拜畢,燃放爆竹、鞭炮,以示慶賀。如孩子尚小,不會叫應,就在門口置一竹梯,父母將孩子從空格中遞給寄爹、寄媽,代為叫應。叫應後,寄爹、寄媽酌給孩子“見面錢”,或稱“壓歲錢”。寄爹家備豐盛酒菜招待過房親,有時也邀請至親好友同來慶賀。有的寄爹還要為過房兒子或女兒取個“寄名”,請人將寄名寫在紅紙上,過房兒子或女兒將其帶回,高貼在客堂間或臥室牆上。

  寄爹、寄媽在春秋兩季,要給過房兒子或女兒送些夏衣、冬裝,一般是第一年較認真,以後就馬虎些。過房親和其他親戚一樣看待,凡親戚間一應交往禮俗,都按此辦理。

  認姊妹,多為未婚姑娘所為。彼此性格相投,感情深切,互認為異姓姐妹,以姐妹相稱。人數或多或少,少則二人,多的有結九姐妹、十姐妹的。認姊妹形式各異,舊時,大多到尼姑庵一齊向觀音菩薩磕拜,再互拜。拜完,吃頓團聚飯。認姊妹的姑娘互助互利,彼此關照。出嫁後,仍然保持關係的也有,如親戚一般。日前認姊妹習俗已少見。

內蒙古社交往來習俗

  

  見面要互致問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問好;平輩、熟人相見,一般問:“賽拜努”(你好),若是遇見長者或初次見面的人,則要問:“他賽拜努”(您好)。款待行路人(不論認識與否),是蒙古族的傳統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裡做客必須敬重主人。進入蒙古包後,要盤腿圍著爐灶坐在地氈上,但爐西面是主人的居處,主人不上坐時不得隨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禮貌;主人請吃奶製品,客人不要拒絕,否則會傷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點也行。

  獻哈達也是蒙古族的一項高貴禮節。獻哈達時,獻者躬身雙手託著遞給對方,受者亦應躬身雙手接過或躬身讓獻者將哈達掛在脖子上,並表示謝意。

  蒙古族待客十分講究禮節和規矩。例如,吃手把羊肉時,一般是將羊的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送給客人。如果是用牛肉待客,則以一塊帶肉的脊椎骨加半節肋骨和一段肥腸送給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全羊宴包括薦骨、四肢、肋骨、胸椎、羊頭,有的地區還要加羊心、羊肝、直腸和羊肚。製法是將全羊的各部位倒入大鍋,水溫上升後,再加入一定量的熟嗜酸奶文火煮開,並經常翻動。腸、肚、心、肝和燎好的羊頭另鍋煮爛。另配調料。開宴時將煮熟的各部位放入大盤子裡,尾巴朝外,羊頭上要刻有象徵吉祥如意的“十”上桌。食用時主人要請客人切羊薦骨,或由長者先動刀切割,然後大家才同吃。姑娘在出嫁之前,孃家人須煮羊胸脯肉給姑娘吃,以此表示送別。烤全羊過去多用來進行祭典或祭敖包時才用,現在已成為盛大節慶或迎接貴賓用的一種特殊菜餚。


河北社交往來習俗

  受禮,這裡當然是指接受錢、物而言。但是作為受禮者,首先對“禮”的物質表達方式和精神表達方式要一視同仁,不能厚此薄彼。“禮”,在我們民族的傳統中,起碼有四五種解釋。“禮”最初本是敬神的意思,後來逐漸引伸為禮貌和敬禮;也可以理解為表示敬意或為了表示隆重而舉行的儀式,如婚禮、喪禮。“禮”還泛指貴族等級制的社會規 ...

藏族的社交往來習俗

     交往   假如家裡來了客人,主人家要親自出大門迎接,並讓客人先行。進了鍋莊房,火塘四周的男女老少都要起來連聲說“阿多各沙各羅”(請上邊坐),把客人讓到上首“卡普”或右方“卡西戈”的位置上坐。坐定後,主人家就馬上給客人奉上酒或茶。假如是男客人,就由男主人接待,主婦斟上的酒或茶,要先遞給男主人;再由男主 ...

湖北春節有哪些習俗?

  你瞭解湖北春節習俗嗎啊?湖北春節習俗有什麼特點?湖北春節有哪些習俗?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湖北春節習俗。   湖北團風人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後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 ...

陝西關中的往來習俗

  詩曰:“每逢佳節倍思親”。陝西人民重視親戚往來,親戚往來大體上可分為:賀有喜,慰有疾,吊有喪,平時往來,節日互訪,特殊聚會。   一、賀有喜   賀婚禮親戚中遇婚姻大事,根據關係之親疏,分別送不同禮物,有送衣服的,有送喜聯的、喜幛的,有送其它物品的,最多的是送禮錢,名為“人情”、“喜禮”。送東西多用紅包袱 ...

湖北襄樊漢江四橋在哪裡

  1、湖北襄樊漢江四橋,是漢十高速公路與襄陽高速公路連線線跨越漢江的特大橋。橋址位於丹江口水庫和王甫洲水庫下游,距丹江口水庫約109Km,距襄陽市區25Km左右。該橋於2003年建成。   2、大橋全長4618米,主橋為75+5×120+75米預應力硂變截面連續箱梁橋,引橋40×30m先簡後支連續預應力砼T ...

湖北襄樊漢江四橋在哪裡

  1、湖北襄樊漢江四橋,是漢十高速公路與襄陽高速公路連線線跨越漢江的特大橋。橋址位於丹江口水庫和王甫洲水庫下游,距丹江口水庫約109Km,距襄陽市區25Km左右。該橋於2003年建成。   2、大橋全長4618米,主橋為75+5×120+75米預應力硂變截面連續箱梁橋,引橋40×30m先簡後支連續預應力砼T ...

湖北襄樊旅遊景點

  湖北襄樊旅遊景點:   1、古隆中 :襄樊古隆中位於湖北省襄樊市襄陽以西13公里的西山環拱之中。古隆中是一個以諸葛亮故居為主體的風景名勝區,在鄂西北歷史文化名城襄樊市區和襄陽、南漳、谷城三縣交界處,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鏡莊、承恩寺、七里山、鶴子川等五大景區。主景區古隆中位於襄陽城西十三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