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獨具代表性的舞蹈:傈僳族刮克舞

獨具代表性的舞蹈:傈僳族刮克舞

  少數民族的人民大多都能歌善舞,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出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而傈僳族的刮克舞表現出了傈僳人的團結和豪邁。傈僳族刮克舞是一個群體性的舞蹈,在特別的日子裡,人們會圍在一起跳刮克舞。下面的傈僳族文化為你帶來刮克舞的更多內容,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刮克”可分“其本刮克”和“無伴奏踢踏刮克”兩種。“其本刮克”是以類似琵琶的樂器“其奔”為伴奏的舞蹈;“無伴奏踢踏刮克”是以跺、擦舞步踏地為節的舞蹈。

  “刮克”舞約有70多個套路,有一步跺、扭擺跳、撒蕎舞、趕熊舞、圍獵舞、刀舞、盔甲舞、砍火山舞、種穀舞、栽秧舞、破板子舞、背水舞、吸菸舞、搖籃舞、野雞找食舞、豹子甩尾舞、麥葉長舞、射箭舞等,內容十分豐富,生產生活、自然生物無所不包。其中,《米依颳走》意為“跳勞動生產舞”,再現了傈僳族刀耕火種的勞動生活全過程,找土地、砍火山、挖地、種穀、薅草、扳包穀、揹包谷、豐收等一系列過程都以舞蹈形式進行藝術表現。《猴子豁拳舞》傈僳族語稱“箭米要吾”,是表現山地莊稼成熟後,猴子偷包穀的情景,由猴子豁拳(定輸贏)、拍手、扳包穀、梳頭、找蝨子、洗臉、喜翻身等多種舞蹈動作組成。

  《破板子舞》傈僳語稱“塞角扒果皮哦”,意為“有力氣的人破板子”,也是一套完整的舞蹈,表現選樹、伐木、剖圓木、劈砍成塊的全過程。這些套路比較完整,可作為一個獨立的節目進行表演。 “刮克”舞的起源年代不詳,民間傳說是在播種季節為趕跑、踩死耗子精而跳的。地點多在廣場和屋內火塘邊。“刮克”由一人或數人站在中間,眾人圍圈而舞;“無伴奏刮克”是以踏地為節,男女老幼圍成一大圈舞跳,動作豪放,情緒高昂,跳至高潮,一起歡呼“哇溜瑪”、“霞溜瑪”(意為跳得多和諧、多歡暢),表現出傈僳人的團結、豪邁的民族精神。

最初的宗教舞蹈:蒙古族安代舞歷史起源

  本期蒙古族文化為我們帶來蒙古族安代舞歷史起源,安代舞的起源有三十餘種說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說法認為安代最初是用來醫治婦女相思病的宗教舞蹈,也含有祈求神靈保佑、消災祛病之意。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淵源

  安代舞的起源有三十餘種說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說法認為安代最初是用來醫治婦女相思病的宗教舞蹈,也含有祈求神靈保佑、消災祛病之意。當時,在庫倫等地流行的安代有阿達安代、烏日嘎安代等12種。

  有關安代的起源,發祥地及形成年代,由於缺乏史料可考。《蒙古秘史》在描寫鐵木真與札木哈二人以互贈拐骨、互換腰帶的形式結成安達的記載時說:他們在結為安達之後,其部下隨即繞蓬鬆茂樹而舞,踏出沒肘之蹊,沒膝之塵埃。

  關於安代的起源,也有些學者從民間傳說中去探求。在遼闊的科爾沁草原,特別是被譽為安代之鄉的哲里木盟庫倫旗,確實流傳著大量有關安代的民間傳說,為研究安代的起源提供了許多珍貴的資料。

  起源(一)

  據說在很久以前,東北方有一個很古老的地方,這個地方的國王是哈日蘇大可汗。哈日蘇汗有個美麗的皇后,名叫罕格哈拉。罕格哈拉皇后又有三個公主,老大叫扎蘭都貴,老二叫烏森海洛爾,最小的老三叫額勒格西拉。這三位公主可非同一般,她們是使人聞風喪膽的白鳩!這三個鳩公主個個神通廣大,魔法無邊,經常展動她們的神翼遨遊世界。當她們在天空遨遊的時候,地面上便掠過她們的影子。一旦她們的影子照在地面上的姑娘,媳婦身上,一種可怕的病症便在姑娘、息婦身上發作了。這種病誰也叫不出名來,吃藥不見好,喇嘛治不了,病人只能在痛苦中煎熬。恐怖的陰影嚇得人們惶惶不可終日。大姑娘、小媳婦成天躲在屋裡不敢外出,生恐被三個鳩大慈大悲的釋迦牟尼佛祖,為了拯救人間這種苦難,他變成了巴布倫師傅,向聰明的歌手嘎達蘇和非?由博蘇悔傳授醫治這種病的方法:由博蘇海來主持治病。方法是讓病人打著鼓和鑔坐著,由博蘇海和歌手嘎達蘇圍著病人唱歌。接著是古老的唱安代程式,所以,唱安代有人叫唱鳩,蓋來源於此。

