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源遠流長的崇虎習俗

源遠流長的崇虎習俗

  老虎是兇猛的野生動物。它雄健壯偉,威風凜凜,勇猛頑強,無所畏懼,向有王者風範。對於生產和生活條件都很落後的古人來說,虎的兇猛強大無疑是對他們的威脅。他們懼虎、怕虎,繼而由懼怕到敬畏,把虎當做圖騰崇拜,並尊之為祖,奉之為神,多方面祈求它庇護保佑,這便產生了崇虎習俗。

  神明賢能的“祖宗”

  民俗學家烏丙安曾說過:“在我國東北、華南產虎的山林間,民間崇拜虎和虎神已成為古老傳統了。”(《中國民間信仰》)事實正是如此。我國東北的赫哲、鄂倫春、達斡爾等少數民族,過去都生活在深山老林中,靠狩獵為生。他們經常跟老虎“親密接觸”,對老虎非常崇拜。赫哲族人的阿克騰卡氏族,認為其始祖為一赫哲女子跟虎婚後所生,因而他們不怕虎,也不獵取所喜歡吃的動物,將虎奉若神明。鄂倫春人還把老虎尊為“獸王”,如果在狩獵中誤殺了老虎,要像安葬長輩一樣為老虎舉行隆重的葬禮。

  我國西南的少數民族中,也有許多崇虎民族。如居住在雲南巍山、南澗等地的彝族自稱是“虎族”,不但以虎自命,其十二獸曆法也以虎打頭。住在涼山和哀牢山的彝族自古以來都實行火葬。據說人死後若不火葬,就難以還原為虎了。還有的地區的彝族有過“老虎節”的風俗。“老虎節”從每年農曆正月初八日落時開始,到正月十五太陽昇起時結束。節日期間,全村戶戶敬香供“虎神”,每戶人家都要從門前到屋裡跳一場舞,以驅邪除祟,求“虎神”保護。他們認為只有過虎節人口才會繁盛,六畜才會興旺,莊稼才會豐收。白族也把虎奉為祖先,自稱是虎的兒女。他們還把白虎當神供奉,並認為人被虎食後就可以成仙。而納西族則把虎當作賢能的象徵。他們認為虎日吉祥,選擇虎日外出可得到虎的保佑。虎日出生的孩子也被認為非同一般,備受重視。

  驅鬼御兇的“門神”

  族也有崇虎的習俗。因為老虎的形象威武雄壯,古人便把它當作門神供奉,於除夕日將虎的畫像張貼在門上,以驅鬼御兇,趨吉避害。這種風俗,最早可追溯到周代,《周禮》上就有“居虎門之左,司王朝”的記載。東漢學者應劭在《風俗通義》中說:“上古之時,有神荼與鬱壘昆弟二人,效能執鬼。度朔山上有桃樹,二人於樹下簡閱百鬼,無道理,妄為人禍害。神荼與鬱壘縛以葦索,執以食虎。於是縣官常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於門,皆追效於前事,冀以御兇也。”這說明“畫虎於門”之風在漢代已廣泛流行。至晉代,此風仍興盛不衰。晉幹寶在《搜神記》中寫道:“今俗法,每以臘終除夕,飾桃人,垂葦索,畫虎於門,左右置二燈,像虎眠,以驅不祥。”以後這種習俗又不斷髮展、演變,從貼門神擴充套件到懸掛帶虎的圖畫。如華北各省除夕時,家家都在正廳內懸掛鎮宅的“神虎圖”,福建漳州則流行除夕掛《五虎圖》年畫,而山東濰坊一帶則在除夕掛《神虎圖》年畫,其意都是讓“神虎”保佑,驅鬼御兇,守家護財,確保平安。

  避邪禳災的“瑞獸”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裡,虎還被視為“瑞獸”,是勇猛、威嚴、正義、吉祥的象徵。根據這一特點,古人還把許多物品做成虎形,用以避邪禳災。

