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黃老行政管理思想是在先秦黃老學說的基礎上適應漢初百廢待興的歷史背景而發展起來的。其行政管理思想主要體現為:無為、德刑並用、重民的行政管理原則;明法輕刑的行政實施方法;重農、薄賦的宏觀經濟管理政策;嚴己寬下的人事管理思想等等。
1、從社會角度來講:漢朝對於秦朝會如此之快的覆滅是有深刻認識的,因此政治偏向散漫,民眾也因為遭受苛政的壓迫亟,需緩解和休養生息,這是採用黃老之術的客觀要求。
2、從意識角度來講:人們普遍缺乏對政治嚴肅性的認識,這種風格自然是自下而上的,說明時人對統一的中央政府的權威是沒有認識的,這是黃老之術的生存土壤。
3、從學術角度來講:儒家經典毀於秦火,唯有道家,陰陽家,縱橫家還在活躍,漢朝一統之後縱橫家失去的生存空間,只剩道家和陰陽家,所以這兩家聯合了法家,摻和了儒家墨家一部分合理之處而形成了黃老之術。
黃帝和老子的思想稱為“黃老之學”,具體來說,在社會政治領域,黃老之學強調“道生法”,主張“是非有分,以法斷之,虛靜謹聽,以法為符”,認為君主應“無為而治”,“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上述主張在漢初產生了一定影響,出現了“文景之治”,東漢時黃老之學與讖緯迷信相結合,演變為自然長生之道,對原始道教的形成產生了一定影響,本質是治生(養生)治國。
“黃”指戰國時的黃帝學派(融合道家、神仙家和陰陽家的思想,偽託黃帝著書,《史記·封禪書》記載“黃帝且戰且學仙”和“仙登於天”)。“黃”即是黃帝思想,後老子在此基礎把其發展成系統,最後確立以“道”為核心的道家思想。 ...
歷史背景:
1、經濟:明中後期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萌芽的出現;
2、政治:專制統治腐朽,土地兼併嚴重,農民起義頻繁發生;
3、思想:八股取士,因循死板,西學東漸中,近代科技傳入中國。 ...
黃是黃帝,老是老子。黃老思想實際上是道家的政治思想,它在政治上強調"寂若無治國之意,漠如無憂民之心,然天下治",即"無為而治"。西漢建立之初,社會形勢是處在秦末以來的長期戰亂之後,人口散亡,經濟凋敝,物價飛漲,社會動盪不安。劉邦為了鞏固統治和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發展生產,改善 ...
韓信是一個典型的謀戰派代表人物。他身兼先古諸兵家之長,專研《孫子兵法》和《司馬穰苴兵法》。
背景則是中國古代思想輝煌的最後時期,六國覆滅僅才十幾年,很多先秦思想得以儲存,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誕生的一些兵法大家如孫武、吳起、司馬穰苴、尉繚子等等給了韓信很多學習的機會。
韓信用4年平定天下之後,制定大漢 ...
1、《天意》作者是錢莉芳。
2、《秀麗江山之長歌行》作者是李歆。
3、《大秦霸業》作者是玉晚樓。
4、《謀定三國》作者是避世的麒麟。
5、《大秦帝國》作者是孫皓暉。
6、《漢侯》作者是宜修。
7、《流氓天子》作者是黃玉郎。
8、《尋龍記》作者是無極。
9、《大漢帝國》作者是 ...
儒家學說作為中國思想文化重要源頭,是在春秋末期社會大變革和“學術下移”的過程中,由孔子首先創立的。面對當時“禮壞樂崩”的局面,儒家標榜“仁”、“義”,主張“克己復禮”,企圖透過提高人們的道德水準,重建一種像西周那樣的等級有別、尊卑有序的理想社會。
儒家學派創立後,曾一度與墨家並稱“顯學”。但是,因為儒 ...
在主導意識形態的確立方面,從秦亡到漢興,短短的十五年曆史,留給後人的卻是一片幽幽的思考和意味深長的反省。建漢之初,對前朝政治作一個理論的總結和評價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思潮。實際上,不妨將之看作是一場有關漢代治國之道選擇的“大討論”。陸賈應高帝的要求著作《新語》十二篇,破析“秦所以失天下”的原因。賈誼則寫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