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陝西關中的往來習俗

陝西關中的往來習俗

  詩曰:“每逢佳節倍思親”。陝西人民重視親戚往來,親戚往來大體上可分為:賀有喜,慰有疾,吊有喪,平時往來,節日互訪,特殊聚會。

  一、賀有喜

  賀婚禮親戚中遇婚姻大事,根據關係之親疏,分別送不同禮物,有送衣服的,有送喜聯的、喜幛的,有送其它物品的,最多的是送禮錢,名為“人情”、“喜禮”。送東西多用紅包袱,或其它顏色的包袱上貼紅“喜”字。送錢也有時用紅紙包。送禮、送錢需雙數,忌用單數。給出嫁的女兒送禮叫添箱,給結婚的男子送禮叫賀喜。結婚之日,男方、女方或口頭邀請,或用紅柬請親戚參加婚禮,大擺宴席,名曰吃喜酒,或吃喜面,吃喜糕。民國23年(1944)《同官縣誌》載賀婚禮:“凡來賓慶賀者,先向主家祖先焚香叩首,再向主家雙揖曰:“恭喜,恭喜!”主家答揖曰:“大家都喜!”其賀禮,外家花紅、鞋襪,姑姨姊鞋襪均附大小餅,朋友則喜幛或禮幣,亦有送對聯或印畫者。”民國22年(1933)《葭縣誌》載賀婚禮:“婚嫁之期,親戚皆至,各送禮錢二、四百不等,並喜對、花紅、胭脂等類以作喜敬;主人款留一日,謂之喜筵。及親戚歸時,各酬以饅頭八個或六個,謂之‘茶飯’。”現在,城鎮結婚有向親友散喜糖的習俗,所以又有吃喜糖的說法。

  新婚之媳,和孃舅家往來較多。《米脂縣誌》載:新婚數日,孃舅家獨請女住,曰“坐對月”。 (王橋鎮無此習慣) “嗣屆女第一次生日,備針黹禮物於婿家,婿家設筵款待,曰‘知生’。送針黹禮物。凡婿家之父母、伯叔、兄弟、姑、姊妹鹹隸焉”。陝北其它地方也有知生之習俗。新媳婦生日,丈母孃攜帶禮物同親家會面,暢談雙方兒女幼時瑣事,增進感情,並受到熱情招待。岐山縣還有避涼的習俗:“六月六日,新嫁女母家授以單衣,謂之‘避涼’。”(《岐山縣誌》)澄城縣也有此俗:“六月六日,母家送新嫁女葛衫。”(《澄城縣誌》)此外,不少地方還有元宵節、五月端陽、伏日,七月初七日新嫁女回孃家躲節的習俗。禮泉縣還有倒燈的習俗:“新嫁娘未逾年者,其母家則於十四日(正月)前送燈,婿家是夜懸家門前,名曰‘倒燈’”(《續修醴泉志稿》)。(王橋鎮無此習慣)

  賀生育生男育女,喜事一宗,至親好友,必相慶賀。孃舅家最為關心,備雞蛋、米、面、新生兒之被褥衣褲等既探望又祝賀,其他親戚也在三日內攜帶面糖等物登門祝賀,叫澆湯。《臨潼縣誌》載:“生子則相索酒食,謂之‘破賀’。彌月,以虎頭銀鈴、綢布、果餅為賀。”《同官縣誌》載:

  “三朝:產婦母家備童衣、裹肚及掛麵、醬菜、幹餅送之,鄰里則捧麵條往賀,日‘下奶’。滿月:宴親友,即‘湯餅會’,各贈以賀禮。如同女朋聚飲二三次者,日‘吃喜’,送禮頗優。”滿月時,設宴招待,第一胎隆重,第一胎生了男孩更為隆重。在清澗縣,“女或生男,彌月岳家以銀製響鈴或項圈送之,生女,銀作耳環或手鐲送之”(《清澗縣誌》)。新生兒一百天叫百醉,滿一歲叫周醉,親戚也有賀喜的習俗。《葭縣誌》記載較詳:“婦人初產,母家必送米麵、肉食;縉紳之家僱一穩婆,平民則其母自往,謂之‘守月’。及彌月,外家備小兒衣服、臥單以往夫家迎之,並請戚族之送湯餅者(彌月之內,親族送肉、面、饅頭等物,日‘送湯’)。款以酒食(富家酒席,貧民棗糕),謂之‘做滿月’。及週歲,必請戚族盛集,令小兒姑母做醉鞋一雙,男子以醉鞋並書卷、筆墨、算盤、饅頭等件,女子以針線、剪刀、饅頭等件置盤中,聽小兒自取,以驗其志向,謂之‘抓晬’”。《洛川縣誌》(1944年本):“及彌月,則鄉黨親朋多贈銀鎖、銀牌、項圈、衣服、帽鞋等為賀,而外家並特備一大餅作環形,印以花紋,俗稱‘曲連’祝子將來圓滿也;主人則設筵酬客焉(酒菜五,取五子登科意;飯菜十三碗,俗稱‘十三花’,祝生子多也)。初次所舉子之週歲,外家須送衣料、曲連等,兩歲,三歲同,俗稱‘做歲’,三歲而上,取‘子生三年,免於父母之懷’意也。”

