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肚是牛的膀胱部位。牛肚大致可以分為板肚和毛肚兩部分,板肚是靠外層比較光滑的部分,比較厚實,俗稱金錢肚;毛肚是牛肚的內壁,剝離後比較薄,絨狀突起多的就是牛百葉。牛肚即牛胃。牛為反芻動物,共有四個胃,前三個胃為食道變異,即瘤胃(草肚)、網胃(蜂巢胃、麻肚)、瓣胃(重瓣胃、百葉),最後一個才是真胃(皺胃)。牛肚中運用最廣的為肚領和百葉。
牛小排取自牛胸腔左右兩側含肋骨的部分,它的表面有很明顯的大理石紋路。它整體肉質厚實緊緻,帶骨帶筋,肥腴鮮美,多汁又耐嚼。相比其他種類的牛排,牛小排更適合用來燉煮或烤制。比如,用紅酒燉煮牛小排,可以將紅酒和牛肉的氣味融合,並讓肉質更加軟爛易嚼。而用黑胡椒醃漬牛小排的烤製法則會帶來更香酥的口感。
牛肚即牛胃。牛為反芻動物,共有四個胃,前三個胃為牛食道的變異,即瘤胃(又稱毛肚)、網胃(又稱蜂巢胃、麻肚)、瓣胃(又稱重瓣胃、百葉胃),最後一個為真胃又稱皺胃。瘤胃內壁肉柱行業俗稱“肚領、肚梁、肚仁”賁門擴約肌,肉厚而韌俗稱“肚尖”、“肚頭”(用鹼水浸泡使之脆嫩,可單獨成菜)。應用瘤胃可把牛漿膜撕掉,保留粘膜,生切片涮吃。菜品如“毛肚火鍋”、“夫妻肺片”。網胃應用於瘤胃相同,瓣胃於皺胃大都切絲用。牛肚中運用最廣的為肚領和百葉。
牛小黃並不是牛身上的一個部位,而是動物牛膽囊的膽結石。一般在膽囊中產生的稱“膽黃”或“蛋黃”,在膽管中產生的稱“管黃”,在肝管中產生的稱“肝黃”。
牛小黃多呈卵形、類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徑為0.6~3(4.5)cm,少數為管狀或碎片。表面呈黃紅色至棕黃色,有些表面掛有一層黑色光亮的薄膜, ...
牛小肉每個部位都有,牛小肉就是在牛肉分割時剩餘的邊角餘料牛肉。其特點是單塊牛肉小。牛小肉的價格會比其它單純部位的牛肉價格低,具有一定價格優勢。
牛肉一般是按照部位進行分割、銷售。這樣可以提高牛肉的附加值,或者說,可以提高整體牛的附加值。牛肉在分割的時候會剩餘部分邊角餘料。 ...
1、食材:牛小排500克,洋蔥20克,芹菜10克,食用油50克,醬油1大匙,料酒1大匙,精鹽1小匙,白糖1小匙。
2、芹菜洗淨切末;洋蔥洗淨切成條狀;牛小排洗淨切塊,放入鹽、糖、酒、醬油拌勻,醃2 小時。
3、往鍋裡放油,燒熱,將牛小排煎至兩面微黃,再放入芹菜、洋蔥同煎,至牛小排兩面焦黃、洋蔥軟爛 ...
牛腰子也就是牛的腎。牛腰俗稱牛腰子,這種一種街頭常見的食物,還可以做成美味佳餚,牛腰子是靜樂縣傳統的風味小吃。
關於牛腰子還有一個傳說。據傳,在明朝末年,大學士劉子政被罷官回鄉。途中在靜樂的一個老同僚家逗留了幾天,同僚籌備上等宴席款待,但是被劉阻止了,劉說自己已經吃遍了山珍海味,希望吃一些家常便飯。
...
1、材料:牛小排3片,香菜1棵.
2、調味料:牛排醬2大匙、蠔油半大匙、番茄醬1大匙、辣醬油1大匙、糖1大匙.
3、製作過程:
(1)牛小排解凍後洗淨,從骨頭中間切開,每片切成三等份小塊,加入料酒1大匙、醬油1大匙、小蘇打1/4茶匙、姜2片、洋蔥1/4個醃20分鐘。
(2)用平底鍋將牛小排 ...
1、煮牛肉湯是一道湯品,主料最好是牛腑肋肉,配料是牛排、洋蔥、胡蘿蔔等,調料為鹽等,透過煲煮的做法制作而成。
2、製作方法:
(1)牛肉用水洗淨,用刀切成3塊;
(2)牛骨用砍刀砸斷,並用水洗淨;
(3)芹菜去根洗淨;
(4)胡蘿蔔和蔥頭去掉皮,洗淨,一切兩開,然後再放爐板上,烤成深黃 ...
牛雜是牛內臟的統稱,據說,上古一位大王在先農壇親耕祭祀農神時,突然天降大雨,大王看到當地百姓饑饉,立即下令屠宰親耕的牛,將其牛肉、牛肚、牛心、牛肝、牛百葉、牛腸等放入鍋中,至此流傳下來。在吃牛雜的時候,除了要注意自己是否適宜吃牛雜之外,還要注意一次不能吃太多牛雜,即便是身體健康的人也是如此,否則容易加重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