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獨特文化內涵的畲族鳳凰茶道

獨特文化內涵的畲族鳳凰茶道

  茶道在中國古代就一直存在,對文化的傳承起著重要的作用。畲族的茶道在畲族人民的生活習俗中佔據了重要地位,對畲族文化也有著巨大的影響,畲族有名的鳳凰茶道還有一整套的迎賓禮節。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小畲族的鳳凰茶道,看看它有什麼獨特文化內涵。

  “鳳凰茶”茶藝表演,正是取材於畲鄉的一個生活習俗:飲蛋茶。

  福建屏南縣的甘棠鄉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葉臥底,上擱一個完整的生蛋,用滾燙的山泉水澆熟,沏出“艾蛋茶”。每逢村中男人辦大事、乾重活,或身有小恙時必飲此茶——艾葉可祛痧解毒避邪氣,蛋可進補,故奉蛋茶又成為迎賓待客的上等禮節。

  畲族人民崇尚鳳凰可追溯該民族的產生之時。鳳凰崇拜的遺風一直保留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畲族婦女的頭髻叫“鳳頭髻”,衣飾花紋叫“鳳挑”,花鞋上有“鳳尾紋”,全身裝束叫“鳳凰裝”。

  在日常民事活動中,每逢喜慶,畲民總是莊重地在居屋正廳的壁上或樑上貼上“鳳凰來儀”、“鳳凰至此”的字條或“鳳凰朝陽”的圖畫。所有的這些,都說明了畲族人民已將自己的精神與信仰與鳳凰不可分割地聯結在一起了,而鳳凰正是中華民族所崇尚的真善美的象徵。

  在茶藝表演中用來澆沏的紅蛋叫“鳳凰蛋”。蛋在中國文化中也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從神話學的角度上看,“蛋”與人類的繁衍有象徵同構的關係。

  在我國許多少數民族的神話中,自然的混沌狀態是一個“宇宙蛋”,一個孕育生命的大子宮。民間中,女子出嫁時,陪嫁的被服箱裡塞有煮熟染紅的紅蛋(鳳凰蛋),這與生命的觀念是聯在一起的。

  整套茶具分為盆、盞、杯、壺、通、爐等,造型上設計成鳳凰的各種形象與圖案;鳳凰精神品質高潔,故用純銀來精心打造——畲民把銀看作高貴的象徵,用它來塑形,很能體現茶藝的審美特徵。

  我們不妨設想一個:一個身著“鳳凰裝”的畲族少女用這樣的茶具將“鳳凰茶”恭奉在貴客面前,不正是應驗著畲民們喜愛的那句著名的吉語:“鳳凰至此”嗎?

  再設想一下,當客人手捧銀盃輕嗅,蛋香、茶香中交雜著艾葉的苦涼之氣沁入肺腑,不令人心曠神怡嗎?

  背景音樂採用了福建屏南地區音協會長、作曲家丁獻芝先生特地為茶藝表演創作的“銀芽留芳”。該音樂取材廣泛流傳在閩東、連江羅源等地的畲族傳統樂曲,表現喜慶吉祥,與表演相得益彰,和諧一體,情韻盎然,更顯民族特色。

  表演共分八個步驟:

  1、鳳凰嬉水:這裡指淺綠色的艾葉在水中滌洗,艾葉形似鳳凰而取名。

  2、鳳盞溜珠:指紅蛋在似月芽狀的白銀器皿中滌洗,喻意新的生命接受大自然的洗禮。

  3、丹鳳棲梧:珠形物呈圓狀在這指蛋黃,艾葉又似梧桐葉,喻意鳳凰在梧桐樹上棲息。

  4、鳳穴求芽:茶壺蓋口喻穴,茶葉喻為芽,茶葉放置於茶壺中,鳳求凰,有交媾之意。

  5、鳳舞銀河:指茶壺的流,瀉出狀象天上的銀河,鳳凰在銀河上翩翩起舞狀。

  6、白龍纏鳳:指壺的“流”直對“銀通”下瀉時水流的纏繞狀而取名,二物纏綿之意。

  7、鳳凰沐浴:滾燙的大水壺在茶杯上,下瀉澆灌,似淋浴狀,這裡暗喻鳳凰在“鳳凰池”中接受大自然的沐浴。

  8、金鳳呈祥:“鳳凰茶”泡製完成後所呈現的景象,一隻金色的鳳凰在梧桐樹梢上,白雲纏繞金色的太陽,相互映襯,喻鳳凰來到人間把幸福吉祥無私的奉獻給所有熱愛生活的人們。

畲族——鳳凰節

  農曆正月十五日為福鼎樟嶺一帶畲族村民的節日,每三年舉行一次。是日,按戶募捐錢、米,由各戶派代表到值祭者家中供祭聚餐。相傳鳳凰是神鳥,能載風神雨神征服四方旱魔,使畲村風調雨順,豐衣足食。

獨具特色的畲族飲食文化,畲族烏米飯

  大家都吃過糯米飯,但知不知道,畲族文化中最著名的烏米飯。畲族烏米飯,不用質疑,肯定是烏黑色的。看似普通的烏米飯。卻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文化,淳樸的鄉情文化與細膩的民族風情都凝聚在烏米飯中。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嚐嚐烏米飯吧。

  畲族烏米飯唐朝以來是畲族同胞“三月三”過節的傳統食品,它來自大自然烏稔樹(也叫烏飯樹)的綠色樹葉泡製而成的色香味和開脾健胃驅溼膳療作用,是男女老幼四季皆宜的綠色食品。

  二十世紀末經寧德市畲族烏米飯加工坊開發,現已成福建九地市和浙南等地設宴的佳餚,分別有紅鱘烏米飯、竹桶烏米飯、太極烏米飯、荷葉烏米飯、菠蘿烏米飯、草包烏米飯、烏米卷、八寶烏米飯(甜、鹹)等品種。

  每逢農曆三月初三。畲族都過“烏米飯”,闔家共餐,辦歌會山歌盤答,通宵達旦,沉醉在一片歡樂、純樸的鄉情之中。烏飯是畲民從山地裡採來的野生烏稔樹的嫩葉,置於石臼中搗爛後用布包好放入鍋中浸,然後撈出布包將白花花的糯米倒入烏黑的湯汁裡燒煮成的飯。

  畲族烏飯得名副其實,吃起來連碗筷也被染粘成烏黑色。不過它的味道相當不錯,吃一口清香糯柔,細膩愜意,別有情趣。倘若將烏飯貯藏在陰涼通風處,則數日不餿。食用時,以豬油熱炒,更是香軟可口,堪稱畲鄉上等美食。

  畲族烏米飯的傳說不一:其一,“三月三”為米穀生日,畲民要給米穀穿上衣服,故塗上一層顏色,祈祝豐年。其二,三月三蟲蟻不作,畲民吃了烏飯,上山下山不怕蟲蟻。其三,古時畲民與敵兵交戰時,敵人常來搶米飯,畲民故意將米飯染黑,敵人怕中毒,不敢問津,畲民便安穩吃飯,有了氣力,打敗敵兵。其四,唐代畲族英雄雷萬興被關在牢房,他一頓能吃一斗米,母親送來的飯卻都被獄卒搶去,雷萬興想法讓母親將米飯染黑,從此,獄卒再也不動烏飯。

  以後,雷萬興越獄,於農歷三月初三戰死沙場,族人每年以烏飯悼念他。其五,畲族英雄雷萬興率領畲軍抗擊官兵,他們被圍困在大山裡,糧食斷絕,以烏稔果充飢,為畲軍度過斷糧關,並限得反圍剿的勝利。雷萬興回軍營吃盡魚肉酒菜都感乏味,時值三月初三,他想吃烏稔果,就吩咐兵卒出營採擷。