  祝壽親戚中有花甲、古稀、八十、耄耋老人祝壽,多近親相聚,歡慶壽誕。大戶人家也有高搭壽棚大宴賓客的習俗。親戚送壽桃、壽酒、壽幛、手杖等祝賀,主人以禮相待。《洛川縣誌)(1944年本):“邑俗男女祝壽,皆在六十歲以後(不滿六十,大抵家祝,不動親友)作壽者於生日設香案,奉壽星圖,圍以壽屏;本人拜祖先畢,然後子媳等獻時果拜壽。翌13,親友攜禮來賀,多奉壽匾、壽幛、衣帽鞋及食品等(皆冠以壽字,如壽桃——面制、壽麵等,惟鞋不冠壽字),或獻祝文;主人備壽筵焉(飯菜多為八大碗,取八仙慶壽意也。主人並邀歲相當者陪餐)。”《同官縣誌》載:“大抵六十歲始祝賀。被賀者衣壽衣、壽帽(即預製臨終時所著者。此俗或以為奇,但本地結婚尚藉著以為壽證),坐於中庭;午前,賀者向之跪拜祝壽。”

  還有,“凡人家登科、入庠、人監、壽期、造屋,親友族黨各具儀物、屏幛之類祝賀,主人晨、午備酒席款待歡飲”(《寶雞縣誌》)。現在子女上中專、大學,甚至參軍,親戚也登門祝賀,並有禮物饋贈,還有遠行往返,升官進級、修窯建房、喬遷暖屋等其它喜慶之事,親戚也登門祝賀,並贈以禮物。

  二、慰有疾

  親戚中有疾病,必予慰問。慰問病人時,攜帶糖果、糕點、麵食之類,並要擇13而行。民間傳說,某13不宜出行,或對本人,或對他人有妨礙,所以看病人尤宜擇吉日出行。此外,對有屋壞、遭劫、受別人欺侮等災難,也前往探視;需要賙濟者,也解囊相助。

  三、吊有喪

  有喪事,主人必報親戚。親戚理應弔祭。祭奠時用香燭紙錢,獻餅、獻酒、獻茶,有時獻牲禮、挽幛、輓聯。主人給親戚散孝布、孝帽。《高陵縣誌》載:“官員親賓聞訃,吊於喪家。未驗,至者入門易素服,以贈賻儀物授司書,人臨屍哭盡哀,遂吊。喪主持哭,喪主以下哭,稽顳無辭。成服以後,至者各以其服吊,具酒果、香燭,原則加貨,則皆書於狀,先使從者持狀通名,司書籍記,以禮物人陳靈前。喪主以下就位哭,賓人詣靈前興哀,哀止,跪焚香,酹灑再拜。喪主出帷,稽顙哭謝,賓答拜,慰唁出。喪主哭入。司賓延客待茶,賓退,送於門外。”殯葬日,“親賓致奠行禮,如成服致奠儀。”《涇陽縣誌》(清宣統三年[1911]),先一日小殮,“越日,親族來集,始大殮,帷堂而哭,戚屬之黨致豆腐、園蔬、面絲,名日‘哭飯’。以喪家哀,不舉火也。三日黎明,哭盡哀,成服,懸訃牌於門首,謂之‘出紙’。相知皆素衣弔唁,主人出白布一方給客,謂之‘散孝’,若甥、婿,則給布為孝服。七日一哭祭,七七日止。至百日又祭。……七七之中,必卜一日家祭。先期訃告親友,遠近往奠,贈賻、饋食,名稱情之薄厚,葬亦如之。自初葬以及窆棺,皆用樂,具酒食款賓客。富家備為豪侈,往往芻靈塞巷,僧道誦經,踵事增華,無所底止。”五服之內親戚,既要參加喪禮,又要穿白戴孝,還要獻各種禮物。舊時,有的地方孃舅家在殯葬日給已嫁之女送錢,名為束髮或收頭錢,並在喪服上搭以黑布、藍布,以示讓孝婦節哀振作,並祛兇求祥。親戚在殯葬之後的復三、盡七、百日、週年(俗稱期年)等也來焚香燒紙,對喪者致哀。