  我國許多地方,人們在五月端午這天要佩戴用艾葉製成的“艾虎”,產蠶繭的地方則佩戴用蠶繭製成的“繭虎”,還有的在兒童背上系彩帛制的虎頭,以此來“鎮五毒”,消禍殃。

  有些地方,給兒童穿虎頭鞋,戴虎頭帽,玩虎頭形布玩具,甚至連孩子的枕頭也做成虎形,據說這樣就可以保佑孩子平安,長命百歲。陝西省西府等地嬰兒過滿月時,舅家要送去一隻黃布做的小老虎,祝願孩子將來像老虎一樣威武強健;進大門時,要把布老虎的尾巴折斷一節,丟在門外,以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災無難。在浙江海寧地區,每到端午時節,人們除了賽龍舟、包粽子等活動外,外婆和舅舅還要為新出生的小外甥準備虎頭帽、老虎衣,由外婆在端午節這天送到女兒家。家家戶戶的孩子這天都戴虎頭帽,穿老虎衣,沐浴在老虎的“恩賜”之中。

  江浙地區在年節時,有剪虎形“老虎柏子花”相互贈送的習俗;而山西、陝西等地則有除夕、清明時做虎饃祭祖或相互贈送的習俗,這些都是祈求“虎神”保佑,平安吉祥。晉南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柳葉菜,虎頭饃,祖先墳冢把頭磕。陳麥饃饃您吃著,七月十五您回來,給您蒸個大棗果。”歌謠唱的就是清明節用虎饃祭祖的習俗。

  迸人的崇虎習俗,有利於虎的保護,所以虎在我國的分佈曾經十分廣泛。然而,由於這種尊崇是建立在人虎力量對比之上的,當虎的力量強大、人的力量相對較弱時,人便畏虎、敬虎,把虎奉若神明;當人的力量強大起來,尤其近現代用上先進武器時,自大的人類便不再把虎放在眼裡,遂對它濫捕亂殺,使其很快成為瀕危動物,有的種屬已經滅絕。因此,要使虎等野生動物切實得到保護,還必須提高國人對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保護生態環境的重大意義的認識,並用法律形式約束人們的行為。僅靠傳統的崇虎觀念,已難以起到保護作用了。

  ■相關連結

  野生東北虎:境內不到20只

  東北虎在長達百萬年漫長歲月的演化過程中,適應了北方的氣候和生活條件。在自然狀況下,雌性東北虎平均兩年半繁殖一次,因而虎種群增長比較慢。除了人類,東北虎在野外沒有天敵,但東北虎幼仔有時也會面臨母親乳汁不足、氣候惡劣、疾病其他猛獸襲擊的威脅,有些幼虎就夭折了。虎一般能夠活20~25歲,但在野外,虎的壽命一般不超過15年,大多數的生命歷程常常由於夭折、飢餓、爭鬥、疾病、人類的獵殺而提前中止。

  歷史上,東北虎曾經分佈廣泛。當時由於人煙稀少,森林繁茂,東北虎也是“虎丁興旺”,以致“諸山皆有虎”。但隨著人類生活範圍的增加和森林面積的減少以及漫無節制的大量捕殺,東北虎的種群數量大幅度下降,其分佈範圍迅速向北退縮。上世紀80年代末期,長白山區的虎已經基本絕跡,只有少數個體殘存於吉林琿春市。1998年,來自中、美、俄三國的虎豹保護專家對吉林省的東北虎數量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吉林省長白山區東北虎的數量已僅為7~9只了,而東北虎在長白山區的分佈已由20世紀90年代初散佈於長白山區,退縮為兩個較狹窄的分佈區。據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統計,目前全世界僅餘500只左右的野生東北虎,大部分生活在俄羅斯遠東地區,中國境內只有不到20只……

