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灶王爺什麼時候送什麼時候接+祭灶王爺的飲食風俗盤點

灶王爺什麼時候送什麼時候接 祭灶王爺的飲食風俗盤點

  從生活經驗來說,節日是會帶給大家一些影響的,瞭解節日的重要性是必須的,因為文化的傳播是經過時間考驗的,灶王節有團團圓圓的意思,在中國,很多的節日都會像過春節那樣重視灶王節,瞭解灶王節的風俗習慣和傳統是很重要的。

  灶王爺接送時間分析

  灶王爺接送時間通常都是,每年臘月廿三送灶王爺,除夕接回來。但是,有一些地方是正月初四迎灶神,迎接灶神回來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迎接灶神回來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送灶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寓意祈福祛邪避災

  灶神又稱灶王爺,中國民間傳說灶神每年臘月二十三晚,上天彙報,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間。是神話傳說中等級最低的地仙。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中國民間祭祀灶神的歷史十分悠久。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博頰,祭灶神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祭灶節飲食風俗盤點

  祭灶節的時候,人們一定會去吃餃子,意思是指餃子迎風面,還有一些吃糕和蕎麵。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過了二十三,中國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

中國元旦的傳統美食介紹 傳統飲食風俗盤點

  任何一個節日都有相關的傳統美食的風俗,對於元旦節來說,也是這樣的,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為了紀念某個節日,或者是在某個節日的時候,舉行一些儀式感,就會在過節的時候,做一些美食,代表以慶祝這個節日的到來,還能夠進補一次。

  吃魚昭示甜甜蜜蜜

  魚昭示新年財源廣進,糖醋鯉魚吃起來甜而不膩,滑而不澀,昭示著日子甜甜蜜蜜,平平穩穩。作為元旦的壓軸菜最是適合不過了。豆花魚片、酸菜魚、清蒸鱸魚、冷鍋魚、烤鰻魚、豆瓣鯽魚、乾燒鯧魚、酸辣小黃花魚、糖醋帶魚、秋刀魚、泡菜魚、香煎龍利魚,這麼多魚為什麼要吃糖醋鯉魚,有一個傳說講的是舜傳位給禹,沒有傳位給他的兒子,人們為了紀念他的開明,就在一月一日慶祝這個日子,年年有餘。

  吃節糕寓意財運來

  過節時,人們都喜歡吃節糕,其中富家僱人制糕,一般人可在糕店購買,元旦前以糯粉濺蔗糖或灰汁籠蒸春糕,圍徑尺許,五六寸,雜諸果品歲祀,遞割為年茶,以相饋答,形制類似今天的生日蛋糕,清顧祿清嘉錄卷十二記載更為詳細,說將黍粉和糖為糕,叫做年糕,有黃色和白色之別。大的一尺防為方頭糕,還有像元寶的糕元寶,用於除夕供先、親戚朋友間的贈答,此外,還有細長的條頭糕、寬大的條半糕。

  屠蘇酒賜吉祥降福祉

  元有開始之意,旦有太陽昇起的意思,意味著新的一年將如太陽昇起一樣充滿活力,屠蘇酒,是元旦的時候要喝的一種酒,故又名歲酒。屠蘇是古代的一種房屋,因為是在這種房子裡釀的酒,所以稱為屠蘇酒。在中國為數不多的歷史文化名酒中,屠蘇酒一枝獨秀,文化內涵無與倫比。有些地方,還傳為神話,認為屠蘇酒不但能防治百病,而且可賜吉祥、降福祉。