  現在喪禮日趨簡單,但親戚參加弔祭殯葬必不可少。即使實行火葬,親戚也有向遺體告別,到火葬場和參加追悼會等禮儀。

  四、節日互訪

  陝西親戚節日往來活動甚多,常有如下幾種:

  吃年飯。春節前,親戚互贈年茶飯。春節時,親戚間互相請吃年茶飯,並拜年問好,給孩子們送壓歲錢,給長輩送賀年禮物。如路遠者不便請吃飯,則互派孩子賀年,拜姑姨,拜舅舅,拜岳丈。尤其對岳父家,應年年拜,如自己不能前往,也應派兒女拜年。萬一不能前去,還可以給親戚郵寄精製的賀年片或年曆賀年。陝北有新婚之女和女婿一塊到岳丈家過小年(即人情日)的習俗。《續禮泉縣誌稿》正月初二日,“攜榼,蒸餅,率子婦,或乘蹇、駕牛車,各赴姻戚家交相慶賀,絡繹於途,名日‘賀年喜”’。《富平縣誌》:正月初二日,“各親黨以麵食、豚肉相贈,日‘拜節’”。《華陰縣續志》:正月初二日“赴戚友家,備儀慶節,仍互相肅柬奉邀,謂之‘春酌’。”《洛南縣誌》:“年節初三日送年後,擇吉遍詣親友家拜年。”《榆林府志》:正月“十六日,士女或往來親串家,謂之‘散百病’”。

  清明節,“姻戚以紙錢相遺,互相拜墓”(《興平縣誌》)。清澗、延川一帶互送子稚燕。

  端陽節,互相饋贈米粽、米糕。“姻親黨婭間,黍酒交相饋送。”興平、周至有“稚兒女鉛,磁製各種花獸系項膊,曰‘百鎖’。雜繪縫小角黍,縫一嬰兒相聯絡之,日‘耍娃娃’。族人姻戚爭巧樣,相問遺也”的習俗。澄城:“食角粽,飲雄黃菖蒲酒,復相問極。麥熟,女為新麥蒸食,送其父母,諺日‘麥上場,女看娘’。農家婦以麥秋後歸省母氏。母氏迎女而男子家,謂之‘歇涼’”。蒲城縣除向親戚饋贈端陽粽外,還“打造金銀艾虎遺姻家”(《蒲城縣誌》)。《同官縣誌》載:端陽節“外家或岳家送外甥或新女婿及女以裹肚、香囊,副以角黍、麻花及果品。姑姨亦送之。”橫山縣於端陽節“為長者饋角黍,為少者送長命縷。”西鄉縣“角黍、雄黃、枇杷之物,彼此相遺。”

上海松江的社交往來習俗

  親戚往來

  親戚間往來一般保持到血親第三代,即堂兄弟、表姐妹間還有走動。逢年過節,對方有婚、喪、生病、喬遷等事,需備禮前去探望、祝賀、相助。接到邀請後無故不去,又不打招呼;家中有婚禮、喪事等要事,故意不邀請對方,表示彼此斷絕往來。過後,雙方關係好轉,有意恢復往來,可在家中有事時邀請對方,對方應邀,即恢復親戚關係。平時走動不講究送禮,有事必備禮,俗稱“做客人”、“做人客”。

  親戚間的往來,主要表現在家庭事務上,著重於家庭與家庭之間的聯絡。這種往來僅僅表現為一種形式,或是服從於習俗的束縛。親戚之間有情投意合,說話投機的,猶如知己朋友,彼此之間的交往是一種快樂;但是如果雙方沒有好感,話不投機,即使是一種負擔,遇婚喪等事也非得前去作客或是邀請對方來作客不可。

