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蒙古族的民間舞蹈:頂碗舞

蒙古族的民間舞蹈:頂碗舞

  在蒙古族文化中,有一種傳統的民間舞蹈,叫做頂碗舞,這種舞蹈也影響了不少其他的少數民族,比如維吾爾族和傣族等。

  那麼,蒙古族的頂碗舞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頂碗舞是蒙古族從元代承傳下來的民間舞蹈。相關的史料記載,《頂碗舞》的出處與佛教有著一定的淵源。佛教教義當中有多種對佛的供養儀式,用碗盛上糜乳的供奉以及用歌舞表演的伎樂供養都包括在其中。兩者的結合導致了這種用盛了糜乳的碗放在頭頂上舞蹈的形式形式新穎,動作優美,氣質高雅,風格獨特,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

  在整個蒙古族民間舞蹈發展史上佔居重要的位置。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在婚宴和喜慶佳節的聚會上1人或多人頭頂茶杯或碗狀小油燈或碗,碗裡盛滿清水或奶酒;雙手各拿兩個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聲和樂聲中翩翩起舞。

  頂碗舞的動作沒有固定的套數,掌握好基本動作和擊盅,打筷的規律之後,舞者現場即興發揮,情緒激昂,動作,舞姿的變化豐富多彩,充分展現蒙古族舞蹈的技藝,智慧和豐富靈活,多變的特點。

  頂碗而舞,是中國許多少數民族極為喜愛並極其流行的舞蹈形式,特別是在新疆、內蒙等地區,歷經悠久歲月的磨礪而愈加受人歡迎。這類舞蹈奇就奇在技與藝的交融性上,對舞蹈演員的要求極高,往往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演員們不但要練就過硬的舞藝,更要具備高超的頂技,而正是這兩者完美和諧的結合與展示,帶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此外,維吾爾族、傣族、土家族也擅長跳頂碗舞。

充滿神秘色彩的赫哲族民間舞蹈:薩滿舞

  本期赫哲族文化帶來的是充滿神秘色彩的赫哲族民間舞蹈:薩滿舞,薩滿跳神時全副神裝,胸前背後掛著銅鏡,腰繫腰鈴,脖子上掛著布克春、薩日卡、額其和三種神,“愛米”供在西炕上。薩滿手拿神鼓以通神。繼續來了解薩滿舞吧!

  一、薩滿舞簡介

  所屬地區:黑龍江—雙鴨山

  文化遺產名稱:赫哲族薩滿舞

  遺產編號:Ⅳ—5

  遺產類別:民間舞蹈

  申報日期: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雙鴨山市

  薩滿跳神時全副神裝,胸前背後掛著銅鏡,腰繫腰鈴,脖子上掛著布克春、薩日卡、額其和三種神,“愛米”供在西炕上。薩滿手拿神鼓以通神。還有神刀、神杖、龍頭杖等神具和祭具,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尤其在夜間神鼓神咒的聲音,容易將人引入幻境。跳神時除薩滿外,還有“二神”也是其助手。治病時“二神”在病人背後,兩手扶病人的肩上,薩滿請神邊敲鼓邊唱邊說,依次猜測是什麼鬼作祟,據說猜中了,“二神”便發覺病人的雙肩抖動,告訴薩滿請神驅鬼。

  薩滿於春、秋時節“跳鹿神”亦稱跳太平神。意思是求神驅鬼消災求福,保護全村人丁興旺,祈求漁獵豐收,有群眾集體參加,是很隆重的宗教儀式。具體時間由薩滿確定,預先通知大家,如有還願者準備祭品。“跳鹿神”之日,薩滿全副神裝,請年輕力壯者手執鳩神杆、鷹神、神偶、神刀擊鼓,從薩滿家中邊跳邊唱鳩神歌而出。在屯中跳,到其他人屋內跳,所去人家早有安排,其戶數為單數,甚至有的去幾十裡以外的村屯跳,據說可趕走藏在各村屯裡的鬼怪和病魔,以保護人口平安。原來患病許願而病癒,求子許願得子者,都在跳太平神時還願,顯得更加熱鬧。

  薩滿舞是薩滿信仰最為典型的表現形式,為巫師在祭祀、請神、治病等活動中所做的的舞蹈表演。薩滿舞在禱詞、咒語、吟唱和鼓聲中進行,主要舞段在表現神靈附體時跳出,這時鼓聲急促,舞蹈激烈,充滿神秘色彩。薩滿舞在舞蹈語言、舞蹈道具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是一種特殊的文化遺產,反映出漁獵社會發展階段的狀態、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

獨特的蒙古族民間舞蹈“頂碗舞”

  頂碗舞是蒙古族的一種非常有特色的民間舞蹈,動作非常的優美、氣質高雅,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也是少數民族都比較喜愛的一種舞蹈形式,當然更是蒙古族文化的一種標誌。那麼,大家對於這種獨特的舞蹈有什麼瞭解嗎?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看看吧!