春節習俗之各地祭灶風俗盤點

  祭灶的習俗在全國各地都存在,當然一些少數民族如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的少數民族,是不祭灶的,但會以另外的方式進行。 在過去,祭灶是馬虎不得的,萬一灶神到玉皇大帝那你家告黑狀,那一年的運氣就慘了。所以,家家都很重視,希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以各種方式賄賂灶神,給他餞行西去。 一般來說,各地以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為多,也有少數地方是二十五。 如北京:二十三日“祀灶”《北京歲華記》;廣東番禺:二十三日“小除”,祭灶以花豆灑屋(同治《番禺縣誌》);廣西新寧:二十四日,夜備香燭送灶神,俗謂之小年(光緒《新寧縣誌》);江蘇泗陽:二十三祭灶,也有二十四(民國《泗陽縣誌》) 到底哪一天過祭灶,是的講究的。一般來說是“金三銀四”,也有“官三民四”、“兵三民四”。 二十五也有的,但在我的老家蘇北泗陽(全國大多數地方都這樣),如果說某家二十五過祭灶是罵人的——“金三銀四,王八蛋二十五”。不過,在東南沿海有的真就是二十五過祭灶,如福建便有二十五過祭灶的風水,即所謂“官三民四家五”。福建的龍泉:祀灶,臘月二十五日薄暮“祀灶”,是日午時以先神(乾隆《龍泉縣誌》)。 祭灶所用祭品,花樣很多,但離不了甜品,一般是糖餅、糕點。 江蘇南京:二十四日用灶糖“祀灶”。《金陵賦》注:吾鄉臘月二十三日“祀灶”。以餳膠牙為黃白金式,命日‘灶糖”,薦諸槃中,放爆仗,具芻豆,謂之‘送灶”;至‘除夕”則謂之“接灶”)(正德《江寧縣誌》)。 河北一些地方:“祭灶”,十二月二十三日,為祭灶日,相傳是晚灶君上天朝玉皇,報告人家一年之善惡,以憑賞罰。故各家於是晚供灶君以糖餅、糖瓜(民國《萬全縣志》)。 內蒙古歸綏:二十三日,“祭灶”,以糖餳彌神口,焚之,願其上天言好事也。(民國《歸綏縣誌》) 黑龍江呼蘭:二十三日,俗曰“小年”,以皂(灶)糖“祀皂(灶)”。 (民國《呼蘭縣誌》) 天津:二十三或二十四,送備糕飴“祀灶”(乾隆《天津縣誌》)。 四川成都:二十四日,掃舍宇,沿街鬻灶神、灶馬及灶糖“祀灶神”,有於前一夕者。前後數日內,人家以米粉和糖,木盒範成餅,用小鐵錐擊之,曰:“打米酥”,比戶皆然,聲震閭巷。此風相沿最久(嘉慶《華陽縣誌》). 陝西咸陽:二十三,或二十四晚,以圓餅、飴糖獻廚內,夢紙印灶神像,謂之送灶(民國《重修咸陽縣誌》). 有的地方除了用糖餅,還用糖棗一類的實物,或將祭品做成瓜狀,這在北方為多。《日下舊聞考》便記載,以糖劑餅、黍糕、棗,慄、胡桃、炒豆,祀灶君,以槽草秣灶君馬。 山東章丘:二十三日,夜以糖瓜、糖棗之屬祀灶,曰“醉司命”,俗呼為“小年下”。(道光《章丘縣誌》) 陝西蒲城:二十四日“祭灶”,製糖如瓜狀獻之(光緒《蒲城縣新志》)。 有用橘、甘蔗一類的果品,這在南方常見,可能是就地利用了,當地的灶神也入鄉隨俗,對果品有興趣了。 雲南霑益州:二十四日,夜以花果、糖餅“祀灶”。(光緒《霑益州志》) 上海:二十四日送灶。用酒、果、粉圓,又謂灶神朝天言人過失,用飴膠牙(俗為“元寶形”,名“廿四糖”)(同治《上海縣誌》) 廣東佛山:二十三日“小除”祀灶,以金橘、糖豆為獻(乾隆《佛山忠義鄉志》)。 廣東歸善:十二月‘祀灶”。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俗言兵三民四,祀用紅菜菔及果品。以甘蔗二莖置灶間,雲是灶神天梯,“元旦”始去之(乾隆《歸善縣誌》)。 海南瓊臺:臘月二十四日,以竹枝掃層塵,換爐灰。夜具酒果,送灶君朝帝。(正德《瓊州志》 還有的地方會用蔬菜、花果什麼的。 浙江杭州:二十四日‘祀灶”,不以窮富皆備蔬食、花餳、米餌及燒替代。(《武林舊事》參《夢梁錄》。)此日,市間及街房叫賣五色米食、花果、膠牙餳、箕豆,叫聲鼎沸(《夢梁錄》) 有的地方會殺公雞或豬,用之肉以祭灶。 陝西富平:二十四日,以雞“祀灶”,曰灶朝天(乾隆《富平縣誌》)。 陝西漢中南鄭:二十三日“祀灶”,祭以餅、飴、雄雞,婦女尤虔,以灶神將更代報一家善惡於上蒼也。事雖無稽,亦足以警過。(民國《續修南鄭縣誌》) 寧夏:二十三日,以雞、酒、餅、飴之屬祀灶神,曰“送灶”;雞陳而不殺,至除夕始薦郭,曰“接灶”(嘉慶《寧夏府志》)。 甘肅慶陽鎮原:二十三日,封豚豕“祀灶”,貧者用雞。至夕,陳餳糖、草豆之屬,名曰“送神歸天”(民國《重修鎮原縣誌》)。 對於用什麼顏色有公雞,也有講究的,有的用紅公雞,有的用白天雞。 陝西醴泉:二十三日祀灶,糖謂“灶糖”,餅謂“灶餅”,俱陳灶前,或殺一雄雞色紅者,謂神所嗜也。祀畢,以紙印灶神馬圖夢之,謂之“送灶”(民國《續修醴泉縣誌稿》)。 河南輝縣:二十三日祭灶神,供以白雄雞、飴糖。(1959年《輝縣誌》) 湖南龍山:二十四日曰“小年”,亦曰“小除日”。“祀灶神”,掃除庭宇,殺豬雞祀先祖,曰“祭小年”(光緒《龍山縣誌》)。 有的地方不少豆腐。 江西袁州:臘月二十四日為小年,掃屋塵,用米實、飴糖、豆腐“祭灶”,俗雲糖粘神口,慮其奏人過失(乾隆《袁州府志》)。 湖北漢口:二十四日為“小除”,俗雲“過小年”,潔除諸屋。“祀灶神”,俗雲送灶神上天,用果餈、豆腐,以糖為餅,或雲食糖則口甜夕或雲粘住灶神嘴,勿令說人間是非,皆足以資笑柄。(民國《漢口小志》) 除了給灶神行賄,灶神的坐騎也不能虧待的,不能灶神上西天時,見玉皇大帝時,如果遲到了,也會怪罪主人的—— 《日下舊聞考》:以槽草秣灶君馬。 河南尉氏:二十三日“祀灶”,設飴糖、祭品於旁,具豆草飼灶神所乘馬。二十四日為舍宇。(光緒《尉氏縣誌》) 河北萬全:又備草料、涼水,意在秣灶君騎馬。(民國《萬全縣志》)。 湖北長陽:二十四日,用飴糖成個,曰“灶糖”,盛以盤,雜糧、茶葉另一盤,為“馬料”。將鍋灶打掃潔淨,排列各盤鍋中,以杯盛油。徹夜長燃,燒香紙、鞭爆“祭灶神”,謂之“過小年”(同治《長陽縣誌》)。