  除禮節性的往來外,親戚間最大的往來是經濟上的相互支援。一方有麻煩,首先想到的是到親戚家去借錢,在松江人的觀念中,問親戚借錢是天經地義的事,且沒有到期還息的習慣。常有比較富裕的人囿於傳統觀念,被親戚借錢搞得不堪負擔的事發生。

  近年來,城區市民,特別是年青人有淡化親戚關係的趨勢,親戚間的交往大大少於朋友、同事、同學間的交往。比如自己有戀愛問題、工作問題、有喜怒哀樂,甚至經濟上有困難,不一定先去找親戚,大部分是先去找朋友商量、分析、幫忙;平時的娛樂活動大多是和朋友在一起。

  鄰里、熟人關係

  熟人相見,互打招呼,互致問候,稱“叫應”。迎面相見,故意不理睬對方,俗稱“不叫應”,常被視作是對自己的侮辱,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有時有表示斷絕往來的意思。

  70年代前,鄰居間大多彼此知根知底,來往密切,貨物可先用後借,燒菜缺少油醬可隨意取他人的應急,突然下雨自有鄰居代收晾曬的衣物,大多親如一家人。偶爾發生矛盾,一經勸說,也就釋然。鄰里串門稱“講張”、“白相”,較隨便,可在門口,可在房中,多已婚女性所為。鄰居有喪事,不請自到,幫助料理後事;逢喜慶,非要邀請才能參加,送禮稍薄於親戚。近年來,居民大多搬進了獨立單元的新樓房,鄰居間缺少溝通與瞭解,樓上樓下彼此不知姓甚名甚,見面不打招呼,互不往來。

  朋友交往,青年人多蕩馬路、遊公園、上娛樂場所,偶爾聚餐;中老年人以喝茶、聊天、敘舊為主。過去,市民住房狹小,朋友很少在家中聚會,今家庭聚會逐漸增多。朋友有紅白事,相互邀請,送禮如親戚,有的禮金甚至更高。平時來往不備禮,招待不講究儀式。

  送禮

  逢婚喪喜慶,親友間例須送禮,稱“送人情”。遇紅白事,所備禮物的價值,略高於前番對方贈送給自己禮物的價值,稱“抬一抬”。一般作客不計較禮物的價值,送與不送,送多送少無所謂,但上門探望病人,或準備在主人家吃飯的一般是要送禮的。禮物分錢、物兩類,50年代前,平時作客送禮盛行“黃籃頭”,粗竹篾編成,上覆紅紙,內裝水果;“包紮”,又稱“牛頭包”,黃粗紙包成長方梯形,上覆紅紙,內裝桂圓、蜜棗、胡桃、紅、白糖等;“盒頭”,厚紙盒裝貯的糕餅類。賀壽送麵條、壽糕,造屋上樑送饅頭、糕,遷新居送麵條、定勝糕,探望產婦送胡桃、雲片糕、紅糖,喪事送緗布、紙綻,年節有清明節送青綠餃,端午粽子,過年送鮮魚、豬肉、雞、鴨、年糕等。60-70年代,禮輕。80年代起,賀生育送滋補品和童裝等,賀壽多蛋糕,喬遷送蛋糕、工藝品等,喪事送“白人情”,有錢、被面、紙綻等。年節子女孝敬老人送補品,其餘親戚來往多送蛋糕、水果。舊俗送禮的如今大多改為送錢。送錢歷來用紅封袋,馬虎的用紅紙包裹。只有逢喪事用白紙。錢額喜事成雙數,喪事成單。人情花費以賀婚禮最大。

  作客、待客

  客到,主人先接過客人手中的物品。客人帶有汙穢物、溼傘,不帶入主人家中,置於門外。作客不能帶藥包上門(主要指中藥包,為主人購買的除外),此為大忌。另,家中有喪事,一般未過頭七,不宜出門作客(規矩大的人家要過了五七才出門作客)。

  客人入室,主人先要讓坐;主人未讓坐,客人不坐下。遇喜慶事,先敬客以糖湯,再敬茶、煙。主人敬茶,客人站立雙手接。客人不將茶水喝乾,不將茶葉吐在桌上、地上。主人家要有人陪坐說話,至少不能冷落客人。客在,主人不掃地,不打罵孩子。