  可是,這時烏稔尚未開花,那些兵卒只好採些烏稔葉子,有人出了個主意,將烏稔葉和糯米一起炊煮,結果糯米飯呈現烏黑色,而且味道特佳,雷萬興吃了食慾大振,於是下令大量製作烏飯,以紀念抗敵勝利。從而衍成風俗,世代相襲。

  您可能還會喜歡:

  指尖上的滿族剪紙文化藝術

  朝鮮族酒文化,朝鮮族的飲酒習俗

  惟妙惟肖的朝鮮族長鼓舞

  滿族春節傳統文化都有哪些?


獨特語言文字文化

  有句歌詞唱到: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56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可見中國民族文化之多樣化,每個民族都有他們自己的語言。畲族語言,畲族通用漢字,其語言畲語,屬於漢藏語系。那麼,讓我們一起走進畲族文化看看他們的語言文化吧。   畲族語言,畲族通用漢字。畲族語言可分為山客話、東家話、 ...

廣東婦女的鳳凰

     畲族婦女服裝,各地略有差別,其共同特點是上衣多刺繡。尤其是福建福鼎和霞浦的女上裝,在衣領、大襟、服鬥甚至袖口上都有各色刺繡花紋圖案和花鳥龍鳳圖案。畲族婦女最主要的裝束,那就是“鳳凰裝”。紅頭繩扎的長辮高盤於頭頂,象徵著鳳頭;衣裳、圍裙(合手巾)上用大紅、桃紅、杏黃及金銀絲線鑲繡出五彩繽紛的花邊圖案, ...

鳳凰的傳人 婚禮伴郎是大花臉

  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但是我國東南部的畲族,卻以鳳凰為圖騰,他們自認為是鳳凰的傳人,婦女仍把鳳冠帶在頭上。畲族的婚禮也是別具一格,十分有趣,伴郎在婚禮中,一定會被折騰成個大花臉…   鳳凰為傳說中的百鳥之王,象徵幸福祥瑞,直至今日,仍舊把鳳型頭冠作為婦女標誌性裝束的民族只有一支,這就是生活在我國東南部的少數 ...

服飾文化

  畲族服飾特色主要體現在婦女裝扮上,叫鳳凰裝。      畲族婦女首飾畲語稱“gie”,舊時是結婚始戴, 以後凡出門或節日時戴,死了也戴好入棺。裝扮為:後腦盤髮髻,髮腳四周繞上黑色縐紗,頭頂置銀箔包的竹筒,包以紅帕,豎兩支銀釵,形成鈍角三角形,釘上八串瓷珠,瓷珠繞過縐紗以固定“gie”身,瓷珠垂過肩,每支末 ...

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由於地域及人文環境的不同,各地的飲食文化也有所差異,而畲族的飲食文化則是畲族文化的一大特色。那麼畲族人民的飲食文化都有什麼特色呢?在畲族,他們的飲食都有什麼禁忌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畲族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一、一年四季以雜糧為主食   畲族先民長期過著隨山而種的遊耕山地農業生活,雖也租種當地地 ...

文化詳解:福建分佈在哪裡

  畲族,我國南方的遊耕民族,是我國正式公佈確認的一個具有自己特點的單一的少數民族。在一千多年來,從原始居住地四散遷徙,現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江西和安徽四省。今天,我們要透過畲族文化來了解的是畲族在福建的分佈情況。   畲族,中國南方遊耕民族,一千多年來,畲民不畏艱辛險阻,從原始居住地——廣東省潮州市鳳凰山 ...

文化詳解:景寧傳說故事

  景寧畲族於唐永泰二年(766)從福建羅源遷居浙江景寧,距今約1200多年。畲族人民現在主要分佈在福建件和浙江的廣大山區中。今天,要介紹的是關於景寧的畲族傳說故事。快和小編一起到畲族文化中看看吧。   景寧畲族的來源傳說:   關於畲族來源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畲瑤同源於漢晉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