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大連特色的飲食習慣
獨具大連特色的飲食習慣
遼寧大連是一個環境優美的海濱城市,坐擁東北最大的海港,自然要利用這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了,直接體現在當地的飲食上,風情濃郁的地方特色就是海鮮,在大連文化不斷吸收外來文化的時候,只有飲食是獨樹一幟的特色。
大連人在吃的方面卻不“形式主義”,也許胃口過於強壯,東北的酸菜,山東的白菜都能接受。有時將各種菜餚混為一鍋,自稱“亂燉”,也為一“名菜”;有時乾脆就生蔥生菜生蘿蔔快刀切段兒,拌一碗炒得噴香的豆醬端上來,這簡單的“亂燉”“三生蘸醬”就算是大連的飲食文化了。但大連人得益於大自然的饋贈,遼東半島的海鮮不用煎炒烹炸早就名揚天下。
大連的飲食文化
浩瀚的大海,把最豐富、最新鮮、最奇異的海鮮產品恩賜給了大連,不但把大連人的說話口音染上了一股海蠣子味,也給大連人的餐桌添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風景——海鮮類食品,這構成了這座城市的一種飲食文化。
海鮮品在大連賣得並不便宜,但無論多貴,大連人都要把它當成家常便飯,菜藍子裡提著,冰箱裡擱著,口裡咀嚼著。海參、鮑魚、海膽、螃蟹、蝦,及叫不上名的各種魚類……提起吃,大連人“言必稱海鮮”。
中國東北最大的港口,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風情濃郁的地方特色,堅持大開放的沿海城市,使大連在“吃”的方面表現出幾大特點:一是新鮮、二是天然、三是豐富。在大連吃山珍海味,講究鮮活;海南四季都盛產海鮮,使得海鮮在大連的飲食上形成獨樹一幟的特色,講究天然和營養、樸質與浪漫相結合的飲食方式。
大連物產豐富當地出產食品繁多,加上對外開放以後使世界各國的菜餚、中國各地的風味小吃湧進大連。因此在大連就可以吃遍世界美味。傳統與現在、本土與西洋的加工方法在互相滲透,使大連的廚師思路大開,不斷推出創新的新奇食法,從而使國內外遊客和各界美食家們大飽口福。
在海南吃海味山珍,以清淡鮮活、原汁原味取勝。獨特的溫帶大陸和海洋氣候並存,臨近四周複雜多樣的環境,形成了大連菜的獨特性。大連菜的技法雖不能與名大菜系相媲美,但獨有的特色又令美食家頗為讚歎。
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和特色食品
1、回族:寧夏回族偏愛麵食,喜食麵條、面片,還喜食調合飯。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日常主食。油香、饊子是各地回族喜愛的特殊食品。民間特色食品有釀皮、拉麵、大滷麵、肉炒麵、豆腐腦、牛頭雜碎、臊子面等。
2、蒙古族:傳統飲食大致有四類,即麵食、肉食、奶食、茶食。通常,蒙古族稱肉食為“紅食”,蒙語叫“烏蘭伊德”;稱奶食為“白食”,蒙語叫“查干伊德”純潔、吉祥、崇高之意。而農區多以穀物蔬菜為主食,以肉食為輔。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爐烤帶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
獨具民族特色的保安族飲食文化
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信仰,而保安人的信仰則是伊斯蘭教,因為受到伊斯蘭教的影響,同時又夾帶了一些蒙古族的習俗,從而形成了保安族的民族特色。下面的保安族文化為您帶來獨具民族特色的保安族飲食文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保安人的主食偏重於面製品,經常食用饅頭、花捲、煎餅、包子、湯麵條、臊子面、饊子、涼麵、漿水面、炒肉面、捏麵筋、攪團等。小麥面做的麵條多種多樣,有面片、拽面、涼麵等。其中“指甲面片”特色鮮明、色味俱全。土豆作為主食的吃法主要有鹽水煮土豆、土豆泥煎成土豆餅,有時也用土豆泥加洋蔥作成包子餡,口味清香、細膩。
幹玉米麵是生活困難時期非常普及的主食,現在保安人多吃青玉米棒子,但偶爾也會用玉米麵燒饃饃。雀舌面,即碎飯,其做法是:把麵餅擀成大片,摺疊起來,來回切成如雀舌般大小再加煮食。另外,做的涼麵細而長,炒麵為冬令食品。
肉食以牛、羊肉為主,保安族人民忌吃豬、馬、驢、騾等不反芻和兇猛禽獸之肉。未經阿訇宰殺的動物、自死的動物以及動物的血,同樣是飲食禁忌。偏重於純肉製品,如手抓羊肉、碗菜(熟牛羊肉切塊,加胡蘿蔔、土豆、粉條,用牛羊肉湯燴成)、麥仁雜碎湯、(麥粒樂羊頭蹄肉及內臟混煮)、大塊清水雞、爆炒雞塊、清煮全鴨等。