  留客吃飯,至少備8只菜,備酒,稱“吃便飯”。進餐時,凡整隻雞、鴨、蹄膀、全魚等菜餚,主人未請,客人不吃。喝酒沒有一杯一口乾的習慣,大多小口慢呷,不行酒令。就餐用筷有六忌,一忌半途筷,將食品夾住又放下;二忌亂筷,挑精揀肥,在菜碗中亂翻亂攪;三忌窺筷,手握筷,目光盯住菜餚;四忌碎筷,用嘴撕拉筷上食物;五忌籤筷,以筷當牙籤;六忌淚筷,夾食品時滴湯不止。客未喝完酒,主人不先吃飯;客未吃完飯,主人不離桌。

  客人告辭,送至大門口或樓下。主人不相送,甚至不起立,被看作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攀親眷

  朋友間情誼篤深,為加深關係,或保持長久聯絡,就採用攀親眷的方法。攀親眷主要是“攀過房親”,即認乾兒子、乾女兒,還有拜兄弟、認姊妹等。

  攀過房親有多種原因,一是結婚多年,未生育,俗以為,認個過房兒子或過房女兒後可以得子女。二是生育兒子後,怕其夭折,又經算命術士胡謅,須過繼給某始人氏,即可太平無災。三是兩家交往甚密,再以過房形式發展為親戚關係,以增強聯誼。四是一方有財有勢,另一方竭力巴結,攀個親戚來找個靠山。近年來,城鎮居民攀過房親的越來越少,農村中仍有流行,多為感情需要和尋靠山型別,以迷信目的的不多見。

  兩家一經商定攀過房親,就要確定攀親吉日。攀親那天,過房女兒或過房兒子打扮一新,其父母備厚禮,帶爆炸、鞭炮前往乾爹媽家。松江人稱乾爹媽為“寄爹”、“寄媽”。稱“過房兒子”有兩個概念,一是乾兒子,二是入贅的上門女婿。

  過房兒子到了寄爹家,過去要行磕拜大禮,叫寄爹、寄媽,日前磕拜禮已除,僅存“叫應”而已。拜畢,燃放爆竹、鞭炮,以示慶賀。如孩子尚小,不會叫應,就在門口置一竹梯,父母將孩子從空格中遞給寄爹、寄媽,代為叫應。叫應後,寄爹、寄媽酌給孩子“見面錢”,或稱“壓歲錢”。寄爹家備豐盛酒菜招待過房親,有時也邀請至親好友同來慶賀。有的寄爹還要為過房兒子或女兒取個“寄名”,請人將寄名寫在紅紙上,過房兒子或女兒將其帶回,高貼在客堂間或臥室牆上。

  寄爹、寄媽在春秋兩季,要給過房兒子或女兒送些夏衣、冬裝,一般是第一年較認真,以後就馬虎些。過房親和其他親戚一樣看待,凡親戚間一應交往禮俗,都按此辦理。

  認姊妹,多為未婚姑娘所為。彼此性格相投,感情深切,互認為異姓姐妹,以姐妹相稱。人數或多或少,少則二人,多的有結九姐妹、十姐妹的。認姊妹形式各異,舊時,大多到尼姑庵一齊向觀音菩薩磕拜,再互拜。拜完,吃頓團聚飯。認姊妹的姑娘互助互利,彼此關照。出嫁後,仍然保持關係的也有,如親戚一般。日前認姊妹習俗已少見。

內蒙古社交往來習俗

  

  見面要互致問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問好;平輩、熟人相見,一般問:“賽拜努”(你好),若是遇見長者或初次見面的人,則要問:“他賽拜努”(您好)。款待行路人(不論認識與否),是蒙古族的傳統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裡做客必須敬重主人。進入蒙古包後,要盤腿圍著爐灶坐在地氈上,但爐西面是主人的居處,主人不上坐時不得隨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禮貌;主人請吃奶製品,客人不要拒絕,否則會傷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點也行。