  頂碗舞是蒙古族從元代承傳下來的民間舞蹈。相關的史料記載,《頂碗舞》的出處與佛教有著一定的淵源。佛教教義當中有多種對佛的供養儀式,用碗盛上糜乳的供奉以及用歌舞表演的伎樂供養都包括在其中。兩者的結合導致了這種用盛了糜乳的碗放在頭頂上舞蹈的形式形式新穎,動作優美,氣質高雅,風格獨特,具有濃郁的蒙古族的民族特點。

  頂碗舞在整個蒙古族民間舞蹈發展史上佔居重要的位置。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在婚宴和喜慶佳節的聚會上1人或多人頭頂茶杯或碗狀小油燈或碗,碗裡盛滿清水或奶酒,雙手各拿兩個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聲和樂聲中翩翩起舞。

  頂碗舞的動作沒有固定的套數,掌握好基本動作和擊盅,打筷的規律之後,舞者現場即興發揮,情緒激昂,動作、舞姿的變化豐富多彩,充分展現蒙古族舞蹈的技藝,智慧和豐富靈活、多變的特點。

  一陣悠揚的樂聲中,一群身著大紅裙袍的姑娘們,排著整齊的步伐,做著優美的動作。她們的那端莊而富有獨特民族風格的舞姿明朗又大方,美麗的臉龐上漾滿喜悅的微笑。最令人不斷稱奇叫絕的是,在那像瀑布般流瀉而下的黑色髮辮之上,一疊疊高高聳立的白瓷碗穩穩地隨著姑娘的身姿飄來移去,像水中的萍,似天上的雲,流動的舞姿和靜立的碗影,構成一幅美與技完美交織的動感畫卷!

  頂碗舞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表演舞臺的壯大,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喜歡上了頂碗而舞,特別是在新疆、內蒙等地區,歷經悠久歲月的磨礪而愈加受人歡迎。這類舞蹈奇就奇在技與藝的交融性上,對舞蹈演員的要求極高,往往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演員們不但要練就過硬的舞藝,更要具備高超的頂技,而正是這兩者完美和諧的結合與展示,帶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此外,維吾爾族、傣族、土家族也擅長跳頂碗舞。

  頂碗舞是蒙古族一項重要的舞蹈文化的資源,它保留了蒙古族中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域風情,是蒙古族舞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千百年的時間裡,始終保有自己最獨特的風味,成為蒙古族文化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


拉祜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蘆笙

  舞蹈是人們在慶祝節日時渲染節日氣氛,表達自己內心感情的一種方式。中國有56個民族,舞蹈文化傳承下來後每個民族的舞蹈都獨具特色,特別是一些少數民族,更是把自己的民族特色融入舞蹈裡,讓人嘖嘖生嘆。那麼,你知道拉祜族的蘆笙舞嗎?就跟著小編一起了解拉祜族文化吧!   蘆笙舞是拉祜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在節日集會 ...

蒙古族民間舞蹈有那些

  蒙古族因族內地區差異導致民間舞蹈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舞種,蒙古族舞蹈有:1、自娛性民間舞蹈《安代》;2、宗教性舞蹈《薩滿舞蹈》《查瑪》;3、表演性民間舞蹈《筷子舞蹈》《蠱碗舞蹈》《好德欽》等舞蹈。這些舞蹈表演形式雖然不多,但都有其深遠的歷史背景及其深邃的蒙古族的民族文化內涵。 ...

廣西壯族民間舞蹈,壯族扁擔文化

  壯族文化是在壯族人民生產勞動中產生,所以壯族文化獨具地方特色,以及民族風情。壯族最受歡迎的舞蹈是壯族的扁擔舞,雖然扁擔舞是用一種勞動工具進行表演的,但扁擔舞蘊含了濃郁的勞動氣息,以及是壯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與表達。   扁擔舞是一種壯族傳統民間舞蹈,由打礱舞發展演變而來,一般由婦女表演。流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 ...

歷史悠久的土族舞蹈安昭

  不管在任何地方都有著帶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舞蹈,而舞蹈的存在,是人們抒發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嚮往的一種表達方式,在喜慶的日子裡更能增添點歡樂的氣息。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土族文化吧!   安昭舞是一種古老的土族舞蹈,流行於互助,安昭亦稱“轉安昭”,它與蒙古族的“安代舞”相近。表演時,在場院中間燃起篝 ...

最初的宗教舞蹈蒙古族安代歷史起源

  本期蒙古族文化為我們帶來蒙古族安代舞歷史起源,安代舞的起源有三十餘種說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說法認為安代最初是用來醫治婦女相思病的宗教舞蹈,也含有祈求神靈保佑、消災祛病之意。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淵源   安代舞的起源有三十餘種說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說法認為安代最初是用來醫治婦女相思病的宗教舞蹈,也含 ...

仡佬族傳統舞蹈仡佬族酒禮

  走進仡佬族文化,我們能看到仡佬族先民躍動的舞蹈靈魂,我們能看到仡佬族充滿魅力的舞蹈藝術。仡佬族的傳統舞蹈有“踩堂舞”和“酒禮舞”。下面一起來看看“踩堂舞”和“酒禮舞”吧!   仡佬族的傳統舞蹈有《踩堂舞》和《酒禮舞》。《踩堂舞》是喪葬儀式中舉行的舞蹈。流行於貴州遵義、仁懷一帶。古代是在墳前進行,近代改在靈 ...

詳解藏族弦子是怎樣的一種舞蹈

  舞蹈有著非常多的種類,如今的廣場舞遍佈全球各地,大家都是信手拈來,即使是霧霾天氣依舊阻止不了大媽們的心。在藏族也有著有名的弦子舞,你知道這是什麼樣的舞蹈嗎?本期藏族文化一起了解一下吧!   弦子舞。藏族稱“諧”。流行於四川、雲南等省藏族地區及西藏昌都一帶。弦子舞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自樂性歌舞。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