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蒙古族民間舞蹈有那些

蒙古族民間舞蹈有那些

  蒙古族因族內地區差異導致民間舞蹈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舞種,蒙古族舞蹈有:1、自娛性民間舞蹈《安代》;2、宗教性舞蹈《薩滿舞蹈》《查瑪》;3、表演性民間舞蹈《筷子舞蹈》《蠱碗舞蹈》《好德欽》等舞蹈。這些舞蹈表演形式雖然不多,但都有其深遠的歷史背景及其深邃的蒙古族的民族文化內涵。

哈薩克族舞蹈有那些特點

  哈薩克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而哈薩克族的舞蹈藝術,則是融合了光輝燦爛的哈薩克族文化,洋溢著濃郁的哈薩克民族風情,生動地反映了哈薩克族人民的生活風貌。哈薩克族舞蹈有以下特點:

  1、模擬生產勞動,反應民族生活風貌。哈薩克族人民從生活中找靈感,把勞動融入舞步,這也使哈薩克族舞蹈貼近人民生活,充滿了濃郁的民族生活氣息,更容易引起群眾共鳴;

  2、以動物為原型,反映狩獵生活。哈薩克族人民細緻觀察各種動物,掌握了動物的各種特性,這些被哈薩克人民編成了舞蹈,豐富了哈薩克人民的舞蹈藝術;

  3、講述古老故事,傳承族歷史。哈薩克民族歷史悠久,民族文化深入哈薩克族人的內心,反映到舞蹈上,就是舞蹈背後經常有著傳奇且生動的故事民;

  4、舞蹈律動感強,風格粗獷豪邁。哈薩克族舞蹈以動肩和跳馬步見長,舞蹈表現的是駿馬在草原上賓士的各種驕健姿態,此類舞蹈樂曲簡潔歡快,節奏明顯,跳動幅度較大,旋律悅耳動聽。

獨特的蒙古族民間舞蹈“頂碗舞”

  頂碗舞是蒙古族的一種非常有特色的民間舞蹈,動作非常的優美、氣質高雅,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也是少數民族都比較喜愛的一種舞蹈形式,當然更是蒙古族文化的一種標誌。那麼,大家對於這種獨特的舞蹈有什麼瞭解嗎?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看看吧!

  頂碗舞是蒙古族從元代承傳下來的民間舞蹈。相關的史料記載,《頂碗舞》的出處與佛教有著一定的淵源。佛教教義當中有多種對佛的供養儀式,用碗盛上糜乳的供奉以及用歌舞表演的伎樂供養都包括在其中。兩者的結合導致了這種用盛了糜乳的碗放在頭頂上舞蹈的形式形式新穎,動作優美,氣質高雅,風格獨特,具有濃郁的蒙古族的民族特點。

  頂碗舞在整個蒙古族民間舞蹈發展史上佔居重要的位置。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在婚宴和喜慶佳節的聚會上1人或多人頭頂茶杯或碗狀小油燈或碗,碗裡盛滿清水或奶酒,雙手各拿兩個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聲和樂聲中翩翩起舞。

  頂碗舞的動作沒有固定的套數,掌握好基本動作和擊盅,打筷的規律之後,舞者現場即興發揮,情緒激昂,動作、舞姿的變化豐富多彩,充分展現蒙古族舞蹈的技藝,智慧和豐富靈活、多變的特點。

  一陣悠揚的樂聲中,一群身著大紅裙袍的姑娘們,排著整齊的步伐,做著優美的動作。她們的那端莊而富有獨特民族風格的舞姿明朗又大方,美麗的臉龐上漾滿喜悅的微笑。最令人不斷稱奇叫絕的是,在那像瀑布般流瀉而下的黑色髮辮之上,一疊疊高高聳立的白瓷碗穩穩地隨著姑娘的身姿飄來移去,像水中的萍,似天上的雲,流動的舞姿和靜立的碗影,構成一幅美與技完美交織的動感畫卷!