  獻哈達也是蒙古族的一項高貴禮節。獻哈達時,獻者躬身雙手託著遞給對方,受者亦應躬身雙手接過或躬身讓獻者將哈達掛在脖子上,並表示謝意。

  蒙古族待客十分講究禮節和規矩。例如,吃手把羊肉時,一般是將羊的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送給客人。如果是用牛肉待客,則以一塊帶肉的脊椎骨加半節肋骨和一段肥腸送給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全羊宴包括薦骨、四肢、肋骨、胸椎、羊頭,有的地區還要加羊心、羊肝、直腸和羊肚。製法是將全羊的各部位倒入大鍋,水溫上升後,再加入一定量的熟嗜酸奶文火煮開,並經常翻動。腸、肚、心、肝和燎好的羊頭另鍋煮爛。另配調料。開宴時將煮熟的各部位放入大盤子裡,尾巴朝外,羊頭上要刻有象徵吉祥如意的“十”上桌。食用時主人要請客人切羊薦骨,或由長者先動刀切割,然後大家才同吃。姑娘在出嫁之前,孃家人須煮羊胸脯肉給姑娘吃,以此表示送別。烤全羊過去多用來進行祭典或祭敖包時才用,現在已成為盛大節慶或迎接貴賓用的一種特殊菜餚。


陝西志丹喪葬習俗

     生老病死自然規律,喪葬習俗因地而異,志丹的喪葬習慣有濃厚的地域色彩。過去,志丹喪禮很繁瑣,講究棺木老衣、埋場和戴縞,並要動陰陽、吹手,購置紙火進行喪儀活動,以其“揚名聲、顯父母”。   建國後,喪葬風俗多有變革,主要程式有:老人病危,告知親戚家門前來探看,商定後事,所有兒女都守在身旁。臨終時穿好老衣 ...

河北社交往來習俗

  受禮,這裡當然是指接受錢、物而言。但是作為受禮者,首先對“禮”的物質表達方式和精神表達方式要一視同仁,不能厚此薄彼。“禮”,在我們民族的傳統中,起碼有四五種解釋。“禮”最初本是敬神的意思,後來逐漸引伸為禮貌和敬禮;也可以理解為表示敬意或為了表示隆重而舉行的儀式,如婚禮、喪禮。“禮”還泛指貴族等級制的社會規 ...

湖北襄樊社交往來習俗

  家族 舊時,襄樊土著或外地遷入者定居一處,因人丁興旺而發展為大家族,有的村即以姓氏命名。如市郊董臺的董家、陳家營的陳家、劉家河的劉家,他們聚族而居,有族產、族規、族普,家族事務由族長掌管。家道富裕而輩份高的族人也有一定發言權,族內組織常常與鄉里政權組織混成一體。有的族長就是鄉長或保長、甲長、集族權政權於一 ...

藏族的社交往來習俗

     交往   假如家裡來了客人,主人家要親自出大門迎接,並讓客人先行。進了鍋莊房,火塘四周的男女老少都要起來連聲說“阿多各沙各羅”(請上邊坐),把客人讓到上首“卡普”或右方“卡西戈”的位置上坐。坐定後,主人家就馬上給客人奉上酒或茶。假如是男客人,就由男主人接待,主婦斟上的酒或茶,要先遞給男主人;再由男主 ...

陝西的衛生習俗

  圍繞著春節,幾千年來形成了許多風俗習慣。有些習俗,如接神、敬天等,帶有迷信色彩。隨著人們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漸被淘汰了,有的習俗,賦予了新的內容,如燃放鞭炮、張貼春聯和年畫、耍龍燈、舞獅等等,迄今仍廣為盛行。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每臨春節,家家戶戶都要清洗傢俱,拆洗被褥,開展一次衛 ...

明朝陝西關中大地震有幾級

  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的關中大地震,關於該大地震,各類史籍多有記載,現代科學家根據歷史的記錄,推斷當時的地震強度為8至8、3級。   這次地震的震中位於陝西華縣。由於地震於午夜(子時)發生,多數人還在熟睡之中,所以導致83萬人死亡,死亡人數與黃河氾濫造成的傷亡相當,是中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高的地震 ...

陝西關中種什麼小麥最適宜

  1、春小麥,不可以越冬,春(4-5月)播秋(9-10月)。   2、關中平原是由河流沖積和黃土堆積形成的,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有利於大規模機械化作業。   3、大體位於溫帶季風氣候區。春季氣溫回升快,溫度較高;夏季雨熱同期,水熱充足,適宜小麥生長。   4、附近的渭河、涇河、洛河可以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