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潮汕拜老爺,潮汕地區的祭祀活動

潮汕拜老爺,潮汕地區的祭祀活動

  拜老爺是潮汕地區的民間傳統習俗。是一種對神的祭祀活動。而且這項民間習俗的歷史悠久,影響十分廣泛。而且在廣東文化中,在不同的時節需要拜不同的“老爺”範圍很廣,所以涉及的神仙很多。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這個祭祀活動吧!

  “拜老爺”是潮汕地區一種傳統的民間風俗,是一種對神的祭祀活動。其歷史悠久,祭祀物件龐雜,影響非常廣泛。由於歷經千百年的民間崇拜和神化,以及歷代統治者的喧染、利用,祭拜老爺及其場所(老爺宮)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說起這潮汕人“拜老爺”,學問實在太大了,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老爺”要拜,範圍之廣,涉及的神仙之多,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每月除了初一十五要拜家裡的地主爺之外,一年裡還有天公(玉皇大帝)、佛祖(如來佛祖)、觀音娘娘、土地公公、財神、月娘(月神)、門神、祖宗……特別是正月裡,拜老爺更是頭等大事,事關家宅一年興衰,從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幾乎每隔兩三天就要拜一次,場景堪稱盛大。

  相比於拜佛等宗教活動,“拜老爺”更具地方性和靈活性。“拜老爺”的活動時間是以農曆為標準。農曆每月的初一,十五兩天為固定的祭祀時間。這兩天一般在家裡舉行,形式較簡單。主要是祭祀地主爺和天公,擺上香爐,燭臺,和供品,燒香祈禱後再燒冥紙。除外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神的誕生日,形式隆重且莊嚴。

  例如天公誕日,土地公誕日,尤其是正月,“拜老爺”不僅活動多而且規模大。家裡要祭祀,還要到“老爺宮”去祭祀。供品也要講究,有三牲:豬,雞,魚;有特定做的潮汕粿食,如發粿,乒乓粿,桃粿等,有各種新鮮生果,還有必備的滷鵝。每個村有各自規模盛大的“迎老爺”活動,寺廟要供奉超大型的香,請歌仔戲表演,有儀仗隊遊行,放鞭炮煙花等。

  “拜老爺”除了燒香燒冥紙外,也有“問杯”形式。拿兩片由竹頭或木頭製成的杯,祈禱後摔到地上。如果兩片都成反面,便是“笑杯”;如果兩面都成正面,則是“穩杯”,都不吉;如果一正一反,則為“聖盃”,是吉兆,預示著祈告內容可以實現。這種形式也用於跟神的對話,聖盃則表示神靈同意你的請求,反之,則不同意你的請求。

  祭拜神明,是中國人乃至全人類都存在的現象,潮汕人也一樣,如《東里志》(陳天資,明萬曆二年)所云:“粵俗尚貴,祠廟興矣”。在潮汕地區存在著成千上萬的大小神廟,神廟裡供奉的神明,有自然神明(天地父母、太陽神、月神、風雨雷電諸神、山川河流動植物諸神……)佛門諸神、道教諸神、帝王聖賢英烈清官等等。

  每逢初一、十五,可見提籃擔筐的婦女們,奔走於各個廟宇之間,虔誠膜拜。神明在潮汕統稱為“老爺”,為何潮人會如此的痴迷神明崇拜,而且是多個神明一起供奉呢。應該來說有一定的地理與歷史原因,潮汕地處沿海地區,也屬南蠻之地,自古以來天災較多,且文化發展較遲,原始宗教思想基礎導致了信神。

  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思維概念,當人們在遇見自身無力支配的命運時,便容易萌發信神心態,人們所以信神、祀神,無論是偶像或自然形象,都是由於認為這樣做是對自己有用處和好處的,企望“有求必應”才去拜祭,究其原因主要有:畏懼心理、保險心理、娛樂消遣心理、偶像崇拜的心理等等。

  拜神這種東西其實是很難定位的,說它是封建迷信可以,說它是一種信仰也可以。信仰是一種好東西,人不能沒有信仰,人總要有一些精神寄託與精神力量支援,但信仰得太過的時候便成了迷信。現今的潮汕人同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樣。

  雖認為世界沒有神,但拜一拜神也無妨,起碼得到心靈上的安撫,所謂“寧信其有,不信其無”,潮汕的這種信仰崇拜基本上承續了漢人對社會的各種傳統信仰。而由於種種的拜祭活動使得潮汕的神多了起來,神廟也隨著多了起來,並漸漸成為民俗文化中一個典型的、有特色的組成部分。