小年夜飲食風俗盤點 掃年祈求安康有福祿

  小年夜來臨的時候,在飲食方面是有很多風俗的,盤點這些風俗,繼承這些風俗,對於中華民族的人來說,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必須要注重飲食這方面的要求,因為不同的食物,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寓意和美好的象徵。   米餅寓意來年有福祿   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活動種類眾多。民間傳統上的祭灶日是 ...

祭灶飲食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麵。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 ...

春節飲食風俗南北差異——南有年糕 北有餃子

  南方北方春節飲食風俗的差異。雖然中國早就大一統,飲食風俗,還是有地域性的。正如“南米北面”、“南糕北餅”、“南甜北鹹”之類演繹,說南有年糕、北有餃子,不能算錯吧。尤其過大年之際,它們都是象徵意味濃郁的符號化食品,堪稱餐桌上的吉祥的經典。   春節是中國最大的節日。作為節慶的傳統,年糕與餃子,各佔半壁江山。 ...

揭秘各地不同的清明節祭掃飲食風俗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中國有25個民族過清明節,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但在祭掃形式和清明飲食上各地習俗不盡相同,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   清明節在我國傳統中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 ...

祭灶飲食習俗

  吃餃子   祭灶節,民間講究,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麵。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   吃灶糖   古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吃灶糖,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 ...

大悟飲食風俗

  飲食風俗,主要記述縣內招待客人習慣用的菜餚及宴席習俗,而人們的主食與飲食習俗則與全國各地大同小異。   菜餚習俗:大悟人民勤勞樸實,熱情好客。絕大多數家庭除自種的新鮮蔬菜外,還備制有各種醃菜、醬菜、乾菜、黴制菜和臘葷菜等。作為平時來客的新增菜,這些自制菜餚各自做法不同,別具鄉土風味。醃菜主要有:蘿h、白菜 ...

穀雨節氣飲食風俗 注重養生保健

  春季本來就非常容易生病,這個季節會滋生很多的病菌,人們的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因此應該多加註意身體健康方面的保養。穀雨是春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人們在飲食上要清淡,少吃一些上火的食物。   穀雨時節的天氣是變化多端的,在飲食穿衣上需要多加註意,容易生病。這個節氣的時候,最好是不要吃一些辛辣等燥的食物,以免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