福建平和縣的三平村崇蛇習俗

  平和縣文峰鎮三平村一帶生長著一種黑色無毒蛇,小的一尺多長。當地群眾把蛇當做保佑家居平安的神物,尊稱蛇為 侍者公 。他們認為家裡有蛇是吉祥的象徵,蛇越多越吉利,因此,這裡的群眾是禁止打蛇的。由於千百年來蛇與人類共處,出現了蛇不怕人,人不怕蛇的現象。人在床上睡,蛇在床下爬,是司空見慣的事,人們毫無 後顧之憂 ,照樣安穩睡覺。有時蛇會鑽進被窩,蜷曲在主人的腳旁。有的人夜間不小心踩住蛇尾,被蛇咬上一口,也是一笑了之,決不進行報復。相傳在一千一百多年以前,這裡的深山密林之中,經常有蛇妖搗亂,危害群眾。到了唐代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僧人楊義中使用法力制服了蛇妖,從此蛇妖改邪歸正,成為楊義中和尚的隨從侍者。另一種說法是,福建古代居住的閩越族,是以蛇為 圖騰 加以崇拜的,三平 村崇蛇也是一種遺風。

閩族崇蛇習俗

  對蛇的圖騰崇拜,是福建古代先民閩族的獨特信仰。這種信仰;使閩越族與我國南方崇奉鳥圖騰的于越族和尊火崇鳳的楚蠻族判然分別。

  東漢文字學家許慎解釋"閩"字時說:"閩,東南越,蛇種。"他認為閩人是蛇圖騰的種族,這是對的,但以為閩是東南方的越族則不確。有人解釋"閩"的造字說:"閩為山地,多出蛇蟲之類,故門下增蟲字,以示其特性。"蟲字,實即蛇字。故有人乾脆說,閩就是門內養蛇者。前人有養蛇以滅鼠,養蛇以防止野獸襲擾的。清代劉燕庭曾記述:"福州城內有蛇民,服飾與平民異,其丁甚少。"

  古代,中原人認為南方多蛇,又賤視南方種族,故往往以蟲(蛇)命名南方各族,如蠻、閩、蜒、巴、蚩等。楚人本自認為蠻夷,但他們也視比之更遠的南方之地為畏途。《楚辭·招魂》有句:"南方不可以止些","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雄虺九首,往來倏忽"。認為南方是蛇虺出沒的荒遠之區。《福建通志》載:"南方暑溼,近夏瘴熱,暴露水居,蝮蛇叢生。"可見閩人處境險惡,日與蟲蛇為伍,他們對蛇的崇奉,含有避禍求福的意味。

  閩人崇蛇的表現形式很多。古代有"翦發文身",以像龍子或鱗蟲,祈求在水中避龍蛇之害。世代在水中生活的(上疋下旦)人,在船上供木龍(木雕蛇像)祈禱,還在岸上建蛇神廟,"畫蛇以祭,自雲龍種"。與此類似,福建各地都建有蛇王宮、廟以崇祀蛇神,保留至今的有南平西芹、長汀羅漢嶺、閩侯洋裡等處的蛇王宮。福清、莆田等地的蛇王廟稱"青公廟"。南平樟湖板及其附近山村的蛇王廟,至今每年七月初七還要舉行祀蛇賽神的慶典。平和縣三坪寺一帶村民,以往有飼蛇以看家守戶的習俗,至今與蛇共寢也恬不為怪。在三坪寺古廟中供奉的"侍者公"即為蛇神。至今,閩、浙和臺灣等地,仍流傳不少蛇與人結合的神話故事。如蛇郎君、白娘子等。類似閩族人的崇蛇現象在臺灣也有,由此也可推知閩臺人民在古代的交往及其種族淵源關係。