  頂碗舞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表演舞臺的壯大,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喜歡上了頂碗而舞,特別是在新疆、內蒙等地區,歷經悠久歲月的磨礪而愈加受人歡迎。這類舞蹈奇就奇在技與藝的交融性上,對舞蹈演員的要求極高,往往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演員們不但要練就過硬的舞藝,更要具備高超的頂技,而正是這兩者完美和諧的結合與展示,帶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此外,維吾爾族、傣族、土家族也擅長跳頂碗舞。

  頂碗舞是蒙古族一項重要的舞蹈文化的資源,它保留了蒙古族中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域風情,是蒙古族舞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千百年的時間裡,始終保有自己最獨特的風味,成為蒙古族文化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


山西的舞蹈藝術學校那些

  1、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山西藝術職業學院舞蹈系是山西省首批高職高專改革試點專業,是山西舞蹈藝術教育的領頭軍。其中《中國古典舞基訓課程》獲得全國高職高專舞蹈類國家級精品課程,舞蹈系教師被省教育廳評為優秀教師團隊。舞蹈系在全省乃至全國舞蹈教育事業享有極高的聲望和影響。被稱為“綻放在八大院校之外的一朵奇葩”。   ...

柳州那些民間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這座山下有一個村落,村民過著男耕女織的安樂生活,後來不知從哪兒竄來一條兇惡的巨蟒,佔據了這座山,人們倉皇離家出走,飛禽走獸也紛紛逃離此山。只有一群小山雀仍留在山中,它們從樹上飛下來叮啄大蟒,使它不得安寧。 為了消滅蟒禍,有位獵人帶著弓箭到山上來尋找大蟒蹤跡,不料大蟒突然出現了,獵人張弓搭箭射 ...

蒙古族民間舞蹈:頂碗舞

  在蒙古族文化中,有一種傳統的民間舞蹈,叫做頂碗舞,這種舞蹈也影響了不少其他的少數民族,比如維吾爾族和傣族等。   那麼,蒙古族的頂碗舞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頂碗舞是蒙古族從元代承傳下來的民間舞蹈。相關的史料記載,《頂碗舞》的出處與佛教有著一定的淵源。佛教教義當中有多種對佛的供養儀式 ...

太行山千年民間舞蹈霸王鞭

  全國垂釣俱樂部挑戰賽時下正在山西榆社縣舉辦,當地一流傳千餘年的古老民間舞蹈霸王鞭受到來自天南海北人們的喜愛。節奏明快、粗獷豪放、鏗鏘有力的太行山上農家舞蹈已列入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8月13日夜晚,人們在當地雲竹湖畔盡情欣賞此民間藝術。   榆社縣委書記粱潞陽告訴記者,榆社縣的霸王鞭有著悠久歷史與文化內涵 ...

高山族民間舞蹈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和音樂,這種源於生產和生活的表達喜怒哀樂的方式是樸實而奔放的。高山族同樣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為了表達他們對豐收、對神靈的感情,他們透過肢體的語言來傳達他們的感受,每當舉行祭祀儀式,他們都要用歌舞來“娛神”,把良好的祝願傳達給神,祈求神靈的保佑。   高山族的舞蹈大多為集體舞,這是 ...

吉安民間舞蹈蚌殼精

  蚌殼精在吉安市流傳很廣,是很受群眾喜愛的民間舞蹈。   蚌殼一般用竹篾扎制,有的外表裱上彩紙,有的縫上彩布,畫上一圈圈殼紋。蚌殼精多為2人表演,即一位花枝招展的少女扮蚌殼精,站在蚌殼裡,兩手提起兩扇蚌殼,能開能合;一位是手握魚網,腰挎魚簍,頭戴草帽的老漁翁。也有的地方由6人表演:1人扮蚌殼精,稱主蚌,1人 ...

泰山民間舞蹈

  民間舞蹈有40餘種。其中, 竹馬、獅子、龍燈、高蹺、跑驢、旱船、抬花轎、騎驢、推車、大頭娃娃、花棍、抬贓官、抬芯子、花車、明月和尚渡劉翠、鋦大缸、雲燈、腰鼓、秧歌、鼓子秧歌、皮筋頂燈、鯉魚戲鳥、大唱板、姜老背姜婆、送娘娘、昆舞劍、花鼓鑼子、“十八大姐鬥王皮”等流轉較廣。較大的村莊,多在春節、正月十五燈會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