  起源(二)

  關於安代舞的傳說還有很多,另一個流傳很廣的傳說是這樣的:相傳很久以前,科爾沁草原有父女二人相依為命,姑娘突然得了一種怪病,神智恍惚,舉止失常,幾經醫治不見起色,老阿爸只得用牛車拉上女兒前往它鄉求醫。行途中車軸斷裂,女兒病情加重,奄奄一息,老阿爸急得繞車奔走,以歌代哭。歌聲引來附近百姓,見此狀無不潸然淚下,皆隨老阿爸身後甩臂跺足,繞行哀歌。不料姑娘悄然走下牛車,尾隨眾人奮力而舞,待發現時,她已跳得汗如雨注,病癒如初。訊息不脛而走。以後,人們皆仿效這種載歌載舞的方式,為患有類似病症的青年婦女治病,取名安代。又在求雨、祭敖包、那達慕大會等群眾集會中採用,並廣為流傳,逐步發展成為自由地表現思想感情和生活的集體舞。

拉祜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蘆笙舞

  舞蹈是人們在慶祝節日時渲染節日氣氛,表達自己內心感情的一種方式。中國有56個民族,舞蹈文化傳承下來後每個民族的舞蹈都獨具特色,特別是一些少數民族,更是把自己的民族特色融入舞蹈裡,讓人嘖嘖生嘆。那麼,你知道拉祜族的蘆笙舞嗎?就跟著小編一起了解拉祜族文化吧!

  蘆笙舞是拉祜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在節日集會或有的祭祀活動時,均跳此舞。

  拉祜族與同屬氐羌族群的彝族一樣,崇拜葫蘆,把葫蘆視作祖先誕生的母體的象徵。

  蘆笙舞的動作,除有少數為祭祀活動時的特有動作外,絕大部分是表現生產生活和模擬動物生活的,其過程非常詳盡。

  男的吹笙,女的手拉手圍成圓圈其舞為蘆笙舞的基本舞蹈形式。蘆笙舞是特點突出的拉祜族代表性舞蹈。跳起蘆笙舞,能增強民族的認同感,充滿民族團聚的歡樂,增強民族的信心和力量。拉祜族百分之八十以上集中分佈的瀾滄江以西地區,都跳蘆笙舞。而與其它民族雜居地區則較流行跳歌。

  葫蘆笙悠揚婉轉、口絃聲餘音繞樑,表現拉祜族勞動場面的“豐收擺舞”充滿歡騰和激情,使人難以忘懷。

  蘆笙舞又稱為跳歌,是西雙版納拉祜族的一種民間舞蹈。拉祜族的樂器主要有三絃、蘆笙和口弦。民間歌舞都以蘆笙和三絃作伴奏。因此,人們把這種集體性自娛舞蹈稱為蘆笙舞。

  蘆笙與拉祜族自古有緣。民間傳說,早在大地還分為兩層的時候,拉祜族的一位始祖從一個地縫裡掉入大地之下小人國居住的第二層。始祖離開親人以後十分悲傷,用葫蘆和竹管做成一隻蘆笙,吹出委婉動聽的樂曲,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大地上的一隻竹鼠聽到樂聲,尋聲找到那個地縫,來到大地下層,找到了拉祜族的祖宗,讓他拉著尾巴帶著蘆笙爬出地縫,重返人間與親人團聚。蘆笙成了促成離散親人團聚的媒介。因此,拉祜族特別喜愛吹蘆笙、跳蘆笙舞。

  拉祜族每年過拉祜擴節、火把節和新米節,人們都要在寨場上跳蘆笙舞。領舞者多為男性,吹著蘆笙,彈著三絃居於舞場中心,一邊吹笙彈琴,一邊領舞。參加跳舞的群眾將領舞者圍在中間,合著蘆笙和三絃的旋律邊舞邊歌,由一人領唱,大家按固定的詞兒合聲。蘆笙舞有兩跺腳、三跺腳、四跺腳、快步、穿插等,但以三跺腳為主,民間有“跳笙要跳三跺腳,越跳心裡越快樂”的民諺,說明三跺腳在蘆笙舞中的地位。