尤以全羊席最為知名,這是選用2齡左右的肥羊,洗淨後整隻煮熟,然後撈起,按肋條、脊背、前後腿、髖、脖子、尾巴分檔切割,接著帶骨剁成一指厚、手掌大的肉塊,各裝一盤順序上席,另配佐料調味蘸食。
保安族在待客時還有一些別具特色的飲食風俗。有客自遠方來,都會受到熱情款待。客人到家,首先要把客人讓到上座(即炕的左邊落座),然後,先端茶,再上食物。用餐前,按照保安族的規矩,必須由一名年長的老人或家庭主人唸誦一段《古蘭經》文,意思是感謝真主賜給了我們食物。之後,才能動手就殫,如果是饃、餅之類的主食,必須由主人先掰開,然後,客人才能取食。
否則,被認為是不懂規矩。一般是一頓飯上三道飯菜,第一道是大餅或饅頭,第二道是手抓羊肉或雞肉,最後一道才是正餐精製的細絲麵條。若是貴賓,主人還要用雞尖招待,以示尊敬。若來客是男的,中、青年婦女是不能在男客面前隨便露面的,要一直在廚房裡為客人忙碌做飯菜或休息,待客人走後才能出來。
獨具民族特色的侗族飲食文化
在我們印象裡每天都是一日三餐,這已經成為我們的傳統了。但是在侗族地區確是每天食四餐,兩茶兩飯。茶已經深入到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當中了。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侗族文化吧!
一奇:雜異的食源
侗族地區大多日食四餐,兩飯兩茶。飯以米飯為主體。平壩多吃粳米,山區多吃糯米,糯米種類很多,有紅糯、黑 ...
獨具地域特色的大連話
語言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因為地理、人口遷徙和社會割裂等因素而產生的分化,使得漢語產生了方言。這裡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語音的方面。各地方的方言都極具特色,大連話就是其中的一種,在大連文化裡獨樹一幟。
大連話屬於膠遼官話(又稱翏尞話、萊語)登連片,被稱為“海蠣子味兒”方言,是膠遼官話北支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方言 ...
獨具地域特色的天津的飲食文化特色
天津地區是在隋朝大運河開通後才形成的,也是在那個時候才形成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其中最具有代表也是最聞名的就屬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天津文化吧!
天津位於渤海西岸,北京的東南方,是我國三個直轄市之一。天津居水陸交通要衝,是北京的門戶,也是華北地區經濟、貿易 ...
具有當地特色的武漢飲食習慣
中國地域遼闊,形成了我國鮮明的地域性差別,尤其是在飲食上面的區別,更是地域性極其明顯。南方人與北方人的飲食習慣天差地別。那麼在歷史悠久而又火熱的武漢文化裡,他們都有哪一些特色的飲食習慣呢?一起來了解看看具有當地特色的武漢的飲食文化吧。
武漢是漢族傳統飲食文化的重鎮,兼具南北風格。武漢的小吃以早點為主, ...
維吾爾族風俗習慣飲食習慣
維吾爾族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其人種和語言屬於土耳其民族系統,人口約六百五十萬人分佈於新疆全境的城市和鄉村中。
維吾爾族的祖先是騎馬遊牧民族。漢代時,匈奴在亞洲部高原上十分活躍。後來,阿爾泰語族的遊牧帝國與匈奴的抗爭連年不斷,唐天寶三年在突厥的北方過著遊牧生活的鐵勒部族的一支回紇(即維吾爾族)取代東 ...
納西族的特色飲食
在我國眾多的少數民族中,納西族可能是對我們來說較為陌生的一個民族,但是它創造出的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卻十分閃耀。納西族是一個善於接受先進文化的民族,但無論是它們的生活方式,還是它們的飲食習慣,卻都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
麗江粑粑
納西族人喜歡喝酒,喝茶,抽菸葉,愛吃辣、酸、甜味。一般每日三餐多為乾飯, ...
德國人的飲食習慣
提起德國美食,不能不提起德國香腸,德國人喜歡肉食,尤其喜歡吃香腸。他們製作的香腸有1500種以上,許多種類風行世界,像以地名命名的"黑森林火腿",可以切得跟紙一樣薄,味道奇香無比。德國的國菜就是在酸捲心菜上鋪滿各式香腸,有時用一整隻豬後腿代替香腸和火腿,那燒得熟爛的一整隻豬腿,德國人可以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