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王安石的文應有補於世的意思是

王安石的文應有補於世的意思是

  文應有補於世是指:所寫的文章應該對社會有所補益。

  整句為:“且所謂文者,務為有補於世而已矣”,大意為:寫文章務必對國家、社會有所幫助、有所補益才行。

  此句出自王安石的《上人書》,本文討論了文和辭的關係,文中把文和辭分開來講,文指作文的本意,辭指篇章之美。作者的本意在於明道,而所謂道,則是可以施之於實用的經世之學。既然文以實用為主,因此在內容和形式的關係上,他明確指出必須重視內容。他認為古文家雖然誇談文以明道,但其真實的的心得,則在文不在道。

王安石的三不足是什麼意思

  王安石的“三不足學說”即“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具體來說,王安石提出了著名的“三不足”,語出《宋史·王安石列傳》,大意是指對天象的變化不必畏懼,對祖宗的規矩不一定效法,對人們的議論也不需要擔心,即頂住一切壓力、排除一切阻力,堅定不移推行新法,王安石以富國強兵為目標,持續推進了多項改革措施,包括募役法、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稅法、練兵選將法等,由於王安石的堅持,變法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政府的財政收入增加了,國家的軍事力量增加了,還在對西夏的戰爭中收復了一些失地,做出了巨大貢獻。

王安石的青苗法是什麼意思

  青苗法,亦稱常平新法,是中國宋朝王安石變法的措施之一,熙寧二年九月由制置三司條例司頒佈施行。主要是改變舊有常平倉制度的遇貴量減市價糶,遇賤量增市價糴的呆板做法。靈活地將常平倉、廣惠倉的儲糧折算為本錢,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貸給農民、城市手工業者,以緩和民間高利貸盤剝的現象,同時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達到民不加賦而國用足,改善了北宋積貧的現象。但事實上青苗法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後於元豐八年神宗去世後廢止。


南京有什麼關係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王安石,這位“中國十一世紀時的改革家”,雖然出生在江西,卻與南京有著不解之緣。他在南京度過青春時代,在南京三次任知府、兩度守孝、兩度辭相後居住,在南京先 ...

諡號的含義

  文是古代文臣最高最好的諡號之一,朝廷承認此人的教化功績,在儒家教育方面有極大貢獻。   諡號:分為官諡和私諡兩大類。   古代東亞(包括中國、 朝鮮、 越南、 日本)帝王及其後妃、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後, 內務府根據其生前事蹟與品德,而給予他一箇中肯的稱號。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世 ...

蘇東坡和的稅改之爭

     蘇東坡   蘇東坡(公元1036年~1101年)與王安石(公元1021年~1086年)均是宋代的文壇巨匠,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也各有建樹,尤其是王安石變法影響很大。然而,十分敬重王安石學識的蘇東坡,卻是王安石變法的反對派,特別是在賦役制度改革方面,兩人分歧較大。   1069年 ...

如何客觀評價的改革

  王安石變法從目的上來說當然是興國,而其結果確實是導致北宋亡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   首先,王安石變法主要在於“理財”,而在農業社會社會財富基本既定,無論出發點多好,最終結果都只能是“與民爭利”。而許多“理財”措施只能交由民間機構,若交給政府,必然會導致壟斷和腐敗。其次,如方田均稅法 ,下令全國清丈土地,核 ...

書湖陰先生壁原文

  1、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2、譯文:茅草房庭院經常打掃,潔淨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成壟,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著農田,並且環繞著農田;兩座大山開啟門來為人們送去綠色。 ...

登飛來峰古詩

  1、原文: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2、譯文: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昇。不怕浮雲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   3、作者介紹: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 ...

是哪個朝代的詩人的

  1、王安石是北宋的人,他不僅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還是位改革家,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王安石變法,最後雖然失敗了,但對於北宋還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王安石這一生經歷了官場起起伏伏,與保守派鬥爭到底,可惜還是未能實現他的目標。   2、王安石出生在官宦世家,他聰慧好學,擁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與曾鞏、歐陽修等人都有來往, ...