  民間所跳的蘆笙舞,據說有30多套,表現的內容有勞動生產、日常生活、模擬動物的動作、互相逗弄取樂等。舞蹈動作以下肢動作為主,主要步伐有跺步、抬腿、曲腿、半蹲、全蹲、躍步、踮步、搓步、小弓箭步、曲膝、彎腰。手部的動作主要是隨著腿部動作的節奏前後擺動。舞蹈動作粗曠奔放,易學、易跳。踏步有時輕緩,有時跺得咚咚有聲。伴舞的蘆笙和三絃旋律起伏跌宕,頗有特色。

  此外,拉祜族民間還有白鷳舞、斑鳩吃谷舞、舂辣椒舞、射弩舞、蛤蟆舞、打穀舞等多種舞蹈。但舞蹈場面不大,不像蘆笙舞那樣地熱烈和引人入勝。


中國獨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傈僳族油鹽茶

  茶文化一直是很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文化,在中國各地人們也將茶文化得到了很多的傳承。傈僳族是一個樸素且好客的民族,他們有著一種廣為流傳的飲茶方式,那就是和油鹽茶,油鹽茶的製作方法奇特,非常的具有傈僳族特色。那麼,對於傈僳族的油鹽茶你瞭解多少呢?下面的傈僳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內容,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傈僳族, ...

仡佬族傳統舞蹈仡佬族酒禮

  走進仡佬族文化,我們能看到仡佬族先民躍動的舞蹈靈魂,我們能看到仡佬族充滿魅力的舞蹈藝術。仡佬族的傳統舞蹈有“踩堂舞”和“酒禮舞”。下面一起來看看“踩堂舞”和“酒禮舞”吧!   仡佬族的傳統舞蹈有《踩堂舞》和《酒禮舞》。《踩堂舞》是喪葬儀式中舉行的舞蹈。流行於貴州遵義、仁懷一帶。古代是在墳前進行,近代改在靈 ...

充滿神秘色彩的赫哲族民間舞蹈薩滿

  本期赫哲族文化帶來的是充滿神秘色彩的赫哲族民間舞蹈:薩滿舞,薩滿跳神時全副神裝,胸前背後掛著銅鏡,腰繫腰鈴,脖子上掛著布克春、薩日卡、額其和三種神,“愛米”供在西炕上。薩滿手拿神鼓以通神。繼續來了解薩滿舞吧!   一、薩滿舞簡介   所屬地區:黑龍江—雙鴨山   文化遺產名稱:赫哲族薩滿舞   遺產編號: ...

羌族獨具代表性的文化羌族薩朗

  羌族薩朗是最代表羌族文化的一種舞蹈,是當地羌族人民娛己娛神的重要手段。在羌族,無論是喜事、憂事,無論是田間地頭還是院壩堂屋,都能看到薩朗的影子,隨著時代的發展,薩朗不僅承載了羌族文化的傳承,也承載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   羌族薩朗作為羌族多數歌舞種類的統稱,源於羌文化在發展過程中的交融與互補。因此, ...

獨具民族特色的瑤族舞蹈長鼓舞

  瑤族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民族,瑤族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過年過節的時候,瑤族人民都喜歡跳長鼓舞,起舞時,舞者都會穿上節日的盛裝。長鼓其實是瑤族的一個寶物,那麼,大家對於瑤族的長鼓舞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長鼓舞是瑤族民間歌舞的典型代表。表演時,鼓 ...

蒙古族的民間舞蹈頂碗

  在蒙古族文化中,有一種傳統的民間舞蹈,叫做頂碗舞,這種舞蹈也影響了不少其他的少數民族,比如維吾爾族和傣族等。   那麼,蒙古族的頂碗舞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頂碗舞是蒙古族從元代承傳下來的民間舞蹈。相關的史料記載,《頂碗舞》的出處與佛教有著一定的淵源。佛教教義當中有多種對佛的供養儀式 ...

歷史悠久的土族舞蹈安昭

  不管在任何地方都有著帶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舞蹈,而舞蹈的存在,是人們抒發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嚮往的一種表達方式,在喜慶的日子裡更能增添點歡樂的氣息。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土族文化吧!   安昭舞是一種古老的土族舞蹈,流行於互助,安昭亦稱“轉安昭”,它與蒙古族的“安代舞”相近。表演時,在場院中間燃起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