  再往前追溯到遠古時代,我們還可以看到這種蛇崇拜的證據。漳州地區儲存不少蛇形巖畫和石刻。如華安草仔山有一塊蛇形石刻,上有母蛇、幼蛇、蛇卵組成的生動畫面。華安縣蕉林村,還有5組類似的蛇形石刻,分別表現兩蛇交尾、蛇產卵、幼蛇破殼、群蛇遊動的影象。詔安縣溪口村的一塊孤石上,刻有兩組蛇產卵的影象。這些年代久遠的石刻,所表現的蛇的生活、形態,應是古閩族人崇蛇的心理和習俗的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3000多年前,閩族形成和發展時期,以黃土侖型別文化為代表的福建青銅時代(相當於中原商周時期)的陶器上,就充滿了蛇圖騰的印記:陶器上的蛇形堆塑,陶器表面的蟠虺紋飾,以及仿蛇皮花紋的各種幾何形圖案,都顯示了早期閩族人對蛇的信仰與崇拜的鮮明特徵。


南平習俗

  閩人崇蛇,福建的先民閩越人早在秦漢時期就以蛇為圖騰崇拜。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就有說道:“閩,東南越,蛇種”。 西漢以後,福建的崇蛇習俗仍隨時可見。隨著時光的流逝,歷史的變遷,閩越人在漢武帝平定閩越後,逐漸消失並融合於漢民族之中,但作為閩文化的很重要特徵之一的崇蛇習俗,仍廣為流傳於民間。至今在八閩大地都 ...

州喪葬習俗

  舊時多為土葬,人死後停喪設靈,口銜菸葉,放昇天炮,門貼X狀白紙,屋內“出死星”,為死者沐浴,穿壽衣,入棺不封,停於堂前,頭前供飯,腳下點燈,焚燒老袱,陰陽開路,請德高望眾者點主,設靈哭奠。親屬著喪服,孝男孝女披麻戴孝,守靈舉哀,遣員報喪,張貼訃告,親朋送祭幛祭聯,孝子哭拜,封棺盛殮。3日後親人聚齊時告別遺 ...

怎麼死的

  他經營崇城多年,城區的防禦設施龐大而堅固。但架不住周姬昌軍隊的猛烈攻擊,再加上週姬昌製造了幾種雲梯、臨車、衝車等先進的攻城器械,結果,崇城被攻下,崇侯虎被擒後周文王姬昌下令斬首。 ...

是什麼關係﹖

  崇侯虎、崇黑虎是兄弟關係。   崇侯虎,為有崇氏國君,侯爵,名虎。受商封為侯,是紂王的重要羽翼。那是商紂王時代,距今約3100年紂王為政殘虐,對百姓施以炮烙之刑。西伯昌暗中嘆息,被他獲知,告於紂王,紂遂囚西伯於羑里,今河南湯陰北。   崇黑虎在虛擬小說《封神榜》中,為殷商北方侯崇侯虎的弟弟,曾隨截教仙人修 ...

源遠流長的巴蜀地區節日習俗

  在我國的諸多地區,都有屬於各自民俗的節日活動。今天,要透過巴蜀文化介紹的是關於巴蜀地區世代相傳的節日習俗。看看其節日習俗和漢族有什麼樣的不同,又有什麼樣的特色。下面,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吧。   巴蜀盆地內的最流行的年節古俗是漢族的習俗,它與中原地區的民俗在內涵上基本是一致的,但也有它的不同之處。由於巴蜀從 ...

源遠流長、風格迥異土族婚禮習俗

  結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很多新人都會按照當地的婚禮習俗來完成婚禮。而每個地區的習俗不同,那你知道少數民族之一的土族的婚禮習俗是怎麼樣的嗎?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土族文化吧!   結婚前一天,男方在下午請兩名能歌善舞、能說會道的“納什金”(即娶親者)帶上娶親的禮品和新娘穿戴的服裝、首飾,拉著一隻 ...

源遠流長的蒙古族養駝習俗文化

  駱駝在很早以前就有人開始馴養,作為役畜以供馱運與騎乘,在沙漠地帶更是作為重要的交通工具。在源遠流長的歷史中,駱駝在生活實踐中更是為人類做出重大的貢獻,是人類忠實的夥伴。蒙古族的養駝習俗是遠近馳名的,那麼在蒙古族文化中養駝都有哪些習俗。   蒙古族養駝習俗之賽駝   蒙古族賽駝是蒙古族傳統體育競技專案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