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如下:
1、在鍋中倒入適量的水,開大火將水燒開;
2、待水燒開後,將湯圓下鍋;
3、待湯圓入鍋煮至浮起後,改用小火,煮五至十分鐘;
4、待時間到後,即可出鍋。
注意:
湯圓下鍋時,需用勺背輕輕推開,使湯圓分散,防止粘鍋底。
做法如下:
1、在鍋中倒入適量的水,開大火將水燒開;
2、待水燒開後,將湯圓下鍋;
3、待湯圓入鍋煮至浮起後,改用小火,煮五至十分鐘;
4、待時間到後,即可出鍋。
注意:
湯圓下鍋時,需用勺背輕輕推開,使湯圓分散,防止粘鍋底。
手擀麵是要熱水下鍋的, 如果是使用冷水,煮出來的麵條是粘的、口感也不好。
製作手擀麵的方法:
主料:麵粉250克、雞蛋2個。
輔料:食鹽1茶匙、清水適量。
做法:
1、準備所需材料;
2、雞蛋加鹽打散;
3、將打散的雞蛋倒入麵粉中,邊倒邊打攪;
4、再加入適量的清水,拌成雪花片狀;
5、將麵粉揉成了麵糰,蓋上保鮮膜醒20分鐘,再次揉合,揉至均勻後再蓋上保鮮膜靜止30分鐘;
6、把麵糰壓扁;
7、擀成面片;
8、在面片上撒上一層面粉,開始摺疊,一層層的折起來
9、切面,根據自己的喜好切成寬窄,切出來後,撒點麵粉,提起麵條的中間部份,輕輕抖開即可。
1、煮養生粥用熱水下鍋,可以節省很多時間,米粒也會因為內外溫度差異大而產生壓力,使米粒裂開產生細小裂紋,這樣米的香味就會出來了。因此米就特別容易熟,粥的營養也就漸漸出來了。
2、中國粥文化:在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粥的蹤影伴隨始終。關於粥的文字,最早見於周書:黃帝始烹谷為粥。
3、中國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為食用,2500年前始作藥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有西漢名醫淳于意(倉公)用“火齊粥”治齊王病;漢代醫聖張仲景《傷寒論》述:桂枝湯,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便是有力例證。
4、進入中古時期,粥的功能更是將“食用”、“藥用”高度融合,進入了帶有人文色彩的“養生”層次。
5、宋代蘇東坡有書帖曰:夜飢甚,吳子野勸食白粥,雲能推陳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後一覺,妙不可言。南宋著名詩人陸游也極力推薦食粥養生,認為能延年益壽,曾作《粥食》詩一首:“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從而將世人對粥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6、可見,粥與中國人的關係,正像粥本身一樣,稠粘綿密,相濡以沫;粥作為一種傳統食品,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更是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