潮汕拜老爺宮需要什麼貢品

  豬、雞、魚,各種富有本地特色的潮汕粿食,如發粿、紅粿桃、老爺餅等;“拜老爺”是潮汕地區一種傳統的民間風俗,是一種對神的祭祀活動。其歷史悠久,祭祀物件龐雜,影響非常廣泛。歷經千百年的民間崇拜和神化,以及歷代統治者的喧染、利用,祭拜老爺及老爺宮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潮汕“拜老爺”,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老爺”要拜,每月初一十五要拜家裡的地主爺,一年裡還有天公、佛祖、觀音娘娘、土地公公、財神、月娘、門神、祖宗等,特別是正月裡,拜老爺是頭等大事,事關家宅一年興衰,場景堪稱盛大。

潮汕迎老爺的鑼鼓曲叫什麼

  潮汕迎老爺的鑼鼓曲有:《步步高》《花好月圓》《喜洋洋》《春江花月夜》《戰颱風》《大浪淘沙》《豐收鑼鼓》《高山流水》等。

  迎老爺是廣東省潮汕地區的民俗祭祀文化活動,潮汕人稱神仙為老爺,當地民間是多神崇拜的,各村都有自己的神。每年年初,潮汕地區都有迎老爺的風俗。就是將神像從廟裡請出來,到村子裡遊行,在一個地方舉行拜祭儀式,然後再送回神廟安放。


八大潮汕文化特色講述潮汕歷史淵源

  說道潮州文化那就不得不說一下他的歷史淵遠了,在地區文化中潮州從秦始皇那時候就以潮州為中心發展,隨著不斷地的融入新的文化如古代南粵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等,潮州文化西區了他們中的優秀部分,經過時間長河的沉澱就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潮州文化,那麼他都有哪些特點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潮汕 ...

香港民間的“太平洪朝”習俗與祭祀活動儀式

  “太平洪朝”是粉嶺圍彭氏在每年正月十五和十六日舉行的大型宗族性祭祀活動。於該活動開始之前,彭氏族人會先進行“點燈”儀式,但每年舉行的日期並不固定。要視乎擇日的結果。雖然如此,舉行日期不得遲於該月的十五日。   開燈   神棚入囗的頂部懸掛了一盞大花燈,在所舉行日期早上開始燃點,直至十六日,“朝首送燈”,分 ...

臘祭歷史祭祀活動

  臘八節起源於古代的“臘祭”,到南北朝時期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臘”是古代的一種祭祀儀式,“臘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那時的人們在一年的最後一個月去。野外獵取各種野獸,用於祭祀百神,以祈求來年五穀豐登,家人平安、吉祥,稱之為“臘祭”。   由於“臘祭”常在十二月舉行,故秦漢以後這個月被稱為臘月。但當時“臘祭 ...

東南中南地區

  畲族,自稱“山哈”或“山達”,意為居住在山裡的客人。但文獻記載中稱畲族為“畲人”,意思指在山裡搭棚而住的人。畲族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兩省的廣大山區,其餘分佈在江西、廣東和安徽省境內。其聚居點多為數十戶人家組成的自然村寨,因而形成典型的散居與雜居特點。   畲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自己的文字。百分之九十九的畲族 ...

東北內蒙古地區

    滿族主要分佈在中國的東三省,以遼寧省最多。另外,在內蒙古、河北、山東、新疆等省、自治區以及北京、成都、蘭州、福州、銀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數散居滿族。   滿族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人,其後裔一直生活在長白山以北、黑龍江中上游、烏蘇里江流域。1644年清軍入關,統一了中國,形成滿漢長期雜 ...

清明節的祭祀活動

  清明節是中國三大鬼節之一(另外兩個鬼節是七月十五、十月一)。“鬼節”即是悼念亡人之節,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節日相對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參與者是全體國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亡魂。從唐朝開始,朝廷就給官員放假以便於歸鄉掃墓。據宋《夢粱錄》記載:每到清明節,“官員士庶俱出郊省 ...

績溪舉行紀念唐越國公汪華大型祭祀活動

  日祭祀活動在上莊鎮餘川村舉行。   越國公汪華(586—649),本名世華,字國輔,號英發。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據不完全統計,唐、宋、元、明以來,先後有九位皇帝十五次為他下詔封王,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五個朝代九位皇帝在不同時期同時加封一人,先後延續了近千年,是極為罕見的。徽州人民始終把他當作能夠保